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如何提高艺术系学生的古文修养】 提高修养的古文

    时间:2019-02-19 03:23:0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艺术系的学生往往文化底子比较薄,特别在学习古文时,抵触心理更加明显。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手法,提高艺术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突出专业特点,正确把握评价机制,培养提高艺术系学生的古文修养。
      【关键词】古文教学 艺术 提高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184-02
      
      艺术系的学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进校时他们的文化分也比较低。学生们也认为自己文化底子差,想赶上不容易,对自己的要求就放得更低了。另外还有人认为,如果在文化科目上花费精力太多,就会影响专业成绩。大家都已习惯了对艺术系的学生网开一面,觉得他们成绩差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就应当对这一现象听之任之呢?我的答案是:不行!相反,我一直有一种看法,就是文化课特别是古文学好了,对专业成绩的提高、学生行为的规范乃至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第一次高等教育大会”,各国精英一致认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高素质”,表现为大学生要具有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以及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负责任”,表现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国家的兴亡是最大的责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上我们一度拥有灿烂的文化,诞生了孔孟、、老庄、孙子、屈原、李杜、苏轼等等数不尽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汉唐盛世,至今让我们回味无穷。但是到了近代,我们远远的落后了。在现代社会,落后了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但是在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同时,是不是一定要丢掉我们祖宗留下的丰富遗产呢?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漠视民族文化传统,崇尚西洋文化的倾向,而这种风气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艺术系的学生。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智慧的凝聚,理应得到各时代人民的尊重与继承。可是,我们现在守着一个民族文化的“聚宝盆”,却视而不见,忽视了自己的优势。这样下去,如何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呢?一个不了解本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年轻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根基又在哪里呢?就拿艺术系的学生来说,谈起唐诗宋词元曲,说起四大名著,都羞于启齿,请问他所表现或表演的艺术作品又有多少中国特色的东西呢?缺少了中国特色做底蕴,其作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的艺术之路就会缺乏动力,不能长远。
      为了提高艺术系学生的古文修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着手的:
      
      1 突出专业特点
      
      我所在的学院,艺术专业包括音乐系和美术系。这两个专业的学生特点非常鲜明。音乐系的学生大都性格外向,活泼、开朗,课堂上比较活跃,有时即使对问题一知半解,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美术系的学生则较为内向、深沉,课堂内容组织不好,可能就会冷场。如果讲解中某一点,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他们可能会发表出一些令老师都意想不到的观点。所以我认为,在讲解课文时,应照顾到他们的专业特点,或者尽量发挥出他们的专长,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美术系为例,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虽然是一篇短小精悍的作品,但表现的内容却极为丰富,作品中的苍凉凄清的氛围也比较能打动人。我在讲解前,预先告诉他们,这首作品,每一句都是一幅感人至深的图画,作品讲完,希望大家也能根据自己的体会,选择其中一、两句用画笔将意境表现出来。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听讲都极为认真。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学生们的美术作品了,精彩纷呈、各具特色。有些学生画完一幅,仍然意犹未尽,再画一幅。我现场展示了几幅较好的作品,让大家评论得失,现场气氛极为热烈。在评论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作品意境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有的学生通过作品联想到自己以往经历过的一些情景,有的学生认为阅读作品时的一些感觉,使他们想起了某一部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场景。我让这几位学生分别把他们的作品画到黑板上,这时他们的作品已与几分钟前的作品有所不同,有些人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内容来突出意境;而有些人的画面却更加简洁了。在大家的疑问声中,他们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可以说,学生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许多思想的火花也就在这个时候迸发了出来。相信如果作者还在,看到这些知音,也会由衷的高兴的。
      中国古人大多都具有热爱自然的特点,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还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的岑参,亦或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苏轼,他们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优美自然风光的诗歌。这些诗人的生活理想与我们现代人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是不谋而合的。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我认为拉近这些作品与我们现代人之间的距离,注入我们对作品新的理解,赋予这些作品一定的现实意义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在音乐系上课,气氛一般都比较活跃,有时课间都能听到她们欢快的歌声。针对音乐系学生的特点,我在讲解古代诗文时,特别注意收集相关的歌曲。如在讲解《红楼梦》节选时,我会给她们播放一曲《枉凝眉》,让大家在幽怨的乐曲声中,把握这一名著的情感基调。有些学生注意力在歌曲上,忽视了作品。我就会提醒她们,唱出歌曲的韵味是最重要的,而韵味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如果不理解作品,歌曲演唱也会平淡无奇,打动不了别人。这样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讲解《促织》时,我会让大家听一曲彭丽媛唱的《聊斋志异》主题曲。四大名著也都有相关的歌曲,可以将学生们更好的带入到意境中,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另外,在音乐系高年级,我还做过几次尝试,把他们编为几个小组,在讲解完某一首古诗后,以小组为单位,用一周时间给作品谱曲或寻找一首合适的中国乐曲去描绘、表现作品的意境。为了更好地让她们完成作业,我事先会给她们放了几首歌曲,希望给她们增加灵感。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这对学生们来讲,同样是一个新鲜的尝试。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作业,很多学生课后去图书馆查资料,非常投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组学生利用二胡和钢琴这两种看似不可调和的乐器演绎了一首催人泪下的乐曲,表达了她们对古诗《登高》的理解。钢琴的浪漫悠扬与二胡的悲怆凄凉竟然这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听者恍若隔世,回到了一千多年前,与杜甫一起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人生百味儿。
      在课堂上,让美术系的学生画画儿也好,给音乐系的学生放歌曲也好,这些都是一种辅助的形式,这些形式都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要切记不同教学形式的设计都是为内容的讲解服务的。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以辅助的形式去代替讲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终还是应该建立在教师课前充分备课以及课堂上清晰讲解的基础上。
      
