•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提高《体育史》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索

    时间:2023-02-11 17:35: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王化冰 张立燕 刘淑英

    (1)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255049,山东淄博;

    2)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55130, 山东淄博;
    3)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50358,济南 )

    体育史是体育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亦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分支[1].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体育史逐渐从母学科中分离,在体育学和历史学的交汇点中成型并自成一体.体育史的相关研究日渐丰硕、发展迅速.在现代体育教育中,《体育史》课程已成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然而,在《体育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发现,本可以通过学习体育产生、发展的过程,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扩展学生的体育视野,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的《体育史》课程,却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学到体育史的相关知识.诚然,这与体育教学人员的教学方法有关.那么,如何调动起学生对于《体育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史》课程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呢?本文试图综合相关的理论文献和教学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体育史是体育学和史学的交融产物.作为史学的重要分支,体育史旨在讲述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并找寻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源于人们最早对劳动行为和动作的模仿与再现,体育随之产生.随后,体育逐渐脱离劳动的本源,成为了独立于劳动之外的活动.随着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人类社会千年来所形成的众多体育活动形式,有的湮没消失,有的则发扬光大.自体育出现在人类生活中,就对人的生活和发展、乃至生命的演进起着重要作用.科学研究多已论证,从微观视角看,体育可以强身健体,培养品德,增加民族自豪感;
    从宏观视角看,体育还可以促进国家交往和国际关系,提升国家之间的友谊水平.在一些特殊时期,还出现过体育救国、体育强国的主张.但是,部分研究者则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运作主要依靠科技,人的智力是更具决定性的力量,体育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四肢发达,头脑变得简单,因而体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有限.对于体育用途的探讨,可以从《体育史》课程中探寻答案.《体育史》课程旨在通过体育发展历史过程的梳理,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体育的本质及其发展和演进过程,消除“体育万能论”与“体育无用论”,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体育观.

    然而,在多年的《体育史》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曾不止一次地听部分学生说,《体育史》所讲述的“关于体育的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为什么时至今日仍要学习?显然,这体现了学生们对《体育史》课程重视程度的不足和认知的欠缺,尚未认识到历史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实际上,正如人们常说的“读史使人明智”.唐太宗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说法也表达出历史的重要作用.历史是一面镜子,前人的经历,无论成功和失败,都可以给后人提供参考.得到了历史检验的成功经历,值得后人借鉴;
    同样,失败的经历,亦能够提醒后人改进提高,以避免重蹈覆辙.体育领域也是如此,晚清时期体育不兴,国人吸食鸦片损害身体,被西方称作“东亚病夫”;
    大跃进时期不尊重体育规律的盲目冒进导致了运动员的大量运动损伤;
    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开始扬威世界各大体育赛场展示出国家的全面振兴.这足以说明,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均有着密切联系——国运盛,体育兴;
    体育兴,民族强.通过历史的梳理和《体育史》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体育的发展以及体育本身的意义产生更加清晰科学的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本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体育产生、发展的过程,增加体育专业知识,扩展体育视野,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的《体育史》课程并未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与《体育史》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安排不够合理有一定关系.在实践中,《体育史》课程教学存在以下的不足.

    1) 照本宣科,机械灌输.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入校前以运动专项练习为主,对体育理论的学习不足,一般不具备体育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理论的学习是从进入大学开始的.《体育史》等体育理论课程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新内容,在老师授课时,学生基本上是以听为主,师生间的互动较少.这样极易出现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形成机械灌输的填鸭式教学.

