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我国出现弃风限电现象原因及缓解措施(完整)

    时间:2022-10-02 19:45:0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出现弃风限电现象原因及缓解措施(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我国出现弃风限电现象原因及缓解措施(完整)

    我国出现弃风限电现象的原因及缓解措施6篇

    第一篇: 我国出现弃风限电现象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我国“资源诅咒”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 要]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界第一次提出“资源诅咒”的概念,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造成产业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分析了造成“资源诅咒”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荷兰病;
    资源诅咒;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20世纪70年代,荷兰发现大量石油与天然气,于是荷兰政府大力发展资源和能源产业,大量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在一段时间内,荷兰出口剧增,出现大量贸易顺差,荷兰经济因此得到飞速发展。但是没过多久,荷兰经济却经历了一场衰退,失业率升高,劳动生产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丰富的资源却使经济出现一系列问题,这种现象使得众多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1 “资源诅咒”的概念

    很多研究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非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导致经济出现衰退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就世界范围而言,OPEC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与同期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处于落后地位;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资源丰富,但是国民收入却很低。与此相反的是,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资源匮乏型国家(地区)却属于发达国家(地区)之列。就国内而言,山西、甘肃等省份资源丰富,但是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率等却在全国排名末位;
    而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资源异常匮乏,而这些地区的人均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却在全国排名前列。这一系列现象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资源丰富不再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优势,它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并造成多方面的问题。学界把这种现象叫做“资源诅咒”。

    2 我国“资源诅咒”现象产生的原因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确实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

    (1)资源产业的繁荣会抑制其他产业的发展。资源丰富地区通常大力支持资源产业的发展,在资源产业繁荣的同时,忽视了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导致制造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受到抑制,最终使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在这里以山西省为例进行说明:

    第二篇: 我国出现弃风限电现象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摘要:在砌体结构工程中,墙体裂缝这一现象普遍存在,轻者影响美观和使用,重者减少建筑物的寿命,甚至造成建筑物的倾覆或倒塌,因此必须引起参建各方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墙体裂缝原因防治

    正文:砌体结构建筑是量大面广的建筑结构形式,为广大城市和农村所普遍采用,但是砖砌体的抗拉、抗剪能力比较低,容易在局部产生裂缝,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甚至危及结构安全。砖混结构墙体裂缝主要有温差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以及结构裂缝三类。为此,在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及使用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近年来,砖混结构多层住宅工程屡屡发生墙体裂缝。裂缝位置走向不一。有的裂缝由小变大,发展很快;
    有的裂缝,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增大,给住户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做好预防措施,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1.经常出现的墙体裂缝种类

    1.1斜向裂缝。目前绝大多数的新建房屋多为平顶建筑,这类建筑中的墙体裂缝大部分集中在建筑物顶层纵墙的两端(一般在1~2开间的范围内),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且沿建筑物两端大、中间小。特别是在建筑物较长而未设置伸缩缝时,顶层端跨内纵墙会出现斜向裂缝。

    1.2垂直裂缝。垂直裂缝又叫竖向裂缝,主要有底层窗下墙的垂直上下方向的裂缝、过梁端部的垂直裂缝,建筑剖面上有错层的墙体裂缝等几种类型。

    1.3水平裂缝。在建筑设计时,如果对温度变化对墙体的影响考虑不足,屋面不在同一高度或错层时,常会出现这种裂缝。这种裂缝最常见的是出现在女儿墙的根部,有时发生在屋面板与女儿墙交接处,有时出现在顶层圈梁下2皮砖的灰缝处,圈梁施工采用硬架支撑时易出现这种裂缝。

    1.4女儿墙裂缝。采用砖砌女儿墙时,不论女儿墙长短,在转角处均会出现裂缝。若女儿墙较长时,还会在其它地方出现裂缝,女儿墙裂缝的出现会导致防水层的破坏,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1.5混合裂缝。有时斜向裂缝和水平裂缝会同时出现,形成一种混合裂缝;
    也可能出现两个斜向裂缝交叉出现形成“X”形裂缝,不过这种裂缝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小。

    一、砌体结构建筑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温差裂缝产生原因。

    (1)温差是造成顶层墙体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墙体裂缝。一般材料均有热胀冷缩性质,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变形。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和墙体材料是两种性能不同的材料, 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约为10×10-6,而砌体墙的线膨胀系数约为5×10-6。

    在夏季的几个月里,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而在其下的墙体一般仅为30~35℃,温差可达30~40℃,加之在相同温差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伸长值要比砖砌体墙大一倍左右。所以在混合结构中,当温度变化时,钢筋混凝土屋盖、楼盖、圈梁与邻接的砖墙伸缩不一,存在着较大的温度变形差,这种变形差的分布是中部小、两端大,由于变形差必然彼此相互牵制而生产温度应力,使房屋结构开裂破坏。

    裂缝的轻重程度与环境温差成正比,温差大时裂缝就严重,温差小时裂缝就轻,屋面保温隔热效果好的裂缝轻,保温隔热差的裂缝较重。

    (2)混凝土与砖砌体性能差异。由于混凝土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其数值大小相差一倍。在环境温差影响下,混凝土屋盖产生热胀冷缩变形比较大,而砖砌体变形则小得多,两者之间因性能差异产生相对位移,致使房屋端部砖墙内产生拉力和剪力,使截面突变,薄弱环节(部位)应力集中时墙体产生裂缝。

