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加强疫情防控加快经济发展抓六稳促六保心得体会

    时间:2020-08-30 08:05:2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加强疫情防控加快经济发展抓六稳促六保心得体会

     篇一

     区委书记XX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第118次会议,专题学习在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听取全区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分析研究全区一季度经济形势,深化部署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4月17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深入分析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和当前经济形势,对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4月20日市委常委会和4月22日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对相关工作进行了传达部署。

     指出,虽然前期我区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但全区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十分艰巨,容不得丝毫松懈。同时,在全球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下,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压力仍然非常大,仍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加倍努力。

     强调,要严防疫情反弹。学生开学复课方面,要抓细防控措施,加强校园管理,完善应急方案,进一步提高开学复课的安全性。社会疫情防控方面,要提高工作精准度,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切实加强境外、重点地区来长人员健康管理和无症状感染者防控。要结合“五一”及高温汛期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对各地区各领域特别是景区、商圈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检查,做好做细应急预案,统筹好疫情防控、安全稳定和旅游消费等工作。

     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和全市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六稳”促“六保”,抢时间、赶进度、补损失,用好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机遇、疫情催生的市场机遇、全球化格局深度调整的重大机遇、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推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要抓紧抓好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稳外经外贸、促投资消费,大力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更多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领域,严格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实现年初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篇二

     应对前所未有的冲击,要有高瞻远瞩的谋划和精准有力的部署。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会议在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同时,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从“六稳”到“六保”,释放出一系列清晰而有力的信号。

     增强底线思维,为有效应对冲击把脉定向

     受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前所未有的冲击影响,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消费、投资、出口等出现下降,就业压力明显加大。

     3月份以来,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衰退程度远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滑。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中央审时度势,在‘六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六保’,更强调兜住底线、守好基本盘,更强调增强底线思维,为应对疫情冲击、推动经济平稳运行把脉定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李承健说。

     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中央适时提出“六稳”,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外部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中央进一步提出“六保”,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疫情导致居民消费受到抑制、投资活动放缓、外需显著萎缩,使得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加大、居民收入放缓、财政收入下滑等问题凸显。”李承健认为,提出“六保”,体现了中央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充分估计的责任和担当,是坚持底线思维、着眼全局的关键部署。

     疫情冲击不可避免,攻坚克难事在人为。事实上,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出台到落地实施,很多方面体现了“六保”要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使得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

     3月份,中国经济主要指标降幅明显收窄,展现出巨大韧性。

     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3月份,工业产出规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全国货运周转量和客运周转量同比增速比上月分别加快9.9和14.3个百分点;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5.9%。

     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新动能快速发展——

     一季度,网上会议、线上交易、在线教育等促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智能手表、3D打印设备、服务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等电子类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可以预计,下一阶段经济会延续回升改善、持续向好的势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

     彰显深刻内涵: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9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六稳”,就业为首。“六保”,首要的仍是保居民就业。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关键是兜住民生底线——

     保居民就业,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真金白银”援企稳岗,“点对点”组织返岗,发挥“双创”积极作用,更多采取市场化手段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疫情发生以来,围绕保居民就业,一系列政策精准有力、密集出台。

     保基本民生,要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完善社会保障,做好低保工作,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群众基本生活。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加大。兜牢民生底线,做好民生保障的意义更为凸显。

     分批下达2020年以工代赈资金56亿元,预计吸纳约30万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参与工程建设;阶段性提高每月价格临时补贴标准1倍……

     越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越是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兜牢民生底线,把疫情对民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核心是稳住经济基本盘——

     解决就业和民生保障问题,根本要靠发展。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多国经济出现停摆半停摆状态,国际经贸往来受到严重影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恢复到正常轨道,稳住经济基本盘是前提。

     保市场主体,着力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各类市场主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承载居民就业的主要领域。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企业面临空前经营压力。从中央到地方,一套政策组合拳集中出台。

     保粮食能源安全,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稳价。

     面对疫情大考,我国生活必需品、医疗物资、电气水热等基本供应总体平稳,食品、药品、基础工业品、基本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有序运转,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全球化时代下,仍要紧绷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之弦,认真研判国际市场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做好生产流通、保供稳价各项工作,确保老百姓(79.600,0.00,0.00%)的“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确保煤电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

