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谈数学教学活动的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视频

    时间:2019-05-22 03:27:4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积极思考等方面下功夫,以此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以实际问题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增强趣味性。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人,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了,把车轮和圆联系起来,得到圆的一些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理论—实践。再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图形具体化、枯燥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多媒体课件形象、灵活、快捷、方便、实用,使学生能快捷、迅速的得到信息,做到图文结合,既省时又形象,能多方位的展示图形的变化,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截一个几何体》的学习需要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用多媒体演示一下截割的过程和截割后截面的形状,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物体的构造,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容易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有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是学习数学的重点,但学习数学概念是一种枯燥的事,如何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原理并进行实际运用是一件难事,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不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平行线的学习,将生活实际中有平行线的图形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给学生在感官上一个平行的概念,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图形,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平行线这一数学概念。
      利用《几何画板》可以作出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图象,既可以验证参数的值,还可以看出参数的变化引起图形的变化情况,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二次函数中二次项、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作用。
      三、增加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新课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你能行、你最好”等鼓励性的语句,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肯定在合作中学习是好的方式。经过讨论后,教师一定要给出结论,否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讨论交流要用得恰当,对于那些难度较大,讨论要花费很长时间,最终又得不到定论的问题,就不宜进行讨论。
      四、减少繁杂的运算论证,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轻松愉快。
      新教材减少了老教材中那些繁杂而又无实际意义的计算题,对一些复杂数字的计算要求用计算器完成,教学活动中注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的繁杂的运算与论证,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是有益的。但是对计算器的使用应恰当,否则会造成学生对计算器依赖而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后果。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不可能像看小品或做游戏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而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比如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运算等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就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五、注重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勇于思考和探索。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于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求异思维。
      六、突出创新意识,让学生不断探究。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今天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新教材中添设了探究性问题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讨、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什么情况下围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又如“镶嵌”,让学生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这些探究性活动的添设,充分说明了教材的潜在功能和拓展性,也体现了教材内容上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的统一,所以要引导学生对新教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一般规律及其本质,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要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精神要同步,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富有成效,数学才有望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活动 体会 数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