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贝海拾珠,聚沙成塔】贝海拾珠

    时间:2019-05-31 03:27:5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有的学生为没有恰当、丰富的素材而苦恼,确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有的即或积累了一些素材,但又苦于不能灵活、正确地运用,致使作文显得空洞无味,或整篇文章素材堆砌、陈旧,行文呆板,了无生气。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观察,当然就没什么内容可写了。另一方面,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学语文的课堂上缺乏对课文内容的深切感悟、对表达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有效训练。表面上热热闹闹,课后冷静想想学生得到了什么,却往往难以说得清楚。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这对于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又该如何正确地引领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生活中出发
      学生写作文,是要他们将自己的生活通过评议与文字表达出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千姿百态的事物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学生写作离开生活这个源泉,就如同没有原料的工厂生产不出产品一样。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处处可见,很多就在自己的身边。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多观察。不仅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还要用脑子去想。要求他们时时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要引导学生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更大范围的实践中,学会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并养成认真思考的品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解放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放飞“小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触。如在写美丽的校园时,就让学生先观察校园景色,感受校园的美,学生写时自然就有话说了。写我的老师时,就让学生观察老师一天的工作形迹,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幕写下来。
      二、在课堂上发展
      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文质兼美的课文有二三百篇。这些课文既是语言的范例,又包含着大量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认认真真地掌握好这些课文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坚实基础。让学生在读读背背中积累,在与阅读文本的对话中积累,在自由选择中积累,在拓展知识中积累。
      1.在诵读中积累。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重视诵读,其实强调的就是语言积累问题。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2.在实践中积累。积累语言是为了用,不运用语言,语言的积累是没有意义的。积累是表达的基础,而运用能强化、深化发展原有的积累。只有通过运用才能真正使语言内化,完成语言知识的建构。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既要敏锐地觉察学生的精彩之处,又要注意发言中暴露出的语言缺陷或思维混乱,不放过语言积累训练的有利时机。学生在课堂发言中表现出来的知识的、语言的缺陷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语言缺陷进行的训练,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样具有特殊的意义。
      此外,还可举办诸如“好书推荐”、“名人名言”等各类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交流彼此的读书心得,在活动中进一步深化积累。
      三、用记忆来形成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得少,二是记住得少。没有记忆一切都是空话,在积累写作素材时,除了要观察体验外,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记忆。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如:可以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等。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教师可采取点名背诵、同组互背等方式,让学生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经常谈读书体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感受。如此日积月累,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就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而这些素材就成了学生写作的后备力量。有了这些素材,在写作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
      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并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必定能消灭学生在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

    相关热词搜索: 聚沙成塔 贝海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