     “虽然疫情导致部分零部件成本上升,但订单仍然充足。”联想移动业务集团中国区制造高级总监齐岳说,联想正利用智能技术积极化解影响,最大限度提高交付能力和产品可靠性。

     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导致海外需求下降,部分企业停工停产,给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带来较大影响。

     面对挑战,以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复工复产;充分运用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强化产业上下游、跨行业协同生产;在开放经济体系中,打造新的国际合作增长点……依托完整产业体系优势,我国以自身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展。

     保基层运转,确保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针对一些地方财政受疫情影响较大,中央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确定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

     专家指出,关键要立足长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通过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准入门槛,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稳中求进,危中寻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动摇

     关键时期,更需增强战略定力,明确工作指向。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稳是大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要稳中求进、危中寻机。

     稳中求进、危中寻机,必须着力在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和扩大内需上做文章。

     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会议作出一系列部署。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认为,本次会议在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方面部署更细更深。

     “做好‘六保’工作,既要把握力度,也要把握节奏,要跟着实践走,不断及时调整。”乔宝云说,“政府必须在这个时候发挥牵引作用,并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会议把扩大内需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如何扩大内需?会议从释放消费潜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加以强调。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司长伍浩认为,目前看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三方面内容。“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

     我国上亿户的市场主体中,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据绝大比重,直接或间接带动数以亿计就业人口。可以说,中小企业稳则就业稳、经济稳。

     北京大学教授刘怡注意到,会议明确提出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这是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新形势下适时提出来的,很有针对性。”她说,“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内涵非常丰富,需要财税、商务、海关等相关部门相互协作,研究出台与之相衔接匹配的税制等规则。”

     “综合看,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有较大影响但影响总体可控,没有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面对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要增强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效,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篇一

     这几天,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很多地方疫情防控措施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小区的卡口撤了,一些门店也允许开业,连部分广场公园都实行限流开放,很多市民早已按耐不住萌动的春心,从蠢蠢欲动变成群起而出。城市中的商气越来越浓,大街上也变得人流涌动,不觉间,扎堆现象就变得多了起来。从扎堆喝坝坝茶到排队买胡辣汤,再到不戴口罩赶集,很多人连最基本的防范意识都丢掉了,疫情防控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近两日,一条四川广元市民扎堆卸口罩喝坝坝茶的视频引起全国网友关注,那人山人海的场面令人震撼,但更多的是担忧和后怕。如此亲密的接触,其后果不敢想象。如果其间有感染源,不知会有多少人将被采取隔离措施,那些急不可耐的市民,好不容易从家中释放出来,结果又将面临更长时间的隔离,有的人还会被送去医院治疗。同时也意味着防控措施会进一步升级,封闭法管理的手段一会再来一次,对于这样的反复与折腾,是谁都无法承受之重。

     这次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疫情,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其复杂性和严重性远远超过了预期。无数医护人员、军人、基层干部和志愿者,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日夜奋战在防控一线,用无私奉献为我们租起了坚强的堡垒,还有那些为此而牺牲在岗位的战疫者,他们用最大努力和付出所换取的成果,不能因为我们的懈怠和侥幸而前功尽弃。疫情阻击战的拐点还没到来,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能取得眼下这样的成绩,与群防群治、全民参与密不可分。正是大家响应政府的号召,严格执行了“不聚集,不聚会,不扎堆”的自我保护措施,老老实实待在家中不出门,才把病毒控制在有限的空间内,掐死了传播的渠道。

     从疫情防控战役实施开始,相关部门和专家就倡导大家要待在家中少出门,有效控制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人在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产生大量飞沫,形成带有病菌的气溶胶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大部分集中在1米左右的范围。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首要之举就是保持安全距离,做好自我防范。简单来说,不扎堆是一个刚性原则,也是必须坚持的底线。

