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新加坡大学国际化的特点探究及启示】 新加坡 国际化

    时间:2019-05-17 03:28: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国际化是新加坡办学的基本理念,在国际化进程中新加坡做出了卓越的成绩,本文试图从大学国际化的内涵、新加坡大学国际化的特点来探究它能给予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大学国际化;启示
      
      一、大学国际化的内涵界定
      对于大学国际化(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不同的学者有不同国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大学国际化就等同于高等教育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就等同于大学国际化。有的学者认为大学国际化的含义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更为窄一点,“大学国际化仅指大学内发生的国际化的变动;而高等教育国际化还包括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行为活动、政府的国际化策略等。”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和外延均大于大学国际化。因为,第一,高等教育和大学的内涵不同。根据潘懋元老先生的解释,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上的专业性教育。这一定义说明高等教育属于教育范畴,是教育的一个阶段,是一个宏观的概念。而大学是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一般来说分为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从各自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是承担高等教育的一种载体,从这一点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学国际化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第二,大学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部分,而且大学在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于国际化的定义也有很多的争议,而大学国际化用比较周延一点的概念可以解释为大学国际化就是大学办学理念、要素和行为跨越国界进行互动的过程和现象,具体表现在学生、师资、课程的国际化和国家交流与合作等方面。
      二、新加坡大学国际化的特点
      新加坡从第一所高等院校建立到现在,它的高等教育历史尚不足百年,但其却已经形成一个层次类型、结构完备的体系。从层次类型来说,主要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大学,主要是为学生传授中高级技能,并通过创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来适应社会开发新技术的要求,为社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第二层级是理工学院,它的主要目标就是适应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增长的对中等水平的技术人才的需求。第三层级是一些中等水平的、以职业为中心的培训机构等。新加坡的大学主要是指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这三所大学(注:由于新跃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且2005年才被批准升格,故不算在内),所以,鉴于我们界定的关于大学国际化的定义,这里我们讨论的关于新加坡大学国际化的特点的探究主要是对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三所大学的国际化的特点及其给予我们的启示进行梳理。
      1.政府的服务导向性
      在新加坡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作用的痕迹是很明显的。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政策等方式实现对高校的领导,同时利用自身的地位为高校提供一些条件,在高校与外部关系上起一种协调作用。在这三所大学的国际化进程中,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良好的效果主要得益于政府。
      首先从完善城市建设来说,享有“花园城市”的美称的新加坡在环境、司法、科技等方面都竭力做到最好。一尘不染的街道、随处可见的绿化、稳定的社会环境、先进的配套技术设施等使得新加坡在国际化进程中能够拥有这样强有力的后盾。
      其次,从社会关系处理上来说,不同种族的人民生活在一起的新加坡俨然就如一个小小的“联合国”,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社会的稳定以及留学生的归属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化环境,更加和谐的推动国际化进程的关键步骤。当地政府推行种族和谐政策,一方面在文化政策上规定英语、 汉语、 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以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在宗教政策上,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不同种族的人可以信奉不同的宗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另一方面实行政府组屋制度,也就是在住房安置中将不同种族的人按照一定的比例安排在同一栋组屋中,实行“混居”,增进各民族间的信任和理解,减少了种族矛盾和冲突。这一切都为和谐和睦的国际化环境提供的条件。
      再次,在经费拨付方面,这三所大学每年都能获得大量的政府经费,而且使用经费有很大的自主权。新加坡始终保持教育投资与经济发展同比增长,据2008年2月公布的新加坡该年预算中,教育开支达到61.65亿新元,占其财政支出的20.8%,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4%。目前,在新加坡的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占第二位仅次于国防开支。
      最后,新加坡政府为高校的合作提供条件。如从1998年的“引进十所世界级大学”计划开始,新加坡政府就引导经济管理部门介入到国家教育活动。新加坡工贸部下设的经济发展局参与选择和吸收世界顶级大学到新加坡办学(通过新加坡PSB学院与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一流高校合作办学);旅游管理局负责新加坡大学和院校的向外推荐,到国外办教育展览会等。
      诚然,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它在高校的宏观调控方面发挥的首先是强制性的特点。但是就整体而言,政府宏观调的指导性和服务性特征更为突出。
      2.全民意识的开放性
      新加坡的大学国际化之所以能做的这么出色,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全民意识的开放性。据最新数据表明,新加坡现有人口518万,其中325万人属于新加坡公民和53万个永久居民简称“PR”。在这325万新加坡公民中华人占74.1%,马来人占13.4%,印度裔占9.2%,欧亚裔和其他族群占3.3%,是个典型的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这种不同种族的“混居”使得新加坡人更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任何事物和思想,也更能培养一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对于外来事物、外来思想能以更为积极、客观和开放的心态来吸取来容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这种共享交流的理念已经深入新加坡人的内心,并在其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3.学校的全方位努力
