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荷兰半岛住宅区实践对我国江南水网地区住宅建设的启示] 浦江县江南住宅区

    时间:2019-04-09 03:25:1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有着与我国江南地区相似的地形环境,半岛住宅区建设实践因其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及延续了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肌理和地域特色对我国相似地形的住宅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论文首先提出了江南水网地区住宅建设中一些无视环境特征的弊病,接着分析了半岛住宅区适应水网地形的设计特点,最后总结了其对我国江南水网地区住宅建设的几点启示,以期促进该地区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半岛住宅区;水网地区;地形环境特征;住宅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6-0036-04
      1 当前江南水网地区住宅建设的弊病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网密集,河道纵横,有着特殊的地形环境特征,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江南水网地区①的住宅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无视环境特征的弊病对该地区住宅的可持续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1 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由于人口膨胀、交通压力增大、商业利益的驱动等原因,江南水网地区的江河、湖泊等自然水系近年来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被挤压、填埋或改为暗沟,很多地方水系河道逐渐被淤泥填塞或被改造为建筑用地,使原来完整的水系变得支离破碎,不仅导致原有水乡面貌的丧失,还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害。如由于河道堵塞、排水系统不够完善导致河流水质普遍下降;原有具有蓄洪功能的河道水系淤积甚至消失,地表水无法渗透,使该地区汛期存在洪涝隐患。
      1.2 忽视特殊的地形环境特征
      一些水网地区的住宅建设无视地区特殊的地形环境特征,在大规模的改造中套用一般的住宅设计模式,将纵横交错的河网水系加以简单的填埋或野蛮的改造以取得大块的建设用地;新建住宅小区不能充分利用水网地形在生态、气候等多方面优势造成住宅能耗高、居住舒适度差;新村建设仅仅注重住宅外部立面形象,而不注重空间结构与地形环境的肌理衔接等等。结果是越来越多的水乡住宅逐渐失去其原有的水乡风貌,住宅的布局和形态也越发雷同,特色尽失。
      1.3住宅与水体关系冷漠
      目前一些水网地区的住宅建设导致河流、道路和住宅之间的互补和包容关系被隔断,街道空间向单一的交通功能退化;随着河流空间功能性的衰退,滨水空间不再成为住区空间的重要节点,逐渐退化成缺乏居民参与、缺乏景观事件的地方。一些住宅小区用高高的围墙把本属于公众的滨水空间分割得七零八落,住宅与水体保持一种冷漠的关系,围墙外公共生活的荒漠化导致该地区水乡特质逐步消亡。
      上述问题的发生,与该地区住宅建设忽视地区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因素有关。水网地区的住宅建设必须与当地特殊的地形环境密切结合,在这方面荷兰阿姆斯特丹半岛住宅区的实践可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2 荷兰阿姆斯特丹半岛住宅区的实践
      荷兰地少人多,为了解决人们的居住问题,近几十年来,荷兰的住宅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建设水平走在了欧洲的前列。阿姆斯特丹东部郊区的半岛住宅区项目,因为将废旧的港口码头成功地改造成大型滨水居住区,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居住问题而让世界瞩目。尽管这是一个旧工业码头改造的项目,但因为其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将住宅的设计与地形环境完美结合,秉承并延续了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肌理和地域特色而成为了住宅可持续设计的典范。阿姆斯特丹的地形环境与我国江南地区水网密布的地貌特征十分相似,对该地区的住宅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2.1阿姆斯特丹地形环境特征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奇特的城市。该市有1/4的面积为水域,其中大多为运河,共有160多条大小水道,由1200余座桥梁相连。城中桥梁交错,河道纵横被称为“北方威尼斯”。荷兰一半以上的国土低于海平面,1/3的面积仅高出海平面1m,由于地少人多,河面上泊有近2万家“船屋”。运河是阿姆斯特丹的一大特色,从空中俯瞰,运河网密密匝匝,状似蛛网,层层环绕,别具一格。(图1)历史上,人工开挖的运河曾是城市货运的主要渠道,运河之间是一栋栋保留完好的荷兰传统住宅,极具荷兰地方特色。(图2)今天,运河的运输功能已经渐渐弱化,但却形成阿姆斯特丹市独特的城市形态和肌理。
