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数学习题的魅力]

    时间:2019-06-01 03:24:3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数学,是一门训练思维的课程,习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载体。一节数学课,学生的练习往往要占到一半时间,学生技能的形成和思维的训练都要通过练习帮助达成。一位好的数学教师,是善于利用习题的教师。
      关键词:思维的体操;梦工厂;循序渐进;发散思维;
      数学,是一门训练思维的课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习题是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载体;习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成为技能的重要环节;习题是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初步用于实践,是教师了解学情的一个窗口,更是学生自我实现的“梦工厂”。通过练习,学生自我进行总结,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高。习题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观念的形成、才能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者要善于发现、挖掘习题中有用的资源,明白习题安排的目的,通过发现、归纳、辨析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习题进一步认识新知、深化新知,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数学习题的类型
      1、模仿型。模仿型习题一般知识单一,针对性强,就是把学生刚学到的新知进行巩固,让学生对刚学的新知能够理解并简单应用。
      2、提高型。这类的习题一般是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把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会运用新知和旧知一起解决问题,从而使新知在原有知识系统内得到同化,使新知的学习得到强化,旧知也能和新知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升华型。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表象联想,再由表象联想逐步形成对简单事物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学生尽快形成抽象逻辑思维,运用发展性习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类题的练习,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知识得以深化,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数学习题的应用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者在运用数学习题时,要遵循这个认知特点。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提倡循序渐进地地实施习题教学,建议例题讲完后,提供一些能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论的题目,题目的安排体现出思维上的阶梯性,按它们的内在联系点,一步一个台阶,逐步引向深入。所以,在习题的安排上,一般都是先基本的模仿巩固练习,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提高型的综合练习,最后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让学生试着进行拓展型的发散练习。
      如:学了圆的周长计算,练习层次可以这样设计:(1)已知直径和半径直接求圆周长。(2)综合其他知识求圆周长。在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3)发散题。有一个运动场,两端都是半圆形,中间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100米,宽是64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形式多样化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就需要学生全身心、高效率地去完成习题,习题形式的多样性,能让学生保持对习题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题形式可分为:
      (1)和例题同类的题型。这种题型的优点是能把刚学习的新知及时强化,学生通过模仿就能完成,正确率高,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形成基本技能。缺点是题型一样,思维含量低,学生容易思维疲劳,他们做题时模仿多于思考,以致不知所以然。在练习中,教者要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基本技能。
      (2)变化的题型。同样是考察基础知识,可以变化例题题型,如:例题是计算,你可以改用选择题或判断题;例题是解决问题,你可以改用填空……这种题型的优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新奇感,学生兴趣高,思维活跃,学习效率高。学生学得活泼,记得深刻。这类题型还可以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思维训练,学生光靠模仿是行不通的,能激发他们的思维,有助于知识的深化理解。如:学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1、出示一组判断:①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②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π倍。……这组判断比单纯计算周长更能深化圆周长的计算方法。2、出示选择:“r=5厘米,那么c=( )。A、3.14×5B、2×3.14×5 C、3.14×2。既节约了时间,也能帮学生纠错。
      3、讲练结合原则
      学生做习题,不能只埋头做,要让学生得到发展,教者就要会在学生做的过程中适时点拨。少了点拨,学生不容易形成知识的脉络,容易遗忘;但只讲不做,是纸上谈兵。“讲解”可以是做题前的点拨,可以是做题后的总结,也可以是适当的评价。要做到简洁、凝炼,让学生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如:让学生做“在一个面积32平方米的水池里,放入0.5平方米的浮萍,浮萍日长一倍,7天可以铺满整个水池。第4天水池里浮萍覆盖的面积是多少?第6天呢?”练习后,教师总结:“看来,有些问题用倒过来推想方法解决就非常的简洁。”这个总结强化了“倒退策略”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4、纠错原则
      学习新知时,都有把新知和旧知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犯错误,或是旧知遗忘了,或是新知的知识点太多等原因造成。教者在练习时,就要会抓住学生易错的地方进行的练习,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学中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教者一节课有个知识点没有注意强调,学生作业时就会出现许多的错误。所以教者要会根据教学经验和学生的情况,有意识地选择学生容易犯错的题目给学生练习。
      5、发散性原则
      要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关键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根据已有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解决问题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实践证明,经过发散性思维训练,能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从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入手,这就需要发散性的习题来帮助培养。
      一般来说,书上的习题都比较单一的,教者要会把这些单一的题型转变成发散性题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性题型一般有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方式。一题多解就是一道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解答的方法有多种,通过一题多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并找到最佳解题方案。如:学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出示:比较5/8、3/7和0.5的大小。让学生找不同的比较方法:①化成分数,再通分比较大小。②化成小数比较大小。③都和0.5比较大小。通过这类题的练习,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一题多问就是相同的条件,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题多变是把一些题目变换一下条件或是问题,让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总之,习题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培养学生的思维离不开习题的练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习题练习的尺度,充分利用习题,经常变换习题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切实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卫芳:《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教学参考》2009-12
      [2]胥传翠:《充分发挥习题功能,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小学教学参考》2010-12
      [3]许万明:《加强应用题基本训练的教学策略》《中小学数学》2011-4
      [4]张锁荣蒋明玉:《优化习题教学的几个视角》 《小学数学教学》2007-11
      [5]刘远涛:《让“错误”成就精彩》 《小学教学参考》2010-3

    相关热词搜索: 习题 魅力 数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