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青白志·青白瓷·青白辞——初探宋代文人思潮下青白瓷与雅集之关联

    时间:2023-01-20 08:45:1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邓 晔,余轩宇,肖晓署

    (景德镇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0)

    (一)关于青白瓷

    1.正名

    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指的是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器。青白瓷是宋元时期景德镇及受其影响的窑场烧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品种。由宋迄元,青白瓷盛烧不衰,青白瓷系窑场多分布在南方几省[1]。

    2.前人研究成果

    关于青白瓷的研究非常多,但大部分集中在器型、装饰、材质、窑口、历史流变及艺术特征等方面。陈雨前教授及其研究生们则独辟蹊径,多从审美角度切入,例如陈雨前的《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探讨宋代政治、哲学、宗教等对景德镇青白瓷审美风格的影响,探讨了文人、书画与青白瓷审美趣味的趋同性,论述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如玉”意蕴,研究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雅”与“俗”的审美两极等问题;
    其弟子刘永红的硕士论文《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雅”的审美风格》继续从审美的角度探讨和研究宋代景德镇青白瓷“雅”风格的产品特征、具体表现以及形成因素,认为它是工艺技术进步的产物,是宋代的政治、文化、哲学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弟子汤恩达的硕士论文《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碗器物造型特征及审美初探》也认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碗的造型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之上,融合了宋代的审美理念,给人带来了不同于前的审美感受。当然,程幸教授在《宋代青白瓷茶具与社会文化风尚》中说到青白瓷茶具主要是由宋代极盛的饮茶习俗推动形成的,但是儒家“尚玉”观、理学、政治倾向和宗教等社会文化因素亦是促使青白瓷茶具审美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关于雅集

    1.正名

    雅集是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其中的关键词是“吟咏诗文”,指在雅集现场因时、因地、因主题而重新创意古体诗词。古代正统的雅集都是吟诗作文唱主角,虽然现场会有其他雅文化元素诸如:琴、棋、书、画、茶、酒、香、花等参与,但只是配角[2]。

    2.前人研究成果

    关于雅集的研究也很多,但是,很奇怪的事情是:在知网中以“宋代雅集”为主题进行搜索时,文章不到200 篇,而且还有许多与雅集本身关联并不大(关于这部分内容,后文中还会提及)。如此,剔除掉这部分内容之后,关于宋代雅集的研究可谓少之又少,而且,对于宋代雅集的研究比较集中于“雅集图”的研究,比如范凡的《雅集与宋代文人生活》和刘晓宁、刘芳的《独处与雅集:宋代绘画中的文人形象》就认为雅集图、文会图是了解古代文人生活方式的极好参考资料,它们为研究古代文人集会生活方式、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当然,关于雅集本身的研究也是有的,例如熊海英的《“岂羡兰亭曲水滨”:论宋人对魏晋风雅观念的承继与超越——以北宋文人雅集为中心》认为文人集会这种雅化生活范式的集合,宋人对魏晋风雅既有企慕之心,又有争胜意识。另外,汪国林的《宋仁宗朝文人雅集唱和与宋诗变革》等则以雅集中的唱和诗作为研究对象,或是探讨这一文学创作活动在宋诗整体变革中的重要意义,或是深刻挖掘这些诗歌中的兴寄精神;
    梁建国的《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走访与雅集——以苏轼为中心》、牛秋实的《唐宋洛阳文人的雅集与文化活动》等却是深入挖掘了地域雅集的形成原因和主要特征。

    (三)宋代青白瓷与宋代雅集的关联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青白瓷与雅集相关联者却甚少,输入“青白瓷、雅集”进行搜索,只检测出三篇论文:陈曼玉的《宋代文人集会茶画中的茶器研究》、蒋艺的《宋代江南地方精英日常用瓷研究——以江西地方精英墓为例》和汤妮的《宋徽宗〈文会图〉中的瓷器研究》。这里需要重点提到的是汤妮的硕士论文,作者从陶瓷考古的角度,合理推测出《文会图》中的“瓷器为定窑白瓷,或者为景德镇窑青白瓷,或者为汝窑青瓷,两者或三者同时存在都有可能,结合宋徽宗崇尚道教的背景分析,推测汝窑青瓷的可能性最大”。

    青白瓷与雅集之关联,似乎非常不理想。但是,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与研究中,笔者发现这两者之间有着双生子般的相似,而这些又都和宋代的文人思潮密不可分。如此,我们得出:青白瓷与雅集的关联研究,还未受到与其价值相称的关注和探讨。

