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2022年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临床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范文推荐)

    时间:2022-09-25 22:10: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临床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临床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范文推荐)

    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临床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3篇

    第一篇: 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临床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

    颅骨钻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王国安;陈坚;史强;晏炳元

    【期刊名称】《武汉医学杂志》

    【年(卷),期】1989(013)001

    【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种之一,其发病率为颅脑外伤的1%,占颅内血肿10%。在治疗方法上仍有不同意见。我科从l974年7月至1987年10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102例,其中41例行颅骨钻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7-8)

    【关键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置管;持续引流;颅骨钻孔;颅脑外伤;病种;神经外科;颅内血肿;发病率

    【作者】王国安;陈坚;史强;晏炳元

    【作者单位】湖北医学院附扈第一医院抻经外科研究室;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R651.15

    【相关文献】

    1.高位颅骨钻孔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J], 王斌; 杨秀莹

    2.锥颅置SUBDURAL CATHETERTM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J], 董继斌; 邬锡真

    3.微创颅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体会 [J], 石松柏; 丁堂卿

    4.颅骨钻孔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配合及护理 [J], 朱素月; 关健雄

    5.颅骨锥钻孔置多侧孔硅胶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体会 [J], 赵全华; 刘刚; 孙洪福; 薛忠林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二篇: 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临床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方式的探讨

    矫军政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硬膜下血肿常较大,自行吸收困难的需手术治疗。其手术方法日臻成熟,目前多选用传统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及锥颅置管引流术。我们2002年5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160例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颅骨钻孔引流术和传统术式,比较各种术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160例患者,男138例,女22例。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61.23±12.35)岁。全组均经头颅CT扫描和(或)头颅MRI证实诊断,皆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侧脑沟、回消失,脑室受压或闭塞,中线结构移位0.5~2.0 cm;
    血肿影呈新月形112例,半月形39例,梭形8例,不规则形1例;
    低密度影99例,等密度影23例,混杂密度影33例,稍高密度影5例。血肿部位:额颞24例,额颞顶97例,额颞顶枕39例。双侧血肿49例。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65~230ml,平均87ml,血肿量≤100ml 92例,>100ml 68例。就诊距头部外伤时间3~12周,平均5周。所有病例均有头痛、头晕症状。有偏身障碍者64例。按Bender分级:I级96例,Ⅱ级55例,Ⅲ级9例。随机分为采用传统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组(42例)、锥颅置硅胶管引流术+尿激酶治疗组(44例)、单纯颅骨钻孔引流术组(74例)。

    2.手术方法:(1)传统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组:选择血肿最厚层面,头皮切口3~4 cm,颅骨骨孔1.5 cm ×1.5 cm.硬膜“十"字切开,硅胶管装0.9%NaCl溶液于血肿腔各个方向冲洗,直至冲洗液基本清亮,血肿腔置硅胶管引流。(2)锥颅置硅胶管引流术+尿激酶治疗组:手摇钻以3mm克氏针钻孔,穿透硬膜,置入硅胶管引流。术后第2天开始,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1万~3万U溶解血肿,闭管2~3h后开放引流,2~3次/d,一般应用4~6次。(3)单纯颅骨钻孔引流术组:选用血肿最厚层面,头皮切口3~4cm,颅骨骨孔1.5cm×1.5 cm,首先预置引流,距切口旁3cm处戳孔,在该口与硬膜“十"字切口间所经过之颅骨骨缘应用咬骨钳咬一骨槽,以使引流管尽可能平直经过,以保证引流通畅。硬膜及血肿外膜电灼后(电灼程度以切开后不出血为度)“十"字切开(切开直径尽量等同于引流管直径,以使引流管与硬膜二者无间隙,但引流管不可因受硬膜卡压而狭窄),见陈旧性血性液体涌出,立即将预置之引流管置入血肿腔,见引流管通畅,立即关闭引流管并接密闭引流袋,固定引流管,分层关颅。术后分次开放引流,逐步放出引流液,直至引流液缓慢流出,再持续开放引流。

    二、结果

    13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个月。(1)传统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组:手术时间(90±15)min;
    带管天数3~5 d,住院天数7~10d;
    术后低颅压1例;
    术后气颅19例,占45.24%,再次锥颅排气1例;
    术后复发,骨瓣开颅1例。(2)锥颅置硅胶管引流术+尿激酶治疗组:手术时间(30±10)min;
    带管天数5~7d,住院天数7~10d;
    术后低颅压1例;
    术后气颅2例,占4.55%,术后复发2例,再次锥颅1例;
    引流不畅2例,反复冲洗引流无效,再次锥颅;
    继发颅内出血,骨瓣开颅1例。(3)单纯颅骨钻孔引流术组:手术时间(45±15)min;
    带管天数2~4d,住院天数7~10d;
    无术后低颅压;
    无气颅;
    引流不畅2例,反复冲洗引流而通畅1例,原孔再引流1例;
    无术后复发。

