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图 [辛波丝卡,诺贝尔女诗人]

    时间:2019-04-20 03:19:1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大多数中国的读者是先知道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铁》才知道了辛波丝卡,这位波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个旷世才女,人生亦寂寞如同繁花,初时热闹烘烘,终时花落人散两阑珊。这样的华丽,这样的悲壮,让世人不能逼视。
      这位被称为“诗坛的莫扎特”的辛波丝卡,一直以幽默口吻描述严肃主题与日常影像的辛波丝卡,必定铭刻在人类的历史里,亘古不变。
      她几个月前刚刚去世,年时八十八岁。多年吸烟的她患上了肺癌,在克拉科夫于睡眠中故去。死的时候面目安详,对她而言“疾病让人纯净。”
      即便是弥留之际,你也能在她的笑容和眼神里,发现一种自然,粗糙的优雅。非常真诚。这真诚的秉质因为稀少,所以很容易辨认。在她去世的前几天,她依旧谈论文学诗歌,谈论她偏爱的电影,偏爱的猫,偏爱的华尔塔河沿岸的橡树,偏爱的狄更斯胜过杜斯妥也夫斯基。她还高声发表自己对人群的喜欢胜过对人类的爱。她依旧偏爱在手边摆放针线,以备不时之需。她偏爱绿色,即使已是暮年。她偏爱例外。她甚至说自己偏爱及早离去。
      是的,她洒脱地离去。然而历史如同那高悬在树枝上的秋千,荡过来,又荡过去,荡过去,又荡过来。千千万万个透明的精灵欢快地飞舞在沉滞的时间里,吸取着华露,掏空了人心。而她这位被称为“诗坛的莫扎特”的辛波丝卡,一直以幽默口吻描述严肃主题与日常影像的辛波丝卡,必定铭刻在人类的历史里,亘古不变。
      她的弥留之际,浮现在眼帘的,也许是她的童年时代,父亲拿着她写的稚嫩的诗,轻声朗读的那个景象。童年的某些姿势似乎有着永恒的回响。她为了让父亲露出欢颜,拼命地写诗,写诗。也许,人的童年就像是小村庄,可是无论你怎么走,你都走不出它的边际,无论你远行到何方。
      她的一生与诗息息相关。她五岁就开始作儿童诗,她的父亲是第一个热心读者。在她童年时的家庭生活中,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读书。她将那小脑袋里的一切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生活是单纯而寂静的。空气中有风中的清冷。她常常穿着洗旧的裙子,低着头坐着写诗,好像这样似乎也岁月静好,岁月一逝而去。
      她渐渐地在诗歌里长大,成为写诗少年,又考入大学继续她的诗歌梦。时日渐长,她更加细腻地感知周身的一切,用诗歌将灵魂中的神秘、真实和奇幻都表现出来,记录那些热情、爱、幽默、温柔、愤怒和痛。这些感情中最强烈的瞬间是既简单又让人无法抗拒,包含着某种力量。她从其中得到力量和领悟,倾注全心。
      
      写诗,这是不说话。是沉默。每一首诗都仿佛刚出世。独特。因此通向舍弃的门永远敞开。她在自己的孤独中也是单身一人。永远不可思议。永远危险。是的,这是敢于出来喊叫所付的代价。但是她坚定地和自己对话。在和自己对话的过程中,诗歌逐渐显现。有孤独,也有快乐。审慎地将温暖呈现,让大家像看见缓慢流淌的河流,心里留下静静的喜悦。
      那些年里,她写了无数的诗。《一见钟情》《呼唤雪人》《存活的理由》《自问集》《呼唤叶提》《一百个笑声》《盐》《只因为恩典》《桥上的人们》等等。她写甲虫、石头、动物、植物、沙粒、天空;她写安眠药、履历表、衣服;她写电影、画作、剧场;她写战争、葬礼、色情文学、新闻报道;她也写梦境、仇恨、定时炸弹、恐怖分子。她的笔下,一切皆存在,一切存在皆诗。
      情绪在她的诗歌里,自由飘忽。她可以随意地变换人称,变换叙述的时间顺序。相同的是一种强烈的张力,始终紧紧地绷在那里。无法松懈的思索与哲学。生活过的气息和皮肤的触觉,都在她的心底,在她的诗歌里。
