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在共建共享中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时间:2023-01-18 18:30: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刘歆立,张 璐,孟 瑶

    (1.河南农业大学科学发展与农民权利研究中心;
    2.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必须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始终是人民对于美好社会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追求的政治目标,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有鲜明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及其在建设农业强国中的地位。与城市相比,农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村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在共同富裕进程中面临一些现实发展阻碍。农民共同富裕不可避免地成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难点和重点,成为我们这个大国大党必须面对与切实解决的政治文明课题。当前,立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以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为导向,深入探讨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社会政治价值与新时代乡村治理支撑作用,对于新征程彰显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与实现“两个全面”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共同富裕是我国古代农民的千年政治社会梦想

    共同富裕是数千年来我国先民亘古不变的生存追求与社会愿景。其中,“富裕”以富国裕民的特有内涵表征了我们民族为人类文明发展长期贡献着社会财富的基本事实,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长期领先的历史特点;
    而“共同”则代表着传统社会对物质财富共有同享的基本态度与价值取向,这种“共同”式占有财富的态度影响着我国特有的生产关系与中华文明特质。《礼记·礼运》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远离现实的空想成分,但其对共同富裕社会政治愿景的勾勒使得后世的儒家、道家等认同崇尚共同富裕社会,整个古代农业文明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风尚、政治制度、风土人情、民间文化等无不打上这一思想烙印。“大同社会”式的共同富裕追求也成为我国显著的政治文明特色与稳定的历史发展动力。

    从大量的历史事实来看,当历史处于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时段,则容易造成社会动荡与民生凋敝,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揭竿而起。与此同时,历代农民起义都不约而同举起实现“均贫富”的共同富裕理想旗帜来动员与号召人们奋不顾身地参加起义。例如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强调“天补均干”,梁山英雄提出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豪迈口号,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中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蓝图。这些都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农民阶级对于共同富裕理想社会的追随。尽管这些理想内容因为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与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而注定无法实现,但是它们植根于中华文明深厚土壤而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与历史影响作用。

    (二)农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乡村实现治理有效的重要战略支撑

    共同富裕不只是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必须直面解决的政治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与造福人民的价值追求。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与政治优势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占据国民人口半数的农民共同富裕无疑是其中的发展关键。因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与强调“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致力于乡村全面振兴与和美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乡村实现治理有效与乡村政治文明不可分离的基础性、发展性现实的战略支撑。

    众所周知,当前农民人口基数大、阶层分化明显与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与发展新时代乡村政治文明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实现了农民共同富裕,才能稳扎稳打地提高我们党在广大农村对农民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与社会号召力,才能在不断增强农民创富能力与互助合作中有力改善村容村貌,才能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给乡村治理增加内源性力量与变革性动能,才能在发展成果普惠共享中增加村民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才能在增强整个乡村社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中为新时代乡村有效治理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三)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是百年大党使命担当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整个历史过程始终不变的便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也就是在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守的是人民的心”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中为民造福,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想人民所想,做人民所需,坚守初心,砥砺前行,致力于消除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私有制社会根源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合理社会现象。

    从“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让受压迫的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而具备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到农村改革开放,尊重农民群众的历史首创精神,不断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再到当代的“脱贫攻坚战”“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农民不断在共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果中进一步共同富裕起来。对比我们党,国民党等近代史上众多的政治集团与社会势力不能代表包括农民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成为“泥腿巨人”而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就毫不奇怪了。

    (一)传统农村产业带动能力相对有限,农民共同富裕基础较为薄弱

    农村相较于城市,经济发展条件相对落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农村经济综合效益相对低下。一方面,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科技发展相对滞后与农业结构不够合理,整体而言,当前不少乡村缺少带动农民致富的优势产业,特别是能够吸纳留守农村劳动力与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优质集体企业少而又少;
    另一方面,多数农户收入来源单一。从收入来源上看,我国农村居民的家庭工资性收入占比由2000年的31.17%增至2021年的40.71%,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也由63.34%降到了35.48%;
    转移性与财产性收入二者均在整体农民收入中的占比小。这些特点造成农民收入来源少而不稳定,创造财富空间逼仄。

    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留守在农村的农户主要粗放经营小型传统农业,而传统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收的弱质产业,时常遭受市场波动影响,具有经营风险。不甘心于土里刨食的兼业农民虽然辛苦地外出打短工增加收入,但同时带来了农业经营质量下降与耕地搁置荒芜的问题。除了以解决温饱问题的传统农业,当前不少农村二、三产业基础薄弱,无法带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无法满足农村青壮年创业就业的发展需要。这种传统农村产业的发展现状,使得农村产业现代化变革的内部驱动力不足,农民共同富裕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做基础。

    (二)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农村人才比较匮乏,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能力不够充足

    在当前我国人口城市化集聚的大背景下,对于大部分年轻人而言,城市的现代化比农村的空心化更具有吸引力,即使土生土长的低学历青年也更乐意到东南沿海与大中城市闯荡发展。由于城市对农村各类人才资源的多年虹吸形成的累积效应,作为乡村振兴中坚力量的农村青壮年多会到城市发展,使得乡村人力资本质量不高而创富能力有限。