    (二)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

    地基沉降不均匀引起的裂缝。房屋的地基在平整过程中,一般都经过高挖低填的工序,因此在房屋建成后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地基沉降。如果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大的部位与沉降小的部位,发生相对位移,在墙体中产生剪力和拉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墙体本身的抗拉抗剪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且这些裂缝会随着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的增大而增大,一般成斜向裂缝,裂缝的方向一般向着凹陷处。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等。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型裂缝,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
    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型裂缝,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
    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
    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
    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它分为一下几种原因:

    (1)由于地基土质软弱或建筑地基局部土质不均匀,存在暗沟,洞穴,基坑等,土质软硬差异大,受压后必须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2)地基处理不当,基础设计不合理。建筑荷载对地基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对承载力低、变形大的软弱地基,应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基础设计根据上部荷载与地基土质情况,考虑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合理选用基础形式。

    (3)地基边坡破坏。地处陡坡边缘的建筑,由于地面高差较大,边坡不够稳定,再加上地基附加应力的作用,边坡失稳、滑移、沉降不均,墙体开裂。

    (4)地基含水量变化不正常。因周围环境某些变化,使建筑物场地地下水位升高,或上下管道渗漏,地表水渗入建筑地基,长期浸泡,土质软化甚至冲刷掏空,导致不均匀沉降。

    (5)建筑物使用不当。随意改变房屋用途,增大荷载,在室内地面堆放超设计要求的大面积荷载,使地基附加应力剧增,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

    (三)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1)结构设计差错。由于结构荷载计算遗漏,设计差错,构造不合理,荷载过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偏小,砌体受压面积不够原因,造成结构本身先天不足。

    (2)墙体整体性被削弱。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因为在房屋建成后,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墙体整体性,减少了墙体截面面积,削弱了墙体承载力,从而引起墙体出现裂缝。

    (3)砌体施工质量低劣。墙体砌筑时灰缝不饱满、厚度不均匀、组砌方式不符合要求等,砌筑砖墙时,未对砖块湿水,采用干砖上墙等违规作业都会降低砌体承载能力,使墙体日后出现裂缝。

    (4)使用不当。由于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或增加振动力,破坏墙体。

    (四)地基土冻胀和屋面女儿墙漏水冻胀引起的墙体裂缝的原因。

    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地层表面所含水分就开始结冰;
    而当地基土上层温度降到0℃以下时,冻胀性土中的水就开始结冻,下部土中的水分在毛细管的作用下,不断涌进上部,上部土不断结冻形成冰晶体而膨胀隆起,由于地下水位的高低不同,结冰的厚度不同,随着气温的降低,地基隆起的程度就不同。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位越高,气温越低,隆起的程度越高。冻胀应力很大,可高达2×106MPa,建筑物很难抵抗如此大的应力,所以建筑物的某一部位就会被顶起。由于地基的含水量不同,各基础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所出现冻胀的情况也不一样,就好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屋面排水不利、渗漏、女儿墙压顶开裂出现渗漏等也同样引起墙体裂缝。

    (五)其他原因造成墙体裂缝的原因

    1.1设计不合理。设计时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例如

    ①将各层阳台混凝土挑梁端部,用混凝土柱上下相连,导致上部各层部分荷载传到下部挑梁上,造成底层混凝土挑梁根部出现竖向裂缝。 

    ②截面高度受到限制的、跨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梁或跨度较大的板,仅重视了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而忽视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刚度和裂缝开展的计算,导致混凝土构件挠度和裂缝宽度超限。 

    ③跨度较大的梁,设计按简支计算,但未充分考虑支座实际嵌固负弯矩的作用,而导致梁端顶部出现裂缝。

    1.2 砌体强度低。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砖砌体材料强度较设计要求低,或是抗压强度虽达到要求,但因砌体长度较长,砌筑施工完成后,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还有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砌体材料作为配套砌块,致使各种砌体组合砌筑,因不同砌体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不同引起墙开裂。

      1.3砂浆强度偏低(偏高)。砂浆搅拌过程中,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有的砂浆强度偏高、有的强度偏低,有的甚至因为粘结材料量太少强度特低。配料方面砂配多了砂浆强度偏低,水泥配多了砂浆强度偏高;水多了,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且砂浆干缩量增大,引起灰缝位置开裂。

    1.4砌筑用砂浆没有按要求做到随拌随用。砂浆一次性搅拌量过多,存放时间过长,致使砂浆还没有砌前就开始初凝结块,使用时砂浆强度已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墙体质量,引起裂缝。

    二、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一)温差裂缝防治措施

    (1)减少屋面伸缩缝间距,缩短混凝土构件直线段的长度;
    将屋面挑檐平面布置成凹凸曲折形状,缩短挑檐直线长度。

    (2)改进挑檐设计。设计中应优先用内天沟排水;
    在钢筋混凝土挑檐表面设置保温隔热层;
    现浇挑檐每隔10m左右设一道伸缩缝;
    将现浇挑檐改成预制。

    (3)一般屋面板受阳光辐射吸收热量较多,保温层的厚度宜适当增厚;
    选择采用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优良的材料,并增设空气隔热层,有效控制屋面板的温升,以防止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4)应根据屋面板基层的情况及时做好保温层;
    建成后长期不使用的住宅,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致使楼板膨胀,使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5)房屋建成后长期不使用的房间,应保持室内通风,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致使楼板热胀,使墙体产生过大裂缝。单纯温度裂缝属于稳定性裂缝,一旦出现,能量便得以释放,对结构安全影响不大,一般一年即可稳定,等裂缝稳定后,应做好修补工作。

