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以尧头村为例

    时间:2022-12-04 16:05: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王 兵

    传统村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凝结着农耕文明的记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尧头村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对保护尧头村的文化遗产,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探索传统村镇发展与保护也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本文通过对尧头村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系统的村落保护和更新设计手法。

    1.1 尧头村环境要素调研

    (1)地形与地貌。尧头村处于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的过渡区域,多为黄土台塬地貌,北高南低,沟壑纵横,形成雄浑古朴的村貌肌理。当地的丘陵沟壑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且石崖中广泛分布着坩土矿,为烧制陶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气候与植被。尧头村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分明,整体降雨量较少。尧头村属于暖温带阔叶林带,灌木和草本植物构成当地的植物群落,而乔木数量极少,现有林带均为人工林,以各种果园为主[1]。村落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是古窑遗址区内的仙人掌,生长茂盛、成群成丛,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尧头古窑遗址区内保留有一株皂角树,历经千年仍枝叶茂盛,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

    (3)村落与民居。尧头村以尧头老街为中心,周家洞、白家城、旧城、南关等合围形成环抱之势。当地的民居建筑多为崖式窑洞建筑,此外还有多座古老的四合院建筑,其空间构成、院落布置以及罐罐围墙的装饰手法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除民居建筑外,尧头村还分布着数量众多的馒头形状的窑炉建筑,俗称“馒头窑”,其空间构成别具一格。这类生产性建筑是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见证,凝结了尧头村的历史记忆。

    1.2 尧头村社会要素调研

    (1)历史沿革。尧头村是黄河流域的一个古老村落。据《澄城县地名志》考证,尧头村古称“窑头”,因瓷窑而得名,又因“尧”与“窑”同音,于是以“尧”慢慢取代了瓷窑之“窑”,且沿用至今[2]。细数历史,尧头陶瓷始发于唐,兴盛于宋元,鼎盛繁荣于明清,遂走向衰落。

    (2)土地与人口。尧头村村域面积约7 km2,其中古窑遗址区与古民居保护区约4 km2,包括古窑遗址、瓷片堆积层以及民居建筑群等。截至2013 年,尧头村共计住户700 余户,人口3 500 余人。随着人口流失的加速,未来尧头村的常住人口会越来越少。

    (3)地方文脉。尧头村的地方文脉在于其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当地的古老民谣“收秋不收秋,等到五月二十六,二十六日滴一点,快到尧头买大碗,买来大碗咥米饭”世代相传,既反映了陶瓷制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又印证了尧头陶瓷文化对民间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陶瓷艺术,尧头地区民间工艺美术中的砂器、刺绣、面花、剪纸以及木刻等,民间乡俗活动中的扶老杆、鼓乐、花灯等同样多姿多彩,共同构成尧头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4)产业构成。尧头村耕地面积少,因此当地农业并不发达。占比较小的农业生产以小麦、蔬菜为主,农林业以红枣、核桃、苹果等为主。尧头地区的工业较为发达,有尧头煤矿、尧头陶瓷厂等,均属县重点企业。尧头村东侧的新镇区与尧头老街段有小规模的商业活动,其中以零售和餐饮为主,整体处于凋敝的状态。

    2.1 无序开发,村落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是尧头村不断衰败的重要原因。尧头村地处黄土台塬地貌,缺水干旱,土质疏松。长期粗放的陶瓷生产导致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资源的大量浪费,无序的煤炭开采造成地质破坏和沉陷,使民居受损坍塌,这也是村民搬迁的主要原因。植被稀少,建筑破败,满目疮痍的尧头村已不能满足村民的生活需要。

    2.2 村民搬迁,空心村现象加剧

    尧头村现有居民多为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形成了“哑铃型”的人口结构。尧头村南关民居尚有部分住户,而遗址区内住户已不足5 户,空心村现象不断加剧。20 世纪70 年代,地方政府在村东新建了尧头新镇,众多村民搬至新镇居住,但如今的尧头新镇同样破败冷清,缺少人气,冰冷的现代建筑未能呈现尧头地区的文化特色,对游客缺乏吸引力。尧头村亟待引入与陶瓷相适应的产业业态,吸引村民回归就业,否则尧头村的复兴将无从谈起。

    2.3 技艺失传,传统制瓷产业没落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现代家用器具以其生产成本低、实用便捷等优点,逐渐代替了传统的陶瓷制品,使尧头陶瓷产品失去了市场,逐步走向没落。传统制瓷艺人相继衰老,失去了继续从事生产的能力,而当地年轻人大都不愿学习内容繁杂的陶瓷烧制活动,因此尧头村传统的制瓷工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况[3]。

    3.1 原真性原则

    原真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将文化遗产完整、真实地传承下去是该原则的根本要求。传统村落本身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村落的原真性,即要保护原生的、真实的村落环境和文化景观,保留原生态村落的历史记忆,保证物质形态和文化环境的本体真实。

    3.2 整体性原则

    村落包含着多彩的生活内容和文化形态,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与特定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相依托。这决定了村落保护绝不是碎片式的、孤立的保护,整体性保护是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整体性是各个层面的和谐共存,既要兼顾村落有形的空间格局,又要注重延续无形的文化传统。

    3.3 活态性原则

    活态性保护原则强调以人为本。人是村落生活的主体,也是村落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主体,因此追求人与村落环境的和谐,满足人的根本需求就成了村落保护的重要内容。在村落规划与更新设计过程中,需要尊重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居环境品质的提高。

