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浅谈《东山词》中的“愁”] 东山词

    时间:2019-04-11 03:16:1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进一步接触宋词以后,发现词人们无论是歌风赏月之时,抑或是杀敌报国之际,贯穿词中的始终有一个“愁”字。贺铸,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个大词人当然也不例外,和别人  不同的是他的愁似乎更多,各式各样都有。豪侠词写其慷慨悲壮愁,怀古词写其沉郁悲凉愁,思妇词写其凄苦哀怨愁……可以肯定,这么多的愁与他自身的命运和时代的因素是有
      很大联系的,此外,中国文学历来写悲情的传统对他也有很大影响。愁在现实中无以排遣,便借助艺术的手法将愁赋之于词。
      关键词:贺铸;贺铸词;愁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5-0000-02
      
      一. 引文
      王国维先生说:“北宋名家以方回最次。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赡,惜少真味。”[1]P75这话说得实在有失公允。纵观《东山词》,充盈期间的愁绪足可以使人怆
      然涕下,又怎会“少真味”?以往关于贺铸的研究仅限于对其写愁技法,词作的多样风格或他的个别词篇进行分析,并未就其全词对他的“愁”进行细分,但那不同种类的“愁”
      是确实存在着,且需要阐释,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贺铸和《东山词》。
      二、贺铸“愁”的多样性
      众所周知,贺铸写词题材风格多样,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题材的词,贺铸那不同的“愁”才得以彰显,其愁柔肠百转,感人至深。
      1.慷慨悲壮豪侠愁
      程俱在《贺方回词序》中说:“方回少时,侠气盖一座,驰马走驹,饮酒如长鲸……方回仪观甚伟,如羽人剑客。”[2]P249-P250由此得知,贺铸天生便是一位豪侠,既为
      豪侠,自当有凌云之志,以期有济世之名,可是这位豪侠却郁闷忧愁地写下了《六州歌头》。
      上片追忆中更印证了“豪侠”这一形象。除却形象对视觉的冲击,细读又觉似万鼓齐鸣,激迫轩昂。忽一句“乐匆匆”,鼓声渐衰,转到下片,唯觉先前鸣鼓少侠已变为朽朽
      老翁,声调迟缓沉重了许多。单是吟咏一下,就已经感觉到了一股英雄暮年却壮志未酬的哀愁,细品之,更觉另一股悲壮心酸之愁涌上了心头。就是这样一位曾经希冀建“奇功”
      的少侠,变成了如今只能“登山临水”、“目送归鸿”的老翁,最后也只能无助地叹道空“怀倥偬”!
      对一位英雄豪侠来说最痛苦莫过于回忆。《小梅花》也是抒发这种壮愁的代表作,此处不再引用。词人大浇胸中块垒,空有文治武功,却没了圣明贤主,结果只会是无尽的失
      意之苦。强装言笑把歌舞看了,把美酒喝了,可自古就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末了一句“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结束了全词,可是词尽而愁却无穷。这愁是刻骨铭心的,更
      是慷慨悲壮的。
      2.沉郁悲凉怀古愁
      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终至风雨飘摇,而统治者却不知省悟。“长七尺,眉目耸拔、面铁色”[3]P94的“贺鬼头”却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并希望自己可以英雄有用武之地。
      在他的怀古词《台城游》(水调歌头)中词人化用了陈后主亡国投井的典故,表面上抒写朝代兴衰之叹,实则借前朝喻今朝,“黍离之悲中,拳拳伤时之心处处可见;指斥嘲讽中
      ,哀哀沉痛之情流溢笔端。”[4]P187可是深进一层,更悲哀的是,今日你还尚可以为前人发出“六代竟豪奢”的慨叹,但他日“葬侬知是谁?”昔时繁耀的王谢家全被历史风雨
      吹打去了,想到古不由思到今,大宋王朝会不会也“忽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呢?无限忧国伤时之愁凝聚眉间,不得排解“综观全词,慷慨发露,沉郁宕跌,情韵绵渺
      ”真“幽结如屈宋,悲壮如苏李”。[4]P188
      3.凄恻伤感悼亡愁