    (二)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防治措施

    (1)在进行建筑基础设计前,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情况,分布情况,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对周边环境进行地质差异考察,然后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并正确选用基础形式,以使上部结构与地基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2)减轻建筑结构自重。

    (3)合理布置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合理,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变,凹凸复杂;
    建筑方面应尽量避免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

    (4)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变;
    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合理沉降缝;
    在基础和楼盖下的墙顶上设置平面闭合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

    (5)避免在新建基础、新建建筑物侧边堆放大量土方、建筑材料等地面荷载,以防止地基基础产生过大的附加沉降。 

    (6)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低悬殊,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阶段组织施工。一般先建荷载大的高层,后建荷载较小的低层;
    先建深基础,后建浅基础,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

    (7)沉降裂缝发生后,沉降发展较为缓慢且有减弱趋势时,应在裂缝稳定后,对墙体修复;
    沉降发展较快且有加速趋势时,应立即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减小基础荷载,加固基础后修复墙体。基础加固常用的有加大基底面积法、桩基础托换法以及注浆法等改变土壤特性的方法,墙体裂缝一般采用水泥砂浆、树脂砂浆填缝或水泥灌浆封闭保护的方法处理。

    (三)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1)在设计阶段要做到正确计算结构。设计资料要经过层层把关核算,这是应对结构裂缝最基础性的工作。

    (2)通过卸载方法减轻墙体荷载。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减轻上层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的方法,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混凝土过梁,承担上部荷载。

    (3)结构加固补强。对由于荷载较大,砌体截面尺寸较小,承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可在不影响主体立面美观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截面尺寸,以提高其承载能力。这种方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相应的效果。

    (四)冻胀裂缝的主要应对措施

    (1)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一定要设计在冰冻线以下。

    (2)基础下的垫层最好选用3:7灰土垫层,因为3:7灰土的密度大,含水量小,而且弹性也较好,不容易引起冻胀。

    (3)用单独基础,基础梁承担墙体重量时,基础梁下应留一定空隙,防止因土冻胀而顶裂基础梁和墙体。

    由于裂缝的出现与房屋体形、结构类型、设计标准和材料性能都有关系,与场地条件、气温变化和设计、施工、使用都有因果关系,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裂缝的产生并对已产生的裂缝及时修补加固,以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墙体裂缝是在生活现实中难以避免的一种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只是有些小的裂缝我们看不见而已。因此,对于已经出现的墙体裂缝,我们也不必慌张,首先要仔细观察,找出裂缝的特点与基本规律,确定裂缝发生的具体原因。对于温差裂缝等一般不影响房屋使用安全的墙体裂缝,用砂浆堵抹即可;
    对于地基沉降裂缝等可能危及房屋结构安全,对人身造成威胁的墙体裂缝则应作即时适当的加固处理。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几点裂缝成因的分析,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达到控制墙体裂缝产生的目标。

    由于裂缝的出现与房屋体形、结构类型、设计标准和材料性能都有关系,与场地条件、气温变化和设计、施工、使用都有因果关系,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裂缝的产生并对已产生的裂缝及时修补加固,以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第三篇: 我国出现弃风限电现象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粘吸卡钻的原因、特征、预防及处理

    原因

    粘吸卡钻的主要原因是井壁上存在粘滞系数大的泥饼,且井内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之间存在正压差,一旦停止循环,不活动钻具,则一部分钻具贴到井壁上与泥饼接触,静止一段时间后就会造成卡钻。

    特征

    钻柱静止状态下发生;
    卡点在钻铤或钻杆部位;
    钻井液循环正常;
    粘吸卡钻后,如活动不及时,卡点有可能上移,甚至移至套管鞋附近

    预防

    使用防粘卡钻井液体系;
    搞好固控工作;
    只要没有高压层、坍塌层存在,应该近平衡压力钻进;
    加重材料经充分搅拌后再混入井内钻井液中;
    设计合理的钻柱结构,特别是下部钻柱结构,带随钻震击器;
    保持良好的井身结构;
    在正常钻进时,如水龙头、水龙带发生故障,绝不能讲方钻杆坐在井口进行维修,如果一旦发生卡钻,将失去下压和转动钻柱的可能

    处理

    在不超过钻杆安全负荷的前提下,可适当猛提猛放,强行转动钻具;
    上击下砸钻具无效时,应采用浸泡解卡剂(原油、柴油、煤油、盐酸、土酸、清水、盐水、碱水等)

    泥包卡钻的原因、特征、预防及处理

    原因

    钻遇水化能力极强的泥岩;
    钻井液循环排量太小,不足以把岩屑携离井底;
    泥饼质量差,起钻时被钻头或扶正器刮削、堆积;
    钻具刺漏

    特征

    机械钻速逐渐降低,转盘扭矩逐渐增大;
    泵压有所上升;
    上提钻头有阻力;
    起钻时,阻力随着井陉不同变化;
    起钻时,井口环形空间的液面下降,或下降很慢,或随钻具的上起而外溢

    预防

    要有足够的钻井液排量;
    在软底层中钻进,一定要维持低粘度、低切力的钻井液性能,最好使用刮刀钻头,控制机械钻速或增加循环钻井液的时间。钻进时,要经常观察泵压和钻井液出口流量有无变化;
    如发现有泥包现象,应停止钻进,提起钻头,高速旋转,快速下放,利用钻头的离心力和液流的高速冲刷力将泥包物清除

