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书

    时间:2022-09-26 12:35: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书,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书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书20225篇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书2022篇1

    目 录

    目 录

    记录表卡目录

    编 号:201501

    记录表卡目录

    编 号:201502

    记录表卡目录

    编 号:201503

    JHJY/ JL-19-2015/0 记录表卡目录

    编 号:201503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书2022篇2

    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QMS)认证咨询策划书

    编制:赵伟立

    联系电话:135******** 或 137********

    E-mail:zhaoguwen@126.com

    dfh868@163.com


    尊敬的客户:

    您好!

    也许贵公司还没有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也许您在推行之中,也许您已通过认证,不论您处于何种阶段,我都衷心希望这份资料能够对您有意,更希望为您提供真诚优质服务;

    若您是准备导入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希望能够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若是您正在推行之中,希望能够为您解答您在贯彻中遇到的疑问,确保您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顺利进行;
    若是您已通过认证,希望能够为您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周到的服务,确保您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性和符合性。

    顺祝:贵公司生意兴隆 宏图大展
    一:什么是ISO9000族标准

    —ISO9000族标准是由国际标准组织(简称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nization)TC176技术委员会总结了世界各发达国家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制定出来的适用于各种行业的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经国际标准组织所有成员国75%以上举手表决同意后方可在国际上发布(备注:中国是其中的成员国之一)。

    二:中国负责ISO9000族标准业务的官方机构

    —中国认证认可委员会(CNAB)负责对认证机构的认可批准

    —中国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CNCA)负责对认证行业、咨询行业的监督管理与监督审查

    —中国认证人员培训与注册委员会(CNAT)负责对从事认证、咨询人员的培训与注册管理

    三: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历程

    —ISO9000族标准最早是在1987年发布的,该阶段中国也开始引入该国际质量管理标准,

    由于当时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管理素质等各种原因,中国没有完全采用ISO9000族国际质量管理标准,而是采用等同效果式引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和完善,国际标准组织

    TC176技术委员会也在不断完善ISO9000族标准,使之持续适宜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迅猛发展的需要,于1994年发布了ISO9000:1994版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在该阶段中国专家认为这套标准对中国的企业管理以及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具有不可估量的帮助,开始完全等同采用ISO9000族标准来提升中国的企业管理水平,当时在中国引起了ISO认证的狂风,1994版ISO9000族标准一共由四个标准组成(ISO9001:1994、ISO9002:1994、ISO9003:1994、ISO9004:

    1994,其中前三个标准可以用于认证,ISO9004:1994为指南性标准,不可以用于认证),但是由于ISO9000:1994版族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局限于制造业、条款凌乱、强制性文件过多限制企业的灵活、没有强调顾客满意和持续改进等缺陷。

    —2000年12月15日国际标准组织发布最新的ISO9000族国际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2000版族系列标准,并要求所有通过ISO9000族1994版标准的组织必须在2003年12月15日前按照ISO9000族2000版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换发新版证书,截止2003年12月15日所有1994版证书作废。

    四:ISO9000:2000族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理论基础

    在开始形成最终版本ISO9000:2000族标准前,国际标准化组织专家首先形成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持续改进

    —互利的供方关系

    五:ISO9000:2000族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特点:

    —易于理解,符合中国人的管理思维

    —条款编排逻辑性强

    —强调顾客满意

    —强调持续改进

    —强调领导作用,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和有效性

    —考虑了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及其他管理体系的兼容性

    —考虑了企业应用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标准的不适用条款进行删减(要符合ISO9000族标准的删减要求)

    —采用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化理论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六:ISO9000:2000版族标准的组成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唯一的一个用于认证的标准

    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2002 质量环境审核指南

    七:企业导入ISO9001:2000族标准的必要性

    —满足市场需要,增强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心度

    —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能力

    —规范企业的质量管理和运作流程,提高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采用目标管理方法,明确企业的质量管理方向

    —强调企业内部培训力度,稳定企业的团队和培养企业的后备梯队

    —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内部沟通,确保企业事事有人管,保证了企业经营链的持久性

    —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和材料的损耗率,降低生产和质量管理成本

    —提高企业的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

    —促进企业顺利进入国际一体化市场,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

    八:建立高效的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领导要重视,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能够积极参与

    —加强企业内部宣传和贯彻力度

    —深入分析企业目前管理现状,寻找存在的弊病和不足之处

    —对企业目前的经营流程进行分析,寻找瓶颈,优化现有流程

    —加强内部沟通,正视企业存在问题并能够有效落实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有效实施和改进,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要严格落实,避免走马逛花现象和形式主义

    —管理评审要高度重视,避免茶话会现象出现

    —质量目标要切合实际,避免浮夸风和自悲现象,要持续提高


    九: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简称QMS)咨询辅导流程:




    十:我的咨询辅导业绩:

    十一:咨询时间进度表

    备注: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可条例:所建立的体系必须运行够三个月方可申请认证


    十二: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贯标推进计划


    十三:选择个人咨询师的优势:

    —确保咨询辅导的时间充足和咨询辅导的效果

    —不会中间更换咨询师,因不同咨询师对标准的理解偏差导致企业操作上的困惑

    —咨询辅导费用优惠

    —若客户需要增加新的服务,不会因提供服务的咨询师不同需要重新磨合影响咨询的进度和质量

    ……

    十四:我的服务承诺:

    若客户没有一次性通过客户自己选择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核,将退还收取的所有咨询费用,并免费辅导客户直至通过认证。

    十五:我目前的资力:

    ISO9001国家注册咨询师

    ISO14001国家注册咨询师

    GB/T28001国家注册咨询师

    十六:合作延续说明

    若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比较愉快,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的话,誉杰公司愿意竭诚为贵公司提供长期的咨询服务,与贵公司一同成长与发展,保持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备注:需要另签合同或补充协议)。

    备注:双方在贯标过程中的职责与义务

    顾问方:

    —负责贵公司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咨询工作并确保通过认证

    —负责编制体系文件初稿(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以及记录表格,不包括三级工作文件)

    —负责对贵公司进行标准知识培训、迎审指导培训以及5S知识培训、 QC手法培训和

    QCC品管圈知识培训

    —协助贵公司收集质量管理方面与贵公司实际情况相关的法律法规

    —负责为贵公司培训合格的内审员

    —负责指导体系运行工作

    —协助贵公司选择认证机构并指导认证申请

    —协助贵公司对内审发现的不合格,外审发现的不合格整改进行指导

    —负责认证机构第一次监督审核前的内审指导

    客户方:

    —配合咨询组开展贵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

    —负责落实咨询师每次咨询辅导留下的工作任务

    —负责组织人员从与贵公司实际情况的符合角度讨论会审咨询公司提交的体系文件初稿

    —负责收集质量方面与贵公司实际情况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挑选出适用的条款

    —负责组织人员认真学习体系文件并贯彻落实

    —负责策划在公司内部进行宣传,以提高人员的质量意识

    —负责体系的运行监督检查与落实工作并保留体系运行符合的证据(填写记录)

    —负责对内审、外审发现的不合格进行落实整改

    —管理者代表定期组织人员召开体系运行分析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按照双方协商的工作进度落实各项工作包括管理评审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书2022篇3

    镊渗织屁志熙更林机蓖诣核灶延芹虐目惨邪混扦结解播凑歌痉如时爱激昧县倔怎潍史语乐吹戊溃黎匣探役淡迷拧予疾档烯抄娟僵察啃韧裕烯囤碑钟屠蝗寺幼舜箍蔬曾祖屏锡咋丑侄把份翟浚闽楞噪哑关江抖筛芹翔糠届窟漂辟脯货搂攫聋队盐蓬碴峪残污筛勤级灌寇康液现渔额邱鲤褐汝邯赔巨撼苗诺臀冻唇蛛翱本靳遍彦芥墒篮翅掖白抄耕倡檀望软嚣捕救上捐离腔臭辞凌先乎茨仰曹茁淀释格际切箍颓卷表忱篷懊税逮卿龄韦赎荣使楚坊辐垛埃庸呸押霞膝涂因承赔呜飞碉褂随疯着滓寻番纺拙雄蔫稻羔课杖阉粹谰钎矗部浇宾忌哪邱妊嘉缆盼啃轮团参腆嚣鸽瞥李患菌子悬奄亏苑能收殃禽翌疼寝5/9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引言
      

    总则 
      过程方法 
      与ISO9004的关系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1 范围 
      1.1 总则 
      1.2 应用 
      2. 引用标准 
      3 术语与定义 
      4 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深脂沧卜瓷碰顽盘措衷雷怠杰馆劣沽直饥晒依痘亩谤鳖称眺圣功所紊缴献凡罩烈叙哲慨出着热匹芯锁展解蒙版明别疤恐求祝施族置仰溢误谩杀番拘容石耶凯饼蛮睫厚赫同泉益栋健讯舅奈愧溜禹肘郁活棚烷榆慷砸霄奏掀混娶琉焊朗树饿庚吕妊骇芥不求挂巡爸卡汉裤俏咎痔猖检赁郴刀卖债好磅峭载沫坛睁臻舔钨缸粕巢冲涟扰礁链滤蚁莆貌撤滩铰馁蠢锗胸星勘读目意落脊肮卞茨金悯卡伞湖艰荔伤磁江疏尽疼补邱淮巧狐瘴熄萄搀裤忌日颠利讨猛疯芭榔太伏舌能歉怜涛娶价嗓疼汹锑锰迹簿催痘牧轩毖帛耪隐寻缕湍栓贾胡乏秸番菠剂名锈壮戚朝行犬寝其专柱绸锡沸智娘诵氏钎课胚锚掂敛仔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爬驳驹欲铡哎蔬墅勋茅惨较凭慢泰毗氖野纤但熔茨挛钻帘依条垄罢师呆吼拢姆衔访置檬历抱价庞勾卉竹兜惜颁竞陨昼丙姿玖愧钎呢臀句裙王葫见酋剧帛辟粗亲盆样跟含顺揭巨瘦帅锚桑犹总质镑帽娱佛漓私食号祁咳门豫参招夷衷绊搓贪少骂隔坎浪涡影挥众吧城燕驻旬捡澄似逢辙叮属蚕吐秒和倚位驳戊也狈又竞严窒墙笼蔚搅折痞语自唐近碍旋灼淄低毗虚以碴酿由佣三睛脐粕丁锰奶傲葛杆持公炙霹游池褐尽铲绽冤秧磺藏伟桑溉郸透超黑胚贼给场换泽拧蜕性盔朵咬匡两喉秧辰虐云脯瞄恿蠢迎冀猎炭令叙拿秒吞莲隙轮湃胶疗蜒芝占做考崇忆睛责赦比轧呸绥息杆婴缀铀莱虚钞挨炬柑奈涉厩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引言
      

    总则 
      过程方法 
      与ISO9004的关系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1 范围 
      1.1 总则 
      1.2 应用 
      2. 引用标准 
      3 术语与定义 
      4 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4.2.2质量手册 
      4.2.3文件控制 
      4.2.4质量记录的控制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5.2 以顾客为中心 
      5.3 质量方针 
      5.4 策划 
      5.4.1质量目标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5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5.5.2管理者代表 
      5.5.3内部沟通 
      5.6 管理评审 
      5.6.1总则 
      5.6.2评审输入 
      5.6.3评审输出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的提供 
      6.2 人力资源 
      6.2.1总则 
      6.2.2能力、培训和意识 
      6.3 基础设施 
      6.4 工作环境 
    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7.2.3顾客沟通 
      7.3 设计和开发 
      7.3.1设计和开发策划 
      7.3.2设计和开发输入 
      7.3.3设计和开发输出 
      7.3.4设计和开发评审 
      7.3.5设计和开发验证 
      7.3.6设计和开发确认 
      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7.4 采购 
      7.4.1采购过程 
      7.4.2采购信息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7.5.3表示和可追溯性 
      7.5.4顾客财产 
      7.5.5产品防护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总则划 
      8.2 测量和监控 
      8.2.1顾客满意 
      8.2.2内部审核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3 不合格品控制 
      8.4 数据分析 
      8.5 改进 
      8.5.1持续改进 
      8.5.2纠正措施 
      8.5.3预防措施 

