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语文味:返璞归真的教学追求] 返璞归真下一句是什么

    时间:2019-05-07 03:31:3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语文味”,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比较关注的一个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课应该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另一个特级教师王爱华,则将“三味课堂”作为研究的课题: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在《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说:“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其实,对语文教学提“语文味”从学理上讲是可笑的,语文课本就应该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这一主张是针对当下语文课堂的“语文味”的大量缺失而提出的。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最根本的就是语言文字,就是听说读写。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要围绕“语”做足文章,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所以“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而言应该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教学追求。判断和衡量一节课是不是具有“语文味”,应该看“听说读写”的训练是否落实到位,应该看课堂实施是不是以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指向。笔者认为,要让一节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必须做到三个关键词:“读”占鳌头,“品”味其宗,“练”量无穷。
      一、“读”占鳌头
      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语文课应该“读”占鳌头。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感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语文学习的一扇窗。有“语文味”的课堂应该充盈着浓浓的读书声。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该如何让“读”味更足呢?
      1.读,需要足够的时间
      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就主要依赖于频繁的读书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书,把书读通、读熟、读懂就显得十分重要。可是,在时下的许多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书,一篇上千字的课文,学生还没来得及认真读上一遍,就急匆匆地进入了品读。对于一些重点句段的讲解需要通过诵读来体现的,学生还没得到自由练读的机会,就指名读:“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许多课堂,小手如林,学生回答妙语连珠,看似热闹,其实孩子读书的实践很少,没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要让“读”味更足,首先应该给足学生读的时间,引导他们去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从读准、到读通、再到读懂、最后到读透,循序渐进,脚踏实地。
      2.读,需要多样的形式
      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和学习特点,朗读教学还要采取多样的形式,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读法。因此在朗读的方法上,一定要“变化多端”,才能让“读”味更足。首先有教师的范读,这不仅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其作用还表现在:一方面能帮助学生的感情朗读定下基调,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的情境。其次有赛读,这是一种有助于推动课堂气氛的朗读形式。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朗读比赛,在读中赛,在赛中读,极大地调动了朗读的积极性。于永正老师经常使用这种形式,他还有“变化”:谁来代替老师跟他比赛读?你大胆读,要为我争光啊!读得不好也没关系,老师为你撑腰……学生怎能不为“读”疯狂?另外还有助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自由读等形式随机确立。
      3.读,需要恰当的评价
      一些课堂上,老师也注重了多样的朗读形式,但当学生读完后,不管读得怎么样,老师基本是这些评价:你读得真棒!你读得真好!不错,还有谁想读?……这些模糊性评价对学生有多少促进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朗读,需要有准确的评价,做到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提升。一位老师执教《美丽的小路》一课,要求学生用读来传达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读得很响亮,可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你能不能边读边想画面,美美地读出来呢?”请这位学生再读,第二次读得有声有色,抑扬顿挫了。老师马上肯定:“哦,现在我看到那美丽的小路了!你们也看到了吗?谁能说说你们看见了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部分孩子积极举手示意也想读。学生读后,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句子重复朗读一遍,接着又通过自由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领悟语句的意味。就这样在老师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孩子们读得透彻,读得趣味盎然。
      二、“品”味其宗
      “品”就是“咬文嚼字”,就是“品词析句”,就是“品味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当然也就避免不了品词析句,带着学生去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领悟和欣赏其意义、情味和表达方法。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咀嚼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1.找准“品”的点
      “品析”要抓住重点,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别于逐词逐句的分析,要“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于漪语)。怎样找准这些关键词句呢?教者必须深入理解文本,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去“嚼”出语言背后的情味、意味、韵味。譬如王崧舟老师在执教《一夜的工作》时,他与孩子一起从982个字中找出了“极其简单”这四个字,品出精彩纷呈。于永正老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抓住“饱经风霜”这个词,层层深入,最后融化为学生的血肉、深入到学生的骨髓、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又一个鲜活的元素。
      2.搭好“品”的台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语),指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一句句精妙的句子,架起一座座桥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如何让这种对话更有效,更深入呢?品析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优美词句,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努力使学生“明其义,品其味,悟其情,学其法”。“明其义”是要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品其味”是指品味词句的生动、形象、准确。“悟其情”是指要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学其法”一是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修辞手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二是指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等。苏教版三下课文《荷花》中关于“冒”的品读,先问学生:“你觉得句子中的哪个词用得美?”让他们去发现“冒”。然后再问:“能不能换成其他的词儿,放到句子中读一读。”“换了词儿,放到句子中也可以读通,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冒’,请大家仔细读读前后几句话,想一下,怎样才能称得上‘冒’?”“荷花‘冒’出来想干什么呢?”……是呀,这就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一种富有灵气的美,一种多姿多彩的美,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一个“冒”品出了一连串的精彩,“品”味其宗可见一斑。
      三、“练”量无穷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语文课是扎扎实实的语文实践课,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又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就应该大胆地、扎实地、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个“训练”,它不是游离于课文之外的“另起炉灶”,也不是为训练而训练,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活动。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练”量无穷的,练说、练写俯拾皆是。
      1.练说
      “说”是语文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相比“写”,课堂上“说”的训练能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文本,丰富语言,锻炼表达。有“语文味”的课堂,“说”的训练应该俯拾皆是。最基本的练“说”是造句,让学生口头造句是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简便方法。但是要注意引导学生造出更具体,更生动的句子。稍稍复杂,富于变化的是设计一定的句式让学生说,在句式的引领下,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精彩的表达会不断涌现。朱晓燕老师执教苏教版一下课文《世界多美呀》,设计了“我当小导游带领小鸡欣赏美丽世界”这一环节,给孩子们出示了一组“风光图”, 然后让孩子们用“我带小鸡来到________,我们看到________。”这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不仅仅在练习学生的观察、想象、口头表达能力,更让孩子感受世界的美好,体会成长的快乐。
      2.练写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阅读的拓展与延伸,它本身也是一种阅读,只是要求更高,层次更深。练写是穿插于阅读教学之中的,具有任务明、节奏快、费时少、负担轻、效果好的特点。练笔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在阅读课文的进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要让学生有情感要宣泄,有语言要表达。练笔的形式有很多,有表达性练笔、理解性练笔、转述性练笔、迁移性练笔、想象性练笔等等。此外,练写的时机要恰到好处,不能为写而写,为练而练。教学中,教师的精当讲解,学生的熟读体会,都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受到感染,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这个时候,我们要把握好练笔时机,让学生情动而辞发。来看看仲剑峰老师执教《船长》的最后片断:伴随着《神秘园》的音乐,教师深情范读第29自然段,然后激发诱导:孩子们,此时此刻玛丽号巨轮上得救的人们可能会焦急地呼唤些什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船长哈尔威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他的内心有可能在想些什么?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写下来吧。请这边的同学以“船长,您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开头写一段话,这边同学就请你们以船长的口吻,以“朋友,不是我不想家……”开头写一段话。许多学生写得生动感人,交流时让很多听众泪流满面。这种对白式练习设计,引领学生直指人物内心,想人物所想,感人物所感。而让学生拿起笔来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写下来,无疑给了学生更充裕的思考时间,更充分的体验过程。所以,交流时的感人场景乃是水到渠成。
      读读、品品、练练是语文课堂的基本要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抓手,也是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的重要手段。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努力让自己的语文课堂“读”占鳌头、“品”味其宗、“练”量无穷。坚守这份返璞归真的教学追求吧,让“语文味”像花香一样在课堂上悠悠飘散!
      (陈克东,海安县海师附小,226600)

    相关热词搜索: 返璞归真 语文 追求 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