    处理

    在井底发生泥包卡钻时,开大泵量,降低钻井液的粘度和切力,同时在不超过钻杆安全负荷的前提下,用最大的拉力上提(用上击器上击);
    在条件允许时,大排量循环钻井液,大幅度降低粘度和切力并加入清洗剂,争取把泥包物冲洗掉;
    注入解卡剂;
    倒扣或爆炸倒扣套铣解卡

    砂桥卡钻的原因、特征、预防及处理

    原因

    表层套管下得太少,松软地层暴露太多;
    在钻井液中絮凝剂加入过量;
    机械钻速快,钻井液排量跟不上,钻井液中岩屑浓度太高;
    钻井周期长,或井内钻井液静止时间长

    特征

    下钻时,井口不返钻井液或者钻杆内反喷钻井液;
    起钻时,环空液面下降,钻具内液面下降很快。钻具进入砂桥,开泵前上下活动与转动自如,开泵前泵压升高,悬重下降,井口不返钻井液或者返出很少;
    钻进时,如排量小或携砂能力不好,循环过程钻具上下活动、转动均为阻力,一旦停泵则钻具提不起来,特别是对无固相钻井液这种情况发生的特别多

    预防

    优化钻井液设计;
    钻进时,根据地层特性选泵排量;
    在胶结不好的地层不要划眼;
    下钻时,发现井口不返钻井液或者钻杆水眼内反喷,应停止下钻;
    起钻时,发现环空液面不降应停止起钻;
    控制井陉扩大率;
    在地层松软、机械钻速较快时,适当循环时间;
    在裸眼井段,钻井液静止的时间不能过长

    处理

    如果能小排量循环钻井液的话,就维持小排量循环,逐渐提高钻井液的粘度和切力,以提高钻井液的携砂能力,然后再逐渐提高钻井液的排量,力争把循环通路打开;
    如果失去钻井液的循环,只有利用倒扣套铣解卡,不能硬拔钻具

    沉砂卡钻的原因、特征、预防及处理

    原因

    用清水钻进时悬浮岩屑能力差。岩屑未能及时上返,清水中岩屑浓度大;
    在接单根或起钻停泵后,岩屑下沉

    特征

    接单根或起钻卸开立柱后,钻井液倒返、反喷;
    接上单根开泵时,泵压很高或憋泵;
    上提钻遇下放遇阻且不能活动或转动时憋劲很大

    预防

    调整钻井液性能,适当增大泵排量;
    缩短接单根量时间;
    发现泵压升高及岩屑返出较少时应控制钻速,或停钻活动钻具,加大排量循环;
    遇卡不要硬拔钻具,应尽快循环钻井液和活动钻具;
    若循环失灵,要立即停泵放回水,使堆积压紧的层砂松一下,立即上体钻具,拔出后再划眼通井

    处理

    处理方法与砂桥卡钻相同

    缩径卡钻的原因、特征、预防及处理

    原因

    砂砾岩、泥页岩、盐岩和深部石膏层的缩径;
    原已存在的小井眼和弯曲井眼;
    地层错动造成井眼横向位移;
    将大一级的钻头下入小一级的井中;
    钻井液性能发生了较大变化预

    特征

    单向遇阻,遇阻卡点固定在井深某一点;
    多数发生在上提、下放时,而不是静止时,只有少数发生在钻进中(钻遇盐岩、含水软泥岩、沥青层),这时泵压会逐渐升高,甚至会失去循环;
    离开遇阻点上下活动、转动正常,起出的钻杆接头上不经常有疏松的泥饼;
    卡点是钻头或大直径工具,不可能是钻杆和钻铤

    预防

    下入钻头、扶正器或其他直径较大的工具时,应仔细丈量其外径;
    改变下部钻具结构,增加刚性;
    下钻遇阻绝不可强压,应向下划眼,消除阻力;
    起钻时遇阻不能硬提,应循环钻井液,采取倒划眼的办法起出;
    控制钻井液虑失量及固相含量

    处理

    遇卡初期,应大力活动钻具,争取解卡;
    用震击器震击解卡;
    如果是缩径与粘吸的复合卡钻,应先浸泡解卡剂,然后再进行震击器解卡;
    如果缩径是盐层造成的,而且能够维持钻井液循环,可以泵入淡水至盐层缩径井段溶化盐层,同时用震击器震击解卡;
    如果缩径是泥页岩造成的,可以泵入油类(清洗剂、润滑剂),同时用震击器震击解卡;
    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只有利用钻具倒扣或爆炸倒扣套铣解卡

    键槽卡钻的原因、特征、预防及处理

    原因

    井眼有较大的井斜全角变化率井段;
    起下钻次数多,钻井周期较长;
    多发生在硬地层(个别软地层)

    特征

    只有在发生起钻时;
    如果钻铤外径大于钻杆接头,则钻铤顶部接触键槽下口时即遇阻遇卡;
    在岩性均匀的地层中,键槽是向上下两端发展的,如果井陉规则,则每次起钻的遇阻点是向下移动的,而且移动距离不多;
    键槽中遇阻遇卡,开泵循环钻井液时,泵压无变化,进出口流量平衡;
    在键槽中遇阻,拉力稍大,启动转盘很困难,但只要下放钻柱脱离键槽(悬重必须恢复)则旋转自如

