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爵士鼓中的重音移位解析

    时间:2022-12-04 11:4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薛佩章

    爵士鼓是现代打击乐中的典型代表,近几年网络上更是涌现出很多演奏大师。爵士鼓的英文名为“Drum Set”,在国内也被称为架子鼓,它是由西方小军鼓(古典军鼓改造)、通鼓组、底鼓(大军鼓改造)、西洋镲进行组合而成,其中,小军鼓、底鼓是核心演奏乐器,它们是由古典乐器改造后产生的,因此在爵士鼓的练习中是需要加入古典打击乐练习意识。爵士鼓的演奏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basic rhythm”,即基本节奏,也就是一首作品中的常规律动,节奏明显,起到稳定音乐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即“Fill in”,即是填充律动,国内便称之为加花,是穿插在基本节奏中的华彩部分,起到推进音乐情绪的作用,基本节奏与加花是爵士鼓演奏中的基础形态,也是演奏者必须掌握的演奏技能。现代音乐演奏中,爵士鼓的魅力在于即兴演奏,这需要表演者内心拥有相当大的谱量,并且各种技法可以娴熟运用,才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击打出各种应接不暇的律动,将音乐推向更高的层次。

    爵士鼓中多数律动是通过小军鼓的演奏或参加演奏得来,小军鼓与古典军鼓同出一宗,小军鼓乃至大多数的西方打击乐器的技法都是从古典军鼓的技法演变而来的,因此,练习好古典军鼓的技法对于爵士鼓的表演非常重要。在众多古典军鼓的技法中,重音移位是常用技法之一,并变化多样,在爵士鼓中运用此技法,能够通过重音在不同鼓上的击打,体现鼓组的不同音色,使节奏更加灵活,律动风格更具现代化。

    重音移位是指通过对节奏中的重音进行换位演奏,从而达到不同的律动效果,这种技法在中西方打击乐作品中广有涉及,是打击乐练习者必须掌握且灵活运用的技法。打击乐演奏中的重音移位有很多,常用的是在四十六节奏里进行,很多常规节奏如前十六、后十六等都可以通过四十六节奏进行演变,所以在演奏四十六节奏的过程中加入不同的重音位置,便可以体现出其他节奏的律动,使节奏产生重叠效应,既有四十六节奏的饱满度,又有其他律动的节奏点。

    重音移位的演奏中,能否准确击打重音的是首要问题,准确的重音能充分展现律动的个性,并对演奏者所使用的Moller手法有着较高的要求,其次,轻音的击打亦是重要环节,通过手腕击打出饱满的轻音可以很好地衬托重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Moller手法的训练

    Moller手法又称之为鞭击手法,是演奏者演奏重音的主要表现形式,此手法是Gus Moller在1900年左右发明出来的一种打击技巧,此技巧便于我们在鼓上通过细微的动作抽打出具有力量的声音,鼓槌的运动轨迹像抽鞭子一样,因此被称为鞭击手法。掌握此手法对我们的重音移位练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Moller手法的练习是手腕、小臂相互配合完成的,其手法的基本运动过程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步,最大限度地放松手腕,此时的手腕与小臂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吊腕动作,鼓槌通过大拇指与食指呈放松状态捏住;
    第二步,逐渐抬起小臂,此时的手腕仍然处于放松状态,基本上当小臂运动到与肩平行的位置时,突然停下,此时极度放松的手腕会被小臂的惯性甩向后耳方向;
    第三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手腕还在向后耳方向运动时,极快地将小臂抡下,此时放松运动的手腕会带着鼓槌向下形成一个抽打的过程。我们在练习中会发现,虽然手腕一直处于放松的过程,但是在每一次的小臂运动轨迹发生变化时,手腕都会进行不断的蓄能,最后一次随着小臂的击打而爆发,此时手腕便会产生强大的重力抽打效果,这样的力量击打对于重音的产生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扎实、稳固的。

    (二)轻音击打练习

    轻音击打通过手腕的运动来实现,手腕本身力量较小,有利于轻音的展现,通过手腕的轻微运动,使鼓槌在鼓面上快速点击,不需要手指等其他部位对鼓槌进行辅助控制,当手腕极快地将鼓槌点击在鼓面上后,利用鼓皮的弹性,瞬间将手腕抬起,当鼓槌的槌头运动到与鼓面大约6至7厘米处时,立即将向上运动的手腕停下,将槌头悬空定格在鼓皮上方,这样便可以大幅减少鼓槌与鼓面的距离,以便准备进行下一次的轻音击打。轻音击打在练习时,不能因为其名为轻音就不用力,甚至不敢击打,否则会显得不扎实,给听众一种心虚、不自信的感觉。