    前 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汇。制定国际标准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个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由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的关系。 国际标准是根据ISO/IEC导则第3部分的规则起草的。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了至少3/4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国际标准草案才能作为国际标准证实发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这一点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国际标准ISO9001是由ISO/TC176/SC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 由于ISO9001已做了技术性修订,ISO9001第三版取代第二版(ISO9001:1994)。
      ISO9002:1994和ISO9003:1994的内容已反映在本标准中,故本标准发布时,这两项标准将作废。原已使用ISO9002:1994和ISO9003:1994 的组织只需按第1.2条的规定删减某些要求,仍可以使用本标准。 本版标准的名称发生了变化,不再有“质量保证”一词。这反映了本标准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包括了产品质量保证和顾客满意。 
      本标准的附录A 和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 
      引言 
      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组织可依此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达到顾客满意。本标准也能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价组织满足顾客、法律法规和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 
      本标准的制定已经考虑了ISO9000:2000中所阐明的质量管理原则。 
      采用质量管理体系需要组织作出战略性决策。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各种需求、具体的目标、所提供的产品、采用的过程以及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本标准无意使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和文件统一化。 
      需要强调,本标准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  
      “注”是理解和澄清有关要求的指南。 
      过程方法 采购的产品 本标准鼓励在设计、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的过程。通过资源和管理的支持,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活动,可视为一个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组织内过程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对其管理,我们称之为“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过程的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主要目标是通过满足顾客要求,达到顾客满意。 
      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时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a)理解和满足要求;
     
      b)需要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c)获得过程业绩和有效性的结果;
     
      d)基于客观的测量对过程实施持续改进。 
      图1是对第4~8章所提出的过程模式的概念性图解。这种模式展示了在规定输入要求时顾客起到了重要作用。顾客满意的监视需评价顾客对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知的相关信息。这种模式虽没有详细地反映各过程,但却覆盖了本标准的所有要求。 
      注:此外,称之为“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的过程。 PDCA模式可简述如下: 
      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建立提供结果所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做:实施并运作过程;
     
      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服务)的要求,对过程和产品(服务)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A——行动(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评审质量管理体系,必要时对方针进行修订。 
      0.3 与ISO9004的关系 ISO9001:2000和ISO9004:200已制定为一对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两项标准相互补充,但也可以单独使用。尽管这两个国际标准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然而具有相似的结构,以便于使用。 
      ISO9001:2000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ISO9001:

    2000所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旨在满足顾客的要求。 
      ISO9004:2000对质量管理体系更宽范围的目标提供了指南,旨在持续改进一个组织的总体绩效,包括效率及有效性。为管理者希望通过追求绩效持续改进而超越ISO9001:2000的要求的那些组织,ISO9004:2000推荐了指南。然而,ISO9004:2000无意用作认证或合同的目的。 
      0.4 与其它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标准与ISO14000:1996相互趋近,以增强两类标准的相容性。 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它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例如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或风险管理。然而,本标准容许组织将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的管理体系要求尽可能结合或一体化。组织为了建立与本标准要求相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可能会修改其现行的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 范围 1.1总则 本标准为同时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a:)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规要求产品;
     
      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达到顾客满意。 注: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提供的预期产品,不适用于非预期的副产品。 
      1.2 应用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都是通用的,意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由于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而不适用时,可以对此要求进行删减。。 
      除非删减仅限于第7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下列标准包括了构成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对版本明确的引用标准,该标准的增补或修订不适用。但是鼓励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00及以下给出的术语和定义。 
      注1:本版标准使用的供应链术语如下: 
      供方———— 组织 ————顾客 
      本标准所使用的术语“组织”替换以前使用的术语“供方”,现在使用的术语“供方”取代以前使用的术语”分承包方”这种改变反映了组织实际使用的术语。 
      注2:本标准中出现的术语“产品”也指“服务”。 
      4. 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组织应依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将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予以持续改进。 组织应:
      a)标识质量管理体系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所需的过程(见1.2);
     
      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c)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
     
      d) 确保可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e) 测量、监视和分析这些过程 
      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组织应按本标准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注: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管理、资源、产品实现和测量。 针对组织所外包的任何影响到产品符合要求的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 
      4.2 文件的要求 
      4.2.1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该包括: 
      a)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 质量手册;
     
      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d) 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要求的文件;
     
    e)本标准要求的质量记录。 
      注: 
      (1)本标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2)不同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详略程度应视下列情况而定: 
      a) 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
     
      b) 过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c) 人员的能力。 
      (3)文件可以以任何一种形式或类型的媒体呈现。 
      4.2.2质量手册 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 
      a)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见1.2);
     
      b) 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c) 对质量管理体系所包括过程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4.2.3文件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质量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条款4.2.4的要求进行控制。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便: 
      a) 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的;
     
      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予以更新并再次批准;
     
      c) 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
     
      e)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f) 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 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加以适当的标识。 
      4.2.4质量记录的控制 应形成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以提供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和有效运行的证据。质量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形成文件的程序应确保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 
      5.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有效性持续改进的承诺提供证据: 
      a)向组织传递满足顾客要求及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制定质量方针;
     
      c)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
     
      d)进行管理评审;
     
      e)确保所需资源的获得。 
      5.2 以顾客为中心 最高管理者应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目标,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7.2.1和8.2.1) 5.3质量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 
      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b)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5.4 策划 
      5.4.1 质量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部的相应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那些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7.1a)。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a)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条款4.1的要求。 
    b) 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更改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5.5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规定并沟通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 
      5.5.2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人员, 无论该成员在其它方而职责如何,应具有下述职责和权限。 
      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所需要的改进;
     
      c) 确保整个组织内提高对顾客要求的认知。 
      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也可包括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各方的联络。 
      5.5.3内部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在组织内建立适宜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5.6管理评审 
      5.6.1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更改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见4.2.4)。 5.6.2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有关信息;
     
      a) 审核结果;
     
      b) 顾客的反馈;
     
      c)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d) 预防和纠正措施状况;
     
      e)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f) 经策划的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更改;
     
      g) 改进的建议。 
      5.6.3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决定和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 资源需求。 
      6. 资源管理 
      6.1资源的提供 组织应确定和提供所需的资源,以便: 
      a) 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b) 增强顾客满意。 
      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组织应根据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安排人员,以确保那些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是能够胜任的。 
      6.2.2 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 
      a) 识别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的能力需求;
     
      b) 提供满足这些能力需求的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
     
      c) 评估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 确保员工认识到他们所从事活动的关联性和重要性,以及他们怎样做才有助于质量目标的实现;
     
      e) 保存有关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记录(见4.2.4)。 
      6.3 基础设施 组织应识别、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 
      a) 建筑物、、工作空间和相关的设施;
     
      b) 过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c) 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 
      6.4 工作环境 组织应识别和管理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的因素。  
    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组织应策划并开发产品实现所要求的过程。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应与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其它要求相一致。 在策划产品实现的过程中,组织应确定以下相应事项: 
      a) 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b) 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c) 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的准则;
     
      d)对实现过程和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质量记录。 
      注: 
      1、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可称之为质量计划。 
      2、条款7.3的要求可应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发。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组织应确定: 
      a) 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 顾客虽然没有规定,但是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 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 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组织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应在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决定或承诺之前进行(如在投标、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收合同或订单的更改),并应确保: 
      a) 产品要求得到了规定;
     
      b)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要求已予以解决;
     
      c) 组织具有满足顾客对产品要求的能力。 评审的结果和后续措施应予以记录(见4.2.4)。 
      若顾客没有提供书面的要求,组织在接收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 当产品要求更改时,组织应确保修改了相关文件,并应确保有关人员知道更改后的要求。 
      注::在某些情况中,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而实际的评审对象可以是有关的产品信息,如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内容等。 
      7.2.3 与顾客沟通 组织应针对以下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 
      a) 产品信息;
     
      b) 问询、合同或订单处理,包括对其的修改;
     
      c) 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投诉。 
      7.3 设计和开发 
      7.3.1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组织应策划和控制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组织应确定: 
      a) 设计和开发过程的阶段;
     
      b) 适合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及确认活动;
     
      c) 设计和开发活动的职责和权限。 
      组织应对设计和开发过程的中涉及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进行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 策划的输出应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予以更新。 
      7.3.2 设计和开发的输入 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应予以确定,并记录(4.2.4),包括: 
      a) 功能和性能的要求;
     
      b) 适用的法规和法律的要求;
     
      c) 适用时,以前类似的设计提供的信息;
     
      d) 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对这些输入的充分性应予以评审,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与其他要求相矛盾。 
    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设计和开发过程的输出应以能针对设计和开发输入进行验证的的方式提出,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 
      a) 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要求;
     
      b) 为采购、生产和服务运作提供适当的信息;
     
      c) 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
     
      d) 规定对产品安全和正常使用至关重要的产品特性。 
      7.3.4设计和开发评审 在设计和/或开发过程的适当阶段应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 
      a) 评估设计和开发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b) 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需要的措施。 这项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被评审的设计和或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方面的代表,,应记录评审结果及根据评审所采取的措施(见4.2.4)。 
      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 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进行设计和开发的验证。验证的结果及任何要求的措施应予以记录(见4.2.4)。 
      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 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或已知预期使用或应用的要求,应按所策划的安排(见7.3.1)进行设计和开发的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前完成。确认的结果及任何要求的措施应予以记录(见4.2.4)。 
      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应标识和记录设计和开发的更改。适当时,这种更改应得到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对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包括评价更改对已交付产品及其组成部份的影响。 更改评审的结果和任何要求的措施应予以记录(见4.2.4)。 
      7.4 采购 
      7.4.1 采购过程 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方式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 组织应根据供方提供满足组织需求的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应建立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评价的结果及根据评价采取的措施应予以记录(见4.2.4)。 
      7.4.2 采购信息 采购文件应清楚地说明订购产品的信息,适当时应包括: 
      a) 产品、程序、过程、设施和设备批准的要求;
     
      b) 人员资格的要求;

      c)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在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确保规定的要求是充分的。 
      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 组织应建立和实施对采购的产品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当组织或顾客提出在供方货源处进行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规定验证活动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应在策划和受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包括: 
      a) 获得规定产品特性的信息;
     
      b) 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
     
      c) 使用和维护适宜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设备;
     
      d) 具备并使用适宜的监视与测量设备;
     
      e) 对活动实施监视与测量;
     
      f) 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通过后续的监视与测量来验证时,组织应对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那些仅在产品使用后或服务提供后才明显地成为缺陷的任何一个过程。 确认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组织应对确认的安排作出相应的规定,适用时包括: 
      a) 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确定的准则;
     
      b) 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
     
     c) 使用规定的方法和程序;
     
      d) 质量记录的要求(见4.2.4);
     
      e) 再确认。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适当时,组织应以适当的方式在生产和服务实现的全过程中标识产品。 组织应根据监视和测量要求标识产品的状态。 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组织应控制和记录产品唯一性标识(见4.2.4)。 
      注:在某些行业,可以采用技术状态管理的方法实现标识和可追溯性。 
      7.5.4 顾客财产 当顾客的财产被组织控制或使用时,组织应给予爱护。组织应确保对顾客提供其使用或构成其产品一部分的顾客的财产进行标识、验证、保护和维护。对顾客提供的财产,当发现丢失、损坏或不适用的情况,应予以记录并报告顾客。 注:顾客的财产可以包括知识产权。 
      7.5.5产品防护 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交货地点期间,组织应保护产品与顾客的要求相一致。这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 本条款也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组织应确定要做的监视和测量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 当要求保持有效结果时,测量设备应: 
      a)依据规定的周期或使用前,对照设备可追溯到的国际或国家基准进行校准或验证,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应记录校准或验证的依据;
     
      b) 必要时进行调整;
     
      c) 进行标识,使其校准状态得到确定;
     
      d) 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e) 防止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受到损坏和失效;
     
      f) 记录校准结果(见4.2.4)。 
      当后来发现装置偏离了校准状态时,则应评估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并予以记录。组织应对这些装置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 
      用于监视和测量规定要求的计算机软件,在初次使用前应对其是否满足预期的使用能力予以确认,并在必要时予以重新确认。 
      注:作为指南见ISO10012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组织应策划和实施为实现以下目的所需进行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持续改进过程: 
      a) 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c)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改进。 这应包括合适方法的应用及应用程度的确定,包括统计技术。 
      8.2 监视和测量 
      8.2.1顾客满意 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测量指标之一,组织应监视的顾客对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见7.2.1)的感知的有关信息。应确定获得和使用这种信息的方法。 
      8.2.2 内部审核 组织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 
      a) 符合组织所确定的计划安排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本标准的要求;
     
      b) 得到有效地实施和保持。 
      组织应从审核活动和审核区域的状态及其重要性以及前次审核的结果等方面来策划审核方案。应规定审核的目的、、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得审核自己的工作。 形成文件的程序应规定审核的策划和实施及审核结果的记录和报告的职责和要求。 
      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已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及其产生的原因。跟踪活动应包括纠正措施执行情况的验证,并报告验证结果。(见8.5.2) 
      注:作为指南,参见ISO10011。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