    预防

    保证井眼质量,使井斜全角变化率合乎要求,避免钻出狗腿角井段;
    钻定向井时,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简化井深轨迹,多增斜、少减斜;
    使用高效能钻头,提高钻进速度,减少起下钻次数;
    发现键槽后,再次下钻时应在键槽井段反复划眼,主动、及时破除键槽

    处理

    利用钻具的重量大力下压,一次将压力加上去,直至解卡为止;
    在钻柱上带随钻震击器,一旦遇卡可启动下击解卡;
    如果震击无效,只有利用钻具倒扣或爆炸倒扣套铣解卡;
    如果在石灰岩、白云岩地层形成键槽卡钻,可以利用抑制性盐酸来处理

    落物卡钻的原因、特征、预防及处理

    原因

    责任心不强,违背操作规程;
    工程地质方面的因素

    特征

    在钻井中有落伍憋钻现象,上体钻具有阻力,小落物有可能提脱,大落物则越提越死;起钻过程有落物则会突然遇阻,只要上提力不大,下放比较容易;
    卡点位置一般在钻头或扶正器位置,较大落物也可能卡在钻杆接头处;
    循环正常,泵压、排量、钻井液性能均无变化

    预防

    定时检查井口工具,防止井口落物;
    尽量减少套管鞋以下的口袋长度(1~1.5m较好),同时要保证套管鞋处有高质量的水泥,防止水泥块破落;
    在悬重不正常或泵压不正常的情况下,不能向钻杆内投入测斜仪、钢球等物件

    处理

    钻头在井底发生落物卡钻要争取转动解卡,在不超过钻杆安全负荷的前提下,用最大的拉力上提;
    起钻时发生落物卡钻,在不超过钻杆安全负荷的前提下,用全部钻具的重量猛力下压;
    用震击器下击解卡;
    如果是水泥块造成的卡钻,可以用抑制性盐酸来处理;
    如果下压、震击均无效,只有利用钻具倒扣套铣解卡

    干钻卡钻的原因、特征、预防及处理

    原因

    钻具刺漏;
    管线之间的闸门刺漏或未关死;
    钻井泵上水不好,钻井液粘度太高,含气量太多,均可减少钻井液的排量;
    泵房与钻台工作配合不好,造成钻井液循环中断

    特征

    钻具刺漏,在正常排量下,泵会逐步下降;
    钻井泵上水不好,井口返出量减少;
    机械钻速明显下降;
    转盘扭矩增大;
    干钻的第一阶段是泥包,可以活动钻具,但上提时有阻力;
    随着干钻程度的加剧,阻力越来越大,直至无法活动,造成卡钻;
    干钻的结果,一般是钻头水眼堵死,除钻具刺漏外,是无法开泵循环的

    预防

    注意泵压和井口钻井液返出流量,如泵压下降,返出流量减少,应停钻检查;
    如果发现机械钻速下降,钻盘扭矩增大,甚至有憋钻、打倒车现象时,应结合泵压、井口钻井液返出量、正钻地层特性进行综合分析;
    泵房与钻台工作要配合协调,因故停泵时,必须先通知司钻;
    若停止循环时间较长,应将钻具提离井底,上下活动或转动,决不允许将钻头压在井底用转盘转动的方法活动钻具;
    对气侵钻井液加强除气工作,提高钻井泵上水效率

    处理

    在干钻不太严重、钻头尚未变形时,用震击器上击解卡;
    爆炸切割;
    用原钻具直接倒扣或爆炸倒扣解卡;
    如果井比较浅,用扩眼、套铣解卡;
    填井、侧钻

    卡钻事故的解卡方法

    活动钻具解卡

    1)循环钻井液的同时配合活动钻具,卡钻不严重时可以得到解决;

    (2)沉砂卡钻或井塌卡钻不能上提钻具,避免卡的更死,可以下放和旋转钻具,设法开泵循环,用倒划眼的方法慢慢上提解卡;

    (3)对键槽、缩径或泥包卡钻起钻遇卡时,可提到原悬重后猛放钻,不可猛力上提,防止卡的更死;

    (4)下钻遇阻、压得过大而卡钻时,用较大的力量上提解卡;

    对于压差卡钻,可以采取猛提猛放和转动钻具的方法使较轻的粘附卡钻解脱。

    浴井解卡

    在活动钻具不能解卡时,可以向井内泡油、盐水、泡酸或采用清水循环等方式,泡松粘稠的泥饼,降低粘滞系数,减少与钻具的接触面积,减少压差,从而活动解卡。

    震击器解卡

    1)在钻进中遇到垮塌、粘性、膨胀性等易卡地层,可在钻杆与钻铤之间接上震击器,一旦遇卡,可立即下击或上击解卡。

    (2)起钻中遇卡,如缩径、键槽等引起的卡钻经活动不能解卡时,可以在卡点处倒开钻具,再接下震击器,对扣后,下击解卡。然后循环洗井,上提钻具,如果还卡,可以转动钻具倒划眼轻轻上提。