      2.2半岛住宅区建设与环境概况
      1980年代中期,阿姆斯特丹东郊的几个滨水码头上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一片全新的居住区——半岛住宅区在十几年里产生。港口区由几个狭长的码头组成,整个住宅区可以用低层高密度、多样性来形容:除了三个地标性的大体量公寓外,所有17000栋中等户型住宅高度被严格界定为3层,其建筑密度高达100栋/hm2 ②。半岛住宅区(图3)四面环水,几个半岛象触角一样延伸到水面中,大量的水面是半岛住宅区的独特地形特征。围绕码头的水域是最主要的公共空间,河道贯穿整个住宅区,联系起所有的私人与公共开放空间。 (图4)
      2.3半岛住宅区适应水网地形的设计特点
      2.3.1临水空间的开放性
      临水居住空间应是开放、动态、连续的整体,住宅应在滨水空间与时间上反映这一连续性。国内很多临水居住小区采取封闭式格局,住宅小区往往圈一块地,将原本属于公众的滨水空间据为己有,使其与城市空间割裂,形成一个个孤岛。半岛住宅区体现了对滨水公共空间开放性的重视。
      2.3.1.1空间上的开放。住宅区面向外部开放,朝南的临水住宅每户都设计有可停泊私人游艇的平台码头(图5、6),这与我国江南水乡民居的水埠头形式非常相似,人们不仅可以从陆路进入住区,还可以从水路进入各家各户,它们与外部环境在空间上是连续的。
      2.3.1.2时间上的延续。东港区原是一片被废弃的重型工厂区,充满杂乱的仓库、铁路、起重机及零碎的空地,与阿姆斯特丹河网纵横的老城风貌很不一样。改造后这片水边区域变成4个住宅区,包括Java岛、Knsm岛及Borneo和Sporenburg岛,满足城市重建和社区更新的社会需求。半岛住宅区采用了低层高密度的设计理念,这与整个城市整体的肌理相吻合。改造后,这片区域重又成为城市活跃的一部分。   2.3.1.3视觉上的连续。由于规划的严格控制,半岛住宅区绝大部分住宅采用了联排式布置格局。规划规定了作为居住单元的基地尺寸,面宽平均5m,进深15~21m(这一点类似于我国村镇住宅的宅基地制度);层高限定为3层,并统一限定了层高和材质。平行排列的大面积地毯式住宅使得滨水住宅的界面十分完整,视觉上的连续使得整个住区充满了韵律感和美感。
      2.3.2适应水网地形的节地设计
      半岛住宅区改造达到了100户/hm2住宅的水平,相当于阿姆斯特丹市平均住宅密度的3倍。为了达到这个标准,设计者针对Borneo和Sporenburg两个半岛伸入水面的长条形状,在Borneo码头南面一支规划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独立式住宅的窄面宽、长进深、带内庭、背靠背的住宅形式,以求实现半岛上有限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这种背靠背长进深住宅,由不同建筑师设计,房子高度基本一致,形式材料色彩不同。每户面宽平均5m,进深15~21m(背靠背达30~42m),平行排列形成大面积地毯式建筑。每套住宅30%~50%的用地是内向的花园或院子以提供尽量多的私密户外领域,从而形成2300多个内院(图7)。在开放的住区景观中这些内院创造了出乎意料的内向世界③。这些条式单元的住宅通过内庭变化可以形成丰富的室内外空间,满足各种家庭的居住要求。与传统的独立式小住宅比较,长进深的内庭式住宅具有更多的组合形式,具有丰富的空间变化和层次。通过内庭,住宅获得了安静的室外私人空间和居室空间。从图7不难看出,在独立式小住宅中,室内空间被浓缩在一起,而长进深内庭式住宅则把室内空间进行了前后位移,从而在前部、中部、下部等处形成私密和半私密的室外空间。这种布置是针对半岛这一特殊地形环境而做出的合理布局,营造出不同于欧洲传统独立式住宅的私人户外空间,恰与我国传统江南水乡民居多进深内院天井式住宅有异曲同工之妙。应当说,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应对相似的地形环境而做出的合理选择。
      2.3.3临水住宅的亲水性设计
      半岛住宅区的临水住宅设计强调了传统运河住宅对水的关注。水面是主导性的设计元素,与水岸的密切联系是设计的宗旨之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住宅尽管建筑手法、材料风格各异,但几乎所有的单元都将居住者与水、与自然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对于这种低层联排式亲水住宅,设计者的灵感来源于荷兰传统的乡村,在那里一个个紧挨着的小房子直落到水面(图8)。在Borneo和Sporenburg两个半岛南端,低层联排式住宅直接建在河边,直落水面,设置低低的临水露台,提供了安全的私人泊位,鼓励居民使用享受河边生活,体现阿姆斯特丹的独特的运河文化。现有的水体被看作是大的景观元素,朝南滨水面的大面积落地窗,将户外的景观水体引入室内,开阔的视线和阳光的水面让这里的居民感到非常舒适,消除了联排式住宅可能产生的拥挤局促感。
