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成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19-05-30 03:20:1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等,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必须全面地了解阅读教学的现状,准确地把握阅读教学的特征。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一、激发阅读兴趣,自主阅读
      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文章,让学生先反复阅读、读通、读懂、读出重点、读出感情,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理解。
      1.展示课题引导读。学生接触课题后,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有什么要问的,以此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2.根据兴趣自由读。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在读时,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诵读的条件,如加上多媒体或配上音乐等,并积极参与到学生朗读活动中去。
      3.检查效果汇报读。学生充分练读后,根据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老师、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并要求初步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找出文章的重点,标出好词佳句。然后,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引导,读中感悟
      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带动学生通过读,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展开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做到吃透“两端”。一端是“文本”,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有条理地指引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使学生更容易地与文本开展对话;另一端就是“人本”,能始终引发学生的阅读需要,激发学生读课文的高涨热情,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吃透两端,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自觉地将“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所以阅读教学要坚持从读入手,以读为主,落实“读”的训练。但有的教师急于讲解,挤占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没有或很少有读的机会,以致一篇课文学完,连课文还读不懂。若教师讲解分析得多,学生感觉 如空中楼阁;或过于强调读背,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束缚思维发展,这两种教学方法都容易走极端。阅读教学要反璞归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思维碰撞,质疑问难
      思维活动一般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学习中,学生只有遇到困难,感到有问题必须自己去解决时,才会积极地去思考。因此,课前教师要做足功课,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精当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入课文“情境”中去的重要手段,是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正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再者,《语文课程标准》分阶段目标阅读一项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关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能思考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阅读教学中,从小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以“疑”为线索,使学生对知识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四、讨论交流,议中释疑
      讨论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对质疑的升华,“引议释疑”,就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讨论研究,取长补短,逐一解决疑问,并鼓励、启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求,使思想得到交流与深化。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的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堵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让学生在阅读感悟、亲历体验的基础上,把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的领悟、对情感的体验释放出来,引导学生关心文本中的人物,鼓励他们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讨论交流,学生就可以把文本所蕴涵的价值观的感悟和体验表达出来,展示个性的阅读过程。学生在充分发表意见、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疑”自然而然也就解开了。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课文为什么重点写议花生而不写清种花生的过程呢?如果教师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那么学生就体会不到本文的写作目的,只有让学生经过熟读、精思、讨论、点拔,学生才能认识到议花生是本文写作重点,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经过讨论,“疑”解开了,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只有突破为教而说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桎梏,学生的说才会走向多样化;只有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只有将讨论的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或同座式、或小组式、或全班式),学生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只要多说多练,学生说的水平才能不断进步。不要怕学生说得慢,或一时说不上来;不要怕学生说错、说啰唆、言不达意,或张冠李戴,这都是学生走向敢说、能说、会说必须经历的实践过程,是非常正常的。学生一旦走入无拘无束的说话境界,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创造精神会得到大大增强。阅读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说,能创新阅读教学,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更加积极地凸现出来。让学生自己读书,让学生自己提问,让学生自己抒情,让学生自己说话,就是让学生拥有了阅读过程!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长台关乡杨庙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阅读教学 语文 主体作用 发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