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美欧借“通胀削减”掰手腕

    时间:2023-02-09 10:10:1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文 / 黎野

    11月25日,欧盟贸易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事先欧洲舆论就已经透露,这次会议将是对美国贸易保护的声讨。

    当然,外交辞令是“严重关切”,对象则是美国8月份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以下简称《法案》)。

    欧洲人愤怒的是,在这个法案当中,美国采取了电动车歧视性补贴,损害了欧洲生产方的利益,迫使欧洲企业向美国转移产能。

    欧委会常务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敦促美国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歧视性做法,否则欧盟将出台措施应对。法国经济部长布鲁诺·勒梅尔与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在巴黎共同出席记者会。

    哈贝克认为,美国人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还违反了“若干规定”。

    法国人走得更远。勒梅尔说,假若欧盟机构没能与美国达成妥协,法国和德国将采取单边措施,“我们将用尽一切办法保卫我们的经济”。

    关键时刻,“一个欧洲”不见了,法德轴心开始凸显。法国人已经预见到,欧盟内东欧国家(其实就是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不主张对美强硬。

    12月1日,欧盟将有两个代表团分赴中美。

    前往大西洋对面的,由法国总统马克龙带队,马克龙将同拜登总统当面讨论欧洲利益受损的问题。但欧洲舆论预测,美国不会牺牲哪怕最小程度的经济利益。法国政府高层官员公开喊话,“您不能既要求我们(在对华问题上)帮忙,又对我们实施《法案》”。

    同一天,另一个代表团,将由欧洲理事会(由27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组成)主席夏尔·米歇尔率领访华。

    18个月前,欧洲议会(欧盟的立法、监督、预算和咨询的机构)正式搁置《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中欧关系陷入低谷持续至今。

    中方现在快速答应米歇尔成行,双方能谈什么?

    有媒体猜测,双方可能商谈重启中欧CAI。《汽车人》反对这一预测,理由有两个:

    一个是如今形势不同了。中国国内早就有声音,认为这个协定中国让步太多。而欧洲议会去年因为意识形态和配合美国战略而拒绝通过。

    今年欧洲民生虽有下滑,但最大的问题是工业企业跑路,尤以化工和汽车生产链企业最为积极。而欧洲今年形势艰难,资产贬值,更担心中企过来捡便宜。

    化工企业跑路,纯粹因为能源成本问题。而汽车供应链企业搬离本土,原因稍微复杂一点。一方面,因为《法案》“又拉又打”;
    另一方面,比照中美,欧洲新能源供应链成本差距加大,如果再不跑路,就无法保有新能源市场竞争力了。

    这个时候,中国还有什么必要维持上次的报价,重启批准进程不如重谈条件,谁让欧盟现在筹码变少了呢。

    第二个原因更简单,欧盟委员会、欧盟理事会、欧洲理事会,都搞不定欧洲议会。后者平时像个清谈机构,但立法、监督和预算领域,特别是批准欧盟对外协议的问题上,绕不过去。

    欧洲议会左派当道,素以敢于枪毙与域外大国的协议而自诩。中欧CAI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无疾而终,都是战果。

    中国人很务实,米歇尔背后的机构(欧洲理事会)无法做主的问题,中国不会谈。

    那么双方能谈什么?只能谈双方眼下力所能及的事,即缓和一下去年中欧剑拔弩张的气氛,并向中国申明欧盟的战略独立性。

    后者已有征兆,荷兰最近声称,对于阿斯麦向中国出口光刻机一事,不会照搬美国的限制措施。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对华芯片禁令)是21世纪经济竞争最基础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欧洲的立场不会与美国相同。有些话是为了预热气氛,有些话可能是真实意图。

    现在需要多拿点真实行动,验证诚意,换取中国对欧美争端的立场倾斜。

    欧盟对美国歧视欧洲汽车的反应,符合逻辑。但此事的诡异在于,《法案》是8月份签署、9月份落地的,时隔两三个月,欧盟才想起来愤怒,反射弧未免太长。

    这再次暴露了欧盟内部的分歧。《汽车人》猜想,《法案》出来之前,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拥有庞大汽车产业的国家,就牵头在欧盟内部协调对美立场。怎奈美国在欧盟的利益代言人不断杯葛,让欧盟迟迟无法拿出统一意见。

    终于,法国和德国失去了耐心,声称不惜甩开欧盟,也要采取单边行动。这下子一些东欧国家终于想起欧盟财政要靠着法德支撑,愿意在25日的欧盟贸易部长会议上支持法德。

    俄乌战争让美国赚钱、欧洲失血的看法,早已有之。现在这种看法渐趋主流,则意味着欧洲人终于要采取维护自身利益的举措。而这些举措,必然要针对美国。

    而且,《法案》将在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如果再不做出反应,欧盟就只能吞下汽车产业利益受损的苦果。

