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思考,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时间:2022-12-06 20:05: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杨舒超

    (福建省漳浦县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福建漳浦 363202)

    在全国倡导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校企合作”成为不少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手段,如此高校学生就会有很多的机会到企业、工厂等工作一线接受实训或见习,对比丰富的一线操作知识和企业导师工作讲解,此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专业认知的偏差[1]。可能产生学生重实践操作、重视专业课程,轻思政课程、理论课程等问题。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课程应该如何应对?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就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程之一。

    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全面贯彻立德树人,做到德育与心育的统一,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做到道德素质协调发展,促进我校学生人格走向完善,能够拥有正确自我认识、构建心灵的港湾,能够积极悦纳自己,适应大学环境,高校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课程。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我校为民办高职院校,当前我校响应国家号召,正在推动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已与天福集团、慧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漳州爱果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优秀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探讨协同育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都会与对应合作企业进行有效磋商,做到专业服务行业,行业反哺专业。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程,其课程标准、开课思路仅通过《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的要求进行,只解决了“共性”问题,而未考虑到每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殊性这一“个性”问题。在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并未参与其中,所以在此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课程做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起到一定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目标和课程思政存在一定契合度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属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程部)与校内其他思政课程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等同样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其他学校有的归思政教研部),只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更倾向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观,克服消极的自我认知偏差,促进学生保持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解决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中的困惑。而思政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与心理健康课程中的部分章节重合。心理健康的标准中就涵盖了个人的思想健康。一个心理健的人才能保证他的思想政治健康,同样思想政治不健康的人心理也不会健康。熊丽娜认为,思政教育可以说是学生个人与国家战略之间的对话[2]。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学生学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后进入社会环境,需要融入政治环境,因此在课程目标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课程思政存在一定的契合度。

    (二)心理健康课程与思政课程资源可共享

    我们知道课程思政是一个涵盖很广的概念,它不是指单一课程或者某一教学活动,而是新时代下的一种思政课程观,我们要做的是将这种课程观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课程。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言,思政课程中有不少元素、案例可以直接被引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的教学中,为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思政课程理论知识、中外历史、风俗文化、时事政治甚至道德法规等,将此类资源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能让心理健康更加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例如提及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中,笔者将文化环境列入其中,并且举例中华文化影响人们形成的勤劳、智慧人格,进而让学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在每年4月1日课前播放爱国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中以英雄王伟为原型的故事章节,让学生明白与国家有关的日期,进而通过特殊日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提高了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对思政课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涉及哲学范畴,思政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作为一种哲学依据为思政课程所用。

    (三)心理健康课程可为思政课程进行补充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没有教学生如何发展自己的人格,也没告诉学生应该怎样适应新环境、怎样面对挫折、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等,而在这方面心理健康课程正好做出了补充。心理健康课程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让学生从人际交往、学习、恋爱等问题中有效避免各种不良影响,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由此可见,心理健康课程能够较好地对思政课程进行心理维度的补充,也可以巩固和深化思政教育的成果。

    当前状态下,全国各地高职院校都在大力倡导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成为重要的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就会面临一定的问题。

    (一)学生外出实训、校外学习环节增加,影响课程思政的开展

    高职院校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术技能,在课程设置方面偏重于专业化和实践教学,而我校当前正在深化产教融合,鼓励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真正适合企业的具有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实现工学结合,这就需要给学生开设大量重实践、实操的动手课程,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课程相对而言实操性较弱,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不重要、不实用”的印象,从而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高职学生普遍更喜欢实践型课程,通过动手操作学习专业知识,从结果的呈现中得到成就感。产教融合又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外出实习实训的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法做到校园与校外教学点有效融合。以我校为例,部分专业学生有外出实训环节,在学生实训期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得适当做出调整。

    (二)产教融合模式容易给学生的理念带来冲击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学生在接受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将面临来自校企合作中企业的教育,在企业文化和行业理念下,在校学生很容易造成角色混乱,导致学生在校内课程和企业课程中迷失方向。此外,在校外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也容易受到其他思想的影响,企业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和各类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举止都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此类影响对学生的自我认识、价值观可能带来一定的冲击。