      终于,天道勤酬,诗歌为她赢来了名声与爱情。她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并且她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她一生结过二次婚,没有生育儿女。也许人的一生注定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她初恋的情人叫伍戴克,伍戴克藏书极为丰富,他们之间的结合不但给她以爱的滋养.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的食粮。
      可是当伍戴克深重地进入她的身体。她听到自己的喉咙里发出寂寞的声音。像小小的水泡。在沉寂的海面上消失。好像在某个寂寞的清晨。他出现在无人的街边。他的手心里突然滴落一颗露水。
      她明白他们的爱情走到了终点。虽然他们的婚恋并未维持多久。她的官方解释是“我喜欢的是男人的傲慢和自由,我一点也不喜欢男人作为倾听者和安慰者的一面。我永远不会责怪一个男人不围着一个女人转,我期待的是一个一往无前、不可接近的男人。”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两人心智意趣靠不拢,夫妻之间隔得下一条宽阔银河,却没有渡河的鹊桥。岁月清冷逼人,离散,已是必然。她及早抽身。她明晰这个道理——在不合脚的婚姻中,要抽身得快,这样才不至于终身误。因为大凡女子嫁得不如意,受的煎熬总是最深重,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可纵使初恋再不圆满,那也是女人的第一次,难以忘怀。分手的那段时间,她走在无人的大街上,风刮得很大。看到自己漫无目的,面无表情地走在路上。住在小旅馆里,是一个阴暗狭小的房间。她用肮脏的被子盖住自己。她听到寂静中一些属于远方的声音。她在寒冷的星光下,铺开香烟盒子,用铅笔写了零散的文字。
      她用诗歌来表示自己心中的情感,来而对自己的离别之决绝——自己舔自己的伤口。那是心上的一个阴影,惟有等时间去照耀。她写了《在孤独的小星下》,这是最后一次涂抹。之后,她遇见了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男人。在平静而祥和里,殷实而充足里,在物质和精神的盛宴都准备妥当的时候,她迎来第二段恋情。
      她在诗歌里写道:“我向旧日的恋人道歉,因为我对新人如同初恋。”如此使诗人倾慕的菲利波伊兹是—位自然科学家,后来成了小有名气的小说家,同时他也是钓鱼专家和爱养猫的男人。这个男人的声音是沉郁的。在接受这个声音的时候,敏锐的触觉使她无需分析,就能感觉到里面深藏的灵魂。伉倾情探,他们经常—起垂钓了湖滨。生活崭新温暖,可是时日不长。在1990年.她不幸失去了她的菲利波伊兹。那是—个漆黑的冬夜,年届七十七岁的菲利波伊兹在广场散步时突然滑倒在地,不久便去世。
      她不得不从自己对爱情的幻想中走出来。那段日子,她过得辛苦而尴尬。眼泪变得虚无。她发现了自己的孤独,只是身体和灵魂的割裂,无从逃避。连四壁都是森然的静静的杀机。
      她无法逾越失去菲利波伊兹的这个挫折,终日在思念里。她在《空楼里的猫》—诗里,借—只猫的眼睛,悲哀地咏叹道:
      死——
      不要这样对待一只猫,那猫将要到那里去,在这空空的楼层里。
      从此之后,她写道:“我从来不相信长久的东西,而拥有一幢房子是为了长久。我宁愿守着一个梦,而不去触动它。我把房子当成一种德行。有时我到别人家做客,天晚了,他们把花园里的家具拿进来。这使我的心颤动,我想,也许有一天我也会这样,与自己妥协,以平静告终。”
      或许在每个人生命的某处,总是有一个人会出现。也许肌肤相亲。也许又彼此遗忘。可是时光的尽头,留下往事。好像一道伤疤。或者是温柔。或者是疼痛。或者是遗留在身体深处的一滴眼泪。在生命的延续中轮回。
      她终于带着这深厚的相思离开人间,走向另一个世界里菲利波伊兹的怀抱。而世间的人们集体缅怀她,辛波丝卡。在她的诗歌里怀念她,怀念从前。写诗,这是世间始终最为孤独的一项工作。就像一个人站在黑暗的舞台上,给自己设置的一束明亮光线。她由此看到自己。这便是一个伟大诗人的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 诺贝尔 女诗人 辛波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