    2) 史料单一,缺乏多样性.历史学的教学中往往需要一定的器物、图像、文字记录等形式的载体,学生通过这些载体可以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但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的时候并不能够运用现代化手段全面地展示相关历史内容,而是仅仅利用教科书中所配的插图进行简单讲解和说明.这样就减少了利用史料加深学生理解的机会,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体育史》课程包含了古今中外体育发展过程的知识,内容繁多.例如,高教版《体育史》教材就有近四百页的内容.由于它并不是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时数并不是特别的充裕,一般只有二十四个学时.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十二次课中向学生讲授大量的内容,时间紧张,任务繁重,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满堂灌的现象.此外,在一些时候,由于教学经验的欠缺,教师还不能做到对所授知识进行深入浅出、游刃有余的讲解,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1注重时代背景知识的铺垫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是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同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84年中国第一次派队参加夏季奥运会,就获得了金牌总数第四名的成绩,开始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这个伟大的成就不仅是体育人努力付出的结果,也与高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与繁荣的文化氛围有着不可分隔的联系.实事上,无论是体育项目的诞生、发展,还是体育思想的涌现,均离不开相应的社会背景条件.被称作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是中国带给世界体育的珍贵礼物,其前身是中国古代的蹴鞠.蹴鞠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它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与齐文化通货积财的经济模式、好战尚武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的文化氛围、民富国强的娱乐追求以及民主开明的政治制度有着密切关系.由于蹴鞠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在汉代曾作为练兵的手段使用;
    唐宋时期由于帝王的喜爱发展至高峰,不仅球的材质得以改良,踢法也得到扩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蹴鞠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宋代的高俅和柳三复还因踢球技术高超而身居高位.元明时期的蹴鞠与赌博和浪子的放荡行为联结在一起,遭到明太祖的禁止,蹴鞠因政策抑制及自身价值的贬损而逐渐走向衰落.中国人对待体育的不同态度经历了一系列演变最终形成了重文轻武的民族性格.西周时期通过“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来培育全面发展的士人,文武并举.战国时期出现了文武分途,士人成为文士或武士.魏晋时期产生的玄学以“尚自然、反名教”为特征,思想上“任性”、“无为”,崇尚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行为上追求享受,“出则车舆、入则扶持”,从而成为了士人崇尚柔弱之风的开端.宋代程颐、朱熹推崇的“格物致知、静坐自省”的思想则使中国古代教育出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局面,致使重文轻武的状况进一步加剧[2].

    西方也是如此,古希腊宗教认为人是神根据自己的形象所创造,向神展示神所赋予的完美肉体是对神表达的最高敬意[3],“赤身运动”在古希腊流行皆因于此,并产生了展示人类发达体力的奥林匹克竞技盛会.罗马帝国时期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禁止一切异教崇拜导致了古奥运会的消亡.“肉体是灵魂的监狱”的灵肉二元对立观点使得基督教统领一切的中世纪欧洲成为体育发展的黑暗时代.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欧洲三大思想运动,科学战胜了宗教,人类肉体价值得以重新被认识.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是顺应现代工业社会发展对体育的新要求,通过添加五环旗、放飞和平鸽、火炬接力等一系列仪式增加奥运会的人文特性,使得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体育和文化盛会.

    从中西文明的角度来看,生活于大河流域、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中国人所具有的中庸平和、内敛保守的民族性格铸就了中国传统体育独特的价值追求——通过以外达内、由表及里、由形而下的有形的身体活动来促进形而上的无形的精神升华,以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身体修炼的最高境界.相反,发端于海洋文明、具有勇于开拓和冒险精神的西方人则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以体能、技能论高下,练习中讲究肌肉负荷和强度,追求技术的合理性与竞争的公平性[4].文化以及民族性格的差异使得中西方体育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所以,社会背景知识的铺垫对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发展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相关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对所要掌握的《体育史》知识理解得更清晰、透彻,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体育史的相关知识.

    4.2加强史料教学的作用史料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保存下来的、有助于认知和重组历史过程的标志[5].史料教学则是有效利用客观真实的实物或资料来还原现实,从而印证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当前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使得史料的搜集变得比以往更加容易与便捷.在《体育史》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给学生讲解课本中提供的图片,还可以结合通过网络搜索到的相关器物照片、书籍拓片、比赛视频和纪录片来使教材抽象的内容变得清晰,从而弥补教材信息的不足.教师还可以将参观文化遗址或著名体育场所所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做为补充材料使用,以增强教学效果.如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体育》这一部分内容中讲到贺龙领导的八路军120师体育活动开展得很红火,其组建的“战斗篮球队”是抗日根据地最有名的体育团队.“战斗篮球队”在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上打遍全军无敌手,获得冠军;
    毛主席接见了全体队员,朱总司令为球队亲笔题词“疆场勇士,球场健儿”.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到朱总司令题词的照片进行展示,以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印象,也为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任命贺龙担任国家体委主任进行知识上的铺垫.在讲授中国女排20世纪八十年代获得五连冠时可以播放部分关键比赛的视频,以加深学生对此历史事件的理解.唐代的马球与木射以及元代的捶丸等运动形式今天已不复存在,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找到相关的纪录片给学生播放,视频展示能增加学生对这些古代运动项目的直观认识.教学中提供充足的史料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应掌握的知识点的认识变得更加直观,记忆变得更加准确.

