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情系乡村那片希望的田野|扎根乡村,情系教育

    时间:2019-04-26 03:18: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思维理念,这是中原崛起、经济腾飞的一个缩影,这是落实“新型城镇化”精神的一个具体践行,这是驻村任职工作的一个创新典范——  走进河南,让您感受中原崛起生机勃勃的强劲;走进安阳,让您领略殷商文化五千年文明的浩瀚;走进马家,让您亲历偏隅山乡的宁静;走进东坡,让您体验新农村建设脉搏强烈的振动。
      时值三月,序属暮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们来到安阳县马家乡东坡村,一股股新农村建设的气浪迎面扑来。耳濡目染东坡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全村群众勇于开拓、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取得的成就,着实令人感动。
      马家乡位于安阳县西南部,与林州、鹤壁接壤,全乡属于太行山麓的丘陵地带。人多地少,土薄石厚,自然资源匮乏,水资源严重短缺,自古以来农业靠天吃饭,是省级贫困乡。东坡村又是贫困乡里的贫困村,全村605人,人均耕地只有五分田,且都是些无规则难以耕种的小片薄田,当地农户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重复着原始的耕种模式。也正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历练了人们勤劳善良的性格和古朴醇厚的民风。
      根据省里有关扶贫精神,2010年安阳市委组织部干部王如恩受组织委派到东坡村,担任第一支部书记,在马家乡党委政府的协调支持下,调整大学生村干部刘成海来到东坡村。刘成海在村支部换届时被选为副支书。新领导班子的诞生,拉开了改变东坡、建设东坡的序幕。
      昔日面貌
      处于严重缺水的东坡村,人、畜饮水一直是村内的一大难题。现任支书李明宪自1998年担任村主任后,在村里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历经艰辛组织群众修建了蓄水池,但每年仅能用消防带给各户供水两次,夏季大多数农户都接雨水存到窖里,以供长期饮用。2008年刚做完重症手术的李明宪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为改变村庄贫困落后的面貌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最终因供水设施已年久老化,仍无法保障正常供水。
      2010年10月,安阳市委组织部王如恩来到东坡村以后,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勘察村情,制订工作计划。春节前夕,王如恩自掏腰包订制了200份挂历,上边印上驻村工作目标:“齐心协力,发展经济,走平坦路,喝干净水,做文明人,创模范村”,唤醒群众对帮扶村脱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腊月二十九,王如恩还给生活困难的群众送来了筹集的慰问品,并亲手为五保户李多花贴上了春联。东坡村群众对这样放弃与家人共享春节假期的慈善之举无比感动,自发组织锣鼓队送王如恩回家过年。王如恩一再握手告别,汽车却难以开动,场面催人泪下。也就是在这天下午,东坡人一改年三十贴对联的习惯,全部在年二十九下午贴上了喜庆鲜红的春联。事后,王如恩感慨地说:“我们这些党员干部为群众干了一丁点儿事,群众都牢记于心,我们怎么能忘记我们的衣食父母。”
      村民的居住环境也是王如恩的一块心病。当时村内建设杂乱无章,唯一的一条主街道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污水横流,雨雪天气更是泥泞不堪,正常生活出行都很困难。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随处都是而无人清理。每遇到刮风天气,尘土飞扬、杂物翻腾,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卫生状况的改善迫在眉睫。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健身场所、农家书屋等公益设施一样都没有。
      村里的田地以种玉米、小麦、谷子为主,没有任何灌溉设施,加上土薄石厚,若遇天旱少雨,颗粒无收现象已是常事,根本无法计算人均纯收入。群众为了生计,青壮劳力大都出外打工,留下家中的老弱病残守着那几分薄田,全靠肩挑背扛,连独轮车都很难推到地边,致使许多田地荒芜。外出务工也以粗放型、重体力劳动为主,全家人累死累活地苦干一年也无多少剩余,始终无法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
      定方案 促实施
      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归纳起来就是吃水难、行路难、种地难。有了目标就为之付出行动。于是,王如恩邀请相关部门多次实地勘察,制定了解决方案;多方筹集资金,打响了解决吃水难、行路难的攻坚战。2011年正月初五,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时,王如恩冒雪赶回东坡村,带上村两委干部,驾车在冰冻的路上艰难跋涉100多公里,前往林州茶店寻找水利专家为村铺设饮水管道和抗旱管道设计施工方案。汽车几次滑到路边又几次转危为安。修建无压供水池时,马家乡党委书记邵鸿斌、乡长李学斌多次亲临现场监察,并一再告诫施工人员,无压供水池是百年民生工程,要重质量,要把好事办好。安全饮水工程的完成,极大地降低了群众生活用水成本,每方水从4.5元降到了1.5元。村民彻底告别了半年供次水、买水和接雨水饮用的历史。