    青白瓷作为工艺品有其独特的工艺特征,雅集作为人事活动自然也有其组织特点,这些是无法比对的。然而,在审美意趣上,这两者之间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一)都有纯粹之趣

    严格说来,宋代青白瓷与宋代雅集都有人工的加持。然而,偏偏这样两项非人力而不能成之事却体现着自然率真的纯粹之趣。

    青白瓷的纯粹之美首先表现为釉色单纯。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宋瓷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无论青瓷、白瓷,还是介于两者之间或者说兼具两者之美的青白瓷,都是单色釉。尤其是青白瓷,其釉色之美,如雨过天晴,如千峰翠色,如秋水横波。其次,青白瓷的内在胎质也体现着纯粹之美。例如冠绝群窑的景德镇湖田窑,它所烧造的青白瓷以洁净细密的瓷石为原料,这使得瓷器的胎质细腻洁白,透光度极好。施釉入窑,高温烧炼之后,只见胎体素白紧实,胎身透亮如纸。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陶埏》赞曰:“陶成雅器,有素肌玉古之相焉。”素肌玉骨,可谓一语道出了青白瓷的本质。

    如果要让统一战线社会化得到增强,必须增进统战人员的社会服务能力、民主监管能力及议政参政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并用积极的态度来构建起助推发展、民生服务、聚智聚才等相关机制,并在工作中力所能及地去鼓励各级成员进行统战组织的基层建立和社会服务等活动的开展,并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中,让统战工作的作用和力量得到展现,从而提升统战工作在基层中的社会认知度。

    雅集的纯粹之美表现为无功利性的君子之交。例如宋代最有名的西园雅集,有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以及日本圆通大师等16 人参与,可谓是汇集了当时顶级的文化圈名人。集会之后,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米芾作《西园雅集图记》,米芾在文中写道“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可见这是一次在朝堂之外的纯粹的文化交流。稍后的党争中,苏轼遇贬,发起人驸马王诜也一同被贬,苏轼写信道:“晋卿为仆所累,仆既谪齐安,晋卿亦贬武当。饥寒穷困本书生常分,仆处之不戚戚,固宜。独怪晋卿以贵公子罹此忧患而不失其正,诗词益工,超然有世外之乐。此孔子所谓‘可与久处约长处乐者’耶?”短短话语中,有朋友之情,有君子之风,有同道之叹,这说明雅集之人虽然家世、背景各异,却志趣相投,他们在雅集中实现了身份的相互认同。

    (二)都有端庄之态

    宋代似乎是一个超前的时代,他们不爱繁复、独爱简约,他们在万千繁华中提炼出朴素、冷静、安宁与雅致,这给人以端庄大方之感。

    青白瓷的端庄之美主要表现在造型上。青白瓷的品种主要有饮食器、酒具、容器、卧具、陈设器和明器等,这些器具多以对称之型或对偶之数而出现。就算是以柔美变化而著称的梅瓶、玉壶春瓶,它们那饱满的垂腹与相对较大的圈足其实也是足以给人厚实之感的。当然,如果要说最神圣庄严之处,莫过于礼器。例如宋代的皈依瓶造型修长秀美,颈部常以对偶立鸟、龙虎盘绕以及十二生肖俑、流云托日月等内容为修饰,华美庄严、疏朗大气[3]。

    雅集的端庄之美表现为一种态度。由于兰亭集会的深远影响,常常让人误以为宋代也是魏晋风流,其实不然,宋人有自己的准则。例如“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三变、“酒酣即弹,弹罢起舞,舞罢作诗,昂然而去”的冯三绝,他们如魏晋名士一般,不屑尘世,睥睨规范。然而,他们那样的行为方式并没有被认为“不俗”,反而是被雅集群体所共同排斥。这似乎也就从反面说明雅集之人是讲求自我修养的,他们所容纳所追求的是一种有约束有节制的沉静内敛。

    (三)都有丰赡之美

    丰富、充足,谓之丰赡。丰赡之美指的是包含了丰富的能量、可阐释性强、给人以多层次多角度的感受、欣赏和解读。宋代青白瓷与宋代雅集具有丰赡之美。

    青白瓷的品种极多,仅是“盒”这种器型,就可以分为圆形、方形、六方形、八方形、瓜形、果形、花形等,如果按照用途则可以分成镜盒、药盒、油盒、香盒、奁盒等。其次,青白瓷以刻花和印花为主,虽然工艺手法不多,但婴戏纹、莲纹、水波纹等装饰花样却非常多。尤其是刻花时候,刻痕的深浅宽窄呈现出中国书法中的提按顿捺等特点。高温烧制时,釉料流动,停留聚积于花纹凹凸处,于是,薄处显白,厚处略深,反而呈现出浓淡相间的效果来,而青白瓷的美妙之处也恰恰是体现在这里。

