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秦岭昂首,泾渭长歌 泾渭茯茶秦岭之巅

    时间:2019-03-21 03:27: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衣食住行方面,中国各地历来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久而久之就形成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对于一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作家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艺术个性等,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在谈论当代陕西文学的时候,人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标志,形成了中国文学创作上的三座高峰。作为同一地域、年代相近的作家,他们先后获得了中国文学最具影响力的大奖――茅盾文学奖,这在全国的文学版图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审视这三位作家的人生历程与创作道路时我们会发现,他们有着类似的人生运行轨迹,走的均是一条从故乡到城市的生活道路。故乡及其地域文化,对于他们的人生与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故乡的地域文化,是他们生命情感的寄托,也是他们生命情感的归宿。
      
      路 遥
      路遥的生命之根、文化之根、情感之根,就根植于陕北那片沟壑纵横、广袤辽阔的黄土高原。这是黄土文化与草原文化交织而成的一种文化形态,也许正基于此,路遥形成粗旷豪壮、狂放骠悍、浪漫抒情、野性原始等文化性格,以及由于环境的极端恶劣,生活的煎熬苦焦,形成了抗争、征服、极度超长的韧性和任性、忍性等等。信天游、秧歌、安塞腰鼓等等,作为陕北地域文化的一种象征,自然对路遥的人生有着重要影响。
      路遥是在苦难中泡大的,他人生路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词语就是苦难。这也可以说是陕北地域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苦难成就了路遥,也压垮了路遥。路遥的文化人格是坚强的,也是悲壮的。路遥身上所背负的这种苦难以及由此而生成的文化性格,实际上就是陕北地域文化的一种象征,一种浓缩。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因其地域文化与生存环境所形成的精神气质与文化性格,便自然而然地熔铸于路遥人生历程及其文学创作之中。
      在路遥的文学创作中,有两样至关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沙漠和雨雪。沙漠与雨雪这两样似乎是相对的东西,在路遥这里却实现着和谐包容。故乡使路遥得到了一种超越现实生存境遇的禅悟与升华,他进行文学创作就犹如行走于沙漠,是以青春和生命为其动力能量的。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生命力量的彰显。甚至可以说,正是沙漠这样恶劣的不利于生命存活的生态环境,激发着路遥生命的抗争力量。路遥亦有着柔肠似水的温情,他对雨雪有特殊的情感体验:“雨雪中,我感受到整个宇宙就是慈祥仁爱的母亲,抚慰我躁动不安的心灵,启示我走出迷津,去寻找生活和艺术从未涉足过的新境界。”沙漠与雨雪,这是陕北地域环境中的两极现象,亦可视为是路遥作品的独特魅力。
      
      陈忠实
      陈忠实的生命之根深深地根植于关中平原。关中渭河平原这片土地厚重乃至沉重,作为典型的农耕文化发祥地,形成了古朴淳厚,仁义忠厚,浑厚苍凉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温厚、典雅、蕴涵等审美特征。特别是八百里秦川自古帝王地,以西安为中心,十多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这既给这片土地留下了一笔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也给这片土地留下了一种超常的沉重的历史文化重负:固守、保守、自足、自大,不思开拓、固守成规等等文化心态。可以说,关中平原承受了过重的历史文化重负,现代意识也就极难穿透这片黄土地,让它活泛起来。生、硬、冷、倔,就是对这种民间文化性格的一种描述。
      正是这片蕴涵着深厚而凝重历史文化的黄土地,养育了陈忠实淳厚质朴而沉重刚毅的历史文化性格。以《白鹿原》为代表,就充分体现了陈忠实的文学创作根本特征。
      陈忠实的文学创作同时承续着家族的血脉。陈忠实的家庭是典型的关中农民家庭,他的父亲也是地道的关中农民。但父亲的刚毅、耿直、乐观、质朴、纯正等性格,直接影响着他的人生。更为重要的是,父亲的读书识字,尊重知识文化,以及父亲身上有别于其他乡亲的文化气质与素养,可以说对他人生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他从父亲身上承续了祖辈或者家族的血脉。“从私塾先生爷爷到我的孙儿这五代人中,父亲是最艰难的。他已经没有了私塾先生爷爷的地位和经济,而且作为一个农民也失去了土地和牲畜的创造权利,而且心强气盛地要拼死供两个孩子读书。他的耐劳、他的勤俭、他的耿直和左邻右舍的村人并无多大差别,他的文化意识才是我们家里最可称道的东西。”陈忠实认为他父亲身上的“文化意识”便是他们家族的根脉。陈忠实走向文学创作的人生道路,自然是这种根脉的承续。
      这种特有的地域环境,生成着陈忠实文学创作的艺术风格。凝重而蕴藉,刚毅而浑厚,就成为他文学创作基本的审美特征。
      