    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不可避免地要阻碍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可以说在当前农村诸多空心化现象中,人才空心化可能是最严重的空心化。根据我们的调查,平时留守在村子的多是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妇女、儿童等,这种质量相对较低的人力资本特点使得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困难不少。

    (三)贫富差距成因复杂多样,少数脱贫农民有着返贫风险

    农民贫富差距的表现与成因复杂多样,这种差距表现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以及收入差距。例如同一地域内村与村之间的差距。由于每一个村子都有着本村独特的村情,即使相邻很近的村庄与村庄所获得的资源也不尽相同,人口数量与发展程度也大相径庭,这种贫困村与富裕村的差异化是普遍存在的。再如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城乡差距。这种城乡差距不只是体现在经济层面的差距,还包括其他层面的差距,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系统以及教育水平的差距等。

    这种农民现实贫困与创富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造成他们观念保守,投资理财知识欠缺,不能较好地优化财产分配和投资。由于购险观念落后等原因,农民的保险产品购买力相对较弱。他们对于保险产品往往更注重产品的使用价值,甚至还存在着对于保险产品的认识误区。其缺乏合理合适的财产与人身的保障机制,对于保险等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远远不如城市居民。一旦遭受天灾人祸或者重大疾病,那么脱贫农民容易二次返贫。除此之外,由于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发展观念相对落后,缺乏职业技能培训,一旦失业很难再做到高质量二次就业,这也增加了脱贫农民二次返贫的风险。这种二次返贫会继续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这对于农村共同富裕的推进是极其不利的。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力量,有效带动普通农民共富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带动农民共富能力也就弱。为此,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用集体力量形成头雁型龙头经济与盘活农村经济,从而在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村民富裕富足和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提升中逐步增强农民创富能力。集体化道路给村内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可分配性收入,也盘活了村内的经济活力。同时,集体化发展程度越好,对农民来说保障性更好,农民可以有剩余资金购买健康险、财产险等保险产品,提高了自身保障的安全性。当前,国内不少村子都在集体化生产中获得了不错的收效,通过集体化道路,加强了农村各成员之间的“共建”和“共享”,有助于推动农民共同富裕。比如四川省都江堰市天马镇禹王村等。禹王村以项目为依托,转变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将财政资金视为集体经济的股本入股企业。同时,农户筹资筹劳,加深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共同获得产业发展带来的增值收益。这都是集体化道路中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生动案例。

    (二)聚集乡村现代化建设人才,提升农民共同富裕的整体活力

    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与吸收企业管理与实用技术人才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农村的发展需要各类人才回归与集聚,农村应该成为新时代青年实现梦想的广阔天地。为此,可以通过加大农民教育和科学普及力度、积极发挥宗族的正面影响力、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培养人才。同时,还要综合运用人才输出、引进、就地开发、循环开发等人力资源开发方式来避免农村人才空心化问题。特别是利用返乡青年创业带动普通农民就业,释放返乡能人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鲶鱼效应”“倍增效应”,从而提升农村共同富裕的整体活力。如何具体吸引人才回流呢?根据调查我们认为,一是尊重重视人才建设,营造“珍惜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增加人才的吸引力,通过政策优惠改变当前农村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如城市的现状,切实解决农村共同富裕的人才短缺这一瓶颈制约;
    三是建立乡土人才发挥专长有效激励机制,同时鼓励各类人才在城乡与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和深造学习。

    (三)利用乡村振兴政策红利,切实阻断返贫现象发生

    推进乡村振兴是我们党做出的一项解决当前农村各类问题的重要战略与民心工程,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与避免贫困户、贫困村二次返贫是其重要内容。因而,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我们切实阻断返贫现象发生的现实选择。众所周知,乡村振兴提出的通过培育大批“新农人”、发展壮大农村产业、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等内容,可以让普通农民在提升劳动素质的同时共享科技赋能产业增值的效益,推动所有农民实现共同富裕进程。通过乡村振兴可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逐步缩减城乡间差距、农户间收入差距等。浙江省建设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采取“一县一政策”“一对一帮扶”等经验做法盘活了落后地区农村经济。乡村振兴还可以采取战略性举措解决单靠农户或者乡村无法解决的难题,从而为切实阻断脱贫农民再度陷入贫困陷阱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把这些闲置土地盘活为阻断农民返贫的物质基础与可用资源。

    推进农民共同富裕有利于新时代发展成果的共建共享,有利于在凝心聚力的过程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乡村政治文明的建设。推进农村产业振兴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需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统领与具体推进的作用。我们要借助乡村振兴这一难得的农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千方百计地稳步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稳扎稳打地筑牢物质共同富裕的根基,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力量的龙头作用,有效带动普通农民致富;
    培养吸引各类现代化建设人才,提升农村共同富裕的整体活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切实阻断某些农民再度返贫现象的发生。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农民人才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Palabras claves de China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2021年12期)2022-01-01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饸饹面“贷”富农民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留住人才要走心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人才争夺战”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相关热词搜索: 共建 促进农民 共同富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