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寻找教科书和课外阅读的链接点】小学课外阅读大全

    时间:2019-04-12 03:16: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新课标提出学生六年级结束时的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学生的课外阅读很重要,有的教师推荐和所学课文有关的读物,有的教师给学生开列书单,还会布置相应的读书笔记。这些方法,重视了“你要读”,忽略了“怎样读”,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了实效性。如何寻找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利用课外阅读这一课程资源,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资源得以增值,使课外学习资源的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等得到充分发挥,最终使两者互补共效、相得益彰,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依托课本,推荐读物,实现课内外阅读内容衔接
      1.结合单元训练目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教材每单元围绕特定主题编排,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读书,对主题深入了解,强化认识,升华情感。如:五年级下册“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单元选编《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四篇课文,目的非常明确,让学生亲近祖国经典,培养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四篇课文吸引人的是故事,教师可以选择与主人公有关的经典章节,也可选择故事的延续章节。课外阅读变成课堂学习的延伸,有效完成本单元所设定的“热爱阅读经典”的目标。
      教科书每一单元围绕固定的主题所选文章体裁和题材各异,但都有着统一的单元训练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这根线要贯穿落实到每一堂语文课的教学中。因此,要实现课内外阅读的链接,在选择和使用课外读物上必须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如:四年级下册“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单元,选择多为具有南方地域特色的文章,教师可适当增添具有北方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章。
      2.合理引进课外阅读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要使课堂教学富有成效,学生必须有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而大量的课外阅读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学生课外阅读到的东西有许多个接触点是跟教科书有关的。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和引进课外阅读所得,这样就可以有效帮助理解知识,促进认识。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学习新内容之前利用拓展阅读作铺垫,会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以尽快进入新知识学习。这种阅读内容或是对作者的介绍,或是和课文背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相关的内容,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些生动、真实的材料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欲望,为学习新课增加动力。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人物描写全部节选自长篇小说,选出的课文独立成篇,让读者了解其个性,但要把握其个性形成的原因,就需要“预习式”的阅读。比如,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手指迟迟不肯离开,学生通过提前阅读,进行知识储备,充分了解了其家财万贯,在脑海中深深刻下了这个“著名”的吝啬鬼形象;再如,精读《草船借箭》一文后,教师设计阅读的主题“读三国、说三国、评三国”。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我们将名著《三国演义》中有关“三国”的诗、歇后语、人物等相关内容组合起来,让学生围绕主题大量阅读,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合作阅读。
      3.“生活阅读”进课堂
      这里所讲的生活信息指的是书籍、报刊以外的图文信息,如黑板报、宣传栏、广告、指示牌等。这些信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实用性。通过阅读可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使语文教学紧贴时代脉搏和社会生活。教师可以合理选择、裁剪,把一些信息引入课堂,以引起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和采集周边信息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最好平台。学生通过合作选择合适的主题,搜集、分析、总结、提炼,得出有效的信息和结论。这类信息的收集和涉猎很广泛,教师在课内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计划予以指导,阅读范围可拓展到电子阅读,通过阅读网络资源,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及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平台,提升学生课文阅读和搜集信息的机会。
      二、实现课内外阅读方式的衔接
      1.制定读书计划
      教师要关注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学习目标、不同的认知特点,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如低年级可选择童话、儿童诗,这类作品充满奇特的想象,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提倡亲子阅读,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读书活动,参与推荐读书标兵,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中高年级学生一般被要求每学期至少读三本书,同时还要做好读书笔记,有时要上台演讲。教师可有意识地推荐书目,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展开,做到阅读有计划、读中有指导、读后有交流。
      2.师生共读
      学校尽可能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阅读交流课,师生共读并相机进行指导或交流。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一至四年级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语摘抄、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五至六年级教给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以及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组织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训练,也可以进行讲故事比赛或读书心得交流。
      3.努力为学生提供发表“观点”的机会
      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校刊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果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实现语文教科书与课文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主题式”诗词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分学段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其中,对诵读的要求非常明确:第一学段:背诵优秀的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诗文的诵读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词(文)的诵读采用主题式展开,有的是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进行选择,有的是独立形成主题。选择的诵读材料注重教育与文化的共生,以诗歌、韵文为主。所选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学精粹,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瑰宝,如果学生在童年就背诵下来,必将终生受益。诵读留给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进行个性化阅读,不求形式统一,但求读出个性特点。读书的过程是书声琅琅,其乐融融。读中让学生或批或注,或讲或议,使如歌的文字浸润儿童的心灵。
      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课文为“经”,以优秀课文读物为“纬”,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有机扩大课外阅读量,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又从课外引入课内,这样的阅读,既是语文教学的必然,也是语文教学的回归。
      (责任编辑:符 洁)

    相关热词搜索: 教科书 课外阅读 寻找 链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