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群体增量”之道:群体增量现象

    时间:2019-03-30 03:23:4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纪律的:社会的各种组织规定其所属人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通俗地说,纪律就是在各种社会组织、团体内(包括政府、军队、学校、企业……等)所规定的什么事不许做,什么事可以做,做什么事受处罚的各种规定。
      纪律是各种社会组织团体存在的根本,是维持各个成员之间关系的准绳,如果没有了纪律的约束维持,各个组织团体都将成为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组织团体必将溃散,不能存在或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在各种社会组织团体中,遵守纪律,是每个成员最基本的要求;一个团结协作、富有战斗力和进取心的团体组织,必定是一个有纪律的团体。
      军队的纪律与工厂、学校的厂纪校规相比,在程度和范围上都有很大区别,对纪律的要求更严格,规定更广泛。同时,军队的纪律很多不是临时的偶尔的行为要求,而是长期的经常性的行为准则,是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必须执行的。常言道:“军令如山倒”。说的是军令必须服从,不能抗拒。这是因为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高度集中的战斗组织,从起居作息、服装佩带到作风养成等,都必须适应训练打仗的需要。
      严明的纪律可以将个人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巨大的战斗力,这一点拿破仑有着清醒的认识,在谈到历史上精于骑术而善于单个格斗的马木留克骑兵被骑术不精但有纪元律的法国骑兵击败的战例之时,拿破仑说到“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造成这种强弱变化的原因,就是因为马木留克骑兵缺乏纪律,
      而法国骑兵有严格纪律。严格的纪律,把许多人组织起来,溶合为一个整个力量,这种力量就不只是单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大得多的新的力量。”
      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非常重视纪律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美国加入了盟军阵营之后,迅速扭转了欧洲盟军节节败腿的战局,最终将德意法西斯歼灭。除了美军有良好的装备和一批优秀的军事领导人才之外,美国军队对于纪律的强调和重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被称为“美国陆军第一剑客” 、“美国第一勇士”的巴顿将军曾经指挥金戈铁马驰骋于北非大漠,战功显赫、攻无不克。他对于纪律的强调是出了名的,甚至在盛名之外带来不少非议。巴顿规定士兵床前不能有女人的画像,强调军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军事素质,他的部队是美军中军容最整军纪最严的。巴顿要求军官必须按时到位,训练中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松懈。巴顿改变了美军牧师布道30分钟的冗长时间,10分钟简短结束布道。巴顿的部队是美军中伤亡最小的。
      1942年3月6号,巴顿被调任当第二军军长,第二军是一个由新兵组建的一个部队,这支部队训练差、军纪涣散、军容不整。为了使这支部队恢复战斗力,巴顿上任就从抓军纪开始。针对军官士兵训练迟到的现象,他规定七点半必须开完饭,晚来一分钟也没有饭。晚来一分钟饭就撤了,你就得饿到中午,过时不候。接着他又规定每一个官兵必须带钢盔,扎领带,扎绑腿,包括护士在内,均不例外。
      当时官兵们认为他是吹毛求疵,怀疑巴顿令出未必那么认真,谁也没有想到巴顿雷厉风行,他定下这个规矩之后,他每天除了到司令部转了一圈之后,他就到这个军的四个师去视察,专门去抓不戴钢盔的人,他检查非常彻底。有一次他到厕所去,正好见一个士兵蹲厕所没戴钢盔,他就在厕所外边等着,出来之后叫他师部去听候处理。那次这个师总共抓了25个不戴钢盔的士兵。巴顿对他们说:“我对任何一个不立即执行我命令的兔崽子,都不会容忍的,我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要么罚款25美元,要么把你送上军事法庭,我在这里郑重地告诉你们,送军事法庭是要记入军人档案的。进入军人档案是抹黑点的,出去以后一生就有一个污点了”。所以这25个士兵立即乖乖地交了25美元。这个事情随后马上传遍军营。士兵们对巴顿都敬畏有加,在他的带领下军队很快就变了样子。仅仅一周的时间,第二军的军容风貌就焕然一新。3月15号当艾森豪威尔视察这个军时,简直认不出这个军了,他对巴顿说,我接到有人告你的状,但是我不信他们,只相信你。
