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张裕解百纳干红多少钱_张裕葡萄酒:李鸿章当靠山,孙中山做广告

    时间:2019-04-09 03:12:5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张裕历来有“中国红酒第一品牌”之称,问世百余年来,从孙中山为其留下“品重醴泉”的墨宝,到袁世凯题写“瀛洲玉体”的匾额,再到周恩来的白兰地外交——张裕,演绎了一段段红酒传奇。
      说起红顶商人,大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胡雪岩。满清同治年间,胡雪岩充分利用了当时的战乱,扩大经营业务范围,同时广泛结交左宗棠等高官,摸索出了官督商办的二元盈利模式。
      略晚些时候,能与胡雪岩相比的,是当时路人皆知的张弼士,把一生的主要精力都倾注于“实业救国”。那时流行一句话:南有胡雪岩,北有张弼士。说到胡雪岩,人们会想到胡庆余堂,而张弼士则有其创办的张裕公司传世,两人都留下一个令人尊敬的百年老店。胡雪岩为二品大员,张弼士则是一品顶戴,鼎盛时期他资产达8000万两白银,比胡雪岩全部财产2000万两还多5000万两以上,比清廷年财政收入7000万两还多1000 万两,可谓“富可敌国”。
      背井离乡闯南洋
      1841年的冬天,也就是鸦片战争的第二年,张弼士出生于广东大埔县黄堂车轮坪村。父亲张兰轩是清朝道光初年的秀才,在乡村当塾师。因家境贫困,张弼士只随父读过三年书,13岁就辍学到姐夫家放牛,后来从师操习竹篾工,编箩织篓做鸡笼,学得一手好技艺。
      1858年,张弼士家乡遭受严重灾荒,不少人离乡背井,外出谋生。张弼士当时也只身漂洋过海前往南洋谋生。最开始是在一家米店当杂工,后来又到了一家纸行当帮工。他做事勤恳认真,聪明过人,而且忠厚诚实,深得老板信任。
      一次,一位从欧洲来的海员,拎着一箱子贵重东西,找到张弼士的住处,请他验收。张弼士很奇怪,对这位海员说:“我在欧洲没有亲戚,这东西不是我的。”海员面露难色:“你看,地址和姓名都没有错,退回去我怎么交代?”虽然托运单上的收货人明明是自己,可是张弼士坚决不收。最后,那位海员只好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暂时将箱子寄放在这里,等复查清楚再作处理。临走时他还说道:“如果一年以后,还没人领,这个箱子就是您的了。”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箱子依然没人来取,张弼士也依然未将它打开,他还在耐心等待箱子的主人。此事在当地传扬开来,纸行老板非常欣赏他的诚实品德,将店里财务交他管理,后来,又将自己的独生女儿许配给了他。这位贤惠的妻子以后成了张弼士事业成功的助手。
      几年后,老板病逝,张弼士继承了他的资产。有了一定的资产后,张弼士开始显示他卓越的经营能力。他先抽出一部分资产,开设了一家经营各国酒类的商行,并承办了当地的酒税和新加坡的典当捐务,随后又承包了荷属东印度一些岛屿的鸦片烟税,资产很快得到了较大的扩充。后来,张弼士又在南洋新加坡等地创办了众多公司,搞垦殖、采锡矿、开药行,短短数十年便成了“南洋首富”。为此,英属、荷属殖民当局几次给张弼士封官赐爵,但均被一一谢绝,他说:“吾生为华人,当为中华民族效力。”
      朝廷庇护下的张裕
      张弼士立志于“实业兴邦”,他与葡萄酒的不解之缘,始于1890年。当时张弼士任巴城商务领事,有一次参加法国领事举办的酒宴,席间,人们对所饮法国三星斧头牌白兰地名酒大为赞赏,法国领事为此大谈酒经,并对张弼士说:“此酒用法国波尔多地区盛产的葡萄酿造,如用中国山东烟台所产的葡萄酿造,酒色并不逊色。”
      张弼士问:“这话怎么说?”
      法国领事犹豫片刻后告之说:“当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时,我也是其中一员,法军驻屯天津附近时,我曾与其他士兵一起,到烟台采集了大批葡萄回营,用随军携带的小型压榨机压汁酿造,味道香醇,酒质与法国白兰地可相为媲美。当时,法国官兵曾议论,瓜分中国领土时,法国要力争山东,好在烟台设厂酿酒。”
      张弼士听后大为震惊,将此事牢记心中。1891年,张弼士应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之邀,回国到烟台商讨兴办铁路事宜。张弼士借此对烟台进行了全面考察,了解到此地靠山面海,气候湿润,土质肥美,与法国知名葡萄酒产区波尔多一样,的确是种植葡萄的好地方,于是当即决定在此投资设厂,并定名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先前,张弼士在南洋及两广一带的公司常取“裕”字做宝号,如裕和、裕兴、裕昌等。但在“裕”字之前冠以张姓,却绝无仅有,足见他对 “张裕”是给予厚望的。
      一年后,张弼士在烟台投资300万两白银,雇佣两千劳工开辟了1200亩葡萄园,同时引进了压榨机、蒸馏机、发酵机、白橡木贮酒桶等酿酒先进设备,建造了中国第一个、也是亚洲最大和世界第三大的葡萄酒基地。
      在张裕酿酒公司开办准照上,中堂大人李鸿章亲批:“准予专利十五年,凡奉天、直隶、山东三省地方,无论华、洋商民,不准在十五年限内另有他人仿造,以免篡夺。”这是以朝廷的名义批准张裕享有免税3年、专利15年的特殊待遇。
      李鸿章对张裕如此关照,还得从“南洋首富”与“北洋大臣”的交情说起。1890年,大清驻英国公使龚照瑗奉命考察欧美洋务,途经马来西亚,曾与“南洋首富”张弼士探讨富国之道,深为他“主权自掌,利不外溢”,“生为中华民族,当效力于中华民众”的思想所折服。龚照瑗回国后,极力向北洋大臣李鸿章举荐张弼士。
      主持洋务的李鸿章感佩于张弼士“实业兴邦”的宏图,也对他的经商成就和富国韬略极为赏识,于是奏请任命张弼士为驻槟城首任领事和新加坡总领事。从此,张弼士成为中国第一位“海外红顶商人”,当时颇为流行的一句话便是:南有胡雪岩,北有张弼士。
      1897年,经李鸿章举荐,张弼士参与筹办中国通商银行,并出任该行董事。在李鸿章的提携下,这位“海外红顶商人”有幸得到慈禧太后召见。深谙经商之道的张弼士趁机献上白银30万两作为见面礼,朝野上下为之轰动。