      学校在促进大学国际化的进程中可谓是做足了“功课”。第一,坚持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育政策;第二,对大学课程进行调整,增强课程的国际性。提倡通识教育和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吸收美国式的选课制和学分制、增设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选修课、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和全球观念的国际性课程等等。例如,在课程内容上,新加坡国立大学要求教师根据世界前沿、尖端课题的研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甚至直接引入国外高质量教材,使教学与国际接轨;南洋理工大学开设了国际建筑管理、国际商务等课程;新加坡管理大学开设了跨国管理、亚洲经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变化等课程。同时,新加坡大学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质量认证制度,坚持实施课程的校外评审制度,由外国著名学府的资深学者担任评审,定期来新考察。第三,在师资和生源上的国际化。没有一批国际视野的教师,要想实现教育的国际化是不可能的。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曾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吸引优秀的青年男女加入教育界的话,我们未来的几代人,就无法有机会通过接受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我们国家将需为此付出代价。”所以,新加坡十分注重优秀师资的引进和召回,不惜重金聘请世界优秀人才。李显龙总理在 2005 年大学校长会议的讲演中提到大学教育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从其他学生那里学到知识,学生可以从多元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受益,20% 的本科留学生和 50% 以上的研究生留学生和新加坡的学生交流,他们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获取更多世界性的观点。所以,注重生源上的国际性不仅是构建校园文化多样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步骤。据统计,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外籍教师的比例均超过了50%,外籍学生的比例也相当高,本科生中有20%为外国留学生。同时,不仅在师资和生源的吸收上注重国际化因素的影响,新加坡大学还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如邀请知名学者座谈、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学生的交换等等。
      4.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
      由于历史原因,新加坡通用的语言除了其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之外,英语也是其一。1965年独立后,政府采用“英语为本”的双语政策,即以英语作为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第一语言,同时还应学习自己的母语。1987 年新加坡政府做出了所有的学校必须采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并同时保留学习母语的双语决定。李光耀曾指出:“英语使我们能直接吸收西方工业的知识和技术,没有对只用英语的坚持,新加坡就不能为她的经济找到新的基础,也就不会具有今天所拥有的国际和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新加坡是应用英语最为普遍的亚洲国家,较高的英语水平使得他们在吸收西方信息时毫无语言障碍,能加较好的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更能使得教育与国际接轨,推动教育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在政策上对于英语的学习予以重视,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大众传媒也竭力在创造着语言环境,新加坡大众传播媒体使用4 种官方语言,即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和英语。目前,新加坡有三种华文日报和三种英语日报,一种马来文报纸和一种泰米尔报纸,广播电台也使用这4种官方语言进行播放节目。这样的语言环境使新加坡人在英语的学习和应用方面没有障碍,这也是新加坡大学国际化程度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新加坡大学国际化给予我国的启示
      1.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导向
      新加坡大学的国际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得益于新加坡政府的积极支持。从社会环境来说,新加坡政府竭力营造了一个开放、有序、稳定、繁荣的社会环境,为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从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来说,一方面新加坡通过各种政策、法规等规范高校管理,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关系为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提供一些帮助。所以,我国大学的国际化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首先政府要为营造一个国际化的氛围而努力,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在国际化环境中更具吸引力;其次就是高校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给予大学更多的经费和办学自主权,真正转变政府的职能,让政府在高校中更多的起着引导和支持的作用。
      2.开放全民意识,深化共享交流的理念
      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不同文化的交流才能促进文化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要实现不同文化在一个国度里和谐“相处”,首先就需要全民有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和接受别国文化,也可在此基础上吸收成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努力开放全民的视野和意识,通过网络传媒媒介向他们介绍和宣传这种文化交流的思想,理解文化冲突,宽容的看待别国文化,深化共享交流的理念。
      3.学校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快国际化进程,同时不断完善英语教学、开设全英文授课的专业课程
      一个学校要想更加具有吸引力,首先是要提高自身质量。我国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一方面应该竭力提高高校自身的素质,包括高校的师资、基础设施、学生素质等,以此才能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才能赢得社会甚至是世界的认可;另一方面,高校应适应国际化需求,开设相应的国际性的课程,加强国际理解。同时,在我国国际化进程中语言似乎是我们的“硬伤”,学生往往学了一二十年还是不能流利的说和看懂英文文献,这就需要我们花大力气来解决。首先,引进优秀的英语教师,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其次,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交际教学法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一剂“良药”;再次,语言环境的创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案例设计、小组学习和专题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英语发言;在课外给学生布置英语作业和论文题目以及需要阅读的英文资料,甚至可以开设英语角作为教学的课外延续。
      在国际化浪潮袭来之时,我国要想适应并在其中得到发展就必须不断学习他国的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参考文献:
      [1]张妍.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评估,2012(1)
      [2]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黄建如.比较高等教育——国际高等教育体系变革比较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黄建如.比较高等教育——国际高等教育体系变革比较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 http://baike.省略/view/3593.htm
      [6]王金瑶,来明敏.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思维探析与启示——基于新加坡高校的事实经验[J].比较高等教育,2007(2)
      [7]王金瑶,来明敏.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思维探析与启示——基于新加坡高校的事实经验[J].比较高等教育,2007(2)
      作者简介:
      韩曾俊,女,1990年2月14日生,汉族,安徽合肥人。现为四川大学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 新加坡 探究 国际化 启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