     在家闷了这么长时间,大家都希望出来透透气,这可以理解。怕就怕大家心存侥幸,让严密的防控线变得千疮百孔。病毒还在肆虐,而很多人思想却已懈怠,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把风险和责任抛到脑后。不坚持不扎堆不聚集不聚会的“三不原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家人、对他人和对社会的不负责。有时候,在公共资源严重不足时,“没有火神山,没有雷神山,也没有钟南山”并非玩笑话,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无论个人,家庭还是整个社会,再也经不起在不随意间,让病毒卷土重来一次。

     上海医疗救治组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是‘战士’,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这些天因为复工复产,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多起聚集性感染,给防控工作敲响了警钟,足以引起每个人的重视。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我们只有严格遵守最基本的规范,夺取了防御阻击战的全面胜利,才能在春暖花开之时,相聚在一起尽情享受生活。

     篇二

     近日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接受医道网采访时指出:“我们以前说,防火防盗防什么,现在就是防火防盗防同事。我们的同事在日常接触中,有些人可能已经成为一个潜在的感染者。所以,跟同事在一起也要防着。”

     “防火防盗防同事”,

     张文宏教授的防疫“金句”一出,再次刷屏。不少人报之一笑并接受了其建议,自觉做到不面对面吃饭,在一起讲话也要戴口罩等等。但也有不少人心生疑虑并由此产生行为焦虑:同在一个单位和一个场所,这样刻意防范同事,不是要把同事当作“病毒”和“传染源”来“有色预防”吗?还有甚者在行为上也“过度雷厉风行”:赶紧把自己的座位和同事拉开一段距离,见面了赶紧绕开,碰到同事打招呼说话干脆装作听不见,看见同事像看到怪兽一样惊慌掉头……

     说实话,在目前疫情严峻尚未出现拐点的形势下,复工复产后“防同事”确实很有必要。过分密切接触、说话不戴口罩、扎堆聚集、吃饭还像往常一样聚餐或者说笑聊天等等,看似融洽和热情的背后,其实就是在“好心”地为病毒感染、疫情传播提供机会和空间。复工复产后当当网***人被隔离观察就是这方面看得见的教训。在一定程度上,“防同事”确实是很有必要的防疫措施和行为警示提醒。

     但关键是,在“防火防盗防同事”警告中,把同事放在与“防火防盗”一样的警惕角色,仅仅是从防病毒传播感染、防疫情传播的层次,而无关其他,也不必上升到“防护过当”诱发人情淡漠、关系隔阂的尴尬与痛苦。张文宏教授的“金句提醒”,不是让人们时刻把同事当做“传染源”当作“病毒携带者”来看待,而是让复工复产后人员时刻保持防疫警惕、保持行为理性、保持防疫措施科学,避免同事之间爆发疫情感染。这背后的科学理性与人性,远大于那种阻断人情和关系、感情、导致隔阂和人际困境以及沟通交流压力的简单粗暴。

     让同事之间避免面对面交流、避免扎堆聚集、避免聚餐和团体餐、说话戴口罩,表面上看是让人们隔离和拒绝同事的走进与交流,但实际上,却是引导人们用科学的行为,保护自己和同事的健康,同时这种理性行为的引导,更是鼓励同事之间用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关心共同抗击疫情,这不也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换位思考和彼此在疫情严峻形势下更加温情的关爱体谅吗?

     决胜“战疫”,除了专业抗击力量的决战之外,离不开个体行为的理性到位。在防疫关键时刻,个体的理性科学,是最科学也是最人性、最由温度的的参战行为。在复工复产人流出现集中的驱使下,阻断病毒和疫情传播成为目前最严峻的考验,复工复产的同事都时刻把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平安放在心上,把科学防护措施落实于平常,自觉做到戴口罩、勤通风、少接触、勤洗手,就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平安的高度负责,对复工复产的高度负责,对防疫的理性配合。

     篇三

     为了疫情尽早结束,无数人都奋战在一线岗位上。有的连续工作十几日、二十几日,在他们的努力下,除湖北外,疫情已经出现15连降,治愈出院病例已经首超新增确诊病例。成效令人欣慰。但是,在这战果背后,冲锋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干部、警察、志愿者们却以极度的疲乏状态在应战,有的牺牲在岗位上。强制休息令的下达,既是对防疫“战士”的关爱,也为科学防疫注脚。