    (三)重音移位训练方法

    重音移位的演奏过程即需要体现重音的力量感,又要保证轻音击打的稳重扎实,其训练从练习两个八分的律动开始,如图1所示,右左手进行交替单击击打,击打的过程中应注意,每次右手运用Moller手法进行重音击打,左手进行轻音的击打,在此练习的过程中需打开节拍器,将节拍器设置在每分钟60次的时值上,节拍器每出现一次提示音,便完成一组两个八分的右左击打,即一次重音一次轻音,这种练习顺序重音始终在右手上,轻音始终在左手上,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完成右重左轻的机能训练,当逐渐掌握了右重左轻的力度转换后,可进行提速训练,直到节拍器速度值达到100左右即可。完成右重左轻的训练后,可以将图1中的重音与轻音进行位置替换,从而进行右轻左重的力度转换练习,如图2所示,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左手的重音机能提升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看出,看似是简单的左手重音练习,但实质却是进行着重音后移的律动训练,跟着节拍器击打练习,可以听出明显的反拍节奏感。当两个八分节奏训练的速度达到100之后,就可以转为四十六节奏的重音移位训练,难度会进一步提升,因为四十六节奏在1拍的时值中进行4次击打,如图3所示,在一拍中就会有4次不同的重音位置转移,这便是重音移位的特别之处,同一个节奏可以出现不同的演奏效果。重音移位的训练可以提升演奏者的重音击打能力,这是一种技能提升,在律动上会让演奏者的思维进行改变,右手的重音实质上是正拍律动的演奏,左手重音实质上是反拍律动的演奏,这种正反拍互换的训练,可大大提升训练者的节奏变换能力,这也正是重音移位的核心之所在。

    (一)基本节奏中的重音移位

    爵士鼓的基本节奏是在踩镲、小军鼓、底鼓上完成的,它的律动简单明显,若在踩镲中加入重音移位,就会使基本节奏的整体感觉丰富很多,在律动上会显得更具层次感。以图4为例,可以清楚地看到,节奏整体是由四十六律动组成,踩镲在第一拍的第一下和第四下加入了重音,此时的重音点位体现的是正符点的律动,第二拍的重音在四十六节奏的第三下位置上,也就是踩镲的第二下加入了重音,体现了反拍节奏感,第三拍与第一拍重音位置一致,第四拍与第二拍的重音位置一致,踩镲的重音组成形式实质是正符点节奏加上两个八分的后半拍,如图5所示,这种律动在爵士鼓的基本节奏中会经常出现,其律动具有跳跃感,并且有着大三连音的感觉,因此,在踩镲原有的四十六节奏的基础上加入这样的重音,会使踩镲出现两种律动线条,加上小军鼓的二、四点位的切感和底鼓的一、三正拍位置的低频衬托,基本节奏会显现出更加饱满的律动感,提升作品的艺术感。

    (二)填充节奏中的重音移位

    爵士鼓的填充会展现各种各样的律动,虽然变化多样,但实质上是将节奏进行拆分或组合,然后得到不同的节奏形态,重音移位便是最好的表现形式之一。

    以四十六节奏为例,将四十六节奏第四下与第三下进行连音可得来前十六这个节奏型,如图6第一小节所示,当我们将理论中所被连音的第四下以轻音的形式击打,前三下以重音的形式击打,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以前十六为主的律动,同时又有四十六律动的影子,这样的节奏会比单一的前十六节奏饱满,有比四十六节奏更具有律动性,如图6第二小节所示。这只是其中一种重音的转换,同理,我们可以进行后十六、切分、符点在四十六中的重音移位。将四十六律动的第2下作为轻音,1、3、4下作为重音,可得到后十六的主律动,四十六律动的第3下作为轻音,1、2、4下作为重音,可得到切分的主律动,将第2、3下作为轻音,1、4下作为重音可得到正符点的主律动,反符点是1、2下为重音,3、4下为轻音,此时,将以上的重音移位方法运用到爵士鼓的通鼓、小军鼓中,便可以得到非常饱满的填充,如图7所示,我们可以在填充当中看到,一个小节的4个拍子,四十六节奏是基础律动,但在四十六节奏中的各种重音移位体现了其他的主律动,第一拍重音是小军鼓、一通鼓、落地鼓组成的前十六律动,第二拍重音是小军鼓与一通鼓组成的前十六律动,第三拍是小军鼓组成的正符点律动,第四拍是一通鼓与落地鼓组成的后十六律动,剩下的轻音部分进行对四十六律动的补位。由此可见,带有重音移位的填充,律动感明显会丰富很多。

