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工商管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时间:2023-01-19 21:50: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胡电喜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019年4月,国家教育部正式启动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这成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战略任务的具体举措[1]。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融合是高校深化发展专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2]。以边疆地方高校玉溪师范学院为个案,探究“专创融合”,打造工商管理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路径,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意义。

    (一)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模糊、教育理念认知不到位

    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融合的原认识误区表现在: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认为是素质教育,只需要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创新创业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素养;
    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认为是教学生创业,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增加教学生如何创业的技能,将其理解为“职业教育”。受认知误区的影响,二者往往各自为政,缺乏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育人的初衷相背离,直接制约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二)工商管理专业“涉及面宽泛、人才培养规格偏差”的特征问题

    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类型由课程体系决定,工商管理专业设置课程一般需要做到宽口径、厚基础、知识结构全面,但是这对地方高校的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原来的课程设置多且杂,侧重点缺失,这难以直接体现专业建设的特色。事实上,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内涵式发展需要主动迎接人才多元化需求的挑战,将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前提和核心导向。这有必要围绕社会需求规格进行适配性分析,进一步革新教育教学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应的课程实施方案等,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育,根植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和实践的各环节中去。

    (三)第一、二、三课堂的一体化程度弱,校内外教学资源配置以及资源协同的深度与广度不够

    在“一个理念、两个目标、三类课程、‘学训赛创’四联动”创新创业教育综合体系基础上[3],迫切需要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特点,努力重构与优化多元共享的教育体系,并突破“专创融合”的多重障碍。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由“新建”向“新型”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社会、企业等,每个方面都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4]。诚然,由于地方高校自身的条件所限,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不是单一的工程建设问题。结合资源基础观理论,这需要在校际、校企、校政等机构之间进行充分的“专创融合”,不断拓宽“工管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径,共同参与课程体系开发、“双师型”教师聘任、实践基地建设和创业辅导等,促进不同课堂之间的充分结合。

    (四)工商管理专业特色不鲜明的问题

    在人才培养同质化的情况下,地方高校想在办学水平、专业品质有所提升,需要办出本土特色。由于区域发展的巨大差异和高校原有特色专业涉及数量多、类型差异大,应整体把握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共性与差异。在注重内涵式发展的现阶段,地方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应遵循分层发展战略逻辑,探寻专业特色化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其发展定位要与“双一流”大学以及同类高校错位,避免进入研究型追赶误区以及造成同质化倾向。由于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关联较为紧密,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价值追求、功能定位等方面有较多的内在耦合性,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一)专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革新与融合

    专业教育是一种成熟的教育形式,强调“教书育人”;
    创新教育侧重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的创新型人才,突出强调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业要求的基本能力以及开创型个性的创业型人才,将“谋职者”转变成“创业者”是素质教育的应用与体现。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要将“专业+创新+创业”的复合型教学理念作为指引,实现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的结合。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各个步骤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把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为了响应专业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供需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对接玉溪“三区一港”①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状况,邀请用人单位指导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参与完善了13门课程实施方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学科-专业-课程”三个层面的相互衔接

    中国“双一流”建设政策在技术核心上突破,就是坚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5]。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双一流”建设的叠加环境下,地方高校要探索与推进学科、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协同式创新发展路径。为此,以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的内涵来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要求,并制定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标准,从而形成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优化课程体系为核心,通过协同创新和内涵提升建设工商管理专业的局面。

    (三)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载体与平台

    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一是通过加强校地合作先后建设48家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拓宽了实践实训载体的范畴。二是依托《云南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建设,2017年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50万经费支持),另外投资了200万元建设VBSE(模拟商业社会环境)项目。三是借助于学校创新创业学院,拓展创业项目进驻众创空间、创业园等孵化机构以及开展创业扶持与后续跟踪等活动。上述举措较好解决了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硬件平台的短板问题。

    (四)依托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在教学内容层面,专业教师及时将国内外学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创新创业的实践案例等融入课堂教学,进一步丰富教学的知识面。在教学方法层面,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特点,借助专业与创业、研究与实践、模拟与实战、课内与课外的“四融”模式,使用项目式、互动式、体验式、趣味式、模拟实战、案例式、项目路演、学习通/雨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考核方式层面,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活动等纳入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考察的范畴,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认知和认可创新创业,并能够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五)工商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重点