      有了朝廷这座大靠山,张弼士此后做事一帆风顺,不仅得到了封赏,而且在宫内颇得人缘。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当时名重一时,人品学问高人一筹,书法又精到,张弼士约请他题写厂名。翁同龢欣然挥毫写下了“张裕酿酒公司”六个朴茂凝重的大字。当时,翁同龢的书法润格一向让人望而却步,这次他却为张裕特意破例,平时千金难求的墨宝每字只象征性地收润笔费白银50两。至今随处可见的“张裕”金字招牌,也成就中国书法史上另一则佳话。   孙中山题词
      孙中山一生所题匾额并不多见,除了大家最为熟知的“天下为公”外,他一生中唯一一次为企业的题词——就是给张裕题的“品重醴泉”四个字。
      早在1908年,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接连受挫,河口兵败,广州起事再败。危难之际,孙中山亲赴槟榔屿,聚集黄兴、胡汉民等召开会议,商讨募集军款,做广州再举的准备。根据会议布置,胡汉民随后前往南洋各地募款。
      颇有些见识的南洋首富张弼士,见机下注,他以革命的“财政官”自居,慷慨解囊,通过胡汉民资助孙中山白银30万两。正是在张弼士的带动下,英属各埠华人纷纷捐款,直接促成了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
      辛亥武昌起义后,革命处于紧要关头,张弼士等人又以南洋中华商会的名义,发动群众捐款,一时成为典范。另外,张弼士还资助福建民军七万元,他的儿子张秩捃也参加了同盟会,成为革命的一员。张弼士以其对辛亥革命的特殊贡献,赢得孙中山的青睐,这也是孙中山后来为张裕题词的渊源。
      1912年3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下野后,巡游各地,积极倡导实业建设。当年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北上,中途在烟台做短暂停留。8月21日,孙中山在各界人士簇拥下参观了张裕公司,饶有兴致地品尝了酒窖中陈酿的白兰地。在工作楼的留言台前,孙中山略作思忖,写下“品重醴泉” 四个雄劲大字。接着,孙中山换了一支小笔题款“题赠张裕公司”,落款为“孙文”。《礼记》曾有“天降甘露,地出醴泉”的记载,孙中山以此褒奖张裕葡萄酒,非同一般。
      张弼士似乎对普天下的张氏大姓都有着“同宗同祖”的感情,特别对“清河后人”张之洞、张謇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还与远在东北关外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往来频繁,称兄道弟。后来,张秩捃、张学良承袭父愿,继续保持着同宗世好的关系。这也就不难理解,1932年张裕40年庆典时,少帅张学良以“圭顿贻谋”手迹为赠,将张裕的创业者比作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商人白圭、猗顿。
      白酒茅台 红酒张裕
      张裕善于走高端路线,常收四两拨千斤之效。
      早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国宴上,张裕作为指定用酒,与国酒茅台并驾齐驱,形成“白酒茅台、红酒张裕”的格局。这与张裕多年来注重名人效应的品牌经营不无关系。毛泽东就曾特意选择张裕葡萄酒,款待旅美多年归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周恩来更是把它作为国礼,带到了日内瓦。
      1954年2月28日,由苏联倡议,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会议上达成协议,定于同年4月举行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除中、苏、美、法、英参加会议的全过程外,同这两个问题有关的其他国家也派代表分别参加各有关问题的讨论。
      这是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大型会议,为了扩大国际影响,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中央任命周恩来为首席代表,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等随行。选择什么样的国礼,是代表团的一项重要工作。直至出发前夜,代表团在反复筛选比对后,选中了张裕金奖白兰地,连同茅台与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起被送往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
      早在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张裕“可雅白兰地”便与茅台一道,获得了参展酒类“金牌”。这是中国葡萄酒首次在国际大展上获得大奖,张裕顿时扬名海外,“可雅白兰地”随即也改名为“金奖白兰地”。
      日内瓦会议上,张裕等三件礼物被各国代表赞不绝口。中国茅台无疑显示出中华国酒的地位,金奖白兰地则被认为是洋为中用、珠联璧合的结晶。日内瓦会议的会刊——《国际杂谈》概括了洋人们的这种赞誉:金奖白兰地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文化的进步。
      1916年9月,张弼士为庆祝“可雅白兰地”酒荣获金奖和赴美之行成功,设宴答谢中外宾客。会上他异常兴奋,频频举杯祝酒,导致心肌绞痛,12日,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享年75岁。张弼士病逝后,移柩返籍途经新加坡、香港时,英荷政府下半旗致哀,港督躬亲凭吊。国学大师章炳麟亦敬送挽联“南人光祖国,天际以归魂。”甚至于孙中山在得知噩耗后,还特派代表送挽联:“美酒荣获金奖,飘香万国;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
      编辑 若安

    相关热词搜索: 靠山 葡萄酒 做广告 李鸿章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