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其人\其事\其思】 作事惟思利及人

    时间:2019-02-25 03:28:3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赵宪宇(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著有《教育的痛和瘁》等教育散文三部曲等):要我评价许昌良先生,应该说很荣幸,也很有话可讲。虽说接触不长,但我对他的了解却比较深。不仅因为他在来无锡之前已经是苏北和江苏有名的人物,来无锡之后,更是如鱼得水,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更加活跃,真可谓誉满大江南北了。
      2009年,许昌良先生参加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选,许多评委对他出色的成绩都感到震撼,也令我第一次“看到”了大名鼎鼎的许昌良先生,他凭借卓越的成就成了无锡市第一位初中正高职称的老师。后来在各种教育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他奔放的热情、真诚的投入、睿智的思维和精彩的表达都能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发。2011年,他成了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使更多的人知道了他、了解了他。
      说起许昌良先生在教育管理和语文教学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我感到确实不能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只能是高度概括。他做过多少高层次的演讲和示范课,他组织开展了多少高级别的教学研讨活动,都是无法量化的。况且,他也力主教研和科研活动要高质量、高效率和高影响。
      在他众多的科研和教研事迹里,不能不提到区教育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参加工作室的各位学员都是区内初中的教学能手,有多名市级教学新秀,和几所学校的语文学科组长,都是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对名师的崇敬、对教学的钻研、对教育的热爱,让这些性格各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的年轻人主动聚拢在名师身边,而许昌良先生凭借对初中语文教育事业和年轻语文教师发展的满腔热情,对名师工作室可谓是殚精竭虑,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我的印象里,创建语文教学思想体系,是许昌良先生的不懈追求。近些年来,他着重倡导“沉静语文”的理念,力图改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人为复杂化,扑朔迷离、华而不实的现状,使教师能够更加潜心会文,把握文本的温度、广度和高度,让语文教学目标更加凝练,方法更加简朴,手段更加务实,流程更加自然、生动与真实,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与德性养成的过程。释家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静品许昌良先生“沉静语文”理念和教学实践,让我们感悟到:沉静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追求静谧、纯净的至上的境界,是一种向往美的境界,最终回归到纯粹的“人”的状态,回归到语文教学的原点。
      2011年11月份,我和许昌良先生受“香港一内地中小学校长交流论坛”之邀,将出席活动,并在论坛上作专题报告,期待他有更加夺目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也期待许昌良先生能够把他的教育思想和无锡地区的教育改革发展经验传播得更远更广。
      冯卫东(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我不知道昌良老师的“沉静语文”是不是在“语文树旗”的“运动”中应运而生的。我坦言,我个人不太喜欢欣赏形形色色的“语文之旗”,但在一看到“沉静语文”几个字眼时,便“没来由”地喜欢、欣赏它,不管它是一面“旗”,抑或是一种理念、一种个性、一种风格。
      我之所以喜欢、欣赏“沉静语文”,其实是“有来由”、有原因的――
      首先,它的倡导者本身就是一个“沉静”的人,有他这样的性格、精神,才有这样的教学主张、教学追求。昌良是一个力道很足而又低调、内敛、沉静的人,我曾坦言,和他相比,我属于典型的“半瓶子醋”。由昌良提出“沉静语文”,应当是恰如其分,是名至实归,是“量身定制”的。
      其次,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有点“沉静”的定力、氛围和旨趣。语文当然要“活”起来,但“活”不是指或主要不是指师生、生生的言来语往或熙来攘往,而是指师生的语文思维的活泼、流畅、灵动,等等。一位专家提出,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此种观点广有市场,我则不以为然,至少在语文课或语文教学中,不应如此,更不宜全然如此。在语文特定的学科情境中,师生都应是“读书人”。明代陈眉公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静土。”他说的意思是,“读书人”不管身在何处,心都要能沉静起来、人定下来。我想,远离了“沉静”的语文,或许其他什么都有了,但偏偏缺了它的“根”。
      再次,它也是对当下浮躁、冒进的教学风气的一种自觉摒弃。先前,我对昌良文章标题或者说由他所提出的一个命题是不太赞成的。我想,为什么要扯到“道德(回归)”上去?后来我想通了:是啊,倘若我们的教学一点都“沉静”不下来,特别是,教师总是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方法去干扰、搅乱学生几乎与生俱来的“爱语文”的心境――不少学生说,我爱语文,却不爱上语文课―那么,我们的教学还是“道德”的吗?从这个意义上说,“让教学成为一种道德的事业”(班华教授语),其题中应有的一种意义便是,让教学、让课堂、让学生也能“沉静”下来。
      我祝“沉静”的昌良老师的教育教学事业日益绚烂!
      黄伟(杭州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教育学博士):不要太多的接触,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许昌良是一个本色的人、真诚的人。唯有本色,才会作分内的思考;唯有真诚,才会作沉静的探究,因为这样的人并不贪多务得,而是把分内的事情做到极致。
      “沉静语文”,有哲思,有会悟,有化用。
      从哲学的高度思考语文,语文即智慧,有道有境;
      从生活现象中感悟语文,语文即生活,反璞归真;
      从教育常识中理解语文,语文即人生,成长成人;
      从教学法度中梳理语文,语文即言行,读议练品。
      许昌良老师的“沉静语文”,给我们带来了语文教育教学内涵中应有的那份厚重和朴实,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中常态的那种潜泳与修炼。在这华丽炫目、乱象缤纷的语文教学世界,有人却在追求着语文教学常态、语文教育的本真,实在难能可贵,自有它独特的价值所在。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探索语文教育教学实效高效的路上,你我共勉。
      孙俊(大连开发区一中语文教师,辽宁省语文教学专家,曾获“东北十佳语文教师”称号,先后十余次获得全国及省市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一等奖):从事语文教学将近二十年,与许多老师都有同样的苦恼,感觉语文越来越“难教”,如负石上山,教师身心俱疲,学生苦不堪言,“少慢差费”,语文教学似乎总也改变不了“面目可憎”的形象。我也在探索“回天之术”,但往往无果而终。直到在一次全国会议上与许昌良校长结识,拜读了其“沉静语文”的相关资料,顿感茅塞顿开,耳目一新。“沉静语文”正如燥热中的一缕清风,让语文从教者“宁静沉着”下来,“回归原点,捡拾传统”,这正是“沉静语文”所倡导的语文属性的道德回归,也恰恰是走出当今语文教学“迷局”的关键所在。“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博学详说归于简约”,沉静语文同时也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醒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丰厚学识与修养,深度把握与高度执掌文本。才能臻入“沉静”佳境。感谢“沉静语文”带给我醍醐灌顶般的启迪,相信所有语文教学“有心人”沉浸其中,也一定会大受其益。

    相关热词搜索: 其人 其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