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亲爱的苏格拉底_苏格拉底的苹果树

    时间:2019-01-05 03:28: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次机会      从前,几个学生向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关于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二话没说,就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林里。这正是苹果成熟的时节,树枝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
      这时,苏格拉底吩咐说:“你们各顺着一行苹果树,从这头一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个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摘第二次。”
      学生们出发了,他们在穿越苹果林的过程中,都认真细致地挑选着自己认为最好的果实。
      苏格拉底早已在果林另一端等着他们了,他笑着问学生:“你们是否都挑选了自己最满意的果子?”
      学生们没有回答。
      苏格拉底又问:“怎么啦,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
      “老师,让我们再选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道,“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一个很大很好的苹果,但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果林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苹果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学生说:“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可后来我发现,苹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个更大更好的苹果多的是。”
      “让我们再选一次吧!”两个学生一齐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人生也是如此,没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
      这一次,想要说说选书,关于选择的故事太多,选一则最简短的作为开篇。这故事大概有不少人读过,高妙之处或许不在最后的那句话,而是伟大如苏格拉底,什么事情都用最自然的方式来表达。看他闲庭信步,好似漫不经心,告诉你的却是最珍贵的道理,振聋发聩。
      这故事的真假有待商榷,逸闻趣事张冠李戴的情况并不少。但我宁可相信这确实发生在苏格拉底的身上,因为那种随意,纯粹而又深远,古往今来,并没有多少人能配得上,还是让苏格拉底来享受这荣誉比较妥当。其实,大凡先贤们说的话,总是让人觉得有点儿悲凉的。因为看得太过透彻,凡世种种不过是红颜白骨,说者本心无喜亦无悲,听者如我,却只读得出镜花水月一场空的寂寥。
      没有第二次选择,是一道谶语。好马不吃回头草,也许是因为待你回头的时候,已经只剩下光秃秃的地皮了。
      人生总是面临着选择,大到升学就业,小到今天的晚饭。当身边没有一个人可以询问意见的时候,我时常会求助于书。也不是遇事临时抱佛脚,只是看的那些故事,已经刻在心间,下意识地就成了行为参照。
      那么书籍的作用岂不成了生活指南,想必有些人会不认同,孟子不就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然而谁又能说读过的书不会在心里留下一些什么呢?虽然你未必全盘接受,但是总有一点儿痕迹在那里。面临和书中相似的事情时,即刻涌上心头,由不得你选择。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读过某本书,我是不是会换一种想法。但是再想到曾经有人和我一样做过同样的事情,反而安心。
      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每一个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都像是对着老友在倾诉。此话或许有些夸张,未必每个作者都能做到如此。何况即便是真的对着老友,也不一定可以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
      然而总是能找到一些真心的,所以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殷殷嘱托,时常让我看得感动或者茫然。
      偶尔朋友想要看本书来解闷,要我推荐的时候,总是很觉得为难。因为我看到的真心,换一个人未必能体察,推荐书是比做媒人更难讨好对方的事情。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尚待解决――自己选书时又该向谁求救?
      
      商业时代,凡是放在货架上的商品,无不包装精美,配上辞藻华美的介绍,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心情好的时候,也觉得美,颇能理解那些将逛街作为休闲娱乐的人。然而选书不同,那是要细细品味。我常常觉得逛书店是世界上最惬意的事情,平心静气站在窗明几净的厅堂里,看看这本,翻翻那本,所谓偷得浮生半日闲,不过如此。最喜欢素净的封面,将手覆上去,沁人心肺的清凉从掌心一丝一丝地透上来,那种喜悦,极淡,极悠长。然而一本书的好坏,毕竟不是用封面的模样来衡量的。
      好书是可遇不可求的,真的为了某件事情去找书,直接在网上搜搜大概就有答案了。如果是为了一种心情,不妨到书店走走,摸一摸,看一看,总能有点儿收获。
      但是请记住,读或不读,只有一次的机会。所以遇到中意的书,马上记下来,以后未必再有同样的心情了。
      
      芳华绝代
      
      然后来讲讲本期推荐的书,林徽因的文集:《那一抹嫣红》或《林徽因诗文集》。
      小节的标题本来是“风华绝代”,随手打成了“芳”字,倒觉得更合适了。风华绝代说的是那一代人,而芳华绝代恰好用在林徽因身上。
      林徽因,据说她是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女子,一首《你是人间四月天》,几可与新月派旗手的佳作比肩。这是我曾经很喜欢的作者,虽然读过韩石山的《寻找林徽因》后,那喜欢有些淡了。但是不得不承认,要去看那个时代的故事,她是绝对无法绕过的一个人。
      前几日在网上看到有人翻出冰心和林徽因的公案来,简言之就是林徽因觉得冰心某篇小说影射自己,便送了一坛陈醋给她,后来好像绝了交。孰是孰非,在我们这些局外人看来,似乎已经说不清了。只是有一点颇为感慨,这公案在当时不知道牵扯进多少文化名人,有鸣不平者,也有落井下石的人,喧喧闹闹,现在看来却让人觉得苍凉:繁华如斯,也敌不过岁月,除了纸上的纷纷扰扰,再不留痕迹。
      以前读书只觉得民国几十年,真像一团乱麻,有不少才子佳人的故事,也不缺明枪暗箭的戏码。慢慢地知道得多了,想法也随之改变。那是一个不可能复制的时代,黑暗中闪烁着迷幻般的光彩。才子、才女,风华绝代,我爱的张爱玲,爱的茹志娟,爱的卢嘉川,爱的江华,爱的静婉,爱的慕容三少,都是在那样的背景下,演出自己的生离死别。
      再难得那样的五光十色、古怪陆离,亦难寻如此的坎坷多舛、万千变化。感动的只是那一点儿真心。为他们,亦是为我自己。
      林徽因也许并不完美,然而,她真实地生活在那个年代,留给我们无尽的回想。她一生所著并不多,但文名颇显,尤以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最富盛名。其实她的作品并不限于诗歌,还有一些戏剧、散文、小说,她在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所写的悼文,如今读来仍是字字恳切。近年来也偶见诗文集出版(与之相比,走到书店总能看见大叠大叠的传记。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她被自己的传奇掩盖了才华),三联书店的《林徽因诗文集》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那一抹嫣红》都很不错。
      单以装帧来说,前者素净,三联的书一贯走高知路线,从不以夺人眼球为目的。这本书似乎还是属于一套民国作家文集,因此名字也起得中规中矩。后者淡雅,分卷之间还绘有水墨兰草。
      两本书都收录了多种文体,虽然并不完备,也大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五四前后的文章,尚处在白话文诞生的初期,加上很多的作者对古文的了解远胜于今,因此语法和措辞自有一种味道。尤其是戏剧,中国话剧最著名的作家,几乎都是诞生在那个时代的:曹禺、田汉、熊佛西、吴祖光。
      林徽因曾经参加过话剧的演出,又在美国学习过舞台设计,她有未完成的一部话剧《梅真和他们》,短小,言语生动,亦不失为佳作。
      至于其他文体,也有代表的文章,如散文《窗子以外》,小说《九十九度中》都是人们常常提起的。
      文尽于此,便不多言。读者朋友如果某天在书店或是图书馆中偶然遇到这两本书,不妨取下读读。芳华绝代,自要个人体会。■
      (责任编辑/临 杰)
      

    相关热词搜索: 苏格拉底 苹果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