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体会】

    时间:2019-05-22 03:28: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远比具体结果更重要。下面,我就谈一下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经历”与“体验”的几点做法。
      一、给学生创设“经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例如,在学习“同类项”一节课时,可通过设计情境:准备一小袋零钱(有1角,2角,5角,1元),请一位同学来数数一共有多少钱?在情境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从而引入新课。再如学习“图形的旋转”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钟表、电风扇叶片、大风车、自行车车轮等,引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使数学“生活化”;学生这节课后,请学生应用所学的旋转设计一个广告图案,并为设计书写说明,这又使得生活“数学化”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经历”不应只局限在课堂的45分钟,还应延伸到课外,伸展到社会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教授《你怎样处理废电池》(人教版七上)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设计调查问卷→实施调查→处理数据→交流→写调查报告”的流程开展调查。学生的调查方法、调查的群体、获得的信息各不相同。这样在交流时学生就有言可发,有题可议,同时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合情,言之有理。学生不但调查了课题内容,而且做了相关的链接。如:电池与人类的关系,电池对人类的危害,处理和回收电池的方法等。学生有了这样的社会经历,大大发挥了学习潜力,创造力,满足了强烈的求知欲与表现欲。这样既密切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经历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与社会沟通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利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使学生在“经历”中学会总结、推理,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
      有时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所得到的结论往往是表象的、浅显的、粗糙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经历”中学会总结,学会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对数学思考进行推理。如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让学生准备了10cm,7cm,5cm,3cm的木棒进行拼摆,同时进行记录、思考、交流、总结。而学生只总结出了哪几根木棒能拼成三角形。此时,我适时引导:“拼成的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任意三角形都有这样的规律吗?”这样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但学习了数学知识,也总结了数学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经历”后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数学既 是一种知识形式,又是一种活动,数学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积极交流和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课堂的交流、合作、探讨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要让课内的探究不失时机地延伸到课外探究。如“平行四边形判定一”中,教师可提出除画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画出平行四边形,接着提出连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中点分成的两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给学生指明探讨方向,精心为学生设计探讨路标,既让学生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又引导学生朝着预定的目标进行探讨,而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和纠正,及时发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理解知识,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更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起于疑,疑源于思,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三、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准.。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体验数学具有自然科学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数量和空间关系,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及思维方式.它是其它自然科学的基础,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模特高跟鞋高度的选择,尽量让自己的身高满足黄金分割比例;又如,商品买卖,储存贷款等都用到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生活。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做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传统教育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容器,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但新课标要求,教学并不是老师塞给学生多少知识,学生脑子可装进知识,学生可以有选择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己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及主体性和独立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再次,在教学中,应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教任务实际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统一的,是交往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只作听众,应自觉地动起来,操作数学,通过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可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进行合作交往,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同时,在发展个性中,要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对学生在“经历”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导,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成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影响。只关注智力因素,势必造成“厌学心理”,所以要把学生学习过程中全部的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把学生解决问题,寻找结论的过程,使用的手段方法都作为评价的内容。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之后,往往会产生知识上的、思想上的、能力上的积极情感体验。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学会了怎样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怎样去分析、推理,怎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有的同学说:“老师,这个知识我学得这高兴,一辈子都不会忘。”此时,我经常会推波助澜,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感受表述出来,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导。例如:“你搜集的资料很有价值。”“你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很积极。”“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推理能力提高了。”“你的学习方法很有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你如果经常动脑,还会有更多的发现。”“你能总结一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吗?”有了这样的一系列的评价,学生体验到了“经历”的快乐,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更积极地参与,更积极地思考,更积极地体验数学。
      总之,如果教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知识背后蕴涵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并注意结合实际指导学生感悟和反思,关注学生的体验,那么学生学会的知识才是生动的、鲜活的、可延伸的。这样,既使三维目标得到了整合,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课堂教学 浅谈 初中数学 体会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