     冲锋在一线的防疫工作人员,既是防疫抗疫“战士”,他们是“超人”、是“拼命三郎”,但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支持并为防疫工作人员创造科学适度的防疫抗疫工作状态,是各方都需要面对并思考的问题。时代需要“英雄”,但我们又不希望“英雄”在众人泪目时倒在工作岗位上。

     随着防疫体系不断健全,防疫力量不断集结、扩充、优化,不管是医护人员,一线干部,志愿者,还是其他参与防疫的队伍,防疫的强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可爱可敬的防疫“战士”们,责任心、使命感,比以往更强烈。轻伤不下火线,带病防疫抗疫,已经成为常态。这不是科学防疫所需,这在客观上会降低防疫效率。让防疫“战士”们休息好,以更为饱满的斗志投入防疫,是为了更好的战“疫”。

     一张张强制休息令,外表“强硬”,内里柔软,是关爱,是鼓励,也是动员。以小观大,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了多项为医护人员、社区力量服务的保障措施,也是最大限度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凝聚起强大防疫合力创造了有益条件。

     随着防疫工作的不断深化,防疫体系、力量统筹、医治技术正在不断更新、优化,提高了防疫的精准性,提升了治愈率,也缓解了一线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党中央明确指出,指挥调度、后勤保障要科学到位,对医务人员舒缓压力、生活保障、必要休整、精神鼓励务必及时加强落实,这些外部环境的积极变化,也同样给“强制休息”提供的可能,让紧张的防疫工作者休息一下,养精蓄锐,回头再战,是共识也正在变成实在的行动。

     防疫阻击战正在最吃劲时,但“磨刀”不误“砍柴功”。再对防疫方案进行优化,再扩充防疫队伍力量,再强化科技防疫支撑,再全面群防群治,防疫节奏将更蹄疾步稳,强制休息令终将完成历史使命,留存在防疫人员光荣征程中。

     篇四

     收到“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之后,姚女士不同意公司的解职决定,于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咨询:公司做法对吗?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明确告知姚女士:公司将其解职的做法是违法的。姚女士可在公司注册地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诉求公司与其恢复劳动关系或向其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

     虽然说,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士给了姚女士一个明确说法:这是违法的。问题是,企业违法了,姚女士究竟该如何保障自己的就业权利?而且,仅仅凭着姚女士的“义愤填膺”,企业真会买账吗?或者说,“新冠肺炎治愈者”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继续上班?

     我想,对于个人而言,打赢这场官司付出的一定是不小的代价,即便企业输了官司,问题在于输了官司的企业能否继续接纳“新冠肺炎治愈者”?最大的可能就是:输了官司之后,企业支付一定赔偿数额,也不再接纳“新冠肺炎治愈者”。而“新冠肺炎治愈者”再到其他地方应聘,遭遇的可能依然会是就业歧视,没人愿意录用。

     应该说,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歧视“新冠肺炎治愈者”现象。可以想见的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安全,企业在得知自己的员工属于“新冠肺炎治愈者”之后,一定会是排斥的,排斥他们的不仅是企业,还有昔日的同事。《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法律是刚性的,而具体到落实上来说,又很大程度上是“弹性”的。因此,如何治疗歧视“新冠肺炎治愈者”的伤,还需要多做些事情。

     一个方面是,对于存在与“新冠肺炎治愈者”取消劳动合同想法的企业,要露头就打,不能让“新冠肺炎治愈者”孤军奋战,而是需要劳动保障部门介入约谈,必要的时候应该启动公益诉讼,办成铁案,警醒“后来者”;一个方面是,需要宣传科学知识,让“昔日的同事”以及用工单位知道“新冠肺炎治愈者”没有什么可怕的,心甘情愿与“新冠肺炎治愈者”在一起。

     还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新一轮招聘中,要防止出现拒绝录用“新冠肺炎治愈者”的情况出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新冠肺炎治愈者”的信息,不泄露这些信息。别让“新冠肺炎治愈者”遭遇就业歧视,谁也没有权力剥夺“新冠肺炎治愈者”的就业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