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语文教学过程的创造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平台登录

    时间:2019-05-06 03:17:2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语文是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火花。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和活动中切实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力素质教育
      语文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不拘泥于书本内容又不脱离现实生存空间环境,并在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的终身发展有良好的基础。为此,本人根据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精神,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创造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谈自己对此的观点和一点经验。
      一、以兴趣为导入点激发创造能力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点燃儿童心中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
      1.创设良好学习情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具有创造性,并首先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到设置的教学情景中去,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情境。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小兴安岭的描写,创作一幅图画。学生可以边读课文边勾画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图画,课堂气氛活跃。他们通过勾画涂抹去体会小兴安岭的新枝绿叶、积雪成溪、小鹿散步、春水送排。在此基础上,我以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地描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这样同学们完全陶醉在小兴安岭的美丽之中,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之中。这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去尽情地想象,然后把他描述出来。
      2.激发创造动机和兴趣。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不仅需要以知识和智能为基础,而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创造兴趣对创造能力的形成及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我们一定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兴趣。
      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让学生思考: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我们该怎么办?让学生就这一问题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诱发他们的创造兴趣。
      二、灵活善用启迪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的创造性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构成一个人基本实质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1.鼓励质疑问难。对于学生的置疑,老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师学生逐步作到“善于”提问。要学生“敢问”,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扶持他们的热情。对于学生提到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努力作到认真、善意对待,绝不因为学生提出了没有意义、不好回答的问题而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善于发现和捕捉好的提问和答问,以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引导求异思维。人的创造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中,在讲课文的结尾时,及时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自由改写此课原文的结尾,使学生从羊被狼吃掉的思维框子中跳出来,让学生想象当时情景,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进行思维,寻求不同的结果。比如:小羊一个急闪,狼扑空掉到了山崖下面;小羊故意把狼引向猎人的陷阱……等等。如此既不使学生脱离课文内容,又超越了教材本身,使其思维呈多元态势,培养其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求异思维。
      3.启发创造想象。“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中,我尽量唤起孩子们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伸故事情节,补充课文内容,创造新的课文内容,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他们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
      三、多渠道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创造新的想法、新的事物的能力。从认知过程看,它是运用已知信息,在新的情境中建立新的组合和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且更突出地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学的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
      1.重视语文学科活动。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的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活动课,使创造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造求新的精神和能力。
      2.丰富课外活动。学生课外创造能力的形成,仅限于课堂与课本,那就太狭隘了。教师要经常带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以达到培养创造能力。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朗读比赛、小日记比赛、听文画画、看图说话等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办墙报,在这些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一些观点,吐一些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创造能力的园地,提高了他们创造的技能和素质。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我们要创造性地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造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用适当的创造性教学形式、创造性教学方法、创造性教学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关热词搜索: 素质教育 教学过程 语文 培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