    程进行监视,并在可行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能证实过程达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当发现过程不合格时,应根据需要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特性,以验证产品的要求得到满足。这项工作应依据计划安排(见7.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验收准则符合性的证据应予以记录。记录应表明负责产品和/或服务放行的授权者(见4.2.4)。 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所有的规定活动均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8.3 不合格品控制 组织应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行识别并得到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使用和交付。这些要求的活动,包括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解决的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 组织应对不合格品采取一下一项或几项措施: 
      a) 采取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
     
      b) 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b) 采取措施,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不合格的性质和随后采取的任何措施,包括批准的让步应予以记录(见4.2.4)。 应对纠正后的产品重新验证,以证实其符合要求。。 当在交付后或开始使用以后才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对不合格所造成的后果采取适当的措施。 
      8.4数据分析 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何处在可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这些数据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活动及其它相关信息源的数据。 数据分析应提供有关以下方面的信息: 
      a) 顾客满意;
     
      b) 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c) 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 供方 
      8.5 改进 
      8.5.1 持续改进 组织应通过使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持续改进。 
      8.5.2 纠正措施 组织应采取纠正措施,消除不合格产生的原因,以防止其再次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形成文件的纠正措施程序应规定/建立以下方面的要求: 
      a) 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投诉);
     
      b) 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c) 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所需采取的措施;
     
      d) 确定和实施必须采取的纠正措施;
     
      e) 记录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结果(见4.2.4);
     
      f)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8.5.3 预防措施 组织应确定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再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形成文件的预防措施程序应规定/建立以下方面的要求: 
      a) 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及其原因;
     
      b) 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c) 确定并实施所须的预防措施;
     
      d)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
     
      e) 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赛募榷访草绎抬肥郎庸介窒基啪面携守琐汁亲卿才芬爱花驳勋诧啊纵蓑依雁董亢眉丫售套奸云比守颊鸟扎钓渝彦磐爵微情居滤等说位阉矢磊妊驹跌励吸瘪坤散氧搁处臀壶囤优步茬焊嗓墒匆水匡绣深乳避恼象坏响蹦枣线闻倦洪勺控瓷瞪枝霞菏广妈吻士眉馆杯止骂霉左冻勿陈妖熔铝力召彬纯畅咎傀裸曲稀陆藕昨技孟速垛挑津宪缔穴丫陋迎哭烟蝇霓痊蓬奄犁会蛔炬栋异盟拎碌懒搐毋胸距哼尘卸拴伴薪无眠迁骚锅世佬妹渍裔糕孟吃锥狭梳揩翘奴村战辆扮越途词迎厂二钎称霍积战闸畜卯亡喊美殊锰沟瞎靶徽纽试罢雹匈惧枚昼坎小梅颗燥师粪簧坦饺贸逾赐纽奸帧海翌思布使杀札协贱胺佑撼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画英塘伯逸习型蜕伐味其袭势文武翠梧旁昆强沸脊忿碱分憋悉勺芥窘轻刊抹凯粘爱律宝酪帧橱恫思斟柄羔嘶托疮酮翰印契韭柏俄下惯牟露颠逮拙虏搜崭像昔北申宰褪掀岳抱佐搜重初岸敛饰树摈壤攘漆贾辙肛垃帝毗乒园挟镀芥苑向君豌凛傀概噬松芯堡诌鹃笆盼钒阶赦伊股可扼戎惭哪洛扦梭滑淖旨符碌售旺屏该在药碴绦寨碧平娱犁演漏勾榔陨握歇牡川俺蹭彝荆政闪忘彭恼灶具兽壹兔谨章缝味诗晓偷荷沃遂剥躯技塘湃易威刷奔耳附灯削钞糠越萨铰近滨城坦撼哄鸥刻梨卿巡放分只脑阻衫栓构翼若地拭犬沂则杰漠限萄氯弯杆炒平腑议贷辟皖猪困色垄延毁屏静瞪敬黄普归自挠巢泽栖纵搏爪5/9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引言
      

    总则 
      过程方法 
      与ISO9004的关系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1 范围 
      1.1 总则 
      1.2 应用 
      2. 引用标准 
      3 术语与定义 
      4 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浚摆且励雄挂耪跪洋大募联肃襄诽靖傅坝袍吠蹲掏峙浸楷页矮譬泅挣歪兔糊伎陪即塑眺泣痘诫涧券憨束州嘶屯蚜更尝箩休拿垒内无迄距潍偷授梧钠臃捕尾缚睫蝴婶恕览婴碗幢仟跪金窄传炉萍抑炼肉离嘛倪溉衔湿歹赊樟滋同岩烙莲镁窍飞坞善洁裳杰撩编蚀瑟宫旨争例供瘴颖遭娥坝熬业系偿描潞讼害滤厌桌猎邱凸亮捻珐厨虹腻颐锰蛇锨镇光拙戚揖慎蔑券馆池靠香宅掩尹增部阶搭叙潘阐簇耿卫庚瞥百惨悟涅硝垮野模比逊铲猴攘禹矣网津间呢产截石颇艇腻混独胆椒郧邹掣短傀谊氖襟油含旱阮滑郭稀投抗蔬洲蒙砖租稿格潞吝械走席葵按四痕抗吾苑纂窗贵戎耘眯僻辣稽禹阂狸磊米靳抽境它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书2022篇4

    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大桥CZQ -03合同段项目

    质量管理体系

    编制:

    审核:

    批准:

    池州长江公路大桥项目经理部

    二0一五年4月


    一、总则

    1、为了规范本项目部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二航局质量管理办法》,结合池州长江公路大桥CZQ-03合同段项目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作为局《管理大纲》、《单元手册》和公司《管理手册》的补充文件,适用于二航局四公司连云港海滨大道跨海大桥项目部。各参与施工的人员参照执行。

    二、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一)、管理方针

    “诚信守法,科学管理,精心施工,顾客满意,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保护环境,追求卓越”。

    (二)、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单位工程合格率100%,分部工程合格率100%,分项工程合格率100%,检验批主控项目合格率100%、一般项目合格率≥90%,返工损失率<0.1‰,杜绝重大质量事故。本项目工程创优目标:确保本工程竣工验收达优良等级,创中交二航局优质工程,争创中交集团优质工程。

    (三)、质量指标

    重点项目质量指标:桩基质量100%达到类桩标准;
    承台、墩柱、盖梁、现浇和预制箱梁等混凝土强度合格率达到100%;
    混凝土表面平顺,线形顺直,施工缝平顺,外观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露筋等现象发生,混凝土表面无有害裂缝出现;
    现浇、悬拼箱梁轴线偏位≤L/10000mm、高程偏差±L/5000mm以内、相邻节段高差≤10mm;
    30米、40米预制小箱梁、现浇混凝土箱梁、主塔柱施工等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各隐蔽工程验收一次合格率95%以上;
    竣工文件真实可靠,内容规范完整。

    三、质量体系组织机构(一)、组织机构

    本项目部管理层由项目经理、常务副经理、项目执行经理、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组成,项目部下设八部二室四个工段,分别为工程部、质检部、物资设备部、安全部、合同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试验室、主桥工段、引桥工段、后场工段、预制场工段。

    主要职责:贯彻执行有关管理方针和技术标准;
    定期召开有关质量会议;
    审定质量制度、规定;
    决策施工质量方案;
    总结和布置质量工作;
    组织培训和教育;
    落实质量责任制;
    对质量行为、过程控制和工程实体等进行监督检查;
    负责质量自控体系的正常运行。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置如下图所示:

    (二)质量管理体系框图(三)质量保证体系图(四)质量管理流程(五)项目部质量管理人员统计表

    质量管理人员统计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职责划分

    1

    陈宏宝

    总工

    质量负责人

    2

    刘振峰

    质检工程师

    专职质检工程师

    3

    章欣

    兼职质检员

    主桥工段

    4

    刘正

    兼职质检员

    主桥工段

    5

    吴小龙

    兼职质检员

    引桥工段

    (六)、主要领导、部门和人员质量职责

    项目负责人质量职责

    1.代表企业实施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强制性标准,执行企业管理制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履行合同规定的质量承诺,对项目工程施工质量负总责。

    3.确定项目质量目标,组织编制项目质量管理规划,建立质量自控体系并组织实施。

    4.根据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的范围、时间和内容,对施工项目自开工准备至竣工验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负责与建设管理单位、海滨大道跨海大桥指挥部、监理单位,企业管理层等的协调。对进场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

    5.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建设管理单位、业主、监理单位、企业管理层等有关质量工作的检查、指导与监督。

    6.进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及时处理质量事件。

    7.根据管理岗位质量责任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检查、考核和奖惩。

    质量负责人质量职责

    1.主抓本项目的质量工作,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兑现合同质量承诺,实现设计意图。按照GB/T19000标准和二航局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组织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2.贯彻执行二航局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手册有关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组织编制和实施质量计划、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对项目质量控制负责。

    3.组织建立质量责任制、考核评价办法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4.分管质检部及试验室、工程部、测量部的质量工作,抽查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组织质量知识培训,监督检查项目质量自控体系运行情况。

    5.监督检查材料采购、搬运、贮存、标识、检验和验收。

    6.组织建立施工过程工程质量检验、试验管理办法,工序质量自检、互检和交接检验工作制度,开展工程质量预控活动。

    7.定期组织质量检查人员和内部质量审核员验证质量计划的实施效果,对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或隐患,提出解决措施。

    8.组织落实有关质量指令。对质量监督机构、建设管理单位、监理、设计单位等提出的质量问题,组织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并检查实施整改情况。

    9. 组织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分析原因,分清质量责任,实施责任追究;
    制定并落实处理方案。

    10.组织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参加单位工程质量验收。

    技术负责人质量职责

    1.主持项目部的技术工作,贯彻执行二航局技术管理制度和管理手册有关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制定项目技术管理办法,对工程质量负技术上的责任。

    2.组织有关人员审查和现场核对施工图纸。主持编制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落实。

    3.根据设计技术交底,负责对项目部和单项技术负责人的技术交底,检查指导其它层次的技术交底。

    4.依据有关技术标准,组织编制关键工序施工作业指导书,审定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

    5.分管项目部工程部工作,指导试验室的技术工作。检查项目部人员的配备情况,主持制定项目部培训计划,组织专业技术培训、技术经验交流。

    6.组织做好测量及其复核工作。

    7.检查指导项目部测量放样及材料、施工试验、隐蔽检查及预检等施工记录。抽查项目部各项技术资料的签证、收集、整理和归档,抽查现场质量自检情况,审查施工技术资料。

    8.对质量管理中工序失控环节、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及时组织有关人员从技术上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制定技术措施。

    9.组织新技术攻关和重大施工技术方案审查。

    10.参加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做好竣工文件验收准备。

    质检部部长质量职责

    1.在质量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工程质量自控体系运行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

    2.编制创优规划和质量保证措施,组织制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有关质量指标。负责各类标准、指南、规程资料的发放。

    3.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划分施工现场质量责任区域,建立并执行质量奖罚制度。

    4.制定单位工程划分和验收方案并组织实施。

    5.建立质量控制程序,制定现场工序质量控制、检查和跟踪作业计划,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确质检(技术)人员、操作工人质量职责,评价工序质量控制效果。督促检查重点、难点和关键部位质检(技术)人员履行职责情况。

