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从目的论视角看加里.斯奈德翻译的寒山诗|砌石与寒山诗

    时间:2019-05-14 03:20:1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对传统翻译理论进行了重大突破,为翻译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支持。目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翻译的方法和策略由译文预期的目的和功能决定。正是由于这点,近年来功能主义目的论越来越多地用来指导旅游文本、电影字幕、广告语等实用文本的翻译。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通过对加里·斯奈德翻译的寒山诗进行分析,来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用翻译方法的目的性,进而得到结论—作为诗歌翻译的一种解读视角,目的论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目的论 寒山诗 加里·斯奈德 翻译方法
      
      一、目的论概述
      目的论由德国的汉斯·费米尔在1978年出版的《普遍翻译理论框架》中首次提出,该理论是在功能派翻译理论创始人凯瑟琳娜·赖斯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1年赖斯提出理想的译文应该与原文在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和交际功能上对等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她的学生费米尔摆脱了以追求与原文对等为目标的翻译理论的束缚,提出了功能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
      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包括:①翻译是一种基于原语文本的有意图的、人际间的、部分通过语言媒介实施的跨文化互动行为。作为一种有目的的互动行为,翻译有意图性。②“翻译时译者应根据客户和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情况,从原文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翻译”,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③目的论指出翻译应遵循的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目的法则指出翻译行为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
      翻译理论中的“目的”有三种解释:一般意义上的目的,即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目的;在译文语境中译文的交际目的;某种翻译策略或翻译步骤的目的。通常情况下目的指译文的交际目的。
      二、加里·斯奈德及寒山诗简介
      1、寒山诗简介
      寒山诗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独具异彩的明珠。据学者考证,寒山诗流传下来的有314首。这些诗在思想上熔铸佛、道、释,饱含哲理。但因其多用口语、俗语,甚至有时以难登大雅之堂的粗语、俚语入诗,不注重韵律节奏,不符合当时正统诗歌规范,因此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寒山未能取得传统文人士子的认同和青睐,被正统的文学忽视以致排斥。然而随着其传人日韩之后在20世纪50年代传入美国而声名鹊起,其诗歌更是在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翻译下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在当时美国年轻人中得到普及,成了“垮掉的一代”的精神食粮。
      2、加里·斯奈德简介
      加里·斯奈德,20世纪美国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和生态主义保护者,“垮掉派”诗歌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攻读东方语言文学期间,斯奈德在汉学家陈世骧的指导下开始翻译寒山诗,后来东渡日本学习禅宗,1969年回到美国后定居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山区,过着简朴的生活,同时继续广泛游历、阅读和讲学,并致力于环境保护,成为美国环保运动的代言人。1958年他在《常青藤》杂志上发表了24首寒山译诗。1965年将其并入新集子《砌石与寒山》出版,由此寒山诗在美国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三、目的论在斯奈德翻译的寒山诗中的体现
      1、确定目的
      目的论基本观点认为,翻译方法和策略由译文预期目的决定。因此在分析斯奈德翻译的寒山诗之前,必须清楚他的翻译目的及其译文目的,而要确定这些目的,了解当时美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是必要的。
      寒山诗在20世纪50年代传入美国,当时的美国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经济大萧条、越南战争失败、刻板枯燥的高度工业化社会。生活在这个时期的美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对美国的社会制度、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产生怀疑。他们对现实极端不满,但又看不到出路;他们愤世嫉俗,不修边幅,放浪形骸,追求刺激,酗酒吸毒,其中有些长期浪迹于社会底层,形成独特的社会圈子和处世哲学,这就是“垮掉的一代”。
