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12-04 21:10: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黄晓丽

    (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广东 东莞 52380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承载着非比寻常的重任和意义[1]。202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2],各级学校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开设好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青年大学生学习、了解、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坚实保障,其教学质量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壮大。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面貌发生前所未有变化的伟大时代[3],新时代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信息技术赋能正在快速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互联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师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剧增,传统的师生关系面临重构,出现教师的主体性弱化、师生关系趋于平等。同时,信息时代带来多元价值观冲突,大学生是使用网络频繁的群体,其思想行为受到网络媒介的深刻影响,大学生课堂玩手机、逃课、早退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必须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提升课堂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有效性是指课堂开展所达到的效果程度,实质是一种效用尺度,从此角度来看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评价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结果与目标等方面的关系,以期寻找到最优的方案。要求在相同的教学投入条件下,最大限度调动课程要素,科学实施课堂教学活动[4],使教师业务水平和学生知识与能力、品格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有效性是评价和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的重要工具,也是提升其教学质量的着力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有效性必须着眼于课程的要素和课程目标定位及功能标准,分析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及其达成程度,对存在的差距采用针对性措施,从而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有效性也是一种价值尺度,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活动的价值程度,也是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获得价值的程度。实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外化问题的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体现在满足大学生各种思想政治问题的解决。当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无法感受和获取到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心中就变成“无用之学”,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促进其全面发展,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呈现与国家的需要相统一,并处于良性平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也最终生成。

    2.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面临的机遇

    (1)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新时代网络平台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方面主流媒体和在线教学平台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大多用图文结合等形式呈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素材更加丰富和多元,大大弥补了传统课程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同时,各层次网络思政平台的建设,增加了受教育者人数和突破了时空限制,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教育,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等发生重大变革,给传统教学注入活力,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生动。当它们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巧妙结合,能大大增强思政课堂的吸引力,改变以往思政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现象,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

    (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判性。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日益信息化、网络化和数据化,大数据时代时刻产生着数据。大学生作为网络活跃分子,他们的日常思想行为无时不在网络上呈现,通过挖掘和分析海量大数据,可以了解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问题和需求。教师可以利用各类新媒介和大学生进行实时互动,畅通师生交流渠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和课程质量。

    2.2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面临的挑战

    (1)对思政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新时代只有赢得互联网,才能赢得青年。青年更喜欢新奇、感性、通俗的信息传递方式,如何让青年学生听好思政课、学好思政课成为新时代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具备线上线下教学能力的复合型教师在各大高校普遍缺乏,加强思政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这既是高质量内容供给的需要,也是教学形式的创新要求。重点是培养思政教师专业素养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将信息技术很好地融入教堂教学,进行教学革新。

    (2)推动新型师生关系的重构。传统教学活动教师是主体,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新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广度和速度方面可能比教师更快,甚至某些方面的信息量和知识掌握超过了专业教师。当教师在课堂所教授的内容过旧或大学生早已知晓,他们就会表现出不感兴趣,出现“低头族”等现象。互联网充分给予青年大学生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进行交流的平台,他们渴望表达自我。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自我表达,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3)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互联网中充斥着海量信息和知识、不同的价值思想观念等并相互碰撞、融合,会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错误的观点和思潮时,是非辨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较为薄弱的大学生可能会被误导,这就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时聚焦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解答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他们的思想偏差,帮助他们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同时,新时代背景下移动性学习方式和碎片化阅读,使大学生知识碎片化和思维碎片化,因此必须引导其正确处理碎片化信息,进行深度思考和思维训练,形成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

    3.1 内容要素:提供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线,离开内容谈形式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提供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备科学性和价值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核心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遵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它们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化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始终强调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强调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其理论的深刻性凸显供给内容的饱满内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价值性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同时还要适应新时代的现实价值,当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各类思想问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给予他们思考和解决的办法,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政治品质、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还要注重系统性、层次性和逻辑性。系统性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进行整体规划,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内容的一体化。层次性就是对不同学段的课程内容应该各有侧重和层层递进。逻辑性就是要求教师讲透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历史、实践、政治逻辑,让受教育者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新时代背景下提供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仅是知识理论的介绍和灌输,还需要不断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受教者成长发展规律,以高质量的内容供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2 主体要素: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1)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6个方面的严格要求和殷切期望。思政课教师必须政治性强,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只有真学才能明其理、得其道,才能将道理讲透彻,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只有真信,才能做到有底气,才能说服学生,学生也才能真正去信仰、去学习、去践行马克思主义。只有真用,把马克思主义真理融入实际教学育人工作中去,才能使信仰的精神转化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力量,解决他们思想深处的困惑。教师用心用情去爱教育事业,把课堂教学当成传播正确价值观的途径,需要教师具备宽阔的理论视野,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守正创新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教师还需要涵养自身人格魅力,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做到言以服人、行以率人、德以化人。

