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作文教学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时间:2019-02-11 03:19:1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审美情感”是作文教学的核心之一,情感是作文全过程的基本点。审美情感是推动写作的动力 ,只有“心动”才能“笔动”。“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但情感是教不会的,只能靠我们去培养。
       关键词:作文教学 审美情感 引导 激发
      
       学生作文是学生心智的反应,是人格内涵的体现,是学生内部深藏的情感的冲动,当然,这种情感不是抽象的,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生命的张力。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却偏重"技术"操作,从小学到高中作文训练无不是主审题、主题、构思这一类程式化的指导与训练定式,学生的写作情感趣味,都在无形中被阻隔剥落,学生对写作文的怕厌,写出的文章缺乏青春活力、无血无肉,这无不与方法论者、技巧论者的作文教学训练桎梏有血缘联系吧,这就是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技巧轻思想情感的问题。我们知道,作文的一切技巧无不首先以心悟为前题,技巧可以教而心悟的东西是教不了的,只能靠激发培养,单纯靠教师的写作技巧与训练是解决不了写作过程中人的思想情感问题。一味相信法只能误尽苍生,把原来可以造就的人推入深渊,因为一篇文章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外在形式要素-语言、结构等,但更重要的是内在情感要素,而这两者又是千变万化的。文章的形式必须适合文章的内容、语言与结构等,只能是思想的载体,如果一篇文章离开了情感,只能是一块没有活力的干肉,绝不能称为生命体。文章的语言与结构等的运用 ,是个变幻莫测的魔方,绝不能靠几个抽象的方程式来解决。学生的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才是作文的成功之路。
       "审美情感"是作文教学的核心之一,情感是作文全过程的基本点。写作的主体是学生,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作文时对写作内容无动于衷、瞎编乱造是不正常的作文行为,而是审美品质、人格缺陷,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有害。审美情感是推动写作的动力 ,只有"心动"才能"笔动"。"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但情感是教不会的,只能靠我们去培养。我谈几点粗浅的想法、做法:
       第一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作文回归生活、关爱生活、热爱生活是必需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正的"源"是生活、是社会实践,让学生扑向生活的"百草园",努力使作文过程成为学生到生活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它割断了学生生活的脉搏,隔膜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情,钝化了学生思考生活的思维"触角"。作为回归生活,不仅让学生有了写作之泉,同时学生也有了人格自我濯亮之泉。
       第二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情感的前提是培养兴趣,有兴趣才能"情动而辞发"。首先是激发学生心灵中沉淀的美得以反馈、展现。这里,教师的形象教学、引人入胜的启迪点拨是关键点。命题先要扣住学生情感的兴奋点,来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初一新生刚认识,让他们介绍一下自己,写自我介绍,写家的关爱,写新老师、新同学。另外,提出一些大家关注的敏感话提展开讨论,命题方式尽可能新颖,命题内容要防止空洞的说教哦,切合学生生活与心理实际,激发学生一种越越欲的情感,绝不能让学生在拿到作文题之后处于一种苦恼,一种被迫完成老师任务的"受难"而交差的状态。如,《我长大了》、《一件小事》对学生来说会厌烦,如改成《成熟的标志是什莫》、《小事的另一面》效果会好一点,其次,学生进入美感境地之后,扣住学生的情感中枢启悟引导也是重要因素。记叙文如何写人,如何表现人物的特征,如何写景与人,介绍一些名著、一些散文。如孔乙己、项羽、泼留希金等文学形象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散文《春》是如何写景的。留给学生一块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总之,要让学生通过有情趣的写作情景体味到美的含蕴,以达到美的创造。
       第三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一般在作文指导中若只是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而不去关注与之相对的内在心灵感受,这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欠缺。我们要求学生在观察外物的同时又能观察内心感受,挖掘生活的同时挖掘自我。人的情感世界是个不相同的,所谓"官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只有心灵的思索,眼中的世界才能更加清晰的归于本真。所以于是染上了主体的"感情色彩"的东西,就愈是鲜活的,个性的,独特的,深刻的。会为美而欢呼,会为美而感伤。"得发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课外汲取作文养料,观察社会生活,这样的感悟才能进入一种真正的审美情感状态。如学生写春天的田野,不少人在校外田野上转了一圈,不是写秋天的稻穗、银白的棉花,就是写肥沃的田野。我们在指导中就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土地周围的景物,进而思考土地与人的关系。于是有几个同学不但用眼看,还用心灵感悟,发现秋天的田野是很难见到过去一望无际的稻浪与棉花了,田野在林立的建筑群中显得那么窘迫与尴尬。种地的就那么三三两两几个老农,边拨弄庄稼边在叹息务农的艰难与无奈。在秋天的田野里他们感受的常常不是丰收喜悦,不是累累硕果,而是担忧已被一片片污染的,不再是黄土地黑土地的农田,这些是那么触目惊心。这样的培养训练使学生明确,作文情感是眼睛与心灵的合体,是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味生活,那么你笔下的一草一木也会具有活力,显现其精神内涵。如我常在指导课外练笔中提出这样一些思考;树叶是在"倾诉"、 小河是在"宣泄"、 大地是在"呼吸"。 自然景物中有多少与生命同构的形式啊! 如, 当我们笔下写"秋天的树叶撒满了小径"这一客观景物时,能不能说成"树叶在其生命终止时最后去亲吻那曾经给了它生命的大地, 将自己的情感折射到指述对象之上。
       总而言之 ,作文教学中塑造一个丰富、美好的情感世界,学生的作文园地才能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硕的果实。转变作文教学的思路,破除旧的框框,培养学生的写作审美情感驱动能力,势在必行。

    相关热词搜索: 要走 内心世界 作文教学 学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