       贾平凹
      贾平凹是从陕南商洛之地走出来的。陕南是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叉地带。楚文化具有极为浓郁的神秘性、灵动性、诡异性。就文学而言,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文学的另一个传统。诡谲、神秘、空灵、超然、旷达、浪漫、幻化是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文化特征。而关中文化有着温厚、典雅、淳朴、达观等特性,在这里与诡异、神秘、灵动相融合,便形成特有的陕南商洛文化。山地是灵动的、神秘的,但也是混沌茫然的,它给人无穷幻想的可能性与空间性,也极易幻化出爱与美来。在贾平凹的作品中,从《满月儿》《浮躁》《天狗》到《废都》《高老庄》《怀念狼》,直至《秦腔》,其间都充满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交融之后所产生的商洛这块神奇土地所特有的文化精神。
      贾平凹坦言:“商州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是一片相当偏僻、贫困的山地,但异常美丽,其山川走势,流水脉向,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乃至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构成了极丰富的、独特的神秘天地。在这个天地里,仰观可以无其不大,俯察可以无其不盛。”贾平凹如数家珍似的叙说商州的山水草木飞禽走兽,这从一个方面在印证着这片热土对他的刻骨铭心的影响。在他的眼里,“商州这块地方,大有意思,出山出水出人物,亦出文章”。甚至认为,“它的美丽和神秘,可以说在我三十年来所走的任何地方,是称得上‘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赞誉”。正是商州充满“山之灵光,水之秀气”,沁润着贾平凹的生命情感。正是这独特的地域文化,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使他的文学创作就生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域作家的色质,让他时刻带着商州母亲给他的敏感、多情、善良、质朴的秉性和气质去洞察社会,体味人生。
      
      【作品】
      
      贾平凹长篇小说《浮躁》选读
      
      州河流至两岔镇,两岸多山,山曲水亦曲,曲到极处,便窝出了一块不大不小的盆地。镇街在河的北岸,长虫的尻子(kao zi,指屁股),没深没浅的,长,且七折八折全乱了规矩。屋舍皆高瘦,却讲究黑漆门面,吊两柄铁打的门环,二道接檐,滚槽瓦当,脊顶耸起白灰勾勒而两角斜斜飞翘,俨然是翼于水上的形势。沿山的那面街房,后墙就蹬在石坎上,低于前墙一丈两丈,甚至就没有了墙,门是嵌在石壁上凿穴而居的,那铁爪草、爬壁藤就缘门脑繁衍,如同雕饰。山崖的某一处,清水沁出,聚坑为潭,镇民们就以打通节关的长竹接流,直穿墙到达锅上,用时将竹竿向里捅捅,不用则抽抽,是山地用自来水最早的地方。
      背河的这面街房,却故意不连贯,三家五家了隔有一巷,黑幽幽的,将一阶石级直垂河边,日里月里水的波光闪现其上,恍惚间如是铁的环链。在街上走,州河就时显时断,景随步移,如看连环画一样使任何生人来这里都留下无限的新鲜。漫不经心地从一个小巷透视,便显而易见河南岸的不静岗。岗上有寺塔,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直上而成高,三户五户人家错落左右,每一户人家左是一片竹林,右是苍榆,门前有粗壮的木头栽起的篱笆,篱笆上生就无数的木耳。家来宾客了,便用铲子随铲随洗入锅煎炒,屋后则是层层叠叠的墓堆,白灰搪着墓楼,日影里白得生硬,这便是这户人家的列宗列祖了。
      岗下是一条沟,涌着竹、柳、杨、榆、青�梧桐的绿,深而不可叵测,神秘得你不知道那里边的世界。但看得见绿荫之中,浮现着隐约的屋顶,是三角的是长方的是斜面的是一组不则不规的几何图形。鸡犬在其间鸣叫,炊烟在那里细长,这就是仙游川,州河上下最大的一处村落。但它的出口却小得出奇,相对的两个石崖,夹出一个石台,直上直下,挂一帘水,终日里风扯得匀匀的,你说是纱也好,你说是雾也好,总是亮亮的,白!州河上的阴阳师戴着一副石头镜揣着一个罗盘,踏勘了方圆百十里地面,后来曾说:仙游川沟口两个石崖,左是青龙,右是白虎,中间石台为门槛;本来是出天子的地方,只可惜处在河南不在河北,若在河北面南那就是“圣地”无疑了。
      阴阳师的学说或许是对的或许是不对,但仙游川的不同凡响,却是每一个人能感觉到的,他们崇拜着沟口的两个石崖,谁也不敢动那上面的一草一石,以致是野枣刺也长得粗若一握了。静夜子时,墨气沉重,远远的沟脑处的巫岭主峰似乎一直移压河面,流水也黏糊一片,那两个石崖之间的石台上就要常出现两团红光。这是灯笼,忽高忽低往复游动如磷火,前呼一声“回来了――”后应一声“回来了――”招领魂魄,乞求幸运,声声森然可惧。接着就是狗咬,声巨如豹地,彼起此伏,久而不息。这其实不是狗咬,是山上的一种鸟叫;州河上下千百里,这鸟叫“看山狗”,别的地方没有,单这儿有,便被视若熊猫一样珍贵又比熊猫神圣,作各种图案画在门脑上,屋脊上,“天地神君亲”牌位的左右。
      (选自《浮躁》第一章)
      
      贾平凹
      编者按:打开贾平凹的作品,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大部分是故乡的山川风物,这样的结构从《商州》(1983)、《腊月正月》(1984)之后几乎成为一个定势。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笔触只要一落到自己的故土,便会妙笔生花,神采四溢,情意盎然。故乡的山山水水,飞禽走兽,草草木木,已经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成为他文学艺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者不是在进行简单描绘与叙述,而是在进行着一种艺术生命情感的融合。

    相关热词搜索: 秦岭 昂首 泾渭长歌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