    尧头村的保护与发展,离不开村民的参与。其对外展示的不是冰冷的陶瓷制品,而是有温度的传统技艺,是村民持续生产生活的原本模样。尧头陶瓷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村落文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活态文化。村落保护中需要充分倾听民意,重视村民利益,鼓励和引导村民在村落中工作和生活。

    尧头村作为亟待保护的传统村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价值。尧头村厚重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村落肌理以及贯穿其中的陶瓷文化,决定了尧头村的整体保护策略。结合尧头村的实际情况,其保护与发展需要按照“整体保护、局部更新、有机再生”的路线进行。

    对尧头村各个片区进行现状分析,确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提出尧头村“保护-更新-再生”的具体规划模式,将尧头古窑遗址区、尧头老街和新建居住区(南关民居)分别作为保护区、更新区和再生区进行分类保护。

    (1)古窑遗址区。借鉴生态博物馆理论,梳理古窑遗址区的环境、景观、古窑和建筑遗存,协调重要历史遗迹的保护和修复,提炼其价值内涵,对外进行活态展示。尧头窑特有的烧造历史及文化遗存表现出的人文精神、历史意义以及文化艺术内涵是对其进行保护并使之健康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4]。

    (2)尧头老街。在尧头老街的更新中,注重景观的再造和历史空间的文脉延续。深入挖掘尧头老街的历史价值和街巷传统内涵,同时注重文化产业的引入和开发,利用传统陶瓷技艺的优势发展陶瓷文化展示、产品开发、传统制瓷技艺体验等特色产业,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再创造,延伸村落的价值链。

    (3)新建居住区。新建筑设计延续尧头村的场所精神,提炼传统生土建筑技艺,活化再生,应用到新建筑的设计中。依靠新村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尧头村原住民的回归。

    5.1 总体规划理念

    将尧头村保护归纳为“遗址保护区+街道景观更新区+再生建筑区”3 段式的片区结构,结合具体设计手法,旨在解决尧头村在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实现尧头村的复兴和村落记忆的延续。

    5.2 古窑遗址与民居保护(保护区)

    尧头村尧头窑遗址的与众不同在于它是活态的遗址,有自己的“呼吸”和“脉动”。现存的古窑址是村落重要的物质构成和文化遗产,需要系统调查梳理古窑址的类型、级别、数量、分布情况、生存环境以及保护现状,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汇编整理大量资料,建立遗址保护数据库系统。同时,还要保护好古窑遗址所依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在优先保护的基础上适当对外开放遗址区,保护与活态化的展示相结合,不断提升古村落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教育价值等,从而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5]。当文化遗产存在于相应的物质空间与环境中才能尽显其魅力,只有对古窑遗址区进行原生态保护,才能更好地传承尧头村的历史信息。

    5.3 尧头老街景观与环境提升(更新区)

    尧头老街作为街巷空间,是尧头地域性文化集中展示的场所,也是村民生活和交往的重要空间。规划设计中首先按保护级别分类梳理了老街建筑,并对部分建筑进行立面设计。其次,注重线性街道的空间整合、产业引入和景观营造设计,保留有历史记忆的建筑,改造不符合的新建筑,体现村落的文化内涵与场所精神。最后,在尧头老街与古窑遗址区中间设计景观绿化区进行过渡,分散人流,隔绝街道的喧闹。另外,具有尧头村文化记忆的地方材料和陶瓷技艺造型语言将被应用到街道文化广场与景观设计中,如图1 所示。沿街商铺规划有陶瓷作坊、文创集市、地方美食和民俗艺术展示区,全面展现尧头特色文化的同时为村落创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图1 尧头村文化广场设计方案(来源:作者自绘)

    5.4 新居住区建设(再生区)

    新居住区选址于尧头村东侧,现有建筑保护情况较差,多数建筑年久失修,空间老化,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居住空间的使用需求。因此,需要对部分建筑进行修缮,同时在尧头村整体规划中需要新建建筑群,解决村民的居住需求。尧头村新建居住区设计方案如图2 所示。

    图2 尧头村新建居住区设计方案(来源:作者自绘)

    尧头村的记忆立足于陶,抟土成器的陶艺技术极易带来筑土成屋的启示。因此,尧头村新建筑将采用传统的夯土建筑技艺进行营造。尧头当地传统建筑中即有生土建筑,而夯土建筑作为传统生土建造技艺的代表也相当符合尧头村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且与尧头陶瓷技艺一样,体现出相似的造物智慧。

    根据提取的尧头村特色记忆元素,运用夯土技术再生出继承了村落价值的新建筑,从而实现尧头陶瓷艺术与现代建筑之间的无形切换,以现代的建筑形式整合出足够的生活和生产空间。新居住区良好的居住条件将吸引村民们返乡居住,为尧头村的复兴带来生机。

    传统村落保护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尧头村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对尧头村现状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保护-更新-再生”的规划模式。通过保护与规划设计,尧头村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衰落的经济现状将得到发展,尧头陶瓷技艺也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再生。同时,环境的改善将吸引尧头村原住民陆续回归,尧头村必将重新发展起来。

    我国还有很多与尧头村面临相似问题的传统村落,它们在历史上曾辉煌一时,却因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而逐渐走向没落。希望本文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老街村落遗址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中国文化遗产(2022年2期)2022-05-07太平老街时代邮刊·下半月(2022年4期)2022-04-20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3期)2022-04-19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东门老街中国报道(2020年12期)2020-01-08油画《村落》好日子(下旬)(2019年9期)2019-07-09“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相关热词搜索: 为例 村落 传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