    至于雅集,到宋代时候日渐丰富,除却诗赋酬唱,亦可品鉴古玩;
    可品茗斗茶,亦可谈书论画;
    可泼墨挥毫,亦可闻香听琴;
    可说禅论道,亦可雅谑清谈;
    可溪边高卧,亦可丛林远足……总之,规模、频率和方式都超过了前代。仅以北宋年间为例,就有礼部唱和、《明妃曲》唱和、饯别会饮、茶会饮等雅集活动。并且,在雅集之上,各种艺术门类交融贯通,产生了大量珠联璧合的优秀作品[4]。

    综上,笔者从纯粹之趣、端庄之态、丰赡之美三个方面探讨了青白瓷与雅集之间的相似性,就如我们在前文中所描绘的那样:双生子般的相似。为了配合这相似,我们不妨将雅集称之为“青白辞”。

    那么问题来了:青白瓷、青白辞,这样两个并不相同的品种,为什么会存在如此的相似性呢?探寻青白瓷与雅集之间相似性的原因,也是一件很有趣以及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经历了错彩镂金恢宏壮阔的盛唐之后,大宋朝选择了一条几乎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它澄澈幽深,清雅精致,简洁明净,或许唯有空灵的“意态”两字才能将其来概括。但是,宋代王安石写道“意态由来画不成”,虽是诗家语,却也颇有道理。那么,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不妨置换成另一个在宋时备受推崇的词:清流。当然,也可置换成本文中一个不断重复的词:青白。可以这么说,就“意趣”而言,清流是其表现,青白则是其底蕴。

    (一)清流是政治清明

    宋代是在四分五裂中建立起的国家,赵匡胤推己及人杯酒释兵权,从那一刻起便决定了宋朝重文抑武的统治格局,这样的国策虽然造成了对外军事上的软弱,却也杜绝了各地禁军将领藩镇割据、拥兵自重的隐患。正是这样的措施,宋代自建朝以来,政治就十分安定。这样的政策下,上到皇帝下到官吏文人都喜欢作画吟诗,斗茶写词。官家圣明、百官清廉、社会和谐、百姓安乐,这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清流是经济清美

    宋代经济空前繁荣,生产领域中的各个部门几乎都得到了高度发展。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跑步前进,甚至于还在唐代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拓宽了海上丝绸之路。人们在衣食住行,节日习俗及文娱活动等方面,相比之前更加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这也让文人们有更高的追求,以及在进行更高的追求时没有后顾之忧。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底气,宋朝才能在边境问题上一直用非暴力的方式维持和平。

    (三)清流是思想清和

    宋代儒、释、道并崇,这促进了宋代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宋人不像屈原“世人皆浊我独清”那样悲愤凄怆,不像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那样远离红尘,当然也不像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样豪放张狂。他们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在朝为官者,致力于仕途,兢兢业业,却也照样可以超凡脱俗、清新高雅;
    居于下位者,尚清鄙俗,却清而不激,同样注重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责任与道德义务。这不仅是一场生命追求,更是一种境界高度。

    综上,我们看到:宋人,尤其是宋代文人,且清且青,且淡且白,淡泊为志,静水流深。这是他们的青白之志。这种“青白志”是持节守正的高雅,是诗情画意的清雅,是博学多才的典雅,它们是文人的风骨、品性和追求,它们各自促使了端庄之态、丰赡之美和纯粹之趣的形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因为有了玉质,才有了玉瓷与玉辞。“青白瓷”和“青白辞”是宋代文人“青白志”下绽放出来的双生花。

    (一)雅集上的青白瓷

    青白瓷,青中泛白,白中映青,釉薄处白雪皑皑,积釉处绿水盈盈,似风似雾,如丝如绸,蕴含着江南的气息,又似乎带着哲学的意味。青白瓷一经出现,立刻得到宫廷贵族以及风流名士的喜爱。

