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时间:2022-12-07 13:15: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李 滢,张 亮,宗义湘

    (河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两种基本的教育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除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教育功能以外,对其他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隐性教育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统计学课程思政作为一种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在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养成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强调专业知识讲授忽视课程育人价值、为了思政而思政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探索其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科学认识的方法论学科。作为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一门重要工具课程,统计学课程思政在塑造和培育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术道德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统计学课程思政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思政功能的发挥。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忽视了课程育人价值

    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专业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对统计学课程引入思政元素既不排斥,也不重视,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事,与专业课教师无关,存在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这主要表现为课程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统计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授上,教师思政教学知识储备不足,对于思政元素融入统计学专业知识教学的能力缺乏,课程思政建设流于形式或消极应付[3]。

    (二)课程思政未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

    虽然学校对课程思政非常重视,要求所有课程都必须融入思政教学,但有的教师对思政教学目标不清楚,未能结合统计学课程特点开展思政教学,存在为了思政而思政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生硬,不契合专业教学内容,即过度追求课程思政而忽视了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导致专业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二者缺乏有效融合。

    (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缺乏系统性

    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新鲜事物,没有成熟的可供借鉴的路径,而学校也未能提出具体的专业课程思政目标和策略,导致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缺乏明确的方向,教师在思政改革中态度不够积极,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没有形成完整的一套系统,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不够完善。

    统计学以数据为研究对象,围绕数据的测量、收集、分类、整理、显示、分析和使用展开,统计分析方法以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等数理基础理论作为支撑,要求求真务实、客观严谨的专业思维和学术道德[4]。统计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在教学过程中可紧密结合专业教学内容搜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数据资料作为思政教育资源,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引导学生去感受和分析,在进行专业知识讲解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渗透专业知识背后的历史、道德、情感、思想、价值等,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达成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5],形成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

    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原有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即具备基本的统计思想,掌握基本的统计技能和方法,能够应用所学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6]。为了更好地发挥隐性教育功能,结合原有的教学目标确立统计学课程思政的目标,见表1。统计学课程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思政元素,融入统计学基本思想、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等知识点,贯穿于课堂讲授、实验操作、统计实践等环节,“浸润”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表1 统计学课程思政目标

    (一)由国情时事,培养学生“家国同构”家国情怀

    统计调查、问卷设计、时间序列分析是统计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国情、政策法规、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等典型案例中的统计数据作为思政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例如,通过统计调查案例“中国传统节假日——数据中的家国情怀”、问卷设计案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大国点名,没你不行’”,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民族传承;
    由太空授课引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数据资料,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的计量尺度及类型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时间序列分析中引入新中国成立70年后的经济发展数据,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越性的理解,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二)由社会榜样人物,培养学生“经世济民”道德情操

    我们的社会榜样人物层出不穷,既有赵九章、钱学森、邓稼先这样的“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也有钟南山、袁隆平、屠呦呦、张桂梅、李保国这样的时代楷模。他们拼搏进取,无私奉献,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和谐社会构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都是重要的思政教育资源。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水稻产量数据资料,通过2020年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谷物自给率、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对比,既使学生掌握了时间序列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也使学生客观认识到杂交水稻技术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粮食安全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再例如,“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的科研成果,使学生在掌握总量指标、相对指标的基础上,了解邢台市岗底村脱贫致富的产业发展模式,引导学生切实感受“三农”问题,培养其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情怀。

    (三)由社会热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专业精神

    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统计学课程要求学生透过统计数据析本质,通过统计思维观世界,客观看待身边的事物,实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尤其是在社会热点问题上,教师更要把“求真务实”理念贯穿教学过程始终,让学生对数据怀有敬畏之心,同时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学科自信,增强对专业的热爱和认同感。例如,在统计数据的描述分析中引入“初等教育机会均等研究”,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与效果”;
    在统计图表中引入“安全生产你我他”,引导学生严肃对待质量监管与监测;
    在回归分析中引入“大学生网络借贷行为的同伴效应”,引导学生自律自强,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环境污染”“舌尖上的浪费”等数据分析中,引导学生切实关注环境污染及食品浪费现象,关注相关法律法规,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勤俭节约良好美德。

    (一)思政元素嵌入全过程一体化教学设计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同时也要加强隐性教育意识,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7]。为此,梳理课程知识体系准确把握统计学课程特征,明晰教学重点、难点并找出思政融入点,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对象的专业特点,聚焦教学情感目标,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思政教育素材—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全过程一体化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融入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等专业知识讲授中,实现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二)思政元素融入“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聚焦学习过程和产出,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衔接,构建“课堂+线上+实验室+学科交叉实践基地+科研双创项目”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把统计学课程的思政元素渗透到主题讨论、社会实践、项目研究、学科竞赛等各种活动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通过“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有效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通过直接体验或间接观察切实看到统计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经济、农业、工业、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透过数字客观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爱国情怀和使命感。

    (三)思政元素渗入“四库”课程资源建设

    立足院校特色挖掘思政元素,结合统计学课程方法论特点和思维方式,精准设计“统计+经济管理”“统计+农业生产”“统计+土木工程”“统计+产品质量”等教学案例,构建案例库、数据库、调查问卷库、实验报告库等“四库”教学资源,拓展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以河北农业大学统计学课程教学为例,河北农业大学具有思政育人优良传统,“太行山道路”“太行山精神”和“李保国精神”感染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农大学子。在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步把学校“一道路、两精神”特色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三农”魅力和榜样的力量;
    同时利用学校地方农林院校优势,依托1个国家级、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30多个农业创新驿站等研究平台,结合学生农村社会调查活动实践,不断丰富“四库”资源建设,为培养国家需要的“三农”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四)思政元素纳入全方位课程评价体系

    统计学课程思政评价是衡量思政改革成效的关键环节,课程思政评价一方面可以对思政效果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其评价结果又可以为未来课程思政改革指明方向[8]。因此,对标人才培养需求,落实课程思政目标、思政要点设计等方面要求,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师生双向评价体系。以学习态度和综合素养为标准构建学生评价体系,以学习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培养统计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重点,贯穿于课堂授课、线上研讨、实验实训、教学实践、学科竞赛、作业论文等课程教学各个环节中,全面考查学生知识习得、情感培养、价值观塑造等多方面内容;
    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标准构建教师评价体系,从教师素养、教学能力、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等多个维度综合考查教师思政教育水平,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课程教师,以不断提升统计学课程思政教育水平,切实推动课程思政改革。

    隐性教育是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主要手段。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资源,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养成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精准把握统计学课程特色,在系统梳理和准确把握统计学课程特征、知识体系等基础上,确立课程思政目标,把切实发挥统计学课程思政教育功能作为教学一体化设计、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统一,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出实效。

    猜你喜欢 思政统计学课程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年2期)2022-10-12作者书写统计学符号须知滨州医学院学报(2022年4期)2022-09-08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统计学方法规范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2年1期)2022-02-17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9期)2021-04-13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改革 统计学 探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