    (3)下钻过程中遇阻,未能及时发现而卡钻,或较轻的粘附卡钻时,可使用上击器上击解卡。

    倒扣套铣解卡

    1)遇到严重的卡钻时,用以上方法不能解除也不能循环时,现场常用倒扣、套铣的方法来取出井内全部或部分钻具。

    (2)倒扣是使转盘倒转,将井内正扣钻杆倒出。每次能倒出的钻杆数量取决于井内被卡钻具螺纹松紧是否一致。希望从卡点处倒开。

    (3)对卡点以下的钻具要下套铣筒将钻具外面(钻具与井壁的环形空间)的岩屑或落物碎屑等铣掉,然后再倒出钻具。费时很长。

    爆炸倒扣、套铣

    (1)首先测出卡点位置,然后用电缆将导爆索从钻具内送到卡点以上第一个接头螺纹处,在导爆索中部对准接头的同时,将钻具卡点以上的全部重力提起,并给钻具施加一定的倒扣力矩,点燃导爆索使其爆炸。

    (2)导爆索爆炸时产生剧烈的冲击波及强大的震动力,使接头部分发生弹性变形,及时把扣倒开,这与钻杆接头卸不开时使用大锤敲打钻杆母接头后就可卸开原理一样。

    (3)同时,由于导爆索爆炸产生大量的热,使钻杆接头处受热,熔化其中的螺纹油, 产生塑性变形,也有助于螺纹的卸开。

    爆炸、侧钻新井眼

    当采用以上方法都无效时,或卡点很深时,用倒扣的方法处理很费时间,同时会使井眼情况恶化,可将未卡部分钻具用炸药炸断起出,然后留在井内的钻具顶上打水泥塞,重新侧钻一新井眼。

    第四篇: 我国出现弃风限电现象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一、现象

    1.1弃风

    定义

    弃风,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

    对于弃风现象,国网能源研究院相关专家认为,弃风最大的原因还是电网建设速度跟不上清洁能源发展的速度。保证消纳是系统问题,还需要整个电力市场建设和政策配套。

    弃风率=弃风电量/风电场发电量×100%
    弃风电量=利用小时数差×总装机容量
    利用小时数差=应发利用小时数-实发利用小时数
    实发利用小时数=风电场发电量/总装机容量
    应发利用小时数=典型机组利用小时数之和/典型机组台数
    典型机组利用小时数=典型风电机发电量/典型风电机容量
    式中:
    典型风电机发电量——统计周期内的典型风电机组单机发电量,单位:万kWh。
    风电场发电量——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所有风电机组集电线路电度表计量电量的总和,单位:万kWh。

    1.2弃光

    弃光就是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大于电力系统最大传输电量+负荷消纳电量。


    弃光率=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电力系统最大传输电量+负荷消纳电量)/光伏电站的发电量 。

    “弃风限电”是指在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和火电冲突等原因,导致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

    二、主要原因

    弃风的直接原因划分为电力系统检修或故障、配套电网规划建设滞后、风电输送通道不足、系统调峰调频能力不足。

    1、是电力系统检修或故障,电力系统检修或故障是指电力系统中,靠近风电场或有一定距离的元器件出现计划检修或事故停运时,风电场送出受到影响而产生弃风。一般来说,风电场至系统第一落点的专用送出线路因为检修或者故障而停运,会直接导致风电场停运或出力受限而产生弃风,专用送出线路之外的系统中其它线路、变电设备停运,也有可能影响风电运行而产生弃风。由于送电线路计划检修一般会安排在风电出力较小季节,而电力设备出现故障属于偶发事件,概率较低,因此因电力系统检修或故障原因造成弃风电量占总弃风量的比重不高,大致在10%以下。

    2、系统调峰调频能力不足。我国“三北”地区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其中供热机组又占有较大比重,冬季为了满足供热需求,供热机组调峰能力有限。目前,东北以及华北局部地区的弃风,都主要受这一因素的影响,且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大量自备电厂甚至不参与系统调峰。

    3、是配套电网规划建设滞后,省区间和网间外送消纳受限。配套电网规划建设滞后于风电项目并网运行的需求,是造成目前一些局部地区弃风的重要原因。如新疆达坂城地区是新疆风电建设的重点区域,当地盐湖220kV变电站和东郊750kV变电站改扩建施工,影响了风电的送出,造成了7亿kWh的弃风。

    4、风电输送通道不足,与常规电源相比,风电机组的利用率相对较低,根据风资源统计,我国“三北”风电基地机组年资源利用小时为2200-2800小时,风电场总出力大于总装机容量60%的概率一般在5%以下。

    尽管2014年我国平均风电弃风率8%,较之2013年有所降低,但风电利用小时数也同比下降了160h,风电弃风问题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善。造成弃风率变小的重要原因是2015年是“小风年”,来风情况整体偏小,但某些重点地区限电问题仍然突出。如:吉林省、河北省张家口地区、蒙西地区、黑龙江、甘肃弃风限电情况仍很严重,弃风限电比例均在10%以上,其中吉林省、新疆弃风率高达15%。

    目前全国“弃光”问题并不普遍,较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甘肃省酒泉、敦煌和青海格尔木等部分地区,局部地区“弃光”比例超过20%。造成弃光问题的直接原因有:一是西北地区光伏电站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与输电网和市场缺乏配套。二是部分西北地区光伏电站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存在一定的无序现象;
    三是光伏发电建设规模与本地负荷水平不匹配,市场消纳能力有限,同时电站建设与配套电网的建设和改造不协调等原因,致使光伏电站集中开发区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弃光”现象。

    三、根本原因

    从深层次上看,弃风、弃光问题反映了我国现行电力发展和运行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能源的发展,反映了我国电力运行机制、电力市场体制的深层次矛盾。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是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表现能力较弱,现有灵活性未能充分挖掘