      除此之外,巴顿部队还是美军惟一的不能掉扣子的部队。巴顿说军队如果掉扣子,就意味着向德国潜艇击沉一艘商船一样严重。他认为军人一定要一丝不苟,军人如果有一点假的,平时一旦有丝毫的松懈,战争中很可能丧命的几率比别人大,所以巴顿的部队是美军作战中伤亡最小的。在二战中巴顿的部队战斗力之强是出了名的,然而这么强的战斗力却是有原因的,这就是对于纪律的严格要求。
      其实,不仅仅是军队,对于企业和任何社会团体中,纪律都是是十分重要的。在目前位于计算机核心领域的领头养企业Intel核心文化有6个价值观,这6个价值观贯穿了Intel所有的工作,成为Intel企业宝贵的财富和成功得以为继的法宝。其中第二个就是:纪律严明。过去Intel在硅谷有一个“名声不佳”的8点签到制度。公司8点上班,任何人,只要迟到5分钟,就得在特别准备的签名簿上留下大名才能工作。现在Intel与IT企业相比,同样在纪律方面也是严管之列。中国Intel公司早8:30上班,员工严格遵守作息制度。Intel在硅谷的另一个纪律是“清洁先生”检查制度,每个月一次,由资深经理们负责检视公司各个角落的整洁,并评定分数。
      硅谷是高科技企业汇集的地方,许多企业充分尊重员工个性,给员工很大的自由度,而Intel的“严”纪律成为硅谷公司自由大趋势的一个反例,但是Intel照样执行,极具个性。而且Intel在纪律里面专门有一条是让员工注重细节,这是一条非常有意义的提示,高科技所有的伟大都藏在细节里。芯片中0.18um这种线宽就代表了一个公司在硅技术领域追求细节突破的伟大成就。而MMX这样的产品完全是对一个小芯片细节上的完美畅想。Intel公司是一个懂得细节造就成功的企业。因此,Intel芯片制造领域多年以来击败了很多竞争对手,获得了难以撼动的绝对市场领导地位。
      有这样一个数据,据说从2005年10月到12月在美国前200个优先申请的专利,以及在国内从2005年6月到12月优先200个专利的申请,其中这200个优先申请是单一发明人的比例只有35%到45%,其他的发明都是两个人、三个人或三个人以上,甚至有多到十个人共同发明的。此外据统计,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三分之二以上。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奖占41%,而现在则跃居80%。   最具有个人独创色彩的发明创新也有60%以上是协作的结果,这就充分说明了协作在创新中的重要意义。其实不仅仅是创新,在人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甚至个人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生活事件,也都离不开协作,无论是劳动工作、行旅差遣、婚丧嫁娶、战争军事,都需要整体协作,一致行动,统一节奏,当进齐进,当退同退,这样才能共同应对风险,减少损失,一起取得成功。
      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协作才能使自己的能力获得扩张,将不同个人的力量组织成一个整体,完成规模庞大的工作。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定律就叫米格-25效应,说的就是“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前苏联有一种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该战机的优越性能受到各国军队的青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中有一个关键的原理,尽管与美国战机相比米格-25战斗机所使用的许多零部件要落后很多,但其整体作战性却能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同期生产的战斗机。之所以有这种效果,是因为米格公司的飞机制造专家在设计的时候,就从整体考虑,对各零部件进行了协调的组合设计,使该机在升降、速度、应激反应等诸方面反超美机而成为当时的世界一流战机。这一因整体协调而克服内部要素不足的效应,被称之为“米格-25效应”。
      米格-25效应告诉我们的就是事物内部“相互协作,整体行动”产生的整体功能会大于独立分散的单个要素,而且也优于协作不畅配合不当的整体。