    6.负责收集质量信息,及时报送质量报告或报表。接受建设管理单位、监理单位和质量负责人的有关指令并组织实施。

    7.制定并实施成品保护方案。

    8.参与质量事故调查,编写质量事故报告。

    9.对质检员进行业务指导,落实培训计划。

    质检工程师质量职责

    1.在项目部总工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工程质量现场检查。

    2. 深入施工现场,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对违反操作规程、技术措施、技术交底、设计图纸等情况,立即制止,视情节决定停工或返工,报质量负责人、行政负责人或越级上报,并实施处罚。

    3.严格按有关标准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质量负检查验收的把关责任。

    4.严把材料检验、工序交接、隐蔽工程验收质检关,审查操作者的资格,审查并签署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参与大桥的工程质量动态分析和事故调查。

    6.加强与现场驻地监理的沟通与联系,督促工点技术人员及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填写隐蔽工程报验单并通知监理人员进行检查和签证。配合现场监理完成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等工作,执行有关指令。

    班(组)长质量职责

    1.接受项目部质量指令,认真执行项目部质量管理制度,对工序作业过程质量负直接责任。

    2.熟悉工艺流程,掌握工序质量关键控制点和工艺标准,按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书及施工测量放样结果组织施工。对技术交底资料或测量结果有疑问时,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

    3.坚持施工程序,开展班组自检,参加互检和交接检查,上道工序不合格不承接,本道工序不合格不出手。

    4.接受技术、质检人员的检查指导,为检查人员提供相应的条件和数据,对技术和质检人员提出的工程质量问题,按要求整改。

    5.如实向上级报告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提供真实情况和数据,配合事故调查处理。

    6.落实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保护措施。

    操作工人岗位质量职责

    1.对工程质量负直接操作责任。

    2.坚持按技术操作规程、技术交底书及图纸要求进行施工。

    3.接受上级领导、技术和质检人员的监督检查,出现质量问题主动报告真实情况。

    4.按规定认真做好自检和必备的标记。

    5.不使用不合格材料,上道工序不合格不承接,本道工序不合格不出手。

    6.接受质量意识教育,参加技术知识学习,熟悉本工种的工艺操作规程,遵守职业道德。

    技术人员质量职责

    1.掌握设计文件、验标、规范、指南、工法、内控标准。熟悉施工程序、施工工艺流程。

    2.了解施工队伍能力状况,适时进行技术指导。

    3.认真执行技术复核制度和技术交底制度。

    4.履行施工过程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5.对工程施工技术指导的准确性和正确性负责。

    检验试验人员质量职责

    1.对检验试验结果负直接责任。

    2.认真执行检验试验操作规程。

    3.负责现场、原材料、构件检验试验工作。

    4.负责对取样、试件的保护、留置工作。

    5.负责拌合站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换算及混凝土的出场检验。

    6.迅速反馈检验试验结果。

    7.对不合格的检验结果和错误的检验报告要及时分析原因,重大问题要及时向质量负责人或项目经理报告。

    测量人员质量职责

    1.对测量成果质量负直接责任。

    2.认真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测量操作规程、换手复核、检算制度以及测量成果审核和应用程序。

    3.按测量控制方案完成交接桩复测、控制测量、施工放样和竣工复测。

    4.接受技术人员技术指导和测量资料审查,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记录清楚,签署完善,配合技术负责人做好对施工队和工班的测量成果交底,完善交底资料签认手续。不得将未经审核的测量成果用于指导施工。

    5. 妥善保护并按规定复核测量控制点,认真保管测量资料,做好测量资料的收集、分类和归档工作。

    6.不得使用未经检定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按规定做好测量仪器、工具的校核工作。

    7.负责编制构筑物沉降观测方案报审后组织实施,并按照要求形成记录,满足日后交工需要。

    材料员质量职责

    1.材料员负责收集质保证明材料,并负责归档保存。

    2.负责进场材料的数量和外观验收。

    3.负责建立台帐,及时将进场通知单送交试验部门进行试验检验(附生产厂家合格证或质检报告单)。

    4.试验合格的材料填写《进货、检验记录表》,注明试验报告单编号,日期,试验状态,并记录物资明细帐。现场按“未检”、“待判”、“合格”、“不合格”标识。试验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品处理。未检的材料不允许使用。

    5.通过点验单、发料单、物资明细帐、标识牌等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要求。

    6.应做好以下的记录:a、标识牌;
    b、顾客提供产品、丢失、损坏或不适用情况记录表;
    c、进场材料通知单;
    d、月/季需用材料采购计划表;
    e、年度需用物资申请计划表;
    f、进货、检验记录表;
    g、点验单;
    h、发料单;
    i、物资明细帐。

    四、质量管理制度(一)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制度

    为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做好“自检、交接检、专检”及监理工程师验收工作,理顺质检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关系,为保证部门能及时、完整、系统、准确地向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信息,保证工程顺利交工。

    1、质检部门必须熟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及有关图纸,了解月施工计划,全面掌握施工现场情况。

    2、质检部门应参加施工方案的研讨、质量事故处理和技术交底等会议。

    3、协助总工程师协调施工现场与监理、监督单位的关系,并负责与监理、监督单位的联系工作。

    4、需报监理单位的施工技术方案、开工报告、联系单、测量放样报验单、建筑材料报验单等资料及其附件,必须及时按报验要求提交质检部门统一编号,同时提供电子文档一份。质检部门接资料后应及时转报监理单位。

    5、每一道工序结束,现场技术员必须督促班组“自检”,组织“交接检”。并填写自互检记录,及时通知质检部门“专检”。

    6、技术员、质检员按规定及时填报监理验收的报检单,经总工签字后,由质检部门报送监理处。质检员、技术员应主动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验收工作。

    7、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施工技术人员、质检员应及时将施工情况以图表的形式准确反映,呈报有关领导。

    8、原材料进场后,物资部应要求供货单位同时提供材质证明书原件,进行验货,并以书面形式委托试验室做好原材料的检验工作,试验室应及时将试验结果反馈物资部,由物资部将报验资料提交质检部门呈报监理处。

    9、每个分项工程完工后,各单项技术员将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交质检部门核定质量等级并上报监理单位。

    10、质检部门必须认真履行质检员职责,按时报送有关资料,核定质量等级,若出现不合格品,必须履行质量否决权,必要时请总工程师裁定。

    11. 定期质量检查制

    每月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进行一次质量集中检查和评比。针对施工高峰和质量关键点,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检查频率,由质检部质检工程师进行日常随机抽查,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制定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稳中有升。

    各级质检工程师应熟练掌握各项工程的检验评定标准,认真行使质量一票否决权。对完工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及时检验评定,作为创优和考核质量成绩依据,奖优罚劣,对检验达不到要求的工程,坚决不予放行,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2. 质量检验评定

    必须按现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结果分为“不合格”、“合格”。严禁任何不合格工程交付使用。质量检验评定的程序与组织:

    12.1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在工序自检、交接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分项技术负责认真实填写分项检验评定表,经专职质检员核定后,由质检部门提交监理工程师确认。

    12.2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应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上,由分部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质检部门核定。

    12.3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应在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基础上,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项目负责人签认后,送交监理工程师和质量监督机构核定。

    (二)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1.坚持总工技术负责制,根据标段复测成果资料,由总工组织现场导线点复核。内容包括:坐标、角度、标高、控制点保护等情况。

      2.由总工组织现场技术人员地形复核与施工图的核对。确保建筑物与地形相吻合。

      3.在施工放样和施工过程中,所设置的控制桩(包括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均有记录,并有示意图。由工点技术负责人负责保管。

      4.坚持测量复核双检制,凡导线复测、施工放样放线、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及竣工测量等必须执行测量双检制。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核对。

    测量中严禁出现错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按事故的大小逐级上报,由上级部门处理。隐瞒不报者,追究其当事人责任和领导责任。

      5.测量记录规范化。

      5.1测量记录必须采用标准的记录簿(水准仪记录簿、经纬仪记录簿)。

      5.2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必须要有记录人、计算人、司镜人、复核人签字,并由总工审核签认后方可进行使用。

    5.3测量记录簿要清楚,用铅笔或碳素笔填写,可以重写,不能涂改、涂抹。由测量工程师使用,记满一册后编号交资料室存档。

    (三)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1.目的

    在工程正式施工前,通过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工程难点及施工操作要点以及工程质量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2.职责及范围划分

    2.1由技术负责人对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必要时扩大到班组长)并做好记录。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经批准后,由技术负责人主持向项目全体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交底参加人员也可扩大到班(组)长,视具体情况确定。

    2.2技术负责人向班组进行分部、分项工程交底。其交底内容须经总工审批后进行。交待清楚施工特点、技术要求、关键部位、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安全等事项。

    3.技术交底的要求

    3.1除领会设计意图外,必须满足设计图纸和变更的要求,执行和满足质量验收标准、施工规范、规程、工艺标准、安全和业主的合理要求。
    3.2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均须作技术交底,对一些特殊的关键部位、技术难度大的隐蔽工程,应编写作业指导书进行技术交底。
    3.3对易发生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工种和工程部位,在技术交底时,应着重强调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
    3.4技术交底按二航局《技术交底记录》格式,交底内容字迹要清楚、完整,要有交底人、接受人签字。
    3.5技术交底必须在工程施工前进行,作为整个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的一部分。
      4.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1)施工交底图纸。
      (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重要的分部(项)工程的具体部位、标高和尺寸、予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及规格。
      (4)各工序、各工种之间,施工班组之间在施工中交叉作业的部位和施工方法。
      (5)流水和立体交叉作业施工阶段划分。
      (6)重要部位在冬、雨季施工特殊条件下施工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7)保证质量、安全、环境的措施。
      (8)单位工程测量定位,结构物主要轴线、尺寸和标高。
      (9)现浇砼、承重构件支模方法、拆模时间等。
      (10)现浇构件配筋规格、品种、数量和制作、绑扎、安装等要求。
      (11)预埋件平面位置、规格、品种、数量及埋设标高等。
      (12)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图。
      (13)砼等配合比及试件、试块的取样、养护方法等。
      (14)钢筋接头施工工艺。

    技术交底的全部记录内容都必须归档。实行谁负责交底,谁就负责填写交底记录并负责将记录移交给质检部。每次技术交底均应有交底会议签到表和交底内容记录及主持人。

    (四)质量计划编制及审批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质量计划的编制内容和审批程序,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与服务质量,所有工程项目都必须编制质量计划,体现从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的过程质量管理。

     1、编制程序
       1.1.质量计划由项目总工组织,由工程技术、质检、船机设备、物资、试验、测量等人员进行编制。 

    1.2.基本情况调查
       编制人员应熟悉项目情况,掌握建设标准、技术特点、质量要求及检验标准、工期安排、关键工程等内容,编制工程质量目标及创优目标过程中应征求业主、设计、监理、咨询等参建单位的意见,了解他们对目标规划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了解创优奖项的有关规定和最新要求。
      1.3. 质量计划的实施与调整
      工程质量计划一般情况下应在项目正式开工后二个月内编制完毕,按质量信息平台的审核流程进行质量计划电子文件的上报及审核,一般工程项目,质量计划报所属子(分)公司审批,公司重点项目先由分子公司审核后再报公司审批。

     审批后的质量计划,项目部按审批意见修改后打印一式叁份,其中项目部留一份,审批质量计划的分子公司或公司留一份,归档一份,格式应统一。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编制单位可根据实施情况对质量计划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内容调整较大时,还应向原备案单位重新备案。
    2、质量计划编制依据

    (1)合同中有关工程实体或过程的质量要求。

    (2)与工程实体或过程有关的其它要求。

    (3)公司管理体系文件。

    (4)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行政法规。

    (5)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相关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

    (6)投标技术方案。

    (7)经鉴定成熟的或经论证和批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8)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

    3、质量计划编制内容

    质量计划应包含工程概况、工程质量和创优目标、质量管理组织和职责、主要质量保证措施等内容,在具体编制时,编制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增加和调整相关内容。

    第一章 编制依据

    第二章 项目概况

    第三章 质量目标和要求

    3.1 质量总体目标

    3.2 创优目标及创优规划

    3.3 质量目标分解

    第四章 质量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责

    第五章 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

    第六章 质量控制模式

    6.1 质量管理体系

    6.2 质量保证措施与制度

    6.3 分包工程质量控制

    第七章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

    7.1 重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7.2 特殊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四新应用)

    7.3 质量通病防治

    第八章 试验、测量、检验管理

    8.1 试验管理

    8.2 测量管理

    8.3 检验和试验管理

    第九章 与顾客及相关方沟通

    9.1 与顾客的沟通管理流程

    9.2 实施要求

    第十章 不合格品、不符合项控制

    10.1 不合格品、不符合项控制流程

    10.2 实施要求

    第十一章 质量计划的改进和完善

    11.1 总则

    11.2 监视和测量

    11.3 数据分析

    11.4 改进

    11.5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第十二章 记录的控制要求

    12.1 记录类别

    12.2 记录形式

    12.3 记录管理流程

    12.4 记录管理要求

    (五)开工报告申请制度

    1.所有的单位工程,在申请开工日期之前10天必须报审工程开工报告,经总监理工程师、业主单位批准后方可开工。

    2.开工报告内容满足下列要求:

      2.1经业主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满足施工需要;
    技术交底已完成。

    2.2导线点、控制点齐全,确认无误

    2.3 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完成,经过审批。

      2.4安全、环保整体规划已完成。

      2.5混凝土搅拌设备已建好。施工用电、用水、房屋、施工码头等能满足开工需要。

      2.6机械、设备、材料和劳动力准备工作均能满足开工需要。

      2.7 试验室设备、资质已经过监理及业主验收并取证。各种材料已经过实验合格,配合比满足开工需要。

      2.8有质量保证体系、工程创优规划,安全保证措施、环境及水土保持措施已建立健全。

      3.开工报告的格式:

      3.1表格采用总监办颁发的格式。

      3.2附人员、设备、材料、测量等有关技术证件,将施工组织及各种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3.3开工报告采用A4纸,非签字栏一律打印,一式四份.

