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咖啡木蠹蛾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时间:2023-01-18 13:25: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娄予强 程金焕 李亚麒 付兴飞 黄家雄 李贵平

    咖啡木蠹蛾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娄予强 程金焕 李亚麒 付兴飞 黄家雄 李贵平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云南保山 678000)

    咖啡木蠹蛾(Nietner)是一种重要的为害咖啡等多种植物的蛀干害虫。文章介绍了咖啡木蠹蛾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咖啡木蠹蛾寄主植物种类和为害情况,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对咖啡木蠹蛾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并从安全、经济、有效的角度提出了虫害综合防治策略,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咖啡木蠹蛾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咖啡木蠹蛾;
    蛀干害虫;
    咖啡;
    防控技术

    咖啡木蠹蛾(Nietner),又名咖啡豹蠹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木蠹蛾科(Cossidae)豹蠹蛾属()。咖啡木蠹蛾分布于广东、云南、湖南、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四川、台湾、香港等地[1]。咖啡木蠹蛾幼虫钻蛀寄主植物茎内取食,幼虫为害树干和枝条,造成植株被害处以上部位黄化枯死,或易受大风折断,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及产量[2-3]。为避免或减少咖啡木蠹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前人对咖啡木蠹蛾的寄主植物、生物学习性以及多种防治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并从安全、经济、有效的角度提出虫害综合防治策略,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咖啡木蠹蛾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20 mm,翅展约45 mm。体翅灰白色,胸部背面有3对青蓝色点纹。前翅散生青蓝色斑点(雄蛾为黑色点散生),近前缘约有10个并列,中室内约有9个且较大,后翅有一青蓝色条纹,点纹较少[4]。卵:椭圆形,长0.9 mm,淡黄色,呈块状。幼虫:初孵时体长1.5~2.0 mm,紫黑色[5];
    老熟时体长30 mm,红褐色,被白色细毛,头部淡黄色,前胸背板黑褐色且较硬,后缘有一排锯齿状小刺,腹部末端臀板骨化强,黑褐色[6]。

    1.2 生物学习性

    咖啡木蠹蛾一年发生1~2代,在上海[6]、甘肃陇南[7]、云南建水[8]、安徽宣城[9]、浙江丽水[10]等地1年发生1代;
    在福建福州和莆田[11]、江苏苏州[5]、安徽全椒[12]、广西龙州[13]等地1年发生2代。1代地区,咖啡木蠹蛾翌年3月中旬开始取食,4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成虫,5月底至6月上旬可见初孵幼虫。2代地区,第一代成虫出现在5月上、中旬至6月下旬,第二代在8月初至9月底[14]。室内饲养及田间观察表明,其卵期9~15 d,幼虫期60~70 d,成虫期3~7 d[11]。当旬平均气温达8℃ 以上时越冬幼虫即开始取食,13℃ 左右时取食者显著增多,15~18℃全部取食。日平均气温20℃以上开始羽化,23~28℃为羽化适温[15]。成虫喜阴凉隐蔽环境,白天隐蔽不动,夜间取食[15],在20~21时活动最为活跃[16]。成虫对光及糖酒醋液具有趋性[15]。

    咖啡木蠹蛾的寄主植物非常宽泛,经笔者查阅文献统计,一共涉及47个科71个属120种以上的植物。寄主植物及其为害程度详见表1、2。

    表1 咖啡木蠹蛾寄主植物[1,2,8,14-26]

    表2 咖啡木蠹蛾为害寄主植物情况

    续表2 咖啡木蠹蛾为害寄主植物情况

    3.1 农业防治

    促壮树体。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施肥、浇水,及时排涝、除草、松土,复壮树势,提高树木自身对害虫的抵抗力。结合修剪除去病虫枝,清除落叶、杂草,集中销毁处理[10]。

    3.2 物理防治

    由于咖啡木蠹蛾都具有趋光性,因此可采用灯光诱杀,如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37]。在檀香树上应用杀虫灯,一晚可捕杀500只咖啡木蠹蛾成虫[31]。据报道,一只杀虫灯可控制15~20亩(1亩≈667m2)林分,安徽宁国市山核桃园使用第一年,枝条被害率可降低35%~ 55%[15]。