      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扩建村庄道路,王如恩不知跑了多少路,熬了多少夜,说了多少好听话,终于筹集到资金拓宽硬化了文化路、建设路、东环路、解放路等街道,村内各家各户的胡同里也铺成了水泥路,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道路的畅通盘活了村中心的老宅基地,化解了多起宅基地纠纷,提高了宅基地使用率,并在符合条件的路段建了绿化带,装上了路灯。为提高群众文明素质,还在粉刷后的街道墙壁上装上了教育宣传栏,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党员活动中心也相继建成。施工期间,乡党委、政府号召全乡村支两委观摩,学习村庄建设的经验,推动了全乡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只是体现在改善居住环境,关键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群众增收离不开土地,提高土地效益,是一个摆在领导集体面前的又一道难题。开通种地路、解决种地难问题是解决难题的前提。筹措资金,历经艰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条长5000米,宽3.5米的生产路已经开通,让群众种地难问题迎刃而解。一条生产路盘活了村南山坡上180亩土地,人均新增三分地,而且还方便了池坡、东垴两个邻村的120亩地耕种。
      经济发展多元化
      传统的自给自足粮食生产方式,已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2012年春,相关专家、党员干部集思广益反复论证,决定发展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3月份协调资金14万元,购买了1万株桐树苗和9000株核桃树苗无偿供群众栽种。去年引进的红薯种植收获喜人,今年村内成立了薯业合作社,拟扩大红薯种植区域。2011年,自山东引进肉驴76头,投资10万元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养殖基地。协调国家“阳光工程”到村内开办养殖培训班,已培训145人。
      前景展望
      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苦战,东坡村彻底摆脱了吃水难、行路难、种地难的三大困境,改善了村内脏乱不堪的居住环境,保障了群众的身心健康,开始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大道。
      王如恩说:“提高群众整体素质,实现群众经济增收任重而道远,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三要一带’活动(每个党员每年至少要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要做一件以上实实在在的好事,要担任一个公益岗位;带领10户群众参与村内建设、发展经济),在群众中开展‘五好家庭’评比活动。继续深化多元化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肉驴养殖场规模。由安阳工学院专家提供高技术支持,对现养肉驴进行新品种培育,实现畜力和畜产品的最大效益。重点开发村南生态园,依据马家乡百十里内无工业污染的优良条件,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今年,拟在生态园打一眼机井,铺设相应抗旱管道,确保经济林的成活,提供农作物的抗旱保命水。依据地势山顶种植侧柏,山腰种植核桃、嫁接冬枣,山脚广栽桐树,这样的传统种植业与现代农业结合,立体生态和动植物并存,还能带动一方旅游业的兴起。只有科学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我何时离开,无论我走多远,我都不会忘记东坡村的乡亲父老,也忘不了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伫立村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再看那条希望之路像龙蛇曼舞,蜿蜒穿越立体生态园区,直至马鞍山风景区脚下。梯田间,翠绿的麦苗拔节了,金黄的油菜花开了;山林间,八哥在歌,画眉在唱,一幅动态的花香鸟语图绘就在大自然的怀抱。
      展望未来,东坡村将是蓝天绿地、空气新鲜的生态旅游地方,漫山遍野硕果累累,红的是柿子花椒,白的是核桃,黄的是谷子,五谷杂粮和各种果树应有尽有。走在山坡上让人感受到景色迷人,走进东坡村让人感受到城市般的生活。养殖业在壮大,加工业在做强,薯业合作社成立,外出务工服务中心见成效,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抒发着希望的情怀。我们在享受丰收快感的同时,更感激带动开创的人们。东坡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相关热词搜索: 田野 那片 情系 乡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