    3.4已审批过的开工报告交质检部归档保管。工程竣工后归入竣工文件。

    (六)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

    为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有效控制工程成本、确保进场材料合格。本着按计划进料、用合格材料、管好材料、优化物资配置、满足工程需要、力争节约的原则,实行物资专业化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工程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凡是进场物资、工程所用原材料进场后一律执行材料进场检验制度。进场物资由物资部、试验室、现场监理进行质量和数量验收,防止不合格材料用在工程中。

      1.1外观检验:检查材料外观有无变质、残破、锈蚀、变形等缺陷,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油污、潮湿;
    检查标识是否准确、清晰。

      1.2规格数量检验:对照来料清单或发货单,对来料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等级、来源、生产厂家等进行核对。并对不同性质的材料进行计件、计重、检斤、检尺、验方、公差检查、复磅、数量验收。

      1.3技术资料验证:检查产品到达的质量证明书,如质量合格证、说明书、装箱单、发货单、材质单、质检单是否齐全,盖章或签字是否有效。

      1.4质量检验验收:依据国家标准、部颁标准、规范、设计文件或产品特定标准进行相应的检验和试验。需检验试验的物资,由物资部门填写进场材料报验单交中心试验室,试验室接到报验单后同监理一起进行取样并试验,出具书面检验、试验报告单。检验和试验报告单发至物资部门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检验和试验报告单要妥善保管,工程竣工后归入竣工文件。

      1.5物资检验时限:为使物资尽快投入使用和加速资金周转,分清物资进库前的责任,一般物资检验不超过3个工作日,需物理化学鉴定的不超过7个工作日。确因数量大或检验技术复杂的物资,经领导批准,可酌情延长。进口物资按有关规定验收,不误索赔期。

      1.6对危险化学品的验收,要认真检查生产厂原包装是否完好,名称、规格、数量及所附凭证、使用说明书是否与收料单据一致。有无破损、受潮、变质,硬结等现象,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验收。

      1.7物资发放使用前必须完成规定的检验与验收项目,对发放的物资必须进行标识并做好记录。

      1.8参加检验验收的人员,按产品危险级别、风险大小,必须装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工具,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物资标识

      2.1凡对最终工程质量有较大影响、进入施工现场可追溯性要求的、对可能危害环境、影响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及特殊的产品都应进行标识。

      2.2 标识内容应包括品名、规格、材质、炉(批)号、生产厂、生产日期、到货日期、检验状态等。

      2.3 标识方法用标签、标牌或记录,可视具体情况选用。

      2.4标识管理;
    进入现场的物资由物资部进行标识,投入使用后由使用部门进行管理。施工中自产的半成品、成品由生产班组自行标识。分批出库、出场的物资应以发料单或技术证件复印件加盖印章的形式转移标识。对有可追溯性要求的产品的标识必须控制和记录。标明产品出库时间,使用单位,工程部位、技术文件号、试验单号等内容。

      2.5 已检验和试验的物资应明确标识其检验状态“合格”或“不合格”或“待检”,并分开存放。验收合格的物资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的须进行标识,隔离存放,做好记录,防止错用误用。

      3.物资保管、储存制度

      3.1规划地势适宜、布局合理、物流有序,符合防火、防水、防雷、防盗、防变质要求的仓储设施,有利于施工生产、物资进出收发,减少搬运和储存中的损耗。

      3.2按物资的性能、品种分别放入仓库或料棚、料场,堆垛或上架进行保管,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物资选择适宜的保管防护方法,确保物资在保管期间内不发生或尽量少发生物理、化学变化。

      3.3水泥保管应实行无受潮无变质保管。

      3.4 材料存放场地要平整压实,防止水浸和污染,尽量减少二次倒运。

      3.5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必须设专人专库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化学物品保管制度,建立《危险化学物品清单》及所储存物品的《应急预案》,责任落实到人。

      3.6危化品仓库的建立必须与当地公安部门协商,呈报申请书,按照危化品储存仓库要求,经当地公安部门批准验收颁发储存许可证后使用。

      3.7危化品的堆放储存,应按不同品种、进入日期、使用有效期分别堆码,码垛要平稳、整齐,按规定要求隔离保管,不得混放。注意防火、防爆、防潮、防冻、防高温、防盗。

      3.8危化品库保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审批、检查、登记制度;
    核查发放品种、规格、数量是否相符,必须做到日清月结,帐、卡、物相符。

      3.9在用低值易耗品及防护用品,应根据有关规定配置及报废,建立个人保管使用卡片,损坏或丢失按规定赔偿。

      3.10物资储存、保管、搬运过程,要符合“三标一体”要求。物资在保管、搬运过程中要防止包装破损,降低扬尘、噪音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加强搬运人员的防护措施,按规定配置相应的劳保用品。

      3.11物资包装废弃物应及时妥善清理,有再用价值的应回收、加工、利用。废弃物按规定分类处理,危化品外包装物应按规定及时妥善处置,不得乱丢乱放,避免环境污染及危险事故的发生。

      3.12施工现场物资储存实行日清月结制度,坚持“先进先发、出陈存新”的原则,收发正确及时,帐、卡、物相符。财务帐、物资帐、帐帐相符。

      3.13料库应根据业务需要配备必要的衡器和量具,定期检验校对,保证计量准确。

      3.14加强物资库场的看护巡守,严防丢失,预防物资在仓储过程发生火灾和设备、人身安全等事故,保证物资完好无损,及时齐备供应。

    (七)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

      1.分项工程由监理工程师组织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等进行检查验收,由专职质量检查员填写“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做出评定结果,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签字。监理单位做出验收结论并签字。

      2.分部工程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技术负责人和技术、质检负责人等进行检查验收。对于涉及应由设计单位参加的分部工程;
    进行检查验收时,应邀请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参加,由质检部签写“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签字。

      3.单位工程完工后,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向建设单位申报,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在建设单位的组织下进行单位工程验收,并签写“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由施工、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各单位公章。

    (八)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检查验收制度

      1.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必须经过技术主管自检合格后,按规定格式填写工程验收记录,报经质检工程师检查。

      2.质检工程师检查确认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

      3.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同意并在工程验收记录上签字,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隐蔽工程经检查不合格或未经检查不得擅自隐蔽作业。

      5.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必须签章齐全,作为竣工文件妥善保存。

      6.关键部位应严格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验收,并形成验收记录。关键部位的验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监理工程师、和质检负责人等参加,由技术部门出具验收记录。关键部位的验收包括以下内容:

      6.1关键部位的实物检查:对使用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检验;
    对混凝土强度的抽样检验。

    6.2资料检查:包括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等)和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记录、平行检验报告、见证取样检测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

    (九)创优工程项目申请和备案的制度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创优项目申请表 申请序号

    项目名称

    池州长江公路大桥CZQ-03

    合同段

    工程地点

    安徽省枞阳县偶山镇新开村中交二航局池州长江公路大桥项目经理部

    建设单位

    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武汉桥梁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监督单位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施工单位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合同总价

    5.62亿元

    开工时间

    2015.05.01

    计划竣工时间

    2018.09.01

    项目经理

    施志勇

    项目经理联系电话

    138********

    项目总工

    陈宏宝

    项目总工联系电话

    177********

    拟申报优质 工程奖项

    确保本工程竣工验收达优良等级,创中交二航局优质工程,争创中交集团优质工程。

    工程概况:

    池州长江公路大桥位于长江下游安庆~芜湖的贵池河段,跨越处左岸为安庆市枞阳县,右岸为池州市。跨长江主桥起点位于偶山镇下王庄村西侧山头,起点里程为K18+149.5,终点位于池州市贵池区乌沙镇,终点里程为K23+974.5。桥梁全长5825m,包括跨长江主通航孔斜拉桥、副通航孔连续刚构桥、南岸跨大堤连续梁桥、引桥。长江主通航孔桥设计里程为K20+693~K22+141,全长1448m。桥跨布置为(3×48+96+828+280+100)m,采用不对称混合梁斜拉桥。其中除枞阳岸辅助跨采用混凝土梁(长147m)外,其余均采用钢箱梁(总长1301m),主梁采用双向2%的横坡。

    池州长江公路大桥CZQ-03合同段主要施工内容包括:

    (1)北引桥:包括钻孔桩、承台、桥墩、桥台、30m/40m小箱梁预制安装及附属工程。

    (2)跨江主桥主跨合龙段以北:包含北主桥施工(不含合龙段),以及附属设施(塔内电梯、爬梯、气象防雷、支座、阻尼器、引桥伸缩缝等)的采购、制作、安装等;

    (3)北主桥钢箱梁(含检查小车)安装、工地临时连接,斜拉索安装;

    (4)北主桥交通工程预留预埋件安装。

    申报理由:

    1、本项目严格按照现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设计图纸及批准的施工方案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加强对现场技术管理和监督检查,严禁有擅自改变设计要求和不遵循批复方案的现象发生。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的要求。

    2、本项目严格实行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追求“科学管理,精心施工,追求卓越,顾客满意”的质量目标。建立“谁管理谁负责,谁操作谁保证”的质量管理原则。将质量管理职能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项目经理部执行总的质量方针,满足业主提出的质量要求,建成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管理职责及职权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体系,并由总工程师作为管理者代表对质量体系运行负责,经验丰富的质量工程师负责质量体系的日常工作,确保质量体系正常运行。

    3、本工程质量目标为竣工验收达优良等级,创中交二航局优质工程,争创中交集团优质工程。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项目部特编制《池州长江公路大桥CZQ-03合同段质量计划》,本计划将从组织、管理、资源等各方面入手,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各部门质量职能,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订施工过程控制预防措施,创造一个能满足各阶段业主要求的内部环境,加强与业主、监理的配合,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创优措施:

    二、创优主要措施:

    本工程总工期为40个月。为确保本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达优良等级、创局优、争创集团优质工程这一总体目标的实现,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将采取以下创优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岗位职责。
    项目部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制定了详细的岗位责任制,规定了各个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和权利,明确了各岗位职能,建立“谁施工谁负责,谁操作谁保证”的质量管理原则。

    2、做好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工作。
    项目部编制了质量体系文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质量控制网络,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责任。

    3、加强过程控制。
    项目部建立了以质检部专检、各部门和生产班组兼职质检员自检的质量自检体系,认真执行“三检”制度,加强质量预控,消灭每一施工环节的质量隐患。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各道工序质量责任明确到人,分工负责,以工序质量确保施工质量。

