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文言文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3-01-23 20:2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 杨淑芬(大连旅顺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辽宁省大连市)

    古诗文是古代优秀文化的双璧。在小学阶段,古代诗歌教学被高度重视和传承,并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景象的同时,文言文教学却被视为“春风不度玉门关”,被“束之高阁”。2017年语文部编教材的亮相让文言文教学这簇“山寺桃花”开始盛开,这块“文化绿洲”开始“解冻”。在语文部编教材中,文言文的数量由以前的4篇增加至14篇,学段也由高段的五六年级提前至中低段的三年级,这充分说明传统文化中的文言文教学在统编语文教材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文言文也称古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体。文言文中第一个“文”字表示修饰之意,第二个“文”表示作品、文章,“言”是表述、记载的意思。文言文是指美好语言的文章,是古代文明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集中体现,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华古老民族生产生活等情况,是将古代的文化与现代相勾连的一种方式。小学文言文教学既是文言的启蒙,更是文化的启蒙,所以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脚点是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也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上真正落地,也让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真正体现了出来。

    文言文是古代人的书面语言,通过这个媒介,我们可以与古人进行“对话”,还可以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语言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文言文也是汉语言的“源”,是汉语言的典范和精华。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根植一颗学习文言文的种子,有了这样一个根基,他们将会受用一生。

    (一)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

    1.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到浅易文言文,如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四年级的《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五年级的《杨氏之子》等等。《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和句法等方面的内容不作为考试内容”。从文言文教学的系统性来看,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为初高中更深层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它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所以说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不容忽视。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克服“语言断层现象”,因为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文言文的使用已经渐趋“堙没”的状态,我们不让这种语言现象进行发展,就要把比较有营养、比较鲜活的语言因子来继承和发扬,实现自身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2.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文言文中语言的凝练、精粹、意博、理奥、趣深,是现代语言中无法企及的,小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运用中使用一些文言色彩的词或句子,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既有让学生以古人的意识将自己带入,也就是让学生的思维既要深入文言文学习的文本中,又要让学生的思维跳出文言文的文本外,使自己对课文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让佶屈聱牙的文言句式、语法和词汇变得不那么枯燥乏味,这也是一种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学习,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发展、提升的手段和方法。

    (二)文言文教学的人文性

    文言文的语言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这个源于它的历史性,它是我们的语言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它也是勾连现代文化和古代文化的一个历史见证者和记录者。不论我们的历史怎样发展,但是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泯灭的,我们都应该怀有敬畏之心来保护它们、传承它们,不能让它们“断层”。从文言文中我们可以窥见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它对我们后人都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也为我们的语言发展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正是小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一)文言文教学的“过”与“不及”

    1.满堂硬灌,用力过猛

    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好这个“度”。新《课标》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和句法等方面的内容不作为考试内容。”也就是说,要与中学的文言文教学有所区别,不能过于细致,不能逐字逐句讲解,否则就会抹杀新课改的真实意图。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过于细化和碎片化,不但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这样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和打基础的作用。

    2.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文言文的教学有自己的教学模式,也要讲究教学规律。在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的知识,我们可以不用讲,采用“放”的原则,应该化“淡妆”;
    但对于学生不易理解、难理解的字词句,教师就得精讲、深讲,采用“扶”的原则,应该施“浓墨”,如在重点语句的理解处、情感的体验处和主题的升华处。而不应该像一些教师全部采取“放”的原则,任由学生发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目标的定位上是构建素养型的语文课程,需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这个关键能力是要求教师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积累和建构的,并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所以文言文的教学教师一定要用心,不能歪曲课标的本意而“浅尝辄止”。

    此外,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储备不够丰富或到位。文言文教学还与其他的教学有所不同,它讲求要用文言的意识去教授,里面有一些文言现象需要熟知,并适时向学生渗透一些,以引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文言文的篇幅在部编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也比较低,教师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关于文言文的教学研究也比较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文言文教学中要掌握好关键的“度”,“过”与“不及”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也展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无从谈及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文化的传承了。

    (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惧”与“轻视”

    1.惧怕回避,畏难心理

    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久远,很难产生共情。学生理解不好思想文化的变迁,必然让小学生产生阅读的障碍和畏惧的心理。学生需要有必要的语言文化和语言知识才能对接文言文,由于又缺少必要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习惯,这对没有学习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上加难,所以会出现三怕中的“怕文言文”,学生因此会抵触、逃避学习文言文,这将不利于教师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基于以上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教师就应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合理的措施,让学生把这种惧怕、回避和为难的心理问题克服掉,争取让学生用正确的态度来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2.盲目自信,过分轻视