    3.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在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进行。利用20%三唑磷乳油剂1 500倍稀释液,对喷药前7 d内孵化已蛀枝干的幼虫和喷药后10 d内蛀入枝干的幼虫毒杀致死率均达到达85%以上[11]。Ahmad[38]介绍了巴基斯坦一种防控核桃树咖啡木蠹蛾的化学方法,即在蛀道内放置一种名为“Odonil”的化学物质,并用添加了该物质的泥浆封闭孔洞。林昌礼等[10]提出了油茶咖啡木蠹蛾的化学防治方法:在6—7月卵孵化期,喷用8%氯氰菊酯 300倍液或噻虫啉800倍液,毒杀初孵幼虫;
    用久效磷、哒嗪硫磷及磷化铝等杀虫剂注射虫孔毒杀幼虫。伍玉英[39]在棱角山矾树上的试验表明,施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毒死蜱乳油、15%阿维·毒死蜱水乳剂对棱角山矾咖啡木蠹蛾的持效性均较好。

    3.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防控咖啡木蠹蛾的有效手段。笔者查阅文献资料,共检索到包括寄生菌、寄生蜂、寄生蝇、病原线虫、鸟类、螽斯、螳螂、蜥蜴、蚂蚁、燕等20余种天敌,部分天敌信息见表3。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寄生蜂和白僵菌。咖啡木囊蛾天敌小茧蜂(Braconidae)寄生于咖啡木蠹蛾幼虫,寄生率9.1%~16.8%[40]。小茧蜂在越冬后的幼虫体上可连续繁殖2代[41],生产中可收集茧蜂成虫或幼虫并用蜂蜜水饲养,待雌雄蜂性成熟交配后产卵前,选择晴天放蜂[42]。黄银本[43]研究表明,经生物放蜂防治后,木蠹蛾对荔枝株危害率下降5个百分点;
    茧蜂寄生率为22.2%,比无放蜂对照组4.11%约增加18个百分点。可使用白僵菌(液直接喷杀木蠹蛾初孵幼虫,也可用白僵菌粘膏涂在孔口,或用喷注器对蛀虫孔口喷注白僵菌液[44]。应用白僵菌寄生可可上的咖啡木蠹蛾,实验室悬浮液测试结果显示,致死率可达100%,田间应用也显示了其较高的死亡率[45]。此外,啄木鸟也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据报道,湖南省慈利县江垭林场咖啡木蠹蛾的主要天敌是啄木鸟,其最高啄食率可达到21.3%[46]。

    表3 咖啡木蠹蛾天敌

    当前咖啡木蠹蛾已成为影响许多作物生长与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亦或生物防治方法,各有利弊,不可单纯依赖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应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防治策略。所谓虫害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出发,根据病虫与农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和环境等各种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应用必要的防治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消灭虫害,以达增产增收的目的[51]。今后,在农业方面,品种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因此,从源头上加强优异种质资源收集、抗虫基因挖据,并将开展抗蛀干害虫咖啡新品种的培育作为科研单位育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化学防控方面,更加高效低毒且对咖啡木蠹蛾天敌友好型的新型农药新产品仍然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生物防控方面,由于与寄生菌、寄生蜂等天敌资源的继续深入发掘及其高效利用密切相关的技术更符合绿色农业、现代农业、有机农业的内在要求。因此,其研究必然成为今后现代农业的研究热点。此外,近年来随着昆虫信息学的广泛深入研究,昆虫性信息素和性诱剂在虫情监测和虫体诱杀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针对木蠹蛾科(Cossidae)芳香木蠹蛾()[52]、蒙古木蠹蛾()[53]、梨豹蠹蛾()[54]、榆木蠹蛾()[55]、沙蒿木蠹蛾()[56]、沙棘木蠹蛾()[57]、沙柳木蠹蛾()[58]、芦笋木蠹蛾()[59]、小木蠹蛾()[60-61]、小线角木蠹蛾()[62]、洋槐木蠹蛾()[63]、[64]、[65]、[66]、[67]等性信息素或性诱剂的研究屡见报道,而针对咖啡木蠹蛾性信息素和性诱剂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因此,关于咖啡木蠹蛾性信息素和性诱剂的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

    [1] 李南林, 梁远楠. 100种常见林业有害生物图鉴[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9: 58: 137-139.