    我国电源结构以常规火电为主,特别是风电富集地区更加突出。尽管火电调峰深度和速度都不及水电、燃气机组,但目前我国火电机组(热电机组)的调峰现状远低于国际水平,仍沿用20世纪80年代初的火电调节指标进行运行考核,大量中小火电机组、热电机组仍旧采用传统技术方案和运行方式,没有针对新的需求进行改造升级提升灵活性,技术潜力没有充分释放,远低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国际经验证明,需求侧响应是增加电力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但我国需求侧响应还处于研究示范阶段,未能发挥真正作用。

    2、是电力运行调度传统的“计划”方式无法适应新能源的发展

    目前,电力运行调度很大程度上延续传统计划方式,各类电厂年运行小时数主要依据年发电计划确定,各地经济运行主管部门甚至对每一台机组下达发电量计划,由于火电年度电量计划为刚性计划,火电企业和地方政府不愿意让出火电电量空间,调度为了完成火电年度计划不得不限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量空间。这种“计划”方式,不能适应新能源波动性特点和需要,无法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

    3、是电网输送通道难以满足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需求

    我国水电、风电、光伏主要集中开发投产在西部低负荷地区,在当地消纳的同时,仍需要外送,而在现有电力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行方式下,电源电网统筹协调不足,电力输送通道在建设进度、输送容量、输送对象上都难以满足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需求。

    4、是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市场和机制没有完成落实

    未来随着西南和三北地区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开发规模继续增长,市场消纳空间逐渐成为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最大瓶颈,现有以“电量计划”、“固定价格”、“电网垄断”等为特征的体系已不能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水电的“丰余枯缺”特点和风电的“波动性”在现有机制框架下,仅靠本地运行调度优化已经不能解决市场消纳问题,需依赖更大范围市场消纳。而目前我国的电力运行管理总体是以省为实体进行管理,同时跨省跨区输送未纳入到国家能源战略制定的长期跨地区送受电计划中,各地对接纳可再生能源积极性不足。

    5、是电力市场化程度低、监管和法律建设弱

    由于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仍没完成,大量自备电厂不承担电力调峰责任,电力调峰等辅助服务机制不健全。尽管《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优先调度和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但可再生能源优先调度受到原有电力运行机制和刚性价格机制的限制,难以落实节能优先调度等行政性规定。其次,目前我国电网企业既拥有独家买卖电的特权,又通过下属的电力调度机构行使直接组织和协调电力系统运行,拥有电网所有权和经营、输电权,具有垄断性,不利于市场主体自由公平交易。

    四、危害

    全球已经进入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的时期,这次转型的最大动机是环境。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加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固守化石能源的发展模式是没有出路的。

    新能源发展面临尴尬处境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建设周期短,输变电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在同时核准的情况下,后者进度肯定跟不上前者,会制约其并网。

    虽知道雾霾对人危害很大,全国等地冬天全是雾霾天, 可惜的是风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却给主要污染源火电让路,而弃风限电现象越来越严重。

    五、解决办法

    1、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绿色电能,高效用电,根据规划研究,通过构建西部、东部两个同步电网,到2020年,新能源跨区输送规模将可超过1.5亿千瓦,从而实现更大范围水火互济、风光互补、大规模输送和优化配置,弃风弃光可以控制在5%的合理范围内,将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消纳难题,保障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国家电网公司围绕新能源并网建设、运行消纳、管理服务、技术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提出从电网、电源、负荷三方面实现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的实际解决办法,加大“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消纳。目前,国家电网已成为世界上并网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的电网。

    2、国家电网公司将在北京、上海等17个城市核心区建设高可靠性示范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5分钟,以点带面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配电网。除此之外,居民的用电也将更加智能。国家电网公司将整合现有服务渠道,积极拓展“互联网+”线上服务,利用95598网站、APP、移动作业终端等互动平台,实现业扩报装、客户交费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提升智能互动服务水平。

    3、建立“绿证”制度,用市场化机制促进新能源电力消费,强化新能源市场供给优先权。对于清洁能源电力,凭“绿证”配额可优先上网,优先出售;
    对于新能源建设没有达到指标的地方,强制从其他地方购买“绿证”、交易新能源;
    能源消费企业必须持“绿证”配额首选新能源并以此得到国家政策优惠。我国已在七地开展碳交易的试点工作。碳交易和绿证交易都具有绿色属性。一个是在前端保证生产清洁电力生产;
    一个是在末端保证清洁电力消费,实现节能减排。

    4、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有望缓解日益严重的弃风弃光问题。指导意见以各省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比重指标作为评价依据,配额制主要有如下几点特点。第一,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承担主体来看,承担主体可以是发电企业或供电企业承担。如果是发电企业作为承担主体,一般采取购买可再生能源发电证书的形式,将配额制义务成本传导至常规发电企业。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的新一轮电力改革,其核心就是放开售电侧市场。这就具备了供电企业作为承担主体的基本条件。在售电侧市场放开的条件下,供电企业作为承担主体能够采取更灵活的方式将配额义务成本通过终端销售电价进行疏导。第二,在分配可再生能源配额指标时,需要更多考虑资源条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地区电网情况。第三,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配额制的运作机制较灵活,主要基于电力市场化运行机制进行调节。