    以上只是对重音移位的转换做了律动分析,其实它还可以在填充中进行套拍的展现,如图8所示,仍然用四十六这个律动作引用,我们可以看出,标记为1的重音在落地鼓上击打后,小军鼓随后演奏了两次轻音,紧接着标记为2的重音也就是第二次重音击打出现在二通鼓上,可以发现,从第一次重音到第二次重音之间共击打了3次,这体现的是3律动,有着三连音的感觉。随后小军鼓继续两次轻音击打,第三次与第四次重音击打用的是同样的方法,只不过击打的鼓发生了变化,前四次重音与轻音的配合都是在三次击打下完成的,并且都是等时值的十六分音符,也就意味着,重音与轻音的律动感都是平均的3次击打为一个循环,那么便可以在前三拍的四十六律动中得到三连音的感觉,此时应该注意,这是三连音的感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三连音律动,这种重音移位的意义在于改变了常规4律动的平均感,而是去体现3律动的切点,最后一拍在小军鼓上以四十六律动的全重音击打进行收尾,把听众的感觉重新拉回到4律动的平均感当中,这种重音移位的填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3套4律动,它的演奏会让听众产生一种错觉即为什么演奏者击打出了4次3连音,而最后用四十六节奏收尾,在4/4拍的一小节中是不是多了一拍,但是一小节之后并没有出现错拍现象。这种错觉正是重音移位产生的3套4律动的魅力。

    爵士鼓在进行填充演奏时,还可以通过手脚对位的方式进行重音移位的运用,如图9谱例所示,手上的演奏以重音的形式出现,脚的演奏以轻音的形式出现,这便形成了手脚对位的填充方法,图9中的整体节奏是以四十六的律动体现的,除去脚的演奏可以看出,第一拍的重音移位在手上的击打形式是前十六的律动,第二拍为反符点的律动,第三拍是正符点律动,第四拍为后十六律动,我们再看脚的部位,脚上演奏的是底鼓的音色,而底鼓大家都知道,它是爵士鼓中低频的象征,会给人产生震撼的感觉,而用低频的音色进行轻音补位,可以与手上的重音律动进行完美的配合与连接,给听众的感觉就是既有高频的律动,又有较多的低频衬托,能够使爵士鼓各种鼓的音色优势发挥到最极致,从而达到填充的最佳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填充中运用重音移位的击打法,可以增加爵士鼓的律动线条,使演奏的音色更加的丰满,节奏显得更加多样化。此外,演奏者在进行重音移位演奏时会大量地进行换鼓击打,动作变化也可以增强演奏的观赏效果,进一步提升音乐的表演性。

    打击乐专业大学生可以通过线性训练的方式,去完成本文所描述的重音移位的练习法,此过程不仅能加强、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增强四肢协调性,使学生进一步地去感受爵士鼓的律动。当重音移位技法能够娴熟击打时,便可以去进行爵士鼓专业曲目的练习和演奏,学生具备了专业曲目的演奏能力,学校就能够顺利地开展各种艺术创作的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如举办学生音乐会、爵士鼓大师班、艺术节等,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所提供的专业平台进一步丰富舞台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在学校的综合发展。

    重音移位是爵士鼓演奏者必须掌握的技法之一,大家应认真对待此技法的训练。本篇论文中的重音移位谱例都是以四十六节奏作为切入口进行解析,但这并不代表重音移位仅仅只能在四十六节奏上进行,重音移位是一种变化能力较强的运用型技法,五连音、六连音等甚至是单独的前十六、后十六等的节奏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重音移位击打,都会显现出各自的优点。■

    猜你喜欢 小臂移位重音 基于FPGA 的参数可调多功能移位寄存器设计与实现无线互联科技(2022年7期)2022-06-23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健康体检与管理(2022年4期)2022-05-13少林鹰爪十八手少林与太极(2022年1期)2022-04-13阿基与乌龟之重音数学大王·趣味逻辑(2022年2期)2022-03-01单词重音考试与评价·八年级版(2021年5期)2021-08-12做四肢保健操, 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20年11期)2020-11-30重音和语调考试与评价·八年级版(2020年3期)2020-11-02关于Bergman加权移位算子的n-亚正规性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年22期)2020-01-11大红拳(六)少林与太极(2019年5期)2019-12-12重音朗读,让朗读更有韵味江苏教育(2017年23期)2018-01-18
    相关热词搜索: 重音 移位 解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