    [2] 庞正轰. 经济林病虫害防治技术[M]. 南宁: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08.

    [3] 郭军成. 四大经济林病虫防治图谱[M].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28.

    [4] 安徽农学院. 茶树病虫害:茶叶专业用[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0: 235.

    [5] 郑婷, 徐建峰, 张益, 等. 苏州地区两种主要木蠹蛾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 上海农业科技, 2018(4): 126-127+138.

    [6] 吴时英, 徐颖. 城市森林病虫害图鉴第2版[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303.

    [7] 王洪建, 刘万年, 黄晨翔. 甘肃南部地区核桃蛀干害虫研究初报[J]. 甘肃林业科技, 2004(4): 16-19.

    [8] 朱家颖, 袁盛勇, 柯贤江, 等. 咖啡木蠹蛾在石榴上的危害与防治[J]. 云南农业, 2003(8): 14.

    [9] 鲁绪祥, 孙其宝, 陈刚明. 宣木瓜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15): 7 046-7 047+7 074.

    [10] 林昌礼, 李东青, 王明月. 浙江省丽水地区4种油茶主要害虫防治技术[J]. 湖北林业科技, 2017, 46(2): 47-50.

    [11] 潘蓉英, 方东兴, 何翔. 咖啡木蠹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武夷科学, 2003,19(0): 162-164.

    [12] 石敬夫, 钟先金. 咖啡木蠹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安徽林业科技, 1993(1): 10-12.

    [13] 谭德锦, 梁锋, 韩凌云, 等. 澳洲坚果3种木蠹蛾生物学特性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48(9): 1 611-1 616.

    [14] 陆自强. 观赏植物昆虫植保和园艺专业用[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125-127.

    [15] 朱广奇, 龚巧枝. 山核桃园咖啡木蠹蛾的发生与防治[J]. 安徽林业, 2005(4): 43.

    [16] 杨子祥, 段曰汤, 金杰, 等.云南余甘子病虫害调查初报[J]. 植物保护, 2012, 38(6): 140-143.

    [17] 王云尊. 咖啡豹蠹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 山东林业科技, 1991(2): 50-52.

    [18] Roychoudhury N, Mishra R K. Coffee borer,: Its pest profile and use as tribal food[J]. Van Sangyan, 2022, 9(1): 24-26.

    [19] 郭书普. 新版果树病虫害防治彩色图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0: 256-257.

    [20] 宋梅亭. 核桃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 90-92.

    [21] 王焱. 上海林业病虫[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50.

    [22] 上海市林业总站. 林木病虫害防治(第二版)[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57-58.

    [23] 华南热带作物学院. 热带作物病虫害防治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1: 255-256.

    [24] 吴时英. 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城绿带建设管理署编. 城市森林病虫害图鉴[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90-191.

    [25] 林焕章, 张能唐. 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61-62.

    [26] 吕佩珂, 高振江, 张宝棣, 等. 中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病虫原色图鉴(下)[M]. 呼和浩特: 远方出版社, 1999: 1 051.

    [27] 陈文龙, 彭华, 宋琼章. 杜仲害虫及防治方法[J]. 植物医生, 2005(4): 21-22.

    [28] 李振晓. 南阳市城区法桐主要虫害的现状及防治[J]. 河南农业, 2014(21): 37.

    [29] 冯荣扬, 郭良珍, 梁恩义, 等.黄皮新害虫——咖啡豹蠹蛾[J]. 昆虫知识, 2000(4): 232-234.