    以改变学生的思维和意识、提升实践技能与磨砺意志精神的三大模块为核心,将发现力、沟通力、执行力、思考力、学习力、演讲力、创新力等渗透到相应的培养环节之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即“授之以欲”旨在解决“意识贫困”的问题。借助于专业课程开展创新思维训练,瞄准商业意识与潜质的养成。二是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即“授之以渔”瞄准于解决“能力贫困”的问题。针对学生实施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重点聚焦技能的锻炼与培养,完成“从输血能力到造血能力”的转化。三是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的培育,即“授之以德”致力于解决‘精神贫困’的问题。把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之一,尤其是结合“课程思政”将文化传承创新融入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过程之中。

    在“专创融合”过程中,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指导思想,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转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促进了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工商管理专业及相关课程晋级省级一流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特色的理论研究与教学成果丰富了工商管理专业高质量建设的内涵。历经数年的探索与实践,紧密依托工商管理专业,先后获得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同时,借助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十余个教学研究类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发表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25篇,出版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指导》论著1部,取得了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等荣誉。最终,以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为亮点,有力支撑了工商管理专业被遴选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成绩卓著,推动就业创业质量的稳步提升。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覆盖面已达100%。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为主体参加的双创实践活动中,一是《香蕉种植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被评为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创业项目”(全国仅6项)。二是学生团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荣获国家级、省级的创业大赛奖励分别为9个、52个。三是据学校统计,2016-2019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1.61%、82.50%和100%。

    (三)“专创融合”助力大学生智志双扶

    在“专创融合”过程中,实现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三大协同”。一是彰显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养成教育”不同教育功能的协同;
    二是整合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人才构成要素的协同;
    三是实现了与扶智扶志、脱贫攻坚等延伸职能的协同。值得肯定的是,以创新创业教育驱动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扶贫扶志,成为“专创融合”的亮点,这体现了高校在脱贫攻坚中的责任与担当。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依托各种智能设备和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一)智慧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理念的新确立

    在建设过程中引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念。通过改造人才培养方案、细化课程模块和改革教学方法,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体化培养渗透于新文科专业教育,不断打破纯文、纯理、纯工、纯商、纯农等学科界限,以思想引导实践、技术支持商业、应用提升能力。

    (二)智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资源的新共享

    除模拟仿真实训、“互联网+”创业大赛、校外实践基地、企业导师等传统教育资源以外,还包括智慧平安校园、融合学习空间、网络课堂、机器人学伴、智慧电子教材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等新型载体,同时还需要校际间资源平台、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等多元化资源,以实现技术开发、知识应用、商业转换和经营管理等活动的融合叠加,有机整合智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共享平台。

    (三)智慧教育手段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新结合

    1.将信息化手段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及要素,探索教育过程在每一环节中的智慧化渗透。按照分层化、分阶段以及精细化原则,初期开展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中期侧重创新创业项目技术、后期重在创新创业项目遴选和入园孵化、项目经营管理和跟踪服务。

    2.做到“与时俱进、与时消息、与时偕行”。新文科建设视角下要侧重引导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开展高水平创业就业,多渠道培养利用智慧教育技术获得创新能力,在创业领域中形成创新思想,与时代共舞,引领新需求。

    3.实现多主体、多要素、多环节协同育人。通过高校与行业企业、政府机构深度合作,有效汇聚和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利用学校智慧化信息平台、企业数据中心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等多元方式进行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

    (四)智慧创新创业教育“学训赛创”实践体系方案的新构建

    1.强化探究性学习。借助智慧学习支持环境、数字化学习平台、智能化交互软件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发散性思维与视野寻找创意,让学生主动“觅食”而不是被动“喂食”。

    2.实践训练多元化。依托虚拟化实训仿真、专业小软件和交流讨论等方式,融入大数据、信息化、云计算以及经济统计、会计管理等多元知识内容,逐步打磨与完善创意。

    3.情景式创业大赛。组织团队写作与创业计划书,参加创业大赛进一步检验项目可行性,接受创业前应用场景的检验,这同时要求教师角色要逐步实现由“先教后学”向“以需定教”的转变。

    4.创业实践活动。中后期遴选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入园孵化,进行实际的经营管理活动,强化在线跟踪与交流指导的作用。

    (五)智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新标准

    智慧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工商管理专业的评价机制是多维度、多阶段与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创新创业项目成效、创业智慧技术应用、合作单位支持、其他部门经营绩效以及学生实践业绩,有利于激发教师学生利用智慧方式提升创业创新教育热情,增强智慧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①玉溪市“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把玉溪建成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区、重要的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区和重要内陆港,简称“三区一港”。

    猜你喜欢 智慧融合专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融合菜中老年保健(2021年11期)2021-08-22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1年1期)2021-03-19《融合》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专业降噪很简单!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9年3期)2019-03-30专业化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50期)2018-02-22有智慧的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6期)2014-07-22智慧派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相关热词搜索: 工商管理 本科专业 融合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