    三、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机制复杂,多年来公认有血肿液高渗透浓度学说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使纤溶系统亢进,导致血肿内膜缓慢持续出血而致血肿扩大等学说[1]。钻孔引流治疗正是基于以上原理,其治疗关键是将血肿充分引流干净,并用0.9%NaCl溶液冲净血肿腔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而治愈。多年来临床观察研究发现,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肿腔的体积是否缩小。最终消灭血肿腔,才能将慢性硬膜下血肿治愈[2]。我们分析了传统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和锥颅置硅胶管引流术+尿激酶治疗的缺点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认为这两种术式的缺点:(1)传统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中需用数千毫升0.9%NaCl溶液冲洗,容易形成气颅;
    硅胶管于血肿腔内各个方向冲洗时,有可能造成血肿内膜和蛛网膜破裂。(2)锥颅置硅胶管引流术+尿激酶治疗有盲穿、二次置管、易造成硬膜外或脑组织出血等情况,另外由于引流管内径小,血肿清除时间、带管时间长,术后腔内较多液体与血块共存易发生气颅、再出血等并发症。(3)两种术式易发生术后再出血,我们认为原因除锥颅和置管冲洗时易伤及硬膜、血肿外侧壁、脑组织之外,快速放出液态血肿,脑组织移位而致桥静脉损伤出血,也是再出血的原因。

    我们认为冲洗与否对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而言,在血肿腔内只是量变而已,而彻底引流、消灭血肿腔,才是从根本上解除病因。而系统应用止血剂,也可有效抑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纤溶系统的激活。综合上述原因,我们摒弃了对血肿腔的冲洗,同时为了通畅引流及避免产生上述并发症,加强了手术操作细节,甚至包括引流管选材,采用单纯颅骨钻孔引流术,具体如下:(1)选用的引流管质软而韧(内径4~5mm),前端圆钝,前端2cm内两椭圆形侧孔,孔径3~4mm(12~14号侧脑室引流管为宜)。(2)预置引流时,距切口旁3cm处戳孔,在该孔与硬膜“十"字切口间所经过之颅骨骨缘应用咬骨钳咬一骨槽,以使引流管尽可能平直经过,以保证引流通畅。同时使引流管呈切线位进入硬膜下血肿腔,进管深度2.5~3.Ocm,避免损伤血肿内膜及蛛网膜、脑组织。(3)电灼硬膜及血肿外膜,电灼程度以切开后不出血为度。(4)“十”字切开硬膜及血肿外膜,切开直径尽量等同于引流管直径,以使引流管与硬膜二者无间隙,但引流管不可因受硬膜卡压而狭窄。(5)“十"字切开硬膜及血肿外膜,见陈旧性血性液体涌出,立即将预置之引流管置入血肿腔,见引流管通畅,立即关闭引流并接密闭引流袋,以防止气体进入。(6)术后分次开放引流,逐步放出引流液,直至引流液缓慢流出,再持续开放引流。避免引流液放出速度过快,脑组织移位过快,而致桥静脉损伤,再出血。(7)拔出引流管时,引流管脱出皮下隧道前,压迫关闭皮下隧道,缝合引流口,以防止气体进入。(8)系统应用止血剂,有效抑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纤溶系统的激活。(9)术后常规头低位,不用脱水剂,多饮水,补充低渗液体。

    综上所述,单纯颅骨钻孔引流术若加强上述操作,可减少创伤,且不延长手术时间,与传统术式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风险低、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点,可作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首选[3]。

    参 考 文 献

    [1]刘峥,陈宏颉,张锡增,等.锥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水肿失败

    的临床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1):50-51.

    [2]来奇,李杰,王旭,等.58例老年重症CSDH微创治疗的效果观

    察.华夏医学杂志,2008,30(10):919-920.

    [3]梁桩子.颅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6例分析.中国

    现代医生,2008,46(4):153.


    作者单位:116300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人民医院脑外科

    Email:jiaojunzheng69@1 63.com

    第三篇: 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临床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


    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体会

    1临床资料
    本组58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60-82岁,平均70.2岁。其中4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58例均为幕上大脑凸面血肿。其中有外伤史52例。血肿量80-140ml,平均90ml,均为单侧血肿。临床症状头晕及精神萎靡40例,轻偏瘫50例。CT显示混杂密度40例,低密度12例,略高密度6例。

    2治疗与效果
    病人意识状态好,能配合手术者均采用局麻,否则采用全麻。2000年前,血肿在120ml以上者采用两处钻孔对口引流,2000年后均采用钻1个孔,血肿大者向不同方向放置两枚引流管,其中有6例术后血肿引流不畅曾用尿激酶注入血肿残腔。58例均康复出院。

    3治疗体会
    3.1血肿形成机理:慢性硬膜下血肿多为老年人,多合并有高血压病,轻微的头部外伤即可导致桥静脉小血管的破裂出血。由于老年人脑萎缩,蛛网膜下腔增大,小量出血不易停止,反而易形成较大血肿。多数研究证明,慢性硬膜下血肿与凝血机制障碍有关[1]。血肿内侧膜为胶原纤维,没有血管,外侧膜含有大量毛细管网,其内皮细胞间的裂隙较大,基膜结构不清,具有异常的通透性,在内皮细胞间隙处,尚可见到红细胞碎片、血浆蛋白和血小板,说明有漏血现象。Yamashima等(1985)研究发现,血肿外膜中除红细胞外尚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在细胞分裂时有脱颗粒现象,这些颗粒基质内含有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具有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凝集,故而诱发慢性出血。

    3.2根据血肿形成的机理,治疗上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系统治疗,争取维持理想血压,防止血肿再发。手术钻孔后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尽量清除血肿及血肿外侧壁碎片,消除凝血不利因素。2000年以前对于血肿大者采用对口引流,2000年后以血肿最厚处钻孔,血肿较大者将钻孔稍扩大成槽形。术中向血肿腔各方向冲洗干净后,经钻孔处前后分别放置引流管。

    3.3本组6例CT显示有稍高密度血肿,术后血肿有残留,予以尿激酶经引流口注入后,血肿均能从引流口引出。本组中无需开骨瓣清除血肿者。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