    [30] 黄雅志. 咖啡旋皮锦天牛、灭字脊虎天牛和咖啡豹蠹蛾及其防治[J]. 云南热作科技, 2000(1): 5-9.

    [31] 陈国辉. 荔枝咖啡木蠹蛾严重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J]. 中国南方果树, 1999(4): 28.

    [32] 吴智仁. 檀香重要害虫咖啡木蠹蛾防治方法[J]. 福建农业, 2012(5): 23.

    [33] 潘蓉英, 付丽君. 三唑磷防治咖啡木蠹蛾的初步研究[J]. 华东昆虫学报, 2004(1): 101-103.

    [34] 巨云为, 朱晨曦, 严晓茹, 等. 江苏咖啡豹蠹蛾风险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3(6): 207-210.

    [35] 马建列, 白海燕. 四川石榴产区主要害虫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 中国南方果树, 2004(5): 70-71.

    [36] 胡淼. 越桔两种蛀干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 昆虫知识, 2001(3): 221-222.

    [37] 李晓荣. 苹果园钻蛀性害虫咖啡木蠹蛾防治技术[J]. 西北园艺(果树), 2021(1): 22-23.

    [38] Ahmad I.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fNietner: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reduce the infestation of walnut trees[J]. Pakistan Journal of Zoology, 2017, 49(2): 693-698.

    [39] 伍玉英. 棱角山矾虫害咖啡木蠹蛾的防治试验[J]. 福建农业科技, 2018(11): 68-69.

    [40] 孙益知, 孙光东, 庞红喜. 核桃病虫害防治新技术[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9 : 48-50.

    [41] 冯玉增, 张存立. 石榴病虫草害鉴别与无公害防治[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 158-160.

    [42] 乔卿梅.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第3版[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5: 220.

    [43] 黄银本. 咖啡木蠹蛾的生物防治[J]. 生物学教学, 2001(2): 42.

    [44] 江建国, 柴长宏.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M]. 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10: 211-212.

    [45] Sudarmadji D. The Use of Natural Enemies for Controlling Pests for Estate Crops[J]. Makalah, 1990,14: 161-169.

    [46] 张康健,司守霞. 世界银行贷款林业项目技术丛书杜仲栽培[M]. 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9: 18-20.

    [47] 赵德怀, 党坤良.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292.

    [48] 景天忠, 王志英. 昆虫病理学[M].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10: 131.

    [49] Lanka S R I. Red Stem Borer,(lepidoptera: cossidae)[J]. The Sri Lanka Forester, 2006, 29: 61-67.

    [50] 王瑞灿孙企农. 园林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74-176.

    [51] 卢嘉锡. 新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科学技术卷[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92: 28.

    [52] Lapietra G, Allegro G, Monferrato C. Monitoring the European goat moth (L.) in poplar plantations by synthetic sex attractants[J]. Proc Meet Work Parties Entomol Technol Int Poplar Comm. XI Sess. FAO/IPC Louvain-La-Neuve (Belgio), Sept, 1986: 22-25.

    [53] 祁云台, 虞启涛, 方德齐. 蒙古木蠹蛾性信息素研究[J]. 林业科学, 1990(4): 316-321.

    [54] Rohani M, Samih M A. The efficiency of pheromone traps in attracting and capturingL.(Lepidoptera: Cossidae) in walnut orchard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Science, 2012, 2(7): 583-587.

    [55] Yang M H, Zhang J T, Liu J L, et al. Reproductive behavior and circadian rhythm of sex pheromone production and release of(Walker)(Lepidoptera: Cossidae)[J].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2010, 53(11): 1 273-1 280.

    [56] Zhang J, Jing X, Luo Y, et al. The sex pheromone of the sand sagebrush carpenterworm,(Lepidoptera, Cossidae)[J]. Zeitschrift Für Naturforschung C, 2009, 64(7-8): 590-596.

    [57] Hu P, Tao J, Cui M M, et al. Antennal transcriptome analysis and expression profiles of odorant binding proteins in(Lepidoptera: Cossidae)[J]. BMC Genomics, 2016, 17(1): 651.