      从剖面上看, Borneo和Sporenburg半岛上的联排住宅与水面、道路的之间也形成特定的空间关系。有在水岸直接建临水建筑的“路—宅—河—路—宅”的格局;也有住宅与水面隔街相对的“宅—路—河—路—宅”格局,水面上的游艇、道路的人流以及低层联排住宅高度的围合,形成了特有的生活空间。这与我国江南水乡民居与街巷、河道之间的空间关系十分类似,只不过半岛住宅区的水面更为开阔,3层住宅高度与水面宽度的比例约为1:2.4,因而人的视域更为广阔,水面两岸视线距离的拉大有效的避免了两岸平行排列住宅的视线干扰,保证居住的私密性,更适于现代人的生活。(图9)
      单体层面,每户亲水住宅的设计手法不尽相同。例如Borneo码头一栋H型住宅,这户住宅立面横向纵向都是3段划分,中间前后贯通的入口和上面的开口使房子形成了“H”的立面。平面上也作了3段划分,横向中间部分两侧分别是楼梯间和卫生间,一层和三层中间两侧分成贯通的走廊。两端两侧为书房卧室等。二层两端为起居室和餐厅(厨房)。房子北面临街,南面临水,南面有楼梯可以直接到达水面,与水面的联系十分密切。(图10、11)
      Borneo码头上另一栋亲水住宅则将楼梯位于一侧,底层起居室和阳台,二层中部为屋顶平台,南北两侧为卧室,3层北面为屋顶平台。朝南滨水面为大面积落地玻璃窗和水上阳台,可以充分享受到阳光和宽阔的水面,十分惬意。(图12)
      2.3.4临水住宅形式的多样性
      半岛住宅区的滨水住宅尽管由于规划的限制,采用低层高密度紧凑的布置格局,但联排住宅以多样的立面形态消除了兵营式格局的重复感和压抑感,这些不同的立面形式由于在面宽、进深、层高、总高度等方面的一致,使得整个住宅区的联排住宅呈现统一中蕴含变化,整体协调局部多变的风格。
      Borneo岛南岸的自由住宅群规划中,一长条地块的60块独立宅基地通过抽签的方式卖给业主,业主从设计方提供的建筑师清单中选择建筑师,由他们在规划要求下设计三层高起居室联立住宅,使每一座住宅尽可能独一无二。这一做法使得不同的建筑师能够解释各自对于住宅、街道及水的关系,从而产生120多个不同的户型,形成或高或低的天井、花园,极大地丰富了住宅的立面(图13)。这些住宅肩并肩地沿着运河排列,共同面水,形成一道住宅的艺术长廊和阿市东部港口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图14)
      2.3.5临水住宅对文脉的延续性
      Borneo和Sporenburg半岛住宅对于传统文脉的考虑可以从立面的设计及整体环境的规划中看出。由于规划统一了层高和材质,走在Borneo岛上,看着一栋栋各具特色的住宅沿着运河比肩排开,很容易让人想到阿姆斯特丹的传统运河房子(图15、16)。阿姆斯特丹是个围海造地的城市,一圈一圈的成同心半圆排列的运河使得城市呈现出独特的扇形机理,运河之间的狭长陆地上是一排排背靠背的荷兰传统风格的房子,分别面向两边的运河,房子与运河之间的小巷不仅是交通联系,更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场所。这些形成阿姆斯特丹特有的运河风光。半岛住宅区的街巷尺度使得住宅与街道重新产生一种亲切的关系,获得一个紧凑又壮观的环境,让人联想到传统的街道的特点:步行可感知的、连续的界面以及清晰的结构。   半岛住宅区的联排住宅重新诠释了传统的运河row house原型,与历史文脉取得独特的联系和呼应,再现了荷兰特有的运河文化。
      3 荷兰半岛住宅区的启示
      阿姆斯特丹的整体地形环境与我国江南水乡水网密布的地貌特征类似,半岛住宅区的成功实践是对水网地形极佳适应的结果,对我国江南水网地区的住宅设计颇具借鉴意义。
      3.1尊重自然地形生态环境
      水网地区通常由于自然条件较好而成为城镇聚落的发源地,水陆交汇是这一地区明显的生态特征,因而具有较强的生态敏感性。河湖水系既是江南水乡风貌的载体,也是生态环境的基本元素,河流、湖泊及沿岸绿化构成了水乡空间格局的骨架,是水乡的魅力所在。因此水网地区住宅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水网这一特殊的地形特征,充分尊重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如土壤、水体、植被等自然生态因子,保护自然格局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完美的水乡住宅格局。
      3.2注重亲水性
      “水为万物之源”。水体承载着水分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维护大气成份稳定等功能,在改善住区小气候方面可以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吸尘减噪、调节住区生态环境,促进住区持续健康地发展。作为个体的人对水也有天然的亲近感,除了维持生命需要水之外,人们还有观水、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等天性。水网地区住宅建设不能仅仅把河道看作物质资料的对象,而更应作为文化精神的载体,需要理解“水”作为独特的要素给人带来的亲近感。在设计中应将水体作为大的景观元素,尽可能为人们创造通过各种感观接触水体的机会,而不是建造又高又厚的堤岸将住宅与水、人与水远远隔开。