    整个过程里,欧盟表现得像个神经麻痹的巨人,被人刺伤后,耗时良久才发出愤怒的吼叫。

    我们可能需要重温一下惹恼欧洲人的《法案》内容。

    2023年,动力电池所用的矿物原材料中,40%必须来自美国以及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

    2024年,这一比例要提升至50%;
    2027年,比例提升至80%;
    2029年,动力电池实现100%的美国制造。

    除了矿物,2023年之后,任何包含他国电池零部件的汽车,将无法获得补贴。在北美以外组装的电动车,无法获得税收抵免。

    这样一来,即便和美国已经签了自贸协定的日韩,也在抨击《法案》。现在的局面是,美国整车厂商依赖日韩电池生产商,而日韩电池生产商在原材料上(尤其是正极材料)依赖中国供应商。这导致日韩供应商也无法在现有条件下直接拿补贴。

    欧洲整车厂商和中国供应商一样,从一开始就被排除在美国补贴名单之外。《法案》声称主要对付中国,欧洲也难免被殃及池鱼。

    为了保有美国市场份额,在成本竞争中不被对手落下,欧洲车企纷纷加大了在美国本地化生产,日韩供应链企业也必须做出同样的选择。这正是《法案》要达到的目的。

    但是美国实际上无法摆脱电池供应链上游依赖中国的局面(数据详见《对电动车产业动手了,中美“硬脱钩”进行时》)。

    如果无法摆脱对华电动供应链的间接依赖,那么美国可能对现实妥协,其结果就是欧洲与日韩受损。

    日韩供应商和整车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大美国本地生产,来规避政策矛头。欧洲厂商也会这么做,但不同之处在于,欧洲厂商是以牺牲欧盟本土产能为代价“入美”,这让欧盟及各国政府无法容忍。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外交部对《法案》反应平淡。而且,中美贸易战虽然进入“垃圾时间”,但并未结束,因此谈不上规避(贸易)战的问题。

    欧美在特朗普时期,成功通过谈判掐灭了贸易战升级的苗头。现在欧洲人准备下通牒书,而美国几乎没可能让步。这样欧美贸易战的风险陡然升高。

    今年,中企加大对欧出口电动车的力度,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迹象。现有政策框架下,欧盟本土电动车产业链在建立过程中遭遇了内外夹攻。

    如果这一波冲击没挺过去,可能就不会再有欧盟本土电动车产业链了,甚至连欧盟本土汽车产业集群,也将被踏成残垣断壁。欧盟将成为中美相关产业的狩猎场。

    现有政策框架下,欧盟本土电动车产业链在建立过程中遭遇了内外夹攻。何去何从,欧盟需要拿出一点政治智慧。这不仅关乎电动车产业,更关乎中美欧大战略格局的走向问题。

    如果欧盟试图避免这个惨烈的后果,选择开(贸易)战,那么最大的悬念在于,中欧要不要媾和。在俄乌战争、能源危机之下,欧盟与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同时进行贸易对抗,这么做是否明智?

    假设欧盟选择单独反制美国,欧盟大概率要推出针锋相对的补贴(据说将由欧盟成立的主权基金出资)。那么新问题来了,现在欧盟各国已经在给电动车提供补贴,只不过力度不一样,将如何新旧统筹、各国协调?

    如果补贴所有在欧盟销售的新能源车,排除对欧盟有歧视政策的国家生产的产品,那么中日韩企业得利,欧盟为他人作嫁。

    如果也学美国,针对供应链提出歧视性条款(排除中国相关供应链),那么不光是进一步得罪中国的问题,欧盟也将缺少电池原材料和零部件产业。而美国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布鲁塞尔出于本能,更热切地期望与美缓和,同时继续维持对华战略冷静。后者不难(因为已经很冷了),前者则需要美国做点小小的让步。哪怕是象征性的,也能让欧盟官员交差,唯有法国和德国可能不满意“小甜头”。

    但是,鉴于目前美国的政治氛围(共和党拿了众院,但没能拿下参院),尚未“跛脚”的拜登,可能对马克龙丝毫不假辞色,反正后者在白宫碰钉子也不是头一遭。

    如果与此同时,米歇尔能从中国拿回一点成果,欧洲将再次陷入内部分歧中。接下来欧盟政策走向,将非常不好预判。因为欧盟基于价值观而非自身利益做决策,也不是首次了。

    何去何从,欧盟需要拿出一点政治智慧。这不仅关乎电动车产业,更关乎中美欧大战略格局的走向问题。

    猜你喜欢 中欧电动车法案 电动车有可能没有高档和豪华车消费电子(2022年7期)2022-10-31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中等数学(2022年1期)2022-06-05Industrial Revolution考试与评价·高二版(2020年5期)2020-09-10电动车新贵21世纪商业评论(2020年12期)2020-01-14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中等数学(2019年10期)2019-05-21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电动车来了 充电桩还会远吗中国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美参议院未能通过控枪法案人民周刊(2016年13期)2016-07-25建筑师行迹中欧Coco薇(2016年4期)2016-04-06
    相关热词搜索: 通胀 削减 手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