    [58] Jing X, Zhang J, Luo Y Q,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field evaluation of the female sex pheromone of the sand salix carpenterworm,Staudinger (Lepidoptera: Cossidae)[J]. Zeitschrift Für Naturforschung C, 2010, 65(5-6): 403-411.

    [59] Liu H, Zhao W, Yang M, et al. Diel rhythms of sexual behavior and pheromone titers inAlpheraky (Lepidoptera, Cossidae)[J]. Archives of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2013, 84(1): 15-26.

    [60] Jintong Z, Yan H, Xianzuo M. Sex pheromone of the carpenterworm,(Lepidoptera, Cossidae)[J]. Zeitschrift für Naturforschung C, 2001, 56(5-6): 423-429.

    [61] 张金桐, 孟宪佐. 木蠹蛾性信息素研究的进展[J]. 生命科学, 2002(4): 229-231.

    [62] 杨宇超. 小线角木蠹蛾性信息素通讯的分子机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20.

    [63] Doolittle R E, Solomon J D.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Z, E)-3, 5-tetradecadienyl acetate: Sex attractant for carpenterworm moth,(Peck)(Lepidoptera: Cossidae) and effect of isomers and monounsaturated acetates on its attractiveness[J].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1986, 12(3): 619-633.

    [64] Barros-Parada W, Fuentes-Contreras E, Bergmann J, et al. Monitoring(Lepidoptera: Cossidae) using sex pheromone-baited traps in apple orchards in Chile[J]. Insects, 2021, 12(6): 511.

    [65] Noeth K P, Verleur P M, Bouwer M C, et al. Mass trapping of(Lepidoptera: Cossidae) using a sex pheromone in Eucalyptus nitens compartments in Mpumalanga, South Africa[J]. Southern Forests: a Journal of Forest Science, 2020, 82(3): 271-279.

    [66] Hoshi H, Takabe M, Nakamuta K. Mating disruption of a carpenter moth,(Lepidoptera: Cossidae) in apple orchards with synthetic sex pheromone, and registration of the pheromone as an agrochemical[J].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2016, 42(7): 606-611.

    [67] Li J, Zhou J, Sun R, et al. cDNA cloning and sequence determination of the pheromone biosynthesis activating neuropeptide from the seabuckthorn carpenterworm,(Lepidoptera: Cossidae)[J]. Archives of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2013, 82(4): 183-195.

    Research Review ofNietner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LOU Yuqiang CHENG Jinhuan LI Yaqi FU Xingfei HUANG Jiaxiong LI Guiping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ash Crops, YAAS, Baoshan, Yunnan 678000, China)

    The coffee bore,Nietner is an important stem-boring insect pest ofsp.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habit of, and summarized its host plant species and damage degree, as well as provided four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control technologies included physical control methods, chemical control methods and biological control methods. In view of safety, economy and effectiveness, the integrated pest control strategy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was prospected, 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ive research on.

    ; stem borer;sp.;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S435.711

    A

    10.12008/j.issn.1009-2196.2022.09.011

    2022-04-01;

    2022-06-01

    国家咖啡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No.NBFW-17-2021);
    云南省隆阳区咖啡产业科技特派团(No.202104BI090015)。

    娄予强(1980—),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咖啡栽培技术,E-mail:louyuqiang@126.com。

    李贵平(1975—),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咖啡病虫害研究,E-mail:lgp2007007@163.com。

    (责任编辑 林海妹)

    猜你喜欢 幼虫咖啡出版社 不同药剂对2 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天津农业科学(2022年6期)2022-07-17关于咖啡的9个真相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钩臀蚁蛉幼虫各龄期体征及筑穴习性研究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1年1期)2021-04-01我等待……读者(2021年5期)2021-02-05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华人经济(2017年6期)2017-08-18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6年7期)2016-10-21咖啡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石油工业出版社全国新书目(2014年7期)2014-09-19两块结婚的糖等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09年4期)2009-03-27
    相关热词搜索: 研究进展 防治 咖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