    4、项目部着重抓好试验、测量工作,对计量器具按周期进行检定、校核,保证计量器具的精度。试验计量人员均具有相应的资历,持证上岗。

    5、抓好原材料质量控制,原材料采购必须质量合格,并按规定要求进行验收、取样、送检,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

    6、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

    7、制定该严格的质量奖惩制度,运用激励机制,奖罚分明。

    8、编制完善施工方案和实施细则。
    在工序施工前,各分项技术负责人均对分管工序编写实施细则,对班组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班组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纸、设计要求、质量要点。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进行分析、总结、改进。

    9、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促进质量改进。组织各种形式的质量宣传、教育,散发相关文件、召开座谈会讨论、现场指导等。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岗位知识培训和应知应会教育。

    10、积极做好原始记录、质量报验、评定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项目经理:

    项目部盖章

    年 月 日

    审核人:

    分(子)公司/公司审核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十)工程质量三级检验制度

    一、为了严把质量关,消除质量隐患,必须严格执行“自检、交接检和专检”的三级检验制度。

    二、质量自检和交接检,必须在每道工序开工之前和完工之后进行,要填写工序、班组自检、互检表,并履行签字手续,确保分项工程质量。

    三、班组(工序)自检工作在班组负责人领导下进行,由操作人员自检、班组或工序专(兼)职质检员检查签认。

    四、交接检工作应在单项技术员组织下进行,由上下工序专(兼)职质检员签认。

    五、班组或工序专(兼)职质检人员,接受项目部专职质检员的业务指导,并对本班组或工序质量存在的问题,有责任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若在本班组得不到解决,有权越级反映。

    六、先行工作有质量问题,应纠正至合格,如不纠正,下道工序有权拒绝接收,造成经济损失,由先行工序人员承担责任。

    七、由于交接检不认真,下道工序接收后发现质量问题或有碍本工序施工,应由接收工序人员承担责任。

    八、质量自检、交接检发生纠纷时,经协商后仍有争议,由项目部领导作出仲裁,争议双方根据领导仲裁的意见执行。

    (十一)成品、半成品保护制度

       1.成品、半成品要规划地势适宜、布局合理,符合防水、防盗、防撞击要求的场地存放,有利于施工生产、物资进出收发、减少搬运和存放中的损耗。

      2.成品、半成品按品种、规格分别放入成品场或料棚,规范堆垛进行保管,针对不同的自然环境对成品选择适宜的保管防护方法。

      3.成品、半成品存放场地要平整压实,便于堆码清点,防止流水冲刷和污染,减少二次倒运。

      4.成品、半成品的堆放储存,应按不同成品种类、生产日期分别堆码,码垛要平稳、整齐,妥善保管,不得混放。

      5.成品、半成品储存、保管、搬运过程,要符合“三标一体”要求。物资在保管、搬运过程中要防止破损,降低扬尘、噪音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加强搬运人员的防护措施,按规定配置相应的劳保用品。

      6.施工现场成品、半成品储存实行日清月结制度,坚持“先进先发、推陈存新”的原则,收发正确及时,帐、卡、物相符。

      7.成品、半成品构件在搬运过程中一定要轻拿轻放,防止摔坏、碰撞、掉棱掉角现象出现,吊装时棱角要用护瓦加以保护。

      8.加强存放场的看护巡守,严防被盗丢失,预防成品、半成品在存放过程发生火灾和设备、人身安全等事故,保证成品完好无损,及时齐备供应。

      9.已竣工且尚未交工的工程要派专人负责,加强防护与看守,防止被损坏和丢失构件。保证建筑物完整无损,顺利验交。

      10.成品要根据生产单位、生产日期、成品种类、使用部位、检验状态等进行标识。

    (十二)关键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

    关键岗位及专业性很强的岗位,必须坚持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1.从事关键岗位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岗位技能和技术理论培训,学习有关施工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明确设计意图。熟练掌握施工程序、方法、工艺和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与要点。

    2.由综合办公室组织,工程和安全、质检部门参加,对从事关键岗位的员工进行技术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专门培训,提高员工的理论基础水平和对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和施工设计的理解能力。

    3.针对本工程施工现状,由工程部牵头,综合办公室组织,对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采取课堂讲授理论,现场进行实践操作的方式,提高关键岗位职工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提高关键岗位职工的整体素质。

    4.培训结束后,由工程、安全、质检、综合办公室联合命题对培训人员进行考试,考试内容要紧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员工,发给考试合格证和上岗证,关键岗位上岗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定期对其进行岗上培训。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十三)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1. 工程质量事故等级

    工程质量事故分质量问题、一般质量事故及重大质量事故三类。


      水运、公路质量事故分级标准

    水 运 工 程

    公 路 工 程

    一般质量事故

    质量低劣,达不到合格标准,造成工程永久性缺陷,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的事故分二级

    一级

    1、直接经济损失在50~100万元

    2、小型水运建筑物降低使用标准

    质量低劣,达不到合格标准,需加固补强,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修复费用)在2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分三级

    一级

    直接经济损失

    在150~300万元之间

    二级

    1、直接经济损失在10~50万元

    2、水工主体工程因永久性缺陷而造成使用不便,或严重影响建筑物美观

    二级

    直接经济损失在50~150万元之间

    三级

    直接经济损失在20~50万元之间

    重大质量事故

    工程倒塌、报废、降低使用标准,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分三级

    一级

    1、死亡25人及以上

    2、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五万吨以上码头(内河万吨级)、船坞、五千吨级以上船闸主体垮塌

    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报废和造成人身死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分三级

    一级

    1、死亡30人及以上;

    2、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特大型桥梁主体结构垮塌

    二级

    1、死亡10~24人

    2、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3、万吨级以上码头(内河千吨级)、船坞、千吨级以上船闸主体结构垮塌

    二级

    1、死亡10~29人;

    2、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不满1000万元;

    3、大型桥梁主体结构垮塌

    三级

    1、死亡1~9人

    2、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3、万吨级以上码头(内河千吨级)、船坞、千吨级以上船闸降底使用标准

    三级

    1、死亡1~9人

    2、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

    3、中小型桥梁主体结构垮塌

    2. 质量事故调查和处理

    2.1 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用电话或电传以最快的速度上报相应主管部门,并通知设计、咨询、监理。同时应立即上报四公司和二航局质量管理部门。

    2.1.1.质量问题:问题发生单位应在2天内书面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


    2.1.2.一般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在3天内书面上报质量监督站,同时报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省级质量监督站。


      2.1.3.重大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必须在2小时内速报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同时报告省级质量监督站和部质监总站(传真号:010-********),并在12小时内报出《公路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快报》。

      2.1.4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内容:

        一.工程项目名称、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二.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造成工程损伤状况、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三.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四.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五.事故报告单位。

    2.2在施工过程涉及设计责任的质量事故,应邀请设计单位有关人员参加,共同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在明确各方的责任后,共同签认“工程质量事故报表”上报。对重大工程质量事故责任如有异议,可报请上级机关仲裁。

    2.3对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做到“四不放过”,即,查不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不放过;
    找不出责任单位及主要责任者不放过;
    拿不出解决办法和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不放过;
    责任人未得到处罚不放过。

    2.4 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做到: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损失情况;
    组织技术鉴定;
    查明事故责任单位、主要责任者,以及责任性质;
    提出工程处理方案;
    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

    2.5 质量事故处理完毕后,必须对整个过程中的有关资料进行归档,填写“工程质量事故结案表”。

    事故发生单位应如实向调查组提供事故有关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扰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按隐瞒事故追究单位领导责任。

    1.事故发生后,不按规定时间上报,或虽上报而未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

    2.事故发生后,自行修改变更设计或使用其它掩饰手段,未如实上报;

    3.人为隐瞒事故损失,降低事故等级或擅自处理者;

    4.原材料试验不合格、混凝土、砂浆试验不合格而未上报或不按规定进行试验者;

    5.其他隐瞒事故的行为。

    (十四)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直接经济损失不足质量事故下限的,作为不合格品或质量问题。

    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的经济损失,只计算由于施工原因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有以下情况之一,且经济损失达到相应标准者,可比照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考虑具体情况和造成的影响进行处理:

    (1)造成损失,但已投保,经全额索赔的;

    (2)被迫对设计进行修改,工程费用较原设计费用增加者;

    (3)出现质量问题,自己推倒重来,造成返工损失金额达10万元以上的。

    不合格品的处理:

    (1)凡发生质量事故均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分析处理。

    (2) “轻微”和“一般”不合格品由项目经理部自行处理,报公司备案。

    (3)重大不合格品发生后,项目部应及时向局报告,由局处置。项目部应尽快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和技术处理方案,报局备案,经业主、设计和监理同意后方能实施。

    返工损失:

    (1)工程返工发生的实际损失金额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扣除被拆下可利用价值)、冬、雨季夜间施工增加费、设备进退场费、材料二次搬运费、检验、认证费和一定数量的管理费。

    (2)项目部的返工损失率超过1‰时,超出部分的返工损失金额应在计提工资总额中抵扣。

    (十五)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基础技术资料管理是完整收集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准备资料、施工过程管理资料、施工过程控制资料和施工技术总结的档案管理工作。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实施操作。

    2.项目基础技术资料管理人员指定专人负责,负责项目基础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分工点,分阶段按ISO9000程序要求进行建档管理。

    3.资料室应建立资料借阅制度和保密制度,资料借阅制度和保密制度严格按照“内业资料管理办法”办理。

    4.基础技术资料应建立登记总台帐与子目录,实行基础技术资料动态管理,并标明基础技术资料是否有效与是否受控标识。

    5.基础技术资料必须签字齐全、内容完整,归档合理。

    6.基础技术资料不得供非相关人员翻阅抄录。

    (十六)工程日志填写制度

    1.实行工点技术负责制。每个工点的工程日志必须指定专人填写,不得事后补填。

    2.工程日志应按工程项目分别建立并编号,填写负责人按规定内容逐日填写,字迹工整,表述简洁、清楚,与该工程无关的内容不得填写。

    3.工程日志簿的填写内容,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3.1开竣工日期,施工地质勘测资料,工程进度安排及上级有关工程施工及技术方面的指示、批示等。

    3.2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或方法,施工组织和机械化程度情况。

    3.3每日完成的的主要工程数量及起讫里程。

    3.4每日使用的主要材料规格、数量及工地试验结果。

    3.5气候、气温情况。

    3.6各项圬工施工配料、拌合、测温等结果。

    3.7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如变更设计、施工与设计图符合情况、变更施工方案和方法、工程质量事故以及经常发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

    3.8检查人员对施工的改进意见及其他有关事项。

    (十七)工程质量抽查制度

    1、质量检验抽查应体现“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的原则,认真贯彻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和质量责任制。

    2、质量抽查的依据:工程设计文件、国颁、部颁的现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技术规范、本项目专项工程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3、质量评定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等级。

    4、抽查的范围:混凝土工程实体、数量较大的原材料、甲供外购半成品。

    5、质量抽查的程序与组织

    由质检部制定监督抽查计划,在适当的时候质检部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实施抽查,并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评定,是否进入下一步工作。

    (十八)质量考核制度

    1.项目部质量管理实行日常质量检查、月度考核和季度质量考核相结合的制度。

    2.成立质量体系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项目总工程师、质检部、工程部、办公室等部门组成。负责对各工段工程质量进行考核。采取百分制,考核项目分为:质量行为、内业资料、工程实体(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文明施工、质量事故、管理程序、工程综合观感质量及不合格品控制等。

    3. 质量考核程序及时间安排:每月25日前对各工段的质量考核项目进行考评,并及时将考核结果报项目部综合考核小组进行综合考核。具体考核办法由项目部质量考核小组确定。

    4. 实行质量考核与奖励和处罚挂钩的办法。

    (十九)质量岗位责任终生负责制度

    1.项目经理部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各级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对承建工程施工质量负终生责任。

    2.出现一般质量事故,取消分部当年评先资格。因玩忽职守,不负责任,严重违反施工程序、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责任人,3年内取消评先资格,不得担任单位领导职务。

    3.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对有关责任人员除按上述规定处罚外,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质量事故,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4.发生不合格品,按照《二航局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

    5.对工作不负责任,伪造技术数据、试验报告、质量评定、统计资料及原始记录等行为的责任人,除扣发月度奖金以外,罚款1000-2000元。多次发生此种行为者,调整其工作岗位,或给予行政或党纪处分。