      在昆虫界中将这一规律体现的淋漓尽致的蜜蜂和蚂蚁。蜜蜂是一种一种分工细致、组织严密、团结协作、群体生存的昆虫组织。一只、几只或者更多的个体蜜蜂虽然微不足道,而成千上万只蜜蜂一旦聚集起来,就能形成令人惊叹的力量。蚂蚁也是如此。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蚂蚁放入玻璃瓶内,观察它们在独自情况下和三两成群时的活动情形。结果发现,蚂蚁的数目增加时,蚂蚁工作量也增加。独自在瓶中的蚂蚁只要增加一只新蚂蚁,它的工作就更起劲,加入第三只时,原来两只的活动反应加速; 两只活动率不同的蚂蚁共同活动时,活动率渐趋一致。动物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活动中同样存在。人们把这种规律成为“蜂群效应”或者“群体增量”原理。
      其实,现实生活中“蜂群效应”或者“群体增量”原理所蕴含的意义,很早就已为世人所知。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期间,一切企业主就发现,装鞋工人锤打皮鞋钉的速度会因为同事在旁边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无疑与蚂蚁取食的行为暗合。因此,当时就有人提出要利用群体协作的精神影响力来促发被管理人员的潜能,提出了班组作业的工作方式,通过班组作业让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协作的伙伴关系,使员工在相互协作中,激发个人的能量,达到“群体增量”的目的。
      在今天,许多企业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原理,鼓励员工彼此的协作、沟通,甚至在办公空间上,也打破原来的独立办公室构建,采用大开间低屏障相对隔离,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员工群体在办公空间上的集中性,以促进员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在这一点上丹麦的奥地肯公司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直至80年代初期,奥地肯一直是世界助听器行业的领头羊。但到了80年代中基,美元贬值,企业因此暴露出竞争上的弱点。奥地肯的地位开始下降,市场占有率一落千丈从15%骤跌至7%。收入的减少使奥地肯在国际上的地位从第一降至第三,落在西门子、飞利浦两个巨头之后。
      20世纪80年代末,奥地肯公司的董事会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生存,改革势在必行。1988年,董事会破天荒地任命一个助听器行业的门外汉——拉斯.柯林德为企业的总裁。
      柯林德新官上任三把火,除了裁掉15%的办公室人员以节省成本之外,最大的举动就是要增加内部企业员工的协作能力,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为此,柯林德将公司总部改建成一个风格迥异的建筑。在那里,没有独立的办公间,每一楼层都是一个大的开阔的空间。里面配置若干张办公桌,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以及其他的办公用品,所有的办公桌者没有固定的名牌,每个员工可以使用任何一张桌子。当员工们在"开阔"的环境中并肩协作时,相互间会观察对方的工作,留意不让自己或他人出差错,而且谁是最差的、谁是最优秀的,大家心里更是一清二楚。同时,员工在看到其他员工的出色表现后,心中常会注入这样一种信念:“他能做,相信我也能做。”这种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工作热情也随之高涨,继而为奥地肯公司创造出巨大的效率和效益,使奥地肯公司重新夺回助听器行业领头羊的地位。
      可见,这种“相互协作,整体行动”的“群体增量”原理对于企业管理和人类生活中的威力之大,在我们的预计之外。如果我们很好地协作、密切配合、整体行动,无疑就可以形成一个战斗力无比强大的整体无往而不胜。但如果没有协作、配合,行动分散,相互扯皮,无疑会削弱整体的力量。
      在早些年的国有企业里经常看到的情况是,管理不善,职工懈怠、分散,部门之间扯皮推委,没有配合,结果严重影响了整个企业的效率,削弱了企业竞争力。
      因此,任何想要获得事业成功的人,都要记着这一点,“师出以律”,用严明的纪律,将个人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获得巨大的战斗力,并且将纪律贯穿到每一个工作细节,在生活中把握和运用“相互协作,整体行动”的“群体增量”原理,过群体协作激发出每个人更高的能力和效能,这应该是我们做事业,管理企业的一个根本追求。

    相关热词搜索: 之道 增量 群体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