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写自然景物的诗【诗写“自然”的抗争】

    时间:2019-04-11 03:23:2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垮掉的一代”曾经在1960年代成为美国“反文化”的主流,这些诗人受黑山诗派的影响,亦同时开创了自己的风格。至今,这些反学院派的领军人物如金斯堡、凯鲁亚克等,大多去世,盖瑞·施耐德作为他们中间硕果仅存的一位,其诗风又独树一帜,一直被喜爱当代美国诗歌的学者所讨论。上世纪台湾联合文学曾出版由林耀福、梁秉钧编选的诗文选《山即是心》,钟玲教授也出版过一本研究著作《诗人史耐德:从敲打派到后现代》。不过,处于诗歌渐渐式微的21世纪初,当我们再次捧起大陆诗人西川翻译的《水面波纹》时,感觉依然陌生。
      但喜欢金斯堡诗作的读者,不难发现他与金斯堡等人一脉相连的语言特色,这种诗的句子结构简单直接,词语的排列朴实无华。施耐德不单口语化,必须像垮掉派主张般在公众之中大声念诵,还充斥了许多俚语、典故和地方惯语,如果不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就必须寻找可靠的翻译,而《水面波纹》的译者也没有令读者失望,译笔表现出诗人对语言驾驭有度。
      即使如此,阅读施耐德的诗也不是容易的。读者或会喜爱诗中俯拾即是的自然景物和一切生灵的动静,然而施耐德的诗句语调比“垮掉派”其他诗人更另觅蹊径,他回到古代中国的唐诗传统。读施耐德的诗,你会思考这种语调是向谁吟诵的,这是一种古老的吟咏,一如王维的田园诗可能也是一种自我的对答。而施耐德的语言更益显虚怀若谷的心境,及面对大自然的赤子之心。
      施耐德用心眼静观自然景象,他很少诉诸形而上的思考,也很少道德议论,除了谴责人类对大自然的戕害,例如核试,或战争中采用的有毒武器。在《母亲大地:她的鲸鱼们》,他谴责巴西对“自然资源的主权使用”,谴责“那些头重脚轻、贪婪权力的政治学者”,甚至越战中破坏绿叶的美军战机,和共产世界与美军对抗的越南军队。诗人在诗中呼吁“团结”的“人民”甚至不是人类,而是“站立之树的人民、飞鸟的人民、纵横海洋的人民”,与及“四条腿、两条腿”的人民。如果施耐德有一种人观或政治观的话,也应该是团结包容人这种两腿动物在内的一切生物,对抗“机器人国度”的入侵。
      诗人曾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佛教的无政府主义》,这里指的佛教并不是那种与政权和社会合作的宗教团体,而是一种视苍生与万物无异的激进思想。施耐德认为西方世界的犹太-基督教和资本-马克思的文化传统,早已借着个人主义将人的一切关爱和合作关系消灭。施耐德乞灵于古代中国的寒山、古代日本的“山伏”僧侣(yamabushi)、西伯利亚的萨满巫师和崇仰自然的印第安人,寻找一种新的诗歌语言。这种信仰将自然置于人的文明之上,有时候,诗人甚至贬抑与“人类目的”有关的念头,如《西经170°,北纬35°》就质疑“向西游向更远的海岸”的需要,宁愿下潜于“真理的大洋主义的大海”。
      施耐德的诗很少讨论诗观,除了在《词篓之妇》里面评论了另一位面向自然、思想却南辕北辙的美国诗人罗宾逊·杰弗斯(Robinson Jeffers),在这首“兜了这么远来讲述”他的曾祖母哈丽特·卡里考特的墓地之诗,他对杰弗斯提出了很直率有力的意见:“但他何必/仿佛独自站在/我们的错觉之上,他也/怕死,怕无意义”,杰弗斯虽然崇拜大自然的力量,认为人类渺小,生命多舛,可是他还没有走向“非人类之美”。相反地,从诗的意识来看,施耐德已经抛开了这个“皮囊”,因为杰弗斯接受了基督教或尼采主义,而施耐德则是佛教。
      这种自然观并非只有永恒的观察,施耐德大半生隐逸山林,也要顾及生活需要,而生活甚至文化的技艺都受惠于自然。《水面波纹》辑录了施耐德不少著名诗作,其中《斧子把》对研究传统中国文学的人来说,也有莫大的意义。诗中引用了《诗经》的“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以斧子砍出斧柄的形状来借喻文化的传承,虽然一把斧柄被砍的新战斧是模型,而操斧伐柯的旧斧是工具,但它们都是斧头,一如应该将“人工”和“自然”、“技艺”和“材料”视作一体,让世界恢复自然的和谐。

    相关热词搜索: 抗争 自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