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生长数学 [让数学知识在学生的活动中“生长”]

    时间:2019-04-04 03:14:2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笔者认为小学生感兴趣的“数学”不是那种高度符号化抽象化的数学,而是在生活和活动中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真实生动的数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注重摄取生活原型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以便唤醒他们的生活积累,让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他们的数学现实;另一方面,我们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机会,以便他们进一步积累新的数学经验,让数学知识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自然的“生长”出来,从而彻底摒弃被动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性的学习”。我们的实践证明:摄取生活原型,能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为新知的生长“播种”;再现生活情景,能让新知在学生的活动中“破土”;实践应用,能促使数学知识在活动中茁壮“生长”。
      以往我们都有这样的困惑:低年级儿童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弱,课堂上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性学习吗?我们在使用苏教版课标新教材时做了这样的尝试: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注重摄取生活原型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以便唤醒他们的生活积累,让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他们的数学现实;另一方面,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机会,以便于他们进一步积累新的数学经验,让数学知识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自然的“生长”出来,从而彻底摒弃被动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性的学习”。下面结合课标新教材课例,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摄取生活原型,引发问题意识,为新知的生长“播种”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是活动。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什么情况下数学活动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呢?我们认为摄取生动有趣的生活原型,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把学生引入“愤悱”的境地,激起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学生才会在数学的广阔天地中自由自在地活动,并在充分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为什么能如此轻松地实现生活原始图像到抽象的数学图式转变呢?正是因为我们摄取了丰富有趣的生活原型作为学习的素材,虚拟了大象过生日这一情境,变静为动,使冰冷的画面“升温”,活动中学生在认知参与的同时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参与、不由自主的行为参与,引发了强烈的问题意识,这就为新知的“生长”播下了优质的种子。
      二、再现场景,唤起生活积累,让新知在活动中“破土”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提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观点,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生活中的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全新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课堂上我们尝试采用了“再现场景”这一方式,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使新知在学生以生活常识为基础的实际活动中顺利“破土”。
      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经验,我们创设了现实情境,让学生通过触觉和视觉充分感知了数学现实,经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活动后反思,达到了数学化。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现实就是他们的“经验”。“经验”在小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经验”表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经验”又表示学生学习数学时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过程。在现实情境中,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现实充分活动,活动中动手、动脑“做数学”,积累着新的数学现实,这一新的数学现实经过沉淀、反思,就是“破土”而出的新知。
      三、实践应用,让知识在活动中“生长”
      奥苏贝尔等把有意义学习由低到高分成六级: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应用、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由此可见,学习的较高层次是应用,最高层次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应用,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学习“元、角、分”时,将单元内容设计为三个层面的活动:
      1.课前收集
      从生活中收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分类。
      2.课堂交流
      交流收集所得,归纳认钱方法及简单的换算规律。
      3.实践活动
      把教室布置成小型超市,让学生自由购物,在购物活动中解决碰到的问题。通过第一层面的收集活动,学生基本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仅少数学生将贰角与贰元因颜色接近而混淆。通过第二个层面的交流活动,学生掌握了系统的认钱方法和简单的换算规律。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了关于元、角、分的陈述性知识(即概念性知识),在课堂交流中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但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创设应用情境,为他们提供活动的空间。因此,第三个层面,我们设计了实践活动,把教室布置成小型超市,食品、文化用品、体育用品等应有尽有。在这课堂展现的生活情境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购物,与“商品部经理”(老师)“营业员”(学生)“顾客”(学生)交往互动,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以新的理念来看数学学习,它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的主动建构性学习。教学中,教师若能做个有心人,善于摄取生活原型、适当再现生活场景、为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时机,课堂上学生便乐意主动参与、自主活动、勇于探索。这样,数学知识就能在学生的活动中茁壮“生长”。
      参考文献:
      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1.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胶南藏南中心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生长 数学知识 活动中 学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