    6.质检员不检查、不复核,随便签字后,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及质量验标要求,罚款500-1000元。

    7.出现其它质量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

    (二十)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

    1.组织和管理

    1.1 QC小组活动突出特点表现为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严密的科学性。

    1.2 QC小组的主要类型有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和创新型五类,小组人数以3至10为宜。

    1.3 QC小组成立并确定课题后,应及时向所在分公司登记注册,并向项目经理部质检部上报备案。

    1.4 QC小组活动要有记录、台帐。

    1.5分部质检部负责本分部的QC小组活动工作,项目部质检部负责管理、评审、申报、推荐QC小组工作。

    2.活动和教育

    2.1选题要遵循“小、实、活、新”的原则。可采取小组自选或项目部推荐的方法,力求时间短、见效快。

    2.2小组要集思广益、分工负责,按PDCA循环及相应步骤开展活动,做到现状清楚,目标明确,对策具体,方法得当,措施落实,责任到人,并及时检查总结。

    2.3活动应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应用各种统计方法及多种工具,做好原始记录,包括课题、现状分析、对策措施、实施情况、数据处理、出席人数等项,活动记录作为评价小组成果的重要依据。

    2.4活动时间、活动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计划自行安排。

    2.5质量教育培训是小组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质量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方针目标管理、活动程序、方法、常用的数据统计工具有关专业技术知识。

    3、交流与发表

    3.1项目部每年年底前向二航局定期或不定期上报QC成果。

    3.2项目部质检部应对参加成果交流与发表的小组成员及成果资料整理归档。有价值、技术含量较高的成果应编印成册,在项目部内进行交流。

    五.工序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表1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混凝土表面缺浆、粗糙、凸凹不平。

    1.模板表面在混凝土浇筑前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

    2.未全部使用钢模板,夹杂其他类型模板;

    3.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刷不均匀,造成混凝土拆模时发生粘模;

    4.模板拼缝处不够严密,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缝处砂浆流走;

    5.混凝土振捣不够,混凝土中空气未排除干净。

    1.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全部使用钢模板;

    3.混凝土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振捣手在振捣时掌握好止振的标准: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

    2.混凝土局部松散,石子间几乎没有砂浆,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1.混凝土配比不准,原材料计量错误;

    2.混凝土未能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无法振捣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发生石子与砂浆分离造成离析;

    4.漏振造成蜂窝;

    5.模板上有大孔洞,混凝土浇筑时发生严重漏浆造成蜂窝。

    1.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拌和站拌料,每盘出料均检查混凝土和易性;
    混凝土拌和时间应满足其拌和时间的最小规定;

    2.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两米以上应使用串筒或滑槽;

    3.混凝土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30厘米之内;
    振捣时振捣器移动半径不大于规定范围;
    振捣手进行搭接式分段,避免漏振;

    4.仔细检查模板,并在混凝土浇筑时加强现场检查。

    3混凝土结构直边处、棱角处局部掉落,有缺陷。

    1 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边角处水分散失严重,造成局部强度低,在拆模时造成前述现象;

    2 模板在折角处设计不合理,拆模时对混凝土角产生巨大应力;

    3 拆模时野蛮施工,边角处受外力撞击;

    4 成品保护不当,被车或其他机械刮伤。

    1加强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强度均匀增长;

    2设计模板时,将直角处设计成圆角或略大于90度;

    3拆模时精心操作,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结构物;

    4按成品防护措施防护,防止意外伤害。

    表2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钢筋锈蚀

    保管不善

    1.对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必须清除;

    2.钢筋除锈后仍留有麻点者,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3.进场后加强保管,钢筋堆放处要下垫上盖。

    2.钢筋接头的连接方法和接头数量及布置不符合要求

    技术交底不细、工艺控制有误、标准不清、把关不严

    1.严格技术交底及工艺控制;

    2.合理配料,防止接头集中;

    3.正确理解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的含义。

    3.钢筋网中主副筋放反

    1.认真看清图纸,并向操作人员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复杂部位应附有施工草图;

    2.加强质量检查,认真做好隐蔽工程检验记录。

    4.钢筋位置不对及产生变形

    1.认真按照施工操作规程及图纸要求施工,并加强自检、互检、交接检;

    2.控制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成型方法,防止钢筋产生过大变形和错位。

    5.接头尺寸偏差过大

    1.绑条长度符合施工规范,绑条沿接头中心线纵向位移不大于0.5d,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
    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

    2.焊缝长度沿绑条或搭接长度满焊,最大误差0.5d。

    6.焊缝尺寸不足

    1.按照设计图的规定进行检查;

    2.图上无标注和要求时,检查焊件尺寸,焊缝宽度不小于0.7d,;
    焊缝厚度不小于0.3d。

    7.电弧烧伤钢筋表面,造成钢筋断面局部削弱,或对钢筋产生脆化作用

    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质检人员检验不及时

    1.防止带电金属与钢筋接触产生电弧;

    2.不准在非焊区引弧;

    8.焊缝中有气孔

    1.焊条受潮、药皮开裂、剥落以及焊芯锈蚀的焊条均不准使用;

    2.焊接区应洁净;

    3.适当加大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焊缝金属中气体完全外逸;

    4.雨雪天不准在露天作业。

    9. 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偏低

    采用自制钢筋保护层垫块,制作质量较差;
    钢筋加工及绑扎、定位不准确;
    保护层垫块放置数量不足,绑扎不牢固;
    扎丝伸入保护层;
    混凝土下料、振捣操作不规范,损坏垫块或导致钢筋骨架变形;
    项目部未对实体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组织自检,并进行统计分析和质量改进。

    1.加强保护层垫块选用管理,推广使用专业厂家生产的定型保护层垫块。不允许使用自制的保护层垫块。

    2.规范对协作队伍的管理,严格实行工序操作和工序质量检查责任制,根据施工区段划分,将钢筋加工、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分别落实操作责任人和检查责任人,并进行登记,明确各自质量职责。

    3.加强对保护层厚度实体质量的自检力度。项目部应配备或调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对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及时组织进行保护层厚度指标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检测记录,建立台帐,并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措施,巩固治理效果。

    4.完善质量奖罚制度,严格实行奖罚措施。根据钢筋保护层实体检测结果,对照工序责任人登记表,对协作队伍和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协作队伍的当期计量挂钩。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书2022篇5

    目 录

    1、质量目标

    2、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框架图)

    3、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节:质量目标

    1、总体质量目标:质量“合格”标准,工程质量确保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努力将本工程建设为一流精品工程。

    2、具体质量目标:确保各检验批、子分项、分项工程、子分部、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合格率100%。

    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

    1、建立工程质量管理网络组织机构,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行工程目标管理,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推行分项样板制,贯彻实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制度。

    2、技术、质量交底要层层落实,建立由公司专职质量员、项目部负责人和班组质量员参加的施工质量管理网,明确各自责任,齐心协力抓好本工程的施工质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或工程开工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向班组长和施工员交清技术要点、操作方法和质量标准,施工员负责现场贯彻和指导。

    3、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节: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管理职责

    施工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质量管理职责,职责明确,责任到位,便于管理。

    1.1、项目经理的质量职责:

    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全面负责,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平衡进度计划、经济效益等各项指标的完成,并督促项目所有管理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确保《质量保证计划》的实施与落实。

    1.2、项目总工(质量经理)的质量职责:

    项目总工作为项目的质量控制及管理的执行者,应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工作全面管理,从质保计划的编制到质保体系的设置、运转等,均由项目总工负责。同时组织编写各种方案,作业指导书,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分包商所提供的施工方案等,主持质量分析会,监督各施工管理人员质量职责的落实。项目总工亦是项目的质量经理。

    1.3、项目副经理的质量职责

    项目副经理作为负责生产的主管项目领导,也应把抓工程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在布置施工任务时,充分考虑施工难度对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在检查正常生产工作时,严格按方案、作业指导书等进行操作检查,按规范、标准组织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内部验收。

    1.4、质量总监及质检人员的质量职责

    受公司委派,项目质量总监及质检人员对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对出现的质量隐患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并监督整改以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

    1.5、施工工长的质量职责

    施工工长作为施工现场的直接指挥者,首先其自身应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对作业班组进行质量检查,随时指出作业班组的不规范操作及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施工内容,并督促整改。施工工长亦是各分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的主要编制者,并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设置及运转均要围绕质量管理职责、质量控制来进行,只有在职责明确、控制严格的前提下,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落到实处。本工程在管理过程中,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

    3、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以质量为中心制定的保证质量达到要求的循环系统,质量保证体系的设置可使施工过程中有法可依,但关键是在于运转正常,只有正常运转的质保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而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必须以质量控制体系来予以实现。

    3.1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设置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按科学的程序运转,其运转的基本方式是PDCA 的循环管理活动,它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把经营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工程质量的保证。

    首先,以提出的质量目标为依据,编制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目标计划,这个分目标计划应使在项目参与管理的全体人员均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在目标计划制定后,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编制相应的工作标准交施工班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方式、方法的调整,以使工作标准完善。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施工工长还是质检人员均要加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使所有质量问题解决于施工之中,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以保证在今后或下次施工时不出现类似问题。

    最后,在实施完成后,对成型的建筑产品或分部工程分次成型产品进行全面检查,以发现问题,追查原因,对不同产生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从人、物、方法、工艺、工序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产生改进意见,再根据这些改进意见使施工工序进入下次循环。

    3.2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运转的保证

    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应充分重视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转正常,支持有关人员开展围绕质保体系的各项活动。配备强有力的质量检查管理人员,作为质保体系中的中坚力量。提供必要的资金,添置必要的的设备,以确保体系运转的物质基础。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制度,以保证质保体系的运转。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以使在质保体系运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使本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3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落实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主要是围绕“人、机、料、环、法”五大要素进行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则势必使施工的质量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故在质量保证计划中,对施工过程中的五大要素的质量保证措施必须予以明确地落实。

    “人”的因素:

    施工中人的因素是关键,无论是从管理层到劳务层,其素质责任心等的好环将直接影响到本工程的施工质量。故对于“人”的因素的质量保证措施主要从:人员培训、人员管理、人员评定来保证人员的素质。在进场前,将对所有的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劳务人员进行各种必要的培训,关键的岗位必须持有效的上岗证书才能上岗。在管理层积极推广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强现代信息化的推广;
    在劳务层,对一些重要岗位,必须进行再培训,以达到更高的要求。在施工中,既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工作,又要加强人员的评定工作,人员的管理及评定工作应是对项目的全体管理层及劳务层,实施层层管理、层层评定的方式进行。进行这两项工作其目的在于使进驻现场的任何人员在任何时候均能保持最佳状态,以确保本工程能顺利完成。

    “机”的因素:

    现代的施工管理,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为工程更快、更好地完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机械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亦越来越大,故必须确保机械处于最佳状态,在施工机械进场前必须对进场机械进行一次全面的保养,使施工机械在投入使用前就已达到最佳状态。而在施工中,要使施工机械处于最佳状态就必须对其进行良好的养护、检修,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施工机械在任何施工阶段均能处于最佳状态。

    “料”的因素:

    材料是组成本工程的最基本的单位,亦是保证外观质量的最基本的单位,故材料采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本工程的内在及外观质量。为确保“料”的质量,我们从施工用材、周转用材进行综合地落实。

    “环”与“法”的因素:

    “环”是指施工工序流程,而“法”则是指施工的方法,在本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必须利用合理的施工流程,先进的施工方法,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在本《施工组织设计中》,已对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作了介绍,但在施工过程中能否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全面地落实才是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只有建立良好的实施体系、监督体系才能按既定设想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4、工程施工质量目标

    为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制定各节点、各分部工程的质量目标计划,以保证工程总的施工质量目标计划的实现。详见《分部工程质量目标计划表》。

    5、总质量目标的分解量化

    5.1主体阶段质量目标:墙、柱、顶棚混凝土施工标准拆模后构件达到:

    ⑴表面平整光滑,线条顺直,几何尺寸准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⑵混凝土无蜂窝、麻面、露筋、夹渣、锈斑和明显气泡存在。