      3.3注重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是指滨水空间应当是向全体公众开放的,是供全体居民享受的公共资源。在传统江南水乡中,“水空间”,尤其是河道两岸这样的水域,它们是公众的社会财富。水网地区住宅的建设应注重“开放性”,加强河道沿岸空间的可达性和步行化的设计,促进空间的公共性和公平性的实现,尽量减少私人领域对滨水地区的侵占,尽可能将亲水岸线留给公众。注重开放性要求尽量避免封闭式的格局,并提供良好的步行体系和多种到达方式的选择余地,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水体的辐射影响面,推动居民适度交往行为的发生,营造具有水乡特质的居住环境。
      3.4 与历史文脉的呼应
      水乡地区住宅建设对于传统文脉的考虑不仅可以从立面形态的设计中得以反映,住宅群体的布局和整体环境的规划也是与传统文脉取得呼应的手法之一。除了住宅单体的色彩、材质、细部等元素尽量与当地的传统民居取得协调外,住宅比例与尺度的控制十分重要。除了住宅本身的体量控制,住宅与河道、街巷之间形成的外部空间尺度也应与传统民居空间尺度相呼应,以再现亲切宜人的江南水乡民居风貌。住宅群体的布局和整体环境的规划应融入传统水乡城镇的肌理,住宅与河道之间借鉴传统江南水乡格局形成一定的空间关系,如在河的两岸直接建临水建筑的“巷—居—河—居—巷”的格局;或住宅与河道隔街相对,“居—巷—河—巷—居”格局等,以再现江南水乡特有的生活空间。
      3.5 与水网地形环境整合
      在具体的设计手法上,应当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采用与水网环境整合的策略。可以设想在水网地区建造住宅时,沿水网的东西向河道两岸建造住宅。住宅可采用联排式布局,层数可根据河道的宽度设定,将住宅高度与河面宽度的比例控制在1:1.2到1:2.4左右,即能保证住宅河道街巷之间亲切宜人的空间比例,又能保证两岸平行排列住宅的卫生和视线距离,保证居住的私密性,使之更适于现代人的生活。如果要提高节地效果,除了适当的增加住宅层数外,可以借鉴荷兰半岛住宅区背靠背住宅的设计手法,将外部庭院整合进入住宅内部成为私密性或半私密性的内部庭园,同时也呼应了江南水乡传统民居多进深内院天井式住宅格局。在水网较密的地区,比较容易形成户户临水的格局,若水网密度较小、河道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间隔约30m宽种植水杉等植物,形成带状景观防护林,可以改善微气候、提高住宅环境景观效果和均好性。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区域或村落之间有水网连通,设想保留并适当疏通改造水网体系使之与原有的江河湖泊建立一个新的水网系统,以此提高这个地区的蓄水与防涝能力。新的水网系统不但可以恢复传统江南水乡的水上交通功能,增加养殖鱼类与水生作物的面积,还可生产荷藕、菱角、芡实等传统农产品,可以大大节约能源的消耗并减少道路占地面积,为江南水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4 结语
      地形环境是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荷兰阿姆斯特丹半岛住宅区实践,因其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将住宅的设计与地形环境的完美结合,秉承并延续了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肌理和地域特色而成为了住宅可持续设计的典范。阿姆斯特丹的地形环境与我国江南地区水网密布的地貌特征十分相似,分析半岛住宅区适应水网地形的设计特点并加以借鉴,对江南水网地区的住宅的可持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Institut für Internationale Architektur Dokumentation GmbH:“Detail”, Mü-nchen,2002.03,p256-277.
      [2]张斌,West8大众文化图景下的当代景观,时代建筑,2002.06,p92-99.
      [3]秦洛峰,低层高密度住宅——荷兰阿姆斯特丹码头改造,世界建筑,2006.03,p110-112.
      图片来源:
      图1来源:网络:google图片搜索;图3、4、7、11、12、13来源:Institut für Internationale Architektur Dokumentation GmbH:“Detail”, München, 2002.03,p256&p269&p277;余者为作者自拍。

    相关热词搜索: 水网 荷兰 江南 住宅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