      悼亡,本就是一个愁煞人的话题,将之赋为哀婉凄绝的词,倍显伤感。贺铸在《鹧鸪天》诉说对亡妻的深厚情感是有这么一句“何事同来不同归”,看似幼稚无理,却是最令
      人心碎的。词人久经沧桑依旧如孩童般这么一问,可见是痛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才问出了这令铮铮硬汉也泪湿的一句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是一幕实
      景,感人至深。天已凉,恨风雨不识愁滋味,因为再也不会有人来为自己“挑灯夜补衣” ,对亡妻的深情厚意全化在了令人愁苦的美好回忆中了。关于此词的其他方面前人的分析
      已很完备,不再重复。
      他的另一首《御街行》(别东山)也是祭奠亡妻之作,却不大为人所知:
      松门石路秋风扫。似不许、飞尘到。双携纤手别烟萝,红粉清泉相照。几声歌管,正须陶写,翻作伤心调。岩阴暝色归云悄。恨易失、千金笑。更逢何物可忘忧,为谢江南芳
      草。断桥孤驿,冷云黄叶,相见长安道。
      “似不许,飞尘到”又一句孩童烂漫语,却成了词人目前唯一可为亡妻做的事。情越多,愁越浓,无法支撑下去,便想到了借助忘忧草,可在词人眼里这“草”不但不使人忘
      忧,反添愁,因为芳草枯了犹可再绿,人死却是再也不能复生了。明白了忘忧草并不存在后,一句“相见长安道” 词人仍在幻想,并未清醒。正如“下辈子,我要与你再相遇”一
      样虽自欺,却给人一种念想,成了词人生存下去的信仰。
      陈廷焯说:“昔人谓东坡词胜于情。耆卿情胜于词,秦少游兼而有之,然较方回、美成,恐亦瞠乎其后。”[5]P143这种被高度称赞化了的“词”与“情”在他的悼亡词中
      可见一斑,陈廷焯将方回与“词之集大成者”美成相提并论,又可见其写词水平。
      4.缠绵悱恻相思愁
      从《关雎》开始,相思题材出现,这原本就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愁到了方回这里多了几分奇特,显得更加浓郁。《青玉案》(横塘路)全词抒发了苦等的“闲愁”。“‘一川烟
      草’写出范围大而广;‘满城风絮’是弥漫全城,遮天盖地;‘梅子黄时雨’是日夜濛濛飘洒,无休无止。前两句是从量上看,充盈天地,给人以立体感;后一句从时间上看,绵
      延无期。愁之多,愁之大难于想象是立体的纷乱的。远远超过了李后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4]P182贺铸也因此赢得了一个“贺梅子”的雅号。据统计“宋金人步其   韵唱和仿效者多达25人28首。一首词而吸引众多不同时期的词人来和作,是唐宋词史上很少见的现象。”[3]P95
      不过也有人说这是贺铸的春秋笔法,认为该词另有深意。“自有一番不得意,难以显言处”(黄氏《蓼园词评》)[6]但笔者并不认为这样,生性耿直,豪侠任气的贺铸如
      真要抒写怀才不遇之愁当是另一番光景,《小梅花》、《六州歌头》已是范本,或许把这首词单纯地看作一首相思寄愁词更美。
      5.咏物比兴暗寄愁
      古人咏物往往并非单纯吟咏,而是在所咏之物身上暗托自己的意志情愁,正因为如此,咏物诗或词才有了张力,有了深度,也才更值得后人琢磨评赏。如咏莲词《踏莎行》: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障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词中的红莲生在“杨柳回塘,鸳鸯别浦”之际,花开后,摇曳生姿,可恨“绿萍”阻断了去路,就连那蜂蝶也不飞来,难道花洁世亦同嫌吗?这里词人以红莲自比,自己空有
      一身文治武功,而仕途竟如此坎坷,“欲济无舟楫”。更令人可叹的是这并非太平盛世,恰相反,正是国家用人之际,可是词人被动地选择了“端居”。不可言表的暗愁正与《六
      州歌头》的壮愁相契合,一为显声,一为暗叹而已。陈廷焯说:“此词‘骚’情‘雅’意,哀愁无端,读者亦不自知何以心醉,何以堕泪。”[4]P194
      三、贺铸写“愁”的技巧
      有宋一朝,每个人都在愁,每个词人都在写愁,那么多的“愁”人们不可能一一记下,可李清照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秦少游的“砌成此恨无重数”。贺铸的“一
      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怎么都不会忘记的。这与词人的写作技巧是分不开的。
      1.善用前人诗文句入词,蕴意无限
      夏敬观《东山词》手批:“小令喜用前人成句
      其造句亦恒类晚唐诗人;慢词命辞遣意‘多自唐贤诗篇得来,不施破碎藻采,可谓无暇脂粉,自然秾丽。”[7]读他的词常有似曾相识之感,因为他的词篇有时用