    宋徽宗及宫廷画家共同完成的《文会图》可以说最大限度地呈现了青白瓷在雅集中的使用。从《文会图》中我们可以见到:众人围坐的案台上摆放着茶器、酒器和食器,琳琅满目又井然有序;
    茶器有茶瓶、茶罐、茶盏、盏托和茶盘等:酒器有经瓶、注碗、酒盏和盏托等;
    食器有碗、果盘、碟等。就此,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在正式的宴饮中,与会者每人都有一组包括酒盏、碗、箸勺、碟等在内的餐具[5]。

    相比较而言,李公麟《山庄图卷》描绘的龙眠山庄雅集就要随意得多。画面中有童子取泉烹茶,又有一童子正拿着放置有茶盏的茶托准备奉茶给宾客。比较有特点的是:因为是在野外备茶、点茶,所以图中看到的茶器都是便于携带的形制,如图中烧煮沸水的风炉带有提梁,风炉之上放置的也是长颈执壶。

    (二)青白瓷上的雅集

    或许是受限于青白瓷的装饰手法主要为刻花和印花,所以装饰图案多为婴戏纹、莲纹、水波纹等。而雅集所涉及的人、物、事较多较杂,所以,直接在青白瓷上反映宋代雅集情况的,并不多见。

    但是,就如前文所述:虽然正统的雅集是以吟诗作文唱主角,但是亦有琴棋书画、茶酒香花等雅元素的参与。同样亦如前文所述:青白瓷一经出现,立刻得到宫廷贵族以及风流名士的喜爱。那么想见,除了以食具、茶具形式出现的那些青白瓷以外,但凡工艺上可以实现的其他物品也会出现。

    事实上,景德镇湖田窑就大量出土了镇纸、笔架、印盒、印章、笔洗等各种文具,还有造型各异的香炉、花插,甚至于还有青白釉的象棋。琴棋书画诗酒花,这个时候的青白瓷已不是雅集上的配角,而是主角了。

    (三)融为一体的雅集与青白瓷

    李清照在《永遇乐》这首词中写道:“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词中所表达的是国破家亡夫死之后的无情无绪,却也让我们看到酒朋诗侣的雅集日子是何等的丰盈与惬意。作为热衷于雅集的词人,她与夫君赵明诚共同完成了《金石录》。当然,她还独自写下了“玉枕纱橱,夜半凉初透”,词中所提到的玉枕就是如冰似玉的青白瓷。

    关于青白瓷的诗词还有很多。例如郑大惠的《玉簪花》:“玉色瓷盆绿柄深,夜凉移向小窗阴。”写的是用玉色瓷盆栽种玉簪花,可谓是玉簪玉盆共玉颜。又如李纲的《望江南》:“溜溜清声归小瓮,温温玉色照瓷瓯。饮兴浩难收。”写的是新酒熟时用玉瓷饮酒,有声有色有温度。

    当然,由于宋代盛行饮茶斗茶之风,所以很多诗句往往是将瓷茶并为一体来进行描绘的。例如,黄庭坚的《满庭芳》“纤纤捧,冰瓷莹玉,金缕鹧鸪斑”、吴潜的《谢惠计院分饷新茶》“捣碎云英琢苍璧,旋泻玉瓷浮白花”、吴文英的《望江南》“妆褪宫梅人倦绣,梦回春草日初长。瓷碗试新汤”等诗句就是如此。比较有意思的是梅尧臣的《尝茶和公仪》和欧阳修的《和梅公仪尝建茶》,“汤嫩水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溪山击豉助雷惊,逗晓灵芽发翠茎”,它们则保留了雅集上诗词相和的原貌,让后辈之人心生羡慕。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说:宋代青白瓷与宋代雅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是宋代文人思潮下的双生花。这样的融合优势与力度,的确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匹敌的。我们可将其概括为:青白志·青白瓷·青白辞。

    猜你喜欢 青白白瓷雅集 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出水茶具农业考古(2022年2期)2022-05-05流年戏剧之家(2020年19期)2020-07-04《清溪雅集》连云港文学(2020年6期)2020-03-17还喧嚣都市一个“青白”收藏·拍卖(2019年12期)2019-12-11邢窑白瓷传统烧制方法研究大众文艺(2019年21期)2019-11-15“雅集京华·诗会百家”全国第二届百家诗会征稿启事中华诗词(2019年2期)2019-11-15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2018年11期)2018-12-05戊戌海棠雅集中华诗词(2018年7期)2018-11-08丁酉海棠雅集中华诗词(2017年6期)2018-01-22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6年8期)2016-05-14
    相关热词搜索: 青白 思潮 宋代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