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数智化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建设探究——以长春理工大学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时间:2023-01-22 18:30: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张 肃,李 燕

    (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面对新一轮数字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重叠与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迫切要求新经管学科知识结构的异质性和跨界性。基于素养、知识、能力的高度综合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培养学生跨界融通能力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尚未完全构建起来。如何构建起跨界融合能力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系统,是经管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需要叩问和解决的迫切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跨学科交融的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重组;
    二是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环节需要进一步迭代;
    三是跨界多主体协同的育人支撑生态体需要进一步升级。

    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设了5个经管类本科专业,围绕经管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坚持崇明崇德、惟精惟一的院训,其中金融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工商管理专业是吉林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吉林省创新创业示范专业。在吉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均评为A。十年来,学院持续推进以复合型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近五年来在数智化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建设理念、建设思路与具体举措上进行了深度探索。

    (一)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

    坚持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水平和效果的持续创新和提高,突出跨界融合能力为导向的跨界生态育人环境建设,促进传统经管类专业的数智化升级与转型。强化数智科技与经管学科的深入融合,将其渗透教育生态链条的各环节,推进数字技术、经济与管理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形成以“学科本位+技术发展”融合促进的全教育要素提升,进而带动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发展格局。

    (二)坚持发展牵引、“特色+”赋能

    坚持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牵引力,充分发挥与释放理工科高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技术等领域的优势与特色,持续推进和强化“新经管+新工科”为特色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坚持系统推进、“协同+”高效

    充分发挥高校、企业、政府以及社会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育人作用,构建主体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人才培养生态支撑体。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对接地方先进装备制造、金融业、电子商务以及科技服务业的实践创新平台,系统谋划、务实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挥多方在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构建起一个“学生发展的人才链—五全育人的教育链—实践场景的产业链—知识创造的创新链”全闭环式的育人生态体。

    所谓生态系统,是指在特定环境的作用下,若干不同类别的生命体之间通过连续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获取并与所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逐步形成一个较稳定的统一整体。教育生态学融合了教育学与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将教育内部各要素及周围环境视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以动态的、系统的观点审视教育现象及问题,探究生态要素间的必然联系,揭示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以维护和促进教育生态平衡。

    高等教育生态学认为人才培养应该在一个多主体参与的具有开放性、协同性的生态系统下运行和实现。它打破了原有高校单一学科的刚性化课程体系和单一主体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主张人才培养价值创造的多主体参与协同,并通过不同主体资源优势开发与整合,构建一个有机联动的人才培养系统。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实践中,依据高等教育生态学中生态系统基本理论和关键要素,从“功能定位-运行体系-支撑环境”生态三要素方面构建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逻辑框架。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搭建人才培养生态系统,首先必须明确系统的目标功能。面对数智化商业变革,传统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向以跨界融合能力为导向的系统功能转型升级。强化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构成为内核、“创新思维+跨领域知识迁移力+可持续发展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二)人才培养运行体系

    专业体系、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运行载体,面对数智化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传统经管专业需要从专业内部范畴的重构,扩展为学科关系重构以及学科体系重构,实现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专业体系、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的转型升级。

    (三)人才培养支撑环境

    建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交互协同支撑体,是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资源环境保障。以“教师队伍+学生创新创业+产教融合”为三链载体,打造跨界复合型教师队伍,使跨行业、多领域主体参与教育品牌,全方位构建“多学科跨界+多主体协同+多要素互动”的“新工科+新经管”交融的人才培养生态支撑体。

    (一)明确以“新经管+新工科”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数智化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建设实践中,首先要清晰界定跨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内涵。针对学院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个本科专业,充分发挥学校理工科背景,突出以“新经管+新工科”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主体思想。引入学校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等优势学科资源,立足“产品开发与管理-数字营销-财务分析与风险管控-数字化运营”四大岗位数智化人才新画像,确立金融科技、跨境数字贸易、智能运营与数字营销、智慧财务以及数智化管理系统开发五类具象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理清“岗位-能力-知识”的人才培养基本逻辑。

    (二)重组“一群一类+”跨学科融合的专业体系

    为实现“新经管+新工科”跨学科融合,需要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即课程体系。通过对地方金融、先进装备制造、IT科技服务以及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企业进行深度调研,对接学校理工科学院,重组了“一群一类+”跨学科融合的专业体系:

    1.“一群+”:构建“金融贸易+信息管理+人工智能”新型跨学科体系与专业群布局。第一,搭建以“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主体、以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为支撑的“金融贸易”专业群。第二,开设跨学院的金融科技创新实验班,即经管、人工智能、计算机三个学院共建,跨学院招收三大学科学生,形成“1+”。第三,面向全校继续推进金融工程双学士学位项目,这一项目已持续10年,巩固了“2+”。

    2.“一类+”:首先是推进工商管理大类培养,即升级“工商管理+会计学”专业类。第二,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数字化运营与管理”微专业,完成以工商管理大类为核心的跨学科“+”模式专业群布局。

    图1 “一群一类+”跨学科融合专业体系

    (三)优化“经管学科专业本位+数智化科技”集成化的课程体系

    针对5个经管类专业数智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构跨学科课程体系:

    第,基础教育同步化。首先,针对通识基础课程,一是强化数理基础,5个本科专业从2014版培养方案的高等数学3(160学时)调整为2018版培养方案的高等数学2(192学时),难度与工科专业同步;
    二是“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调整为“大学生程序设计”,增设“大学物理”,扩展学生数理思维空间。其次,针对学科基础课程模块5个专业同步开设“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数字经济”大平台,横向贯通有利于夯实学生数据、技术素养的融合。第二,专业教育个性化。“一群一类+”专业体系下,在强化职业伦理与国际化视野的基础上,各专业以“专业方向个性化+数智化技术与工程应用”教育深化学生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第三,交叉学科特色化。即依托学校数智化优势学科,专设交叉学科课程,拓展学生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洞见力和素养。