      2 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年后,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一个对某一方面产生强烈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一方面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也就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以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为依据,明确肯定“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并指出“教育的基础任务是坚持不懈地发展学生对学习的真正满足感,以便由此产生和确立热切希望学习的情感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征相适应,注重一定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以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一种持久的习惯,使学生在自然的气氛中做到乐学、爱学。
      2.1 注重教材的现实意义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应该做到学以致用,注重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如果在生活中,能将所学的知识触类旁通,化为己用,这样的知识无疑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的。我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意识到语言在生活当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劝说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我告诉他们,古代的先民们,把一遇到困难就马上想到用武力去解决问题的人称为徒有匹夫之勇,他们更看重劝说的力量,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使用武力的。所谓“下士杀人以石磐,中士杀人以刀剑,上士杀人以语言。”现在就有这样一位英雄,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接着引入课文,介绍本课时代背景及文章内容,着重分析烛之武劝说的技巧。最后,我会强调,这个事情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但主人公的劝说技巧仍然对我们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人相处,求职找工,语言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看你是否能抓住要害,知己知彼,对症下药。这样的讲解往往能启发学生们遇事多动脑筋,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许多文章,虽是几百上千年前的人写的,但人类面对人生、面对自然、面对巨大灾难时所爆发出的情感却是共通的。《孔雀东南飞》、《琵琶行》让学生们了解了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面对现代社会某些重男轻女的丑陋现象,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作为现代女性,怎样才能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兰亭集序》、《赤壁赋》除了让我们洞悉古人面对生死问题的态度,还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思考,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生死观。将机智生动的古人智慧与我们的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了解情节的基础上,让一个个故事重新焕发时代的色彩,使学生们感受到我们古人可贵的爱国热情和人生态度,体会古人巨大的人格魅力。
      2.2 引发学生审美情感
      语文是最具美感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古文,在字形美、音韵美、修辞美、文学美等方面更具优势。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这些美,就不能不重视朗读的作用。犹太人之所以被称为最聪明最有才智的民族,关键在于自古以来,它的每一个成员从小就要背诵犹太经典和犹太法典。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犹太人正是在这些经典的教育下,成为能读会写,智力超群的民族。他们认为,经典使人变得温顺而谦恭,远离罪恶,接近美德,享有了智慧和力量。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又有多少经典需要我们铭记在心啊!而语文课本里的古文更是经过千挑百选,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诗文需要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高声诵读!
      因为古诗文产生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使用的语言及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和现代语言相距甚远,一般都较为艰深难懂。朗读前,只有认真熟读原文,才能深刻理解把握原作主旨,获得相应的内容感知和语言感受,到开口朗读时,才容易使朗读的声音技巧,适应内容的需要,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思想内容。深入理解作品,老师首先要深入讲解与作品有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这是理解作品的前提。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需要展现一个时代的大致样貌,以及一个作家曲折的人生经历,因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及感染力,老师应该饱含感情去讲解,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讲解时,老师应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并且注意应该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相结合。对原文有了真情实感,才能自然地把原文的感情贯穿在朗读中。如《诗经》中的作品《氓》,女主人公由“热恋”到“结婚”再到“选择分手”,这个过程的情感变化应该是由热恋时的“悲喜无常”到与心上人结婚时的“满足”,再由“满足”转化为知道丈夫变心后的“痛苦”,最后逐渐认清形势,选择分手,变得“坚强”。在朗读时,应引导学生将这种变化表现出来。经过反复朗读,学生们对“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比喻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对发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女主人公就越发同情与敬佩了。
      朗读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全体朗读,也可以分组朗读,有些作品可以分角色朗读。朗读的时候,教师不但可以纠正学生的普通话语音,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感。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养成学生拿起书就情不自禁想要朗读的习惯。在反复大量的朗读中,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加深了,伴随着对中华经典的顶礼膜拜,古人凝聚一生的人生感悟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学生的思想行为当中,融入到了学生的血液当中,使自己的行为处世有了标准,有了参照,有了学习的榜样,有了前进的动力。犹太名言说:一个人的行为久而久之会养成一种习惯,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性格,一种性格久而久之会成就一种命运。面对懵懂的少男少女,我们给他们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却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3 把握评价机制
      
      艺术系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有着较为独特的风格。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要谨记一点,他们都是孩子,并且是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孩子,对孩子,就要有爱心。另外,还要在你的讲课方法上不断钻研,勤下功夫,注意引导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厚此薄彼。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处于青春期,比较敏感,因而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应该多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手段为主,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与学生交朋友,全面看待学生,正面引导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
      一篇篇古诗文就像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我们不仅自己要欣赏它们,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懂得欣赏它们,让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在一代代人的手中传承下去,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为它们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而艺术系的学生,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优势更加明显,这也为教师教好古文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云凌.在音乐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2] 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J].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相关热词搜索: 艺术系 古文 修养 提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