    4.3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人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便会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有研究指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已接近成人,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不再像中小学生那样把老师奉若神明、言听计从[6].教师用简单的说教已不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相应地,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传统的民族,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故事.2005年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易中天品三国》、《清十二帝疑案》、《王立群读史记》等历史题材的讲座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火遍全国,充分证明了大众对于历史的喜爱.在《体育史》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历史故事进行导入,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中国武术的发展”时可以用“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典故引出“中国功夫出少林”.用《水浒传》中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在宋代出现的作为一种职业的教头,其只是传授禁军武艺的教练而不掌握兵权.

    另外,为了避免出现课上一言堂的局面,教师可以针对某些知识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组间辩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讲授“中国古代体育”和“古希腊罗马体育”时,可以让学生对西方古代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的不同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代表西方古代体育,一组代表中国传统体育,让学生搜集中国和西方体育的运动项目、判定标准与文化内涵的相关资料.在课上讲授时,教师让学生先进行组内交流、分享各自查询到的信息,然后让两组学生就中西方体育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辩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中西方体育各自的特点.这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会激起他们的参与热情,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4重视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活动,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育人也是《体育史》课程的重要任务.从世界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中国西周时确立的六艺教育,还是古希腊雅典城邦时期的教育,都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重要目标.教育中包含有体育的内容,同时,体育中也包含了德育的要求.中国历史上的体育训练过程中都要求在练习中展示良好的品德.孔子曾说“行射不在争高下,而在观道德”.作为六艺之一的射箭,不仅有“白矢、叁连、剡注、井仪”各种技能上的要求,更注重“以射行礼”的道德礼仪规范.唐代流行的木射是一个类似于今天保龄球的游戏,在15个木牌上用红色书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用黑色书写“慢、傲、佞、贪、滥”,参与者用球去撞击远处的木牌,击中红色得分,击中黑色失分,这体现出明显的道德价值追求.作为中国传统体育代表的武术,也把武德作为习武的首要要求.《少林十戒》中明确规定有“尊师重道,敬长友爱,除贪祛妄,戒淫忌狠”的道德要求.西方体育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要以体显德,但无论是古代奥运会还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都将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团结协作、崇尚和平作为目标,从而折射出对体育参与者明确的道德要求.

    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体育史》课程中众多的素材,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载体和切入点,起到提高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作用.中国古人创造出了蹴鞠、马球、捶丸、牵钩(拔河)、武术、围棋等体育活动,这些都展示出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盛唐三百年”不仅是经济文化的盛世,也是体育发展的高峰,国力的鼎盛、经济的繁荣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滋养,也为体育的对外交流传播提供了保障,蹴鞠、武术、步打(曲棍球)、棋类等项目在这一时期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了解这些知识能唤起学生朴素的爱国热情,树立弘扬中华体育优良传统的信心.而近代积贫积弱、丧权辱国导致的中国体育的沧桑变化及爱国志士们可歌可泣的体育壮举则能激发学生铭记教训、知耻后勇、振兴中华、为复兴中华而奋发图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实现祖国富强和个人价值的实际行动[7].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1年成为亚洲体育霸主,1984年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并位居奖牌榜第四,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并位居奖牌榜第一,中国的全民健身事业和新兴体育产业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充分展现了“国运盛,体育兴”的局面.

    综上所述,《体育史》课程对体育专业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掌握体育史知识对学生从事体育工作和进行体育学和史学研究有着重要帮助.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机械灌输、史料单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弊端,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如下的教学策略:通过历史背景做好知识的铺垫、广泛利用史料教学以增强直观、设置参与机会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适时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这些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并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体育史体育课程 体育史教材发展概况与思考当代体育科技(2021年21期)2021-11-22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内蒙古教育(2021年20期)2021-03-08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家庭影院技术(2019年11期)2019-12-09我国近现代体育史学的历程浅析与未来展望灌篮(2019年15期)2019-11-26当代中国体育史现状及问题研究分析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年6期)2018-01-26体育史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32期)2017-11-27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7年4期)2017-11-04我们的“体育梦”学苑创造·A版(2016年9期)2016-10-10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效果 探索 策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