    (2)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大学生是有活力的独特的生命个体,在课堂教学中需关注大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发展和作为社会成员成长的全面需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则注重“引”和“导”,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有效地引导,探索有温度、有深度的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观点灌输,而是要让大学生在辨析中不断提升。另外,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分析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以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用性与发展性。同时要精准掌握学生的个体特征,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根据大学生个性特征开展教学创新,科学设计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增强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3.3 方法要素:坚持问题思维导向和成果导向

    (1)坚持问题思维导向是倡导在学习活动中培养问题思维,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困惑,产生求知动力时,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最佳时机。问题思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如果学生学习动力完全依靠教师单向推动,那只能是暂时的、外在的,不可能长久。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获得有效性,问题思维应该贯穿整个学习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课堂的本质是教师唤醒学生问题意识的场域,教师在课堂上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生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课堂上所有的活动都围绕问题而展开。通过问题引领的方式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设计有梯度的问题链,让问题引领思维,在高阶思维的问题引导下,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集中度高,在不断的思维碰撞过程中,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直达问题的本质,课堂充满思辨色彩,学生的认知和价值体系由此慢慢确立起来。

    (2)坚持成果导向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最早由美国学者斯派蒂提出。成果导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抓手。坚持成果导向就是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时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5]。通过明确教学成果的方向,围绕学习任务结束后学生能获得的最后成果,让其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有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强烈的认同感,可以保证教学的深入和持久性,而不是随意的、散漫的。在成果导向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出发,实现价值塑造、价值认同、以情感人、内化于心,从而达成思想价值观培育的目标。在成果导向模式中,教师需要由课程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坚持把“育人”作为教育的生命,把“立德”作为教育的灵魂,通过系统讲授、专题教学、实践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成果的运用,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导向和价值导向。

    3.4 过程要素:解决冲突达到共赢,创新教学形式

    (1)解决冲突达到共赢。新时代背景下,多元化价值观冲突,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大学生有着自主的思维选择和认知,他们往往不局限于教师的教导和教材的条条框框,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强烈。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大学生并不必然具有自觉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认同,所以也不一定认同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所以教学过程容易出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不学”,教师要求的“做”与学生的“不做”的冲突。思政课教师需要正确看待课堂冲突,选择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这需要教师发现、预判、研判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能力,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获取实在利益并逐渐认同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自身思想和行为朝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趋向靠拢。同时,在课程管理方面也存在冲突,由于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实行大班制教学,课堂管理难度大,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或者学生虽然在课堂,但是无心听讲、玩手机等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必须有规范可行的课堂纪律和课堂管理方式,以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还需要注意的是,课堂管理的本质不是控制学生或树立教师权威,而是协调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教学相长、共赢。

    (2)创新教学形式。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依靠课堂授课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存在趣味性不足、互动性差等问题,容易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新时代大学生不再满足单一输入的说教式教育,他们更喜欢多元化学习。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形式,做到两者深度融合,建设传统与网络课堂、理论与实践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教学与时俱进,探讨交互学习、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同时需要注意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注意教学方式的创新要服务于教学价值的落实。在保证课堂内容科学性和政治观点正确的前提下,潜心研究备课内容、精心设置课堂教学环节或元素,创设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以新颖的方法吸引人、以生动的讲述鼓舞人、以鲜活的案例打动人、以丰富的实践激发人,让高深的理论深入浅出地呈现,使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更加契合教育对象接受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地去参与、体验,激发感悟与思考,从而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升华。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锦绣·下旬刊(2020年9期)2020-01-28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5-24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相关热词搜索: 政治理论 新时代 课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