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基于“双碳”目标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南京市钱家渡村为例

    时间:2022-11-15 10:10: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于佳言,张 沛

    (1.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2.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其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阶段。虽然近年来全球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CO2排放量仍未到达顶峰,意味着气候问题依旧严峻。所以,控制碳排放以减缓全球变暖,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就成为核心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提升乡村低碳发展,将“双碳”理论和实践纳入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中,从“田、林、水、路、筑”等景观要素出发提出钱家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旨在全面打造生态宜人的乡村人居环境,进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构建南京大都市区生态空间提供新思路。

    人类生产、生活的城乡空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要素汇集区,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节能减排重点主要在城市,而乡村地区“双碳”问题并未重视。实际上乡村地区是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地与碳中和减排区。乡村地区碳排放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和乡村产业,如居民日常生活中做饭、取暖等活动及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电力灌溉、动物粪便处理和秸秆燃烧等都是乡村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此外,乡村在碳中和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研究表明,农业生态系统可抵消80%因农业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农田、水系、林地等生态系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因此,将“双碳”理念融入乡村景观规划中,营造绿色、健康、安全、舒适、美丽的生态环境,同时满足乡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构建生态网络格局

    乡村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碳汇功能,因此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以构建生态网络格局为前提。一方面,加强水系综合治理,优化水网环境,打造滨水生态绿廊,推动海绵型乡村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另一方面,建立完整、连续、有效的自然敞开绿地系统,保护和优化农田景观,保障和提升林地多样性。

    2.2 营造集约聚居空间

    乡村聚居空间应以绿色低碳、健康舒适为建设原则,加强村庄的分类引导,规划新建聚居空间规模适度、尺度适宜、边界自然,避免建设行为的城市化、人工化和硬质化。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化、集约化利用,通过地热、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广泛使用来减少聚居空间的碳足迹。保持乡村整体建筑风貌格局,通过功能置换、活化再生等方法改造盘活利用乡村闲置建筑,优化田园乡村公共活动空间,实现乡村聚居空间和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

    2.3 完善绿色基础设施

    加强乡村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倡导慢行出游的交通体系,因地制宜布置乡村各级道路、田间路、特色景观步道等,设置水上航路、埠头、桥梁等水上交通设施,建设生态化停车场。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全面建立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加快乡村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并与农村改厕有机衔接,为居民及游客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满足低碳出行的发展需求。

    3.1 村庄现状

    钱家渡村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和平社区北部,溧水河、句容南河的交汇处,规划面积为50.6hm,水陆交通便捷。村庄内自然条件优良,水网密布、塘田交错,丰富的水域与整个村庄交相辉映,保持着原生态的江南水乡风貌。村庄景观要素分为“田、林、水、路、筑”等空间类型,构筑了钱家渡乡村生态基底。

    “田”:钱家渡现状产业以农业为主,村庄内部房前屋后以本土蔬菜种植为主,村庄外围基本农田上种植了以水稻、小麦为主的各种农作物。

    “林”:在乡村景观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碳汇价值。村庄内有林地和少量绿地,林地以香樟、泡桐等乡土树种为主,是村庄的绿色基底。

    “水”:村庄内水资源丰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地区,但资源种类及资源单体较少。

    “路”:乡村的交通设施,主要包括各级道路、宅间路、田埂路等,水资源丰富的区域还包括码头、渡口、桥梁等交通设施。现状村内主要通过堤顶路对外联系,便捷性和安全性较差,村庄内部缺少停车空间。尚未开通水上交通游线,且缺乏游船停靠的码头和渡口。

    “筑”:体现当地地域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公共空间等,包括民居、院落、街巷、广场等。村庄现状建筑以八九十年代的建筑为主,整体建筑质量一般,且缺少配套公共服务建筑。

    3.2 钱家渡景观规划设计

    钱家渡村景观规划设计充分尊重现状风貌,结合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对农田、水塘、河道的原有肌理进行优化,形成特色湿地和水上垛田,强化田园特色,优化田园环境,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生态优势。在原有人工斑块的基础上进行低碳乡村的建设,打造绿色乡土建筑、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公共空间及绿色交通体系,为乡村居民和游客提供融合共生、主客共享的聚居空间。

    钱家渡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秉持着共建共享、绿色低碳的理念,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结合村庄的景观要素和地形地貌特征,形成了“一区三园”的空间功能分区,“一区”是指以原生态的大地景观为特色的高效农业区,“三园”是指慢享水乡闲适生活的社区农园、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乡土乐园、以农渔生产为主题的水上田园(图1)。

    图1 规划功能分区图

    3.3 构建生态网络格局,夯实村庄自然基底

    (1)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加强河道的整治是优化水网体系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雨污分流、河道疏浚等措施改善水质,尤其需要加强对村庄南部和东部水系的连通和整治,形成绿色生态水网格局。

    (2)构建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从资源集约利用的角度出发,结合村庄产业发展,东部规划为高效水产养殖区,依托水产科学研究所技术指导,引进“太湖1号青虾”、“黄颡鱼”等特色优良养殖品种,建设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以人工湿地、稻田、藕塘等作为工程化的生物过滤器,有效净化养殖水体,有利于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水产养殖的生态性。

    (1)优化农田景观。在乡村规划设计中,首先应做到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在保持耕地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农田综合整治,避免统一化、单一化、简单化。结合村庄农田现有肌理和种植情况,规划村庄北部为高效农业区,发展规模农业,以水稻和油菜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南部为休闲农业区,以蔬菜花园、特色林果为主,结合农业休闲发展精细化农业,种植丝瓜、卷心菜、白菜等本土蔬菜和葡萄、石榴等经济林果;
    村庄主体为社区农业区,以时令蔬菜、精品园艺为主,引导农民利用庭院和村庄空地自主种植。