    图2 跨学科集成课程体系概览图

    (四)强化“经管+数智科技”并行交互的全过程实践教学

    管理学科具有高度的实践性特点,人才培养要求强化和突出实践教学。面对数智化人才培养要求和生态系统建设,需要转化仅聚焦专业范畴实践实训的传统观念,推进“经管+数智科技”并行交互的进阶式实践教学。

    首先,在第一学年技术应用初探阶段主要强化学生对数理分析、信息技术以及工程流程的感性认知。主要开设数理分析、信息技术、工程基础实验实习,同时并行专业社会调查,形成科技应用与经管实践行为的交互认知。第二阶段主要在学生第二、三学年的学科基础与专业教育学习期。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在经管专业学科与科技融合的逻辑深化上,聚焦于核心数智化技术原理在商业场景下的应用解析。主要由各类专业实习与综合实训类实践构成,如创新与创业综合实践、区块链仿真实践、大数据技术分析与决策支持等。第三阶段是学生第四学年,全面强化学生在综合性的创新思维与跨学科知识迁移能力。开设科研训练、企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企业咨询报告、企业案例研究等综合实践,突出学生在复杂商业变革下复合知识迁移的创新实践。

    (五)打造“智创融”跨界多主体协同支撑体

    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需要建立多主体开放性的教学资源与环境支撑体,表现在“教育链:教师供给侧—创新链:学生主体侧—产业链:企业需求侧”的衔接与协同。一个赋能学生创新力培养的“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共创协同育人生态支撑平台建设的实践举措主要有:

    第一,依托省级虚拟教研室,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教育链。一是吸引人工智能、机电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学院教师的加入,开展课程思政、一流课程以及学科竞赛等系列主题研讨;
    二是组织跨地区跨校际高校教师开展数智科技发展与商业体系变革主题论坛交流、智慧化教学技能等专题研讨活动,推进跨地区、跨校际、跨学科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生态建设。

    第二,强化学生社团与创新创业指导相嫁接,打造全链路的创新创业链。在实践中,一是建设一支由“经管/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专业教师+校外创业企业导师”组成的“创心”训练营指导教师团队,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提供“互联网+”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三大学科竞赛项目精准指导。二是依托经管学院省级大学生创业园与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的孵化支持,打造“教学-指导-预培”的全链路创新创业生态支撑环境。

    第三,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校企协同共建数智化教学环境。一是在高端装备制造、跨境电子商务、金融机构以及IT科技服务四大行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共建数字贸易产业学院,并将原有的校外实践基地、省级大学生创业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整合为综合性的数智化实践教育中心,支撑经管类专业学生数智技术应用创新的全过程实践训练。二是校企合作开发原创教学案例库和“面向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对俄数字贸易”虚拟实验项目。三是与企业开展“精一班”管理精英培养项目和学分置换培养项目。四是打造“企业家智库联盟”,承办企业数智化创新研究与实践的长白山论坛、“精一”大讲堂、“精一”校友同窗会等品牌项目,拓展学生对数字经济的深刻认知。

    图3 “智创融”跨界多主体协同支撑体

    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数智化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建设和传统经管类专业升级转型的实践路径与举措,提升了学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跨界融合能力,为各类组织数智化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提供更多可能性。学院推行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逻辑、复合型培养目标新内涵、跨学科融合专业与课程体系以及多主体运行支撑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能够对我国高校新文科建设下传统专业升级改造起到借鉴和启发的作用。

    (一)理念先行:明确跨界融合能力培养目标

    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高等教育变革,跨界融合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内涵,这应该作为新型商业体系中经管类专业整体人才培养系统的育人目标与评价要点。二是以开放、协同、共生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构建理念,推动新文科建设、指导传统经管类专业实现转型升级,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新需求有效耦合。

    (二)体系建设:重组跨学科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

    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学科,嫁接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基础与支撑,构建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这一课程体系框架下的跨学科跨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融合。推进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实践实训,打造跨界型综合竞赛品牌,为学生跨界融合能力的习得提供高质量的途径和载体。

    (三)主体协同:打造跨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平台

    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将人才链与产业链相接,实现教育链与创新链交互,分析评估并整合学校和学院资源,锚定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和载体,以共生思想推进产教融合长期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落地。

    (四)队伍优化:加快跨界教学队伍建设

    一方面加强高校专任教师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指导能力和水平,同时建设开放性的跨学科课程组、课程群以及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实践指导专家在教学资源、教学指导、教学评估等环节的参与度,通过打造品牌项目,加强跨行业、跨学院、跨学科等多领域专家的合作,提高不同主体在学生素养、知识、能力培养上的认知的一致性和行动协同性。

    猜你喜欢 经管智化经管类 电子证照重构山西道路数智化体系中国交通信息化(2022年3期)2022-12-08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福建轻纺(2022年4期)2022-06-01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8期)2022-04-13沙冒智化的诗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沙冒智化的诗香格里拉(2021年2期)2021-07-28经管国考中国医院院长(2020年24期)2020-02-25工信部中小企业经管领军人才轻工创业创新班在京举办消费导刊(2018年11期)2018-08-13情结西部(2015年6期)2015-11-18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中国报道(2014年5期)2014-01-31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中国报道(2013年4期)2013-09-10
    相关热词搜索: 人才培养 长春 为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