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初中学生体育课的心理因素与教学】初中体育课让学生学点啥

    时间:2019-02-05 03:24:1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1、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体育的动机来源于需要。根据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的需要,一般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可概括为:(1)由于对各个活动的好奇心,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2)在各项比赛或上课中取得好成绩、受到表扬、获得荣誉。(3)认识加强,知道参加体育活动会使身体健美、强壮,能体验到运动能使人产生舒适、愉快的感觉。(4)好斗心强,同学之间共同运动时,有不甘败下风坚决取胜的思想。(5)为了集体荣誉而发挥自己的全部技长。(6)文化学习或其他课程没有希望,而指望从体育上找出路,将来当运动员或从事体育专业等等。
      从以上动机可以看出,由于需要的水平不同,需要决定的动机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对体育学习的推动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此年龄阶段,学习动机不稳定,容易动摇和变化,在学习与锻炼中常常出现起伏现象。此时,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他们的自觉性,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使他们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自己参加体育学习的动机。教育学生把学好体育,练好身体和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应首先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然后进一步巩固、培养、逐步深化。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广泛,但不专一,很容易变化,并且具有一定的!择性,而体育教师的专长,教学水平,传统项目,教学条件等因素则直接影响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和对不同项目的!择态度。他们一般喜欢灵活、敏捷机智的运动项目,但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根据这些情况,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坚定、深厚、多方面的兴趣,不可使之片面发展。一般在动机的推动下,可提高运动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引导启发,培养学生自发的动机,使学生在学习技能动作时,不但不感到痛苦和困难,反而会感受到更大的喜悦。切忌在学习情绪不高、烦恼、害怕、心神不安、回避的情况下进行强制性指导。否则,外因不通过内因则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意义,建立自觉的学习态度,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教法要新颖、生动、活泼,防止枯燥呆板。尽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条件以及活跃的气氛,使学生以此为动力,从而愿学愿练,提高兴趣。同时在学习中要看到成绩的进展,随时激发学生的信心与进取心,鼓舞斗志,力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注意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精神进行强化、肯定,同时还要指出不足之处,便于其自我监督。另外,参加竞赛活动也是引起兴趣的一个良好机会,让学生对胜利后的喜悦,失败后的懊悔进行必要的体验。在教学中还应注意,不能迁就学生的随心所欲放任自流、为所欲为的自由主义的兴趣。应当使每个学生养成自发地、积极地从事各种体育学习的态度和行动。
       3、注意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初中学生的情感在体育教学和比赛中表现比较强烈和鲜明。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的情感逐渐的稳定、深刻。
      进入初中后的少年,他们的意志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非常敬佩和喜欢模仿意志坚强的人物,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具有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敢于做些较难而惊险的动作,勇于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加强保护,进行帮助,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4、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感知、记忆过程的积极思维是少年认识活动的明显特点。初中学生在体育课中观察教师示范、听教师讲解和记忆动作顺序、特点与要领时,不象小学生那样只是简单地“看、听和记”,而能够主动地、认真地进行思考,把感知和记忆过程提高到思维水平。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地、批判地支配自己的思维活动,以便使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有更高的发展,这是掌握动作概念形成和灵活运用战术思维的基础。
      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而往往又不能自我监督,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他们既象成人又象小孩,有时显得很懂事,有时显得稚气。其心理特点的幼稚性表明,虽然力图摆脱他人的监督,但实际上是不能缺少教师的指导和关心的。此时,他们心目中的教师:对自己信任、尊重,进行热情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信任尊重学生,委以力所能及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又要耐心而委婉地要求他们给予必要的批评和监督,但又不能过多地监护和进行烦琐的说教。否则,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们厌烦和对立情绪。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教师看作他们的朋友和榜样,从而顺利地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通力合作的新型关系。

    相关热词搜索: 体育课 心理因素 初中 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