    (2)提升林地多样性。林地作为景观屏障,对于增加动植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村庄内绿化手法需乡土自然,优先选用果蔬和本地适生植物,如道路沿线布置以香樟、椴树、红叶杨等行道树种植为主,适当配合乡土地被植物,不宜种植城市化的整形绿篱;
    堤岸绿化保留现状大树,补植浅根性植物和乡土草花;
    环村绿化结合经济林果种植,形成绿树环绕的村庄景观;
    滨水绿化以水生植物芦苇、水生蔬菜为主,重点地段片植荷花;
    节点绿化村内活动场所栽植常绿或色叶树木,形成良好的节点景观;
    庭院内部和房前屋后以种植林果和蔬菜为主。

    3.4 营造集约化聚居空间,提升空间减碳效益

    (1)保持乡村整体建筑风貌。减少聚居空间低碳足迹,重要的是在乡村建筑层面推进绿色、低碳、集约化发展。首先,要杜绝对原有传统建筑的大拆大建、集体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张和土地规划利用的不合理,避免土地资源的过度浪费,保持乡村聚落的传统风貌。规划采用整体营造的原则,维护乡村原有的空间肌理,尤其是新建改建建筑在体量、形态、空间布局上充分顺应村庄原有肌理形态,突出“水-田-宅-院”的特色风貌,保持村庄主体建筑形态,确定立面的基本材料和色调,形成简洁现代的整体风貌。

    (2)改造盘活利用乡村闲置建筑。在保持乡村聚居空间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将闲置建筑进行改造盘活利用。通过空间要素整合,将村庄内老旧闲置建筑,采用维修改造、功能置换、活化再生等方法,使原有建筑焕发新的生命力。例如对钱家渡滨水建筑通过改造外立面材质、丰富屋顶形式、增加附属设施等方式,打造集文创、休闲、餐厅、住宿于一体的综合功能空间,成为村民和游客休闲活动、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建设过程中,鼓励回收废弃乡土建材和老物件,变废为宝,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公共活动空间包括村庄出入口、广场、公共院落等,是体现村容村貌的重要载体。乡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保持人与自然、村落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通过运用乡土材料和植物,体现地域生态特色,留住乡村之“形”。比如钱家渡村出入口的景观设计采用乡土手工艺-竹编,通过组群编织的方式布置成环状构筑物,以此来象征田园水乡的渔文化、农耕文化等,整个构筑物与周边开阔稻田景观巧妙融合,彰显乡村地域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之美。

    3.5 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提升节能减排水平

    (1)完善慢行步道体系。规划主要构建2种类型的慢行步道:科普游步道主要集中在湿地区,功能以科普、观光、教育为主;
    亲水游步道主要集中在河道沿线,利用村庄现状堤顶路改造而成,打造集观光休闲、亲水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廊道。

    (2)打造水上交通设施。规划主要对2种水上交通设施进行景观化提升改造:结合乡村道路交通系统,对内部2座桥梁进行改扩建。首先是对桥梁涂装,达到“远看整体和谐,近看融于环境”;
    其次是做“加减法”,“加法”是指通过增加垂直绿化、景观围栏等方式对硬质化桥梁进行美化。“减法”是指通过拆除桥身上冗余的外露灯具、缆线,更多地展现出桥梁线条之美。为了串联水上交通游线、方便游船停靠,设置了4处滨水码头,建设材料尽可能乡土化,如地面铺装可采用透水性植草砖、当地木材等铺设,周边辅以观赏性草花;
    或者直接用整块青石板铺设作为简易码头,营造了自然野趣的乡村景观环境。

    (3)建设生态停车场。规划主要建设2种类型的生态停车场:突出自然生态理念,停车场采用透水性铺装材料,间隔栽植绿化植物,建成高绿化、透水性能好的环保低碳停车场;
    结合村庄地形地貌,合理利用废弃石块、砂料等因地制宜建设兼具经济性和生态性的停车场。

    (1)农村生活垃圾生态化资源化处理。为提升乡村节能减排水平,强化资源的可回收利用,积极推行农村生活垃圾的生态化处理,如厨余垃圾可通过建立阳光堆肥房、虫类饲养等手段,进行堆肥发酵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农业废弃物、公厕粪污等可通过建立沼气池方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规划村庄新建3座密封式垃圾收集点,沿主要道路布置,服务距离50~100m,垃圾收集点风格须与周边建筑风格一致。

    (2)打造“生态公厕”。提升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功能完善的“生态公厕”建设。生态公厕可采用污水分离系统,与污水处理系统相连接,结合村民的生产生活进行循环利用。规划结合停车场及活动中心新建2座独立式生态厕所,建筑形态需与乡村整体聚居风貌相协调,周边环境通过配置生态化植物进行掩映。

    综上所述,本文以南京市钱家渡村为例,从“田、林、水、路、筑”5个景观要素出发,以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为切入点,在生态网络格局构建、集约化聚居空间营造、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三个维度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持续从碳减排和碳增汇两方面探索全域、全空间、全要素实现碳中和的发展路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美丽宜居”的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推进乡村地区碳达峰碳中和,是加快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双碳景观 “双碳”目标下云南水利发展新常态珠江水运(2022年19期)2022-11-08“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客联(2022年3期)2022-05-31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年3期)2022-04-25“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年5期)2021-06-22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财经(2021年10期)2021-06-18“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决策(2021年5期)2021-06-10《景观平面图》鸭绿江·下半月(2019年12期)2019-10-21创意涂鸦小学生学习指导·爆笑校园(2019年3期)2019-09-10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建筑建材装饰(2016年14期)2017-01-05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相关热词搜索: 南京市 为例 规划设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