      前人语句竟过半数,但却与词意结合,融会贯通,似浑然天成的原创。“粉面不知何处在?无奈,武陵流水卷春空”,(《卷春空》)用了崔护的“人面只今何处取,桃花依旧笑
      春风”,就连那句“绝唱”:“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是前人诗句。刘熙载《艺概》中说:“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其末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
      上‘一川’两句并用耳,或以方回有‘贺梅子’之称,专赏此句误亦。且此句原来蔻莱公‘梅子黄时雨如雾’诗句,然则何不目莱公为‘寇梅子’耶?”[2]P247从此知道贺铸写
      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贺铸在化用方面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局限于字句的化用,还以表达创作时特定的情感为宗旨,通篇继承原诗的精神境界,正所谓‘取其遗意以为诗词
      ’”[7]除此,尤喜用温李华美词句,他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走不暇。”[10]这就使词本身蕴涵的深意更丰富,除却词本身还使人不禁想到诗的意境,两重深意
      重叠交融,大有“未见先感知”的效果,给人留下的印象也自然深刻许多。
      2.善于炼字炼句,追求意新语工
      张炎《词源》中说方回“善于炼字面”。王灼《碧鸡漫志》中也说:“语意精新,用心甚苦。”程俱在《贺方回词序》中说贺铸炼字“反如寒苦一书生。”[2]P253表现在
      其写愁的词句中,如:江山暮潮,隐隐山横南岸。耐离愁,分不断。(《河传》)之“断”字;“愁随芳草,绿遍江南。”(《怨三三》)之“绿”字;“万斛闲愁,量有剩。”
      (《减字木兰花》)之“量”字;“彩舟载得离愁。”(《菩萨蛮》)之“载”字;“小小兰舟,荡桨东风快。和愁载。”(《点绛唇》)“小花笺,付与西飞去,印一双愁黛,
      再三归字。”(《九回肠》)之“印”字。总之经过字面的修炼,贺铸的“愁”,似有形状,可以抽刀去“断”;似有颜色,可以“绿”遍江南;似有重量,可以用“万斛”去“
      量”;似随身可带,可以用舟“载”;似可变幻,可以“印”在眉间。无怪乎陈廷焯说:“极沉郁而笔势又飞舞,变化无端,不可方物,吾乌乎测其所至。”[5]
      其实,正像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一样,作诗词最高技巧是无技巧之技巧,即真情二字。只要有真情做基础,就能感人肺腑,流传千古,这不仅是某个词人,某篇词经得起考验的
      关键,也是整个文学兴衰的关键。观贺铸词非但不“少真味”,反而,能解尽江南断肠句的唯少游,方回二人。清陈廷焯说:“方回词一语抵人千百,看似平常读之玩久,情味愈
      出。”[4]P190
      四.结语
      贺铸,好像一直是一个被遗忘的词人,即使被记起,也只是一句“梅子黄时雨”而已,其实贺铸的出现有很大的文学史意义,他承前启后,是南北宋词交接的一个中介,词风
      上前承东坡后启稼轩。语言上,前承晚唐后启吴梦窗。他在写“愁”上,更可谓是集大成者,故《人间词话》中对贺铸的评价是不公允的。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人间词话[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2] 唐圭章.潘君昭.曹济平.唐宋词选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4] 孟庆文.新宋词三百首赏析[M].海口:南海出版社,1995:3.
      [5]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唐圭章.潘君昭.曹济平.唐宋词选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6] 张炎.词源[M].唐圭章.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6.
      [7] 万静.试论东山词写“愁”的艺术[A].中国人民大学学报[J],第六卷(3).

    相关热词搜索: 东山 浅谈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