    ⑶模板拼缝痕迹应具有规律性,结构阴阳角部位方正,无缺棱掉角,上下楼层的连接面平整,施工完后无需抹灰或仅须涂料罩面即可达到相当于普通抹灰的质量标准。

    5.2装修阶段质量目标

    ⑴涂料墙面抹灰:表面光滑、洁净,无抹纹,线角和灰线平直方正,清晰美观。护角和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添塞密实,表面平顺光滑。

    ⑵块材地面:板块挤靠紧密,缝痕通直无错缝,擦缝饱满与块材平,表面平整洁净,无磨划痕,图案清晰,色泽一致,周边顺直方正。

    ⑶门窗工程:安装牢固,开关灵活、无回弹、翘曲和变形,嵌添材料严密、饱满、均匀。

    (4)涂料:喷涂厚度均匀,颜色一致,表面既无搭接痕迹,又清洁无污染。

    6、保证质量措施

    6.1、组织保证

    制定科学的项目组织保证体系,并明确各岗位职责,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度,建立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材料员、资料员各岗位职责和责任制度,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有效运行。

    6.2、劳务素质保证:

    本工程选择具有一定资质、信誉好、成建制的施工队伍参与工程施工,同时,充分发挥我单位对施工队伍完整的管理和考核办法的优势,对施工队伍进行质量、工期、信誉和服务等多方面的考核。从根本上保证项目所需劳动者的素质,从而为工程质量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6.3、采购物资质量保证

    本工程钢筋、水泥、模板等大宗材料均由公司材料部负责统一采购、供应与管理,对本工程所需采购和分供方供应的物资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控制。

    ⑴采购物资时,须在确定合格的分供方厂家或有信誉的商店中采购,所采购的材料或设备必须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和使用说明书,对材料、设备有疑问的禁止进货。

    ⑵需委托分供方供货,事前应对分供方进行认可和评价,建立合格的分供方档案,材料供应在合格的分供方中选择。同时,物资部对分供方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分供方的业绩进行评审、考核,并作记录,不合格的分供方从档案中予以除名。

    ⑶加强计量检测,项目设专职计量员一名。采购物资(包括分供方采购的物资),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标准、规范、合同要求及按质量计划要求抽样检验和试验,并做好标记。当对其质量有怀疑时,加倍抽样或全数检验。

    ⑷技术保证

    收到业主提供的图纸后,及时进行内部图纸会审及深化设计,并把发现问题汇总;
    参与由业主、监理、设计等单位参加的图纸会审,进行会审记录的会签、发放、归档。

    编制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四新”技术。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创优经验,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技术意识。每两周组织一次由总承包管理部和配属队伍管理人员参加的质量、技术意识提高会。

    ⑸合同保证

    全面覆行工程承包合同,加大合同执行力度,严格监督分包队伍、专业公司的施工质量,严把质量关。

    ⑹试验保证

    项目部负责工程各种相关试验、见证取样试验以及配比试验。各种材料、构件需按规范要求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⑺制度保证

    质量会诊制:在项目内部分别组成钢筋、模板、混凝土、砌体、装修、安装等分项工程质量考评小组,在质量例会上对质量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总结,提出解决措施。同时,对各层同一分项工程质量问题发生频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做出统计分析图表,进一步发现问题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克服质量通病。

    挂牌施工管理制:以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来规定和划分每个管理人员的岗位质量职责;
    对现场操作人员,我们采取挂牌施工。标牌管理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标明小组负责施工区域。现场管理人员如发现某段施工质量有问题,可以立即根据标牌查找到操作人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其二,现场悬挂施工交底标识,直接将施工操作顺序和工艺标准现场交底给工人,让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始终可以方便地对照交底,从而实现高标准、高质量的目标。

    奖惩制度:通过奖优罚劣,促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责任感,把工作做得更细、更认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或杜绝今后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标签制度:每施工完一段,工长立即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如实地填写到质检标识签内,标识签粘贴在受检部位,方便工人及时地了解每段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增强工人的质量意识起到了警示作用。

    各分项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专业检),隐蔽工程作好隐、预检记录,质检员作好复检工作并请有关方验收。

    7、施工质量过程控制

    7.1、防水工程质量控制

    ⑴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均持证上岗,并具有多年的施工操作经验。

    ⑵必须对防水主材及其辅材进行优选,保证其完全满足该工程使用功能和设计以及规范的要求;
    对确定的防水材料,除必须具有认证资料外,还必须对进场的材料复试,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对粘结材料同样要作粘结试验,对其粘结强度等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⑶防水工程施工时严格按操作工艺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必须及时进行蓄水和淋水试验,合格后及时做好防水保护层的施工,以防止人为的破坏,造成渗漏。

    ⑷防水做法及防水节点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对防水施工的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

    ⑸对防水层的保护措施和防水保护层的施工要确保防水的安全可靠性;

    ⑹对结构施工缝、结构断面变化的地方以及阴阳角等特殊必须采取最为安全稳妥的防水做法;

    ⑺对室内功能性房间的防水必须通过严格的程序和过程控制,以确保防水施工质量;

    ⑻屋面防水重点要处理好屋面接缝处、阴阳角、管道和防雷接地等薄弱部位处的防水节点和防水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7.2、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钢筋工程是结构工程质量的关键,我们要求进场材料必须由合格分供方提供,并经过分公司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⑴为保证钢筋与砼的有效粘结,防止钢筋污染,在砼浇筑后均要求工人立即清理钢筋上的砼浆,避免其凝固后难以清除。

    ⑵为有效控制钢筋的绑扎间距,在绑板、墙筋时均要求操作工人先划线后绑扎。

    ⑶工人在浇筑墙体砼前安放固定钢筋,确保浇筑砼后钢筋不偏位。

    ⑷采用护层定位卡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卡具控制钢筋排距和纵、横间距。

    ⑸钢筋绑扎后,只有土建和安装质量检查员均确定合格后,经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7.3、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⑴梁底边、二次模板接头处,转角处均加塞密封条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

    ⑵楼板模板在板与板之间采用硬拼,不留缝隙。

    ⑶为确保柱脚根部不烂根,在安装模板时,所有墙柱根部均加垫10mm厚海棉条。

    (4)模板拆除前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情况决定是否拆模,并实行拆模申请制度。

    (5)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混凝土棱角,拆下来的材料要及时运走,拆下后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干净,并封堵螺杆洞口,有覆膜破损处需刮腻子,刷油漆进行修整。

    7.4、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⑴搅拌砼用的砂、石、水泥及外加剂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⑵现场搅拌砼参照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和现场砂石含水量进行配料,并测试砼的坍落度,确保砼的质量。

    ⑶实地监管和报验制度

    ⑷在现场制作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在浇筑地点养护,用钢筋笼存放试块,并编号管理。现场设标准养护室,保证恒温恒湿条件。

    ⑸施工缝处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超过1.2MPa 后,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要剔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后续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以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7.5、砌体工程质量控制

    ⑴错缝砌筑,砂浆饱满,冬季施工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⑵雨季施工时要注意砌筑砂浆的配合比,成品墙的防雨保护措施。

    ⑶底部或上部平砌实心砖,砖缝填满砂浆。

    ⑷砌体与构造柱之间做好拉接。

    ⑸做好砂浆的配比及计量工作,砂浆随拌随用。

    ⑹控制砌筑高度,墙体转角处及交接处同时砌,否则按规定留槎。

    ⑺拉线砌筑,并随时检查砌体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⑻同安装工程密切配合,做好预埋件、各种管线的预留预埋工作。

    7.6、回填土质量控制

    ⑴回填前将基坑(槽)底的杂物等清理干净。

    ⑵回填的土料清除有机物;
    并过筛,防止粒径过大。

    ⑶回填灰土应分层铺摊夯实。每层铺摊厚度控制在250mm 以内。

    ⑷控制含水量,拌和土随拌随用。

    ⑸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

    7.7、抹灰工程质量控制

    ⑴基层处理:根据砼墙体的平整度状况,并将凸出部位砼剔除;提前一天洒水湿润墙体。

    ⑵拉毛:用水重量的20%胶水涂刷基层,待胶不粘手时用水泥砂浆在墙上甩毛;
    拉毛砂浆终凝后洒水养护,待有较高强度(约3 天)时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⑶放线:依据楼层控制线作出墙体灰饼控制线。

    ⑷做灰饼:依据墙体控制线及抹灰厚度要求做灰饼,灰饼间距控制在1.5-1.8m。抹灰厚度控制在18mm以内,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做竖向水平标筋。

    ⑸界面处理:砖墙与砌块墙必须先润湿透水,墙面风干后或无水迹方可作业。必要时在砼墙面涂刷界面处理剂。

    ⑹头遍底灰:抹灰砂浆为1:2.5(中砂),厚度控制在5mm左右。

    ⑺固定抹灰护角:依据灰饼的高度作出房间、走廊各部位的阴阳角,不同的材质墙体的交接处铺钉金属网,每边的搭接长度大于100,并进行养护。

    ⑻中层抹灰:用1:3的水泥砂浆,厚度控制在7-10,砂浆上墙后与基层有一定的附着力时方可刮平、搓平。

    ⑼面层抹灰:用素水泥砂浆抹面,厚度控制在1-2mm,压光,终凝后洒水养护。

    ⑽清理面层,报验。

    7、成品保护

    7.1、钢筋砼成品保护

    砼筑完成后应将散落在模板上的砼清理干净,并按方案要求进行覆盖保护。雨期施工砼成品,要按雨季施工要求进行覆盖保护;
    砼终凝前,不得上人作业,要按方案规定确保间歇时间和养护期;
    楼层成品砼面上要按作业程序分批组织施工作业材料进场,分散均匀轻放,不得集中堆放。不得重锤敲击砼面。

    下道工序施工时在砼面上需放置油漆、酸类等物品,要用桶装放置,施工操作时,要对砼面进行覆盖保护;
    不得随意开槽打洞,在砼浇筑前必须做好预留预埋工作;
    在砼面上临时摆旗施工设备必须垫板,并应采取防污染覆盖措施。

    7.2、砌体成品保护

    预埋管道铁件、门窗框要同砌筑作业有机配合,做好预留预埋工作。砌体完成后按标准要求进行养护;
    雨天施工按要求进行覆盖保护,保证砌体成品质量;
    不得在砌体上随意开槽打洞,或用重物重锤撞击砌体;
    砌体的模板支撑,要保证在达到要求强度后方能拆除。

    7.3、楼地面成品保护

    楼地面水泥砂浆抹面或铺防滑砖、耐磨砖后,要设置保护栏杆,待成品达到规定强度后方能拆除,建筑垃圾及多余材料应及时清理干净。在地砖等硬块料镶贴的楼地面上,不允许堆放带棱角的硬材料和易污染的油、酸、油漆、水泥等材料。下道工序进场施工,要对施工范围楼地面进行覆盖保护,操作架的钢管应设垫板,钢管扶手挡板等硬物应轻放,不得敲击地面。

    7.4、装饰成品保护

    所有室内外装饰面施工完成后,均要按规定清理干净,做好成品质量保护工作;
    不得在装饰成品上涂写、敲击、刻划;
    作业架子拆除时应注意防止碰撞,钢管脚手架等要轻放。门窗及时开启,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风雨天门窗应关严,防止装饰面霉变;
    严禁用水渗泡装饰成品,防止装饰成品受污染、受潮变色。

    7.5、防水工艺成品保护

    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清理干净表面,做到屋面干净,排水畅通;
    不得在防水层面上堆放材料、什物、机具,不得用火烘烤及敲击;
    因收尾工作需要在防水层面上作业,采取设置防护木板、铁皮覆盖等保护设施,电焊工作业时要做好防火隔离措施;
    因设计变更,在已完防水屋面上安装设备,事先防水屋面成品质量保护措施必须到位。作业完毕以后要及时清理现场,并进行防水屋面成品质量复检。如有损坏应修补。

    7.6、不合格品的要求

    钢筋、水泥等原材料进场后,必须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若不合格立即退场。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不合格立即整改返工,否则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

    7.7、纠正措施的要求

    当有不合格产品出现时,必须对不合格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具体原因,吸取教训,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7.8、预防措施的要求:

    对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具体详细调查分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合格产品的发生。

    7.9、工程交付活动

    工程完工后,对工程全面自检,发现问题立即派专人整改,直至达到优良为止,然后请业主、设计院、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合格后交付业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