    由于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阶段,所以教材中所选取的文言文都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学习的。但是有些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点等却是学生比较吃力和难掌握的地方,因为学生对于文言文所涉及的一些知识没有先前的经验和相关学习,学生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学生在没有深入接触文言文的学习时就会产生盲目自信、过分轻视文言文学习的现象。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小学的文言文大多数都要求背诵,学生就认为只要背会就掌握了文言文学习的全部,不能深入有效地进行学习,况且在学业评价中所出的题目也都比较简单,因而学生不重视文言文的学习。

    (一)以“趣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明线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趣读”是语文学习的最好方法,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语感。下面以《伯牙鼓琴》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1.通读,正音断句

    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容易诵读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让学生大声读课文,读两至三遍,读通课文,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朗读,以此来充分熟悉课文。需注意的字音:“少”“为”,根据语文多音字的学习方法,即据义定音的方法,再结合注释来确定这三个字的读音。“少”因为表示时间短暂,所以读“shǎo”;
    文中的“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
    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文言文教学与古诗词教学相同之处是需要在句中的适当地方进行停顿,如: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正音断句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只有读准字音、句子读通读顺了,才能为下面更深入地读做好铺垫。

    2.熟读,解字知文

    (1)理解重点字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但是还需要对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进行理解,我们的教学方法是采用扶与放的策略:古今意思一致的字和学生易于理解的字,采用放过的原则,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在文中容易出错的字,如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的字,教师需要在学生尝试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讲解,例如“汤汤”:这个字联用表示水流大而急的样子,而“汤”单用时在古代表示开水,如“赴汤蹈火”。

    (2)整体感知文意

    在学完本文的字词以后,需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讲的内容。这是一篇关于“知音”的文章,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前三句话):伯牙遇知音,欣喜万分。第二部分(最后一句话):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绝。在整体感知了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讲述这个小故事,可以适当填写一些词语和句子,以达到通顺优美的效果。在讲述的过程中,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诘屈聱牙、枯燥乏味的文言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也达到了巩固反馈的目的。

    3.品读,想象补白

    语文核心素养中包含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学生的品读要求读思并举、读中有思。文中作为“琴仙”的伯牙,会用琴声表达他的见闻、思绪、情感。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引导学生在品读时想象他的“志”还可能在哪里?但是当钟子期死后,他认为再没有人能欣赏得了他的琴声了。于是极度伤心的伯牙将会怎么去做,以此来怀念自己的挚友呢?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补白故事。这两处想象补白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悲”与“痛”。

    4.诵读,积累语言

    文言文的语言主要都是以单音节字为主,文章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容易阅读和诵读。诵读的主要任务是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学生在诵读的过程,其实也是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让这种文言文的语言固化到自己的脑海中,进而让自己的思维和能力有一个极大的变化和提升。本文是一片脍炙人口的文言名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为诵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文本的内容带入情境中,进行亲身的体验,通过口熟而成诵,通过“厚积”才能达到最后的“薄发”,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以“文化传承”作为文言文教学暗线

    在本文中衍生出的一个典故就是《高山流水》,它已经成为知音的代名词。《高山流水》在古典音乐中是一首名曲,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形容音乐的高妙,还形容知音难觅,是友情的最高境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弥足珍贵,如管鲍之交、刎颈之交等,国家之间也重视伙伴关系的往来,常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说法。这种文化内涵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加以渗透和拓展,将会适应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而达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是文言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本身就是一篇文化因子比较强的课文,通过给学生的拓展,学生更容易将这种文化基因移植进自己的心中,并将文化基因传承下去,形成我们独有的民族文化自信。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当下,文言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新课程标准的主旨和精髓,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而对于我们教师的要求是,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首先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对文言文教学的能力,努力寻找课堂上最佳方法和路径,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向,就是学生努力的方向,我们应将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在断壁残垣的城郭中捡拾起一个个具有历史温度的语言和文字。

    猜你喜欢 文言文语言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快乐作文(7.8年级)(2022年2期)2022-04-15《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5期)2021-08-06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5期)2021-08-06语言是刀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会背与会默写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8年5期)2018-11-13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2018年3期)2018-04-18我有我语言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4期)2015-07-07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语文妙脆角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
    相关热词搜索: 文言文 素养 教学实践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