    5、新能源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弃风和弃光问题近几年来愈趋严重,解决可再生能源远离负荷中心,并且输电通道不足的问题,中短期可通过储能技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当地消纳,中长期要通过增加输电通道和经济可行的储能实现电能的空间和时间移动。拓展新能源的利用领域,如风电供热的利用应引起重视,通过储热式供热技术,解决风电的间歇问题,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需要大胆实践。

    6、一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力争用3~5年时间,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严格控制煤炭新增产能,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6年力争关闭落后煤矿1000处以上,合计产能6000万吨。推动煤炭行业兼并重组。二是化解煤电过剩产能。严格控制煤电新开工规模,对存在电力冗余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一批不具备核准条件的项目,暂缓一批煤电项目核准,缓建一批已核准项目。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新核准的发电机组原则上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7、在2014年前,国家对光伏电站建设提出“合理布局、就近接入、当地消纳、有序推进”的总体要求。2014年起,国家对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实行备案规模指标管理,享受国家补贴资金的光伏发电项目备案总规模原则上不得超过下达的规模指标,超出规模指标的项目不纳入国家补贴资金支持范围。

    8、加快配套电网建设,能够尽快解决甘肃新能源在330千伏及以下电网送出受阻的问题。甘肃已在建设±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750千伏和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分别于2015—2017年期间投产运行。今年6月,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开工,该条输电线路建成之后,年输电量将达到450亿千瓦时。工程建成投运后将促进甘肃能源基地开发,扩大新能源消纳范围,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满足华中地区用电需求,提高电网接纳清洁能源能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工程建成后,甘肃新能源窝电受困局面有望扭转。



    第五篇: 我国出现弃风限电现象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国网出台 20 项措施解决限电难题 2020 年将弃风弃光率

    控制在 5%以内

      1 月 19 日,国家电网召开发布会,提出 20 项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具体措

    施,涉及到电网建设,调峰能力建设,统一规划研究,关键技术研究等。

       根据相关人士介绍,国网公司将明确相关责任部门,提出力争 2017 年-

    2018 年弃风弃光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到 2020 年根本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弃风

    弃光率控制在 5%以内。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某券商分析师认为,这是国家电网再次明

    确通过多种措施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并首次确定 2020 年目标为控制弃风弃光在

    5%以内。弃风弃光的逐步解决有利于改善开发商的现金流,推动配额制等政策

    的出台,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长期发展。

       弃风弃光已成最大阻碍

       据整理,此次国家电网提出的举措包括:跨区跨省输电通道的建设,优

    先安排新能源外送;
    加强电力同意规划研究,优化布局,储备外送通道项目;

    加大城乡配电网建设投入,加快升级改造,满足分布式能源接入;
    做好抽水蓄

    能电站建设工作;
    提出我国火电机组调峰改造规划和计划;
    大力推进电能替

    代;
    加快虚拟同步发电机,微电网储能,互联网+智慧能源关键技术攻关和应

    用;
    加快实施电网实时调度,开展跨区,跨区域的风光水火联合运行;
    提升源

    网荷友好互动水平,完善补偿激励机制;
    优化调度运营,统筹送受段调峰资

    源,优先利用新能源;
    加快市场机制研究,推动有利于建立新能源消纳的电价

    机制和配额制度;
    加快构建全国电力市场,积极组织新能源跨省,跨区交易;

    加快研究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充分调动火电企业参与调峰的积极性;
    与欧洲国

    家建立长效的交流与合作机制;
    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适合国内新能源消

    纳的方案;
    开展电网适应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的关键技术攻关;
    国网公

    司成立促进新能源小娜工作领导小组;
    将促进新能源消纳工作情况纳入各分

    部,各省电力公司的考核内容;
    2017 年第一季度,组织召开促进我国新能源消

    第六篇: 我国出现弃风限电现象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载带出现积灰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最近有同行问,为什么有客户反映在车间的载带,有些带子上会沾有点灰尘?这是有什么原因引起的?该如何解决?
    同行查了半天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载带积灰的主要原因及如何解决。
    首先,根据电子行业生产规范,及车间的5S要求,最基本的是,载带在车间生产的期间,工作人员应保持好车间的卫生,那么,在车间的工作人员有没有注意每天都要清洁好车间的卫生呢?所以,天天清洁车间卫生,有利于防护载带积灰。除了最基本做法外,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一、搞好机台卫生,预防机台上出现灰尘或杂物,易沾到带子上;

    二、在生产载带时,皮料通过载带成型机导轨,在冲孔模模槽时有可能会出现
    刮到料带,起灰的情况,特别是冲孔模和两头导轨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基本都能在冲孔模槽边看到有黑灰,所以,在调机时要注意改善有毛边的模;
    三、机器生产上带子前,注意检查下皮料是否有杂物、灰尘或毛边等,因为有
    时皮料本身质量不好,未分切好都会出现这问题;

    四、载带生产之后,在打包装时要多注意载带是否会在特殊情况下沾染上灰渍。五、在公司的仓储里,一般都是封箱包装存放的,这个问题不大,但如果有特
    殊情况出现,也是会有载带积灰情况出现的。
    六、客户那边的也要自己做好载带的各方面防护工作,比如仓储载带或搞好车
    间及包装机的卫生。
    总的来说,以上几种情况都会出现载带积灰现象,但载带积灰现象主要出现在原料毛和机器刮带等环节。不管怎样,工作人员都要做好积极的防护载带积灰措施,努力保护好载带,坚守载带的质量。(文章来源:深圳北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