    (三)思政教师未参与校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在上文中提到,在产教融合、学校—企业协同育人的模式下,高职院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与企业进行沟通协调,确保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恰恰忽视了思政老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笔者认为,思政教育对学生人才培养的作用与专业课程同等重要,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均停留在各专业负责人与专业老师探讨,最终汇总与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在这一环节中,思政课程、思政老师并未参与其中,更不要提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的老师了。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北京师范大学罗晓路教授在论文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专业化水平都相对较低,不专业,部分高职院校(如我校)直接发放课程征求表,让其他专业老师、辅导员兼职教师甚至外聘老师等进行授课,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不高[3]。学校没有一个课程思政建设团队,老师之间各自上课。以我校为例,我校目前6名心理健康与教育课程教师中,只有1名老师是我校心理咨询师,其他5位老师均为兼职教师、二级学院辅导员等。

    所谓“德才兼备”,其中“德”应该是高于“才”的,正如“塑造健全人格”章节中提到,一个人是否完美、出色,首先看他专业能力技巧如何,再看他是否有智慧,但最终判断这个人是否优秀的最高标准实际上是他的人格,也就是我们说的道德是否高尚。所以立德树人始终是高校教育的核心。而如何做到将其融入课程中呢?程德慧教授提出“一个关键”“两个重点”“三个凝练”“四个特色”的想法,真正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做细、做好[4]。所以结合文献,本人提出以下构思:

    (一)适当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课时,保证学生充分接受思政教育

    我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为16课时,每周仅1课时,也就是说老师两周给学生上一次课。如果遇到老师出差或请假、学生外出实训导致停课,学生上课的时间都无法得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完成开学初的教学任务已经很难,更不要说进行思政教育。

    (二)鼓励心理健康等思政老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我校目前培养模式有“2+1”“2.25+0.75”“2.5+0.5”,也就是说实际上学生在企业的时间是很长的,此外,还不包括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短期实训。那么学生在企业的这段时间内,会不会受到一些企业文化、员工理念的影响呢?所以在此本人建议,思政课程老师很有必要到学生所在的企业进行调研、挂职锻炼等,因为老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是了解企业意识形态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不但能够深入感受企业文化,同时也能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让思政教师也能够和企业接轨,从行业需要角度进行思政教育,学生也更能接受此类“接地气”的思政老师。

    (三)将课程思政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思政教育应该像盐一样渗透到课程当中,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受到思政教育[5]。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课程中,我们应该拥有对思政元素具有敏感性,善于将思政课程融入我们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让学生在保证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同心同德”。

    (四)心理健康老师应根据不同专业调整上课模式

    “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高职院校强调要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强调幼儿园老师的“弹、唱、跳、画、讲、手工”教师六艺,并给予了大量学分,但是在思政课程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课程却只占了1学分。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却忽视了思政课程的重要性。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负责人并未参与其中,只是根据文件笼统地进行开课;
    二是心理健康老师未根据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上课模式。因此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课程的老师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不同的专业应该有不同的任课方式,做到课程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魂,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

    (五)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安排适当研修

    心理健康教育偏向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任课教师多为心理学、教育学专业。在思想政治方面,心理健康的老师更偏向专业化,所以对国家政策、大政方针等比较不敏感,也没办法及时捕捉时政热点,简而言之就是党性不高。所以建议应对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进行适当的研究、培训。多让老师走进红色革命根据地,进入革命课堂,好好学习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鼓励心理健康老师入党,提高党性,学习党章,只有老师的政治立场、政治站位正确,才能真正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的课程思政改革。

    产教融合是一个背景,课程思政也是一个背景。二者交叉,同时存在,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如何去做?笔者希望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课程为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课程思政就像一个框架,在框架下,我们能够做到心育、德育的统一,让学生心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自己心理发展的规律,展现出青春昂扬的风采,展现中华民族的希望。

    猜你喜欢 产教思政心理健康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22年2期)2022-04-21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9期)2022-04-19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疯狂英语·新读写(2021年7期)2021-10-13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04-13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
    相关热词搜索: 漳州 为例 心理健康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