      由此可以看出,斯奈德在这个时期从三百余首寒山诗中选择其中的24首禅理诗进行翻译,其目的与其译文目的应该是一致的,即获得当时美国读者的审美认同,传播他们急需的精神需要,满足其精神追求,激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引导他们从寒山及其诗歌中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生活境界。
      2、体现目的
      首先,体现在直译的翻译方法上。如在第5首译诗中“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斯奈德直接将“黄老”译成“Huang and Lao”。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老”用来指道家学说,而这对中国文化知之不多的美国人来说也许是陌生的;第10首诗中“昨来访亲友,太半入黄泉”斯奈德将“黄泉”译做“the Yellow Springs”。在中国文化中“黄泉”是人死后的去处,在英语中“Acheron”一词可以算作“黄泉”的对等词。但斯奈德却选择了“the Yellow Springs”。如此直白地翻译这些汉语中的特有词汇想必会对外国读者带来一定的理解困难,斯奈德在采用直译的方法时不会想不到这一点。但结合他的翻译背景和翻译目的就不难理解这种操作。既然当时的美国文化正处于危机时期,而寒山诗中所流漏出来的充满禅机和人生哲学的处世方式又正好符合当时美国青年反对正统中产阶级价值观的思想,斯奈德大量使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就起到了迎合当时的美国青年,传播他们所需要的异国情调和异质文化,从而也把圆石的禅宗文化介绍到译入语之中,丰富了译入语文化。
      其次,体现在意译的方法方法上。如第15 首中的“一道将一德”被译为“One the Way and one its Power”。诗中“道”和“德”应该指的是老子的《道德经》,但即便在中国文化中我们也很难对其做出准确而统一的翻译,因此,斯奈德将其基于自己的理解进行了翻译。第17 首中将“平生随缘过”中的“缘”对译为梵语的“羯磨”( karma) 。第20首中的“君诗无道理”的“道理”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reason or truth”,斯奈德将之被译为 “The Basic Truth of Tao”。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到斯奈德在翻译过程中,将某些中国语汇基于自己的对禅宗的理解加以改造,向目标读者阐释寒山诗的禅境和禅意。他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想把寒山塑造成一位顿悟了的、睿智的“精神领袖”的形象,从而使他在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显得更为丰满。
      再者,体现在改写的翻译方法上。Lefevere曾指出翻译是对原文的一种改写,可以引入新概念,新文类,新模式。[1]在目的论中,费米尔认为在翻译中原文并非衡量一切的标准,原文只是为目标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来源,忠实于原文是次要的,而实现翻译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对比寒山诗原文和斯奈德的译诗,也可以发现一些改写之处。如第12首中的“炼药空求仙”一句被译成了“Tried drugs,but couldn"t make Immortal.”所谓“炼药”指的是炼长生不老的药,这种药英文里面有个专门的词叫“elixir”,但斯奈德故意译成“嗑药”( Tried drugs), 似乎是为了引起当时美国年轻人的共鸣,仿佛寒山也像“垮掉的一代”一样,想从吸毒中寻求解脱,却找不到通往永恒不朽的精神家园的道路。[2]又如第21首,原诗共八句,但斯奈德故意略去中间的四句不译,只译了目标读者最感兴趣的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这种改写在某些译者或读者看来似乎是万万不可的,但斯奈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迎合目的读者的审美期待,因为当时“垮掉的一代”愤世嫉俗,只想到山林旷野去寻找自然的乐趣,“寒山久住,吟歌无忧”自然令他们神往;酗酒吸毒,麻醉自我的年轻人似乎又在“饥餐一粒伽陀药,心地调和倚石头”中得到了无穷的安慰。[3]由此可以看出,改写不是任意的,需要一定的背景来支撑,需要一定的目的来解释。
      总结:
      本文通过对斯奈德在翻译寒山诗中所采用的不同的翻译方法的分析,为我们说明了译者的翻译目的是如何影响其翻译策略的选择,所选择的策略又是如何影响了译文效果从而实现译文预期目的的。同时,也使我们看到目的论以译文读者为出发点,以目的法则为首要法则,试图把翻译从原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译入者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从而突破了对等翻译论的限制,修正了传统的“忠实”标准,弥补了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
      
      参考文献:
      [1] 王玺.从Lefevere的改写理论看斯奈德的寒山诗英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翻译变异?——论加里·斯奈德对寒山诗的创造性“误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63-68.
      [3] 王海燕. A Study on Gary Snyder’s Translation of Han Shan’sPoem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D], Shandong University, 2010.
      作者简介:贾翠彦(1984—),女,河北省石家庄人,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2010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相关热词搜索: 加里 寒山 目的论 视角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