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模块化、项目化、案例化转型实践

    时间:2023-01-25 14:3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傅新征,吴玉琼,魏雪琴

    (武夷学院 茶与食品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高等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常被称为是食品类专业的吃饭课,其基本内容是研究食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和配送等食品链全过程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2]。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食品行业工作,并依法“治”理食品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在国家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从学术研究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变的大背景下[4],武夷学院制定“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武夷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传统教学是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主要介绍食品安全标准和解读国内外重要的食品法律法规等,知识点多而杂,内容相对枯燥。该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都不利于培养知法、懂法、依法依标办事的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转型迫在眉睫。

    第一,梳理教学内容构建食品标准法规教学模块(即模块化),形成清晰有序的知识框架,助力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实现“知法、懂法”。

    第二,在每一个教学模块中,挖掘实践项目(即项目化),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做到“依法依标办事”。

    第三,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优化案例教学(即案例化),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案例库,助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完成实践项目。

    2.1 构建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模块

    武夷学院“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十一个章节,共32 学时,如表1 所示。传统的教学内容存在法律标准条文繁多杂散的问题,导致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食品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

    表1 传统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Tab.1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tents and class hours distribution

    通过模块化手段,可以将零散的法规标准条款链成网络,形成清晰有序的知识框架。因此,课程团队结合所选教材(周才琼主编《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二版)以及参考教材,对各章节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根据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联性进行分块,具体划分出基础知识模块、食品法律法规模块、食品标准模块、食品市场准入和认证等四大模块,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见表2。

    表2 教学模块及学时分配Tab.2 Teaching modules and class hours distribution

    相互关联或同类的知识整合成模块后,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减少类似知识点的重复讲授,节省课时。例如,在讲授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时,因为各类认证的基本程序是相似的,教师只需要详细介绍ISO9000 的认证程序,其他的认证程序则由学生课后自学,因此而节约出来的课时用来设置实践项目,一举多得。另一方面,将零散的知识链成网络,有利于学生整体掌握标准法规体系,学生们对标准和法规的认知也不再是杂散繁多难以记忆。例如,关于转基因食品标签的规定,模块化前是在不同的章节介绍不同国家转基因标签的规定,模块化后是以我国《食品安全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对转基因标识的规定为主线,延伸出其他国家地区对转基因标识的规定,对各国的规定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由学生讨论发言分析不同规定的优劣,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了各国转基因标签的有关规定,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记混记错。

    2.2 挖掘食品标准与法规实践项目

    课程的传统教学偏理论轻实践,仅有2 个实践项目“食品标准法规的检索”和“产品标准的编写”。大量的理论讲授,学生基本是机械的记忆,真要运用标准法规解决实际问题时,手忙脚乱。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行业的准绳,是食品从业人员的行业规范,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标准与法规的有关知识。课程团队针对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挖掘了若干实践项目(见表3),这些实践项目主要是结合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事件、以及走访食品企业调研了解的企业实际需求而设置的。实践项目的设置不仅使学生学会运用标准法规解决实际问题,还起到了其他积极作用: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设置项目,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效的调动学习兴趣;
    结合食品安全违法违规事件设置项目,可以给学生敲警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
    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设置项目,有利于培养企业喜欢的应用型人才。

    表3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实践项目Tab.3 Practice projects of “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给出实践任务和要求,但不限定具体内容,学生自选内容完成实践任务,教师做好穿针引线工作,将所有学生都调动起来,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部分项目为例介绍项目实施过程,例如“项目二食品安全事件分析”,教师提前筛选好若干事件案例,学生分组,各组可以选择教师筛选的案例,也可自行选择案例,学生小组课前讨论查阅资料,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及相关处罚,制作PPT,课上小组代表发言从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监管者等多角度分析事件,指出事件的主要违法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条款的规定,相应的处罚依据又是哪些条款,针对此类事件有哪些好的改善建议,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指正和总结。例如“项目四食品安全普法宣传”,项目前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作一些食品安全普法宣传单和小视频,项目后期进行宣传,一方面学生走出教室,前往学校食堂门口、学生活动中心等地方摆桌进行食品安全普法宣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朋友圈、抖音、微博、学校宣传栏等途径宣传。例如“项目五产品标准的编写”,教师先结合真实案例分析产品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编写注意事项等,教师给出模版,然后由学生选择自己家乡的某特产食品制定产品标准,标准制定完成后,学生互换产品标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互相“找茬”,进一步完善产品标准。

    从学生的实践表现来看,在项目的驱动下,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升。同时学生真正理解了食品标准法规对食品行业和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也明白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性。

    2.3 优化食品标准与法规案例教学

    食品标准法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案例素材来源丰富广泛,然而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并不是越多的案例越好,越大型的案例越好。标准法规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可促进理论知识的具体化和迁移应用;
    案例要有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动易懂,能够调动学习气氛[5]。课程团队本着适量、精准、趣味的原则,优化挖掘了若干案例,建立并持续更新食品标准法规案例库。已建成的案例库包括:食品法律法规库、食品安全标准库、企业产品标准库、食品安全事件库(包含新闻报道、判决书、赔偿书、庭审视频等)、其他类(每周质量报告视频、监管部门的抽检公告、食品企业的召回报告、食品风险评估报告、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书、产品认证申请书等)。案例的形式多样,有纸质文本,电子文本、图片、视频等。案例的来源包括:食品企业实例、政府官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官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官网等)、食品行业网站(食品伙伴网、食品科技网、食品信息网等)、法制类网站(中国庭审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网等),CCTV 节目官网,微信公众号(食品标法圈、食品安全监管交流等)、大学慕课线上学习资源、往届学生的优秀报告等。

    在课程的传统教学中,标准法规案例主要是用来解释相关知识点和法规条款,方式单一,没有完全发挥出案例教学的优势。课程团队从教学内容和案例之间的关联性出发,摸索案例教学的更多用法。①新知识引入使用案例教学,如讲解《食品安全法》条款,可以用“十几瓶过期酸奶,超市获五万元罚款”的案例,引出《食品安全法》中“禁止生产经营”的条款和相关处罚条款。②重难点的讲解使用案例教学,如在讲解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时,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 中公布的食品添加剂含量超标的案例,帮助学生掌握GB2760 的主要内容。③巩固知识使用案例教学,如在讲完GB 23350—2021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后,给出月饼、茶叶等产品包装的图片,请学生观察是否存在过度包装的情况,并指出违规的地方。

    案例在学生完成实践项目过程中也发挥巨大作用。本课程的一些实践项目,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连结起来,助力学生完成实践项目。比如“项目五产品标准编写”,其中如何确定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一个难点,一方面教师分析某产品标准中的技术指标,另一方面提供给学生各类食品的产品标准案例来参考。再比如“项目三模拟法庭”,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是一项全新又专业性极强的挑战,学生则需要有关的判决书、赔偿书、庭审视频来参考借鉴。

    值得强调的是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标准法规也不断的更新变化,因此要持续更新案例库,保持时效性。

    2.4 课程转型的其他措施

    为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课程团队还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变得多元化。原本的评价由老师单方面评价,现在增加了学生互评、自评。在实践项目评分时,教师从专业角度根据小组实践准备、实践表现、实践成果、团队合作等情况打分,占50%,此成绩全组同分数;
    小组成员再互评,根据每人在小组内的贡献来打分,占50%,教师评分加上成员互评成绩即为该实践项目的个人成绩。互评一方面体现个人差异,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偷懒、坐享其成的心理。自评是学生在结课时根据自己运用标准法规的能力来评分,从0~10 分来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此外,课程团队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了课程线上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课程资料中下载教学案例,可以在讨论区交流思考题和实践心得,也可以通过平台在线提交实践报告。当然,线上学习平台还有诸多功能有待进一步摸索实践。

    模块化、项目化和案例化是普通本科高校课程向应用型转变的重要手段,能够改善课程过于理论化的状况,促使课程与企业需求对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得到锻炼,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武夷学院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开展应用型改革以来,教学效果显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升,应用标准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做到知法、懂法、依法依标办事。

    猜你喜欢 法规案例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案例4 奔跑吧,少年!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家庭影院技术(2021年1期)2021-03-19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家庭影院技术(2021年1期)2021-03-19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理财·市场版(2020年7期)2020-08-06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理财·市场版(2019年10期)2019-09-10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16年4期)2016-05-14危险食品环球时报(2015-03-25)2015-03-25奇怪的法规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2009年5期)2009-06-29
    相关热词搜索: 转型 模块化 实践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