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精彩课堂 “不作为”的课堂岂能精彩

    时间:2019-02-26 03:29:4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项脊轩志》是苏教版必修五的一篇课文,文章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感人至深。下面是一位教师在串讲第一小节时的一个教学片断。
      当研习到“借书满架,偃仰啸歌”一句时――
      师:借来书籍堆满书架,归有光安居于轩内,长啸高歌,多么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啊!
      生:(主动站起来)老师,借来这么多书,难道不还给人家吗?
      师:(未能反应过来)
      生: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家有婢女,应该是富庶的,为什么还要向人家借书呢?这不合情理呀!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但与文章主题无关,还是下课后解决吧!(开始打圆场)
      (学生们议论纷纷)
      讲到文中借老妪之口回忆母亲一幕――
      师:(朗诵)妪又日:“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日:‘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生:老师,既然归母如此疼爱儿女,为何自己又不带着孩子睡呢?
      师:(不快)这就不太清楚了!不要老提这类问题,这不叫钻研,是钻牛角尖!请坐。
      生:(委屈的坐下)
      这位老师面对“吹毛求疵,钻牛角尖”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了回避和斥责。看似是为不打乱原先教学安排的无奈之举,似乎情有可原,即便再说得严重点,也会有人认为充其量是其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机智不够而已。但笔者认为,这正是教师教学“不作为”的具体表现。
      当前我们一些语文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不作为”主要表现有:
      第一、教师教学前的“不作为”,即备课过程的“不作为”
      其实“借书满架,偃仰啸歌”中的“借”,即“藉”字之转注。此处“借”应作“藉”,意为“杂乱”,极言归有光家书之多!而那位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否属“吹毛求疵,钻牛角尖”呢?其实并非如此。据资料表明,归母周氏生育八个子女,那时候母亲“隔门相问”,只因自己难以照顾众姊妹,才让老妪代劳,其苦衷又有谁知?如今母亲亲切话语犹响耳际,这对于幼年丧母之人而言,是何等亲切温暖,值得眷念!实际上这是进一步赞美了母亲之美德。
      新课程认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师生关系就有了重大的改变,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等交流对话中的首席”。我以为,所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一个最主要的职能就是要做好教学的设计,即教学目标的生成与预设、教学步骤的把握和推进、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指挥、教学的成果与评价。
      但我们现在的一些语文教师备课却不经过对教材的分析,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分析。这样的教案没有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评定,没有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所以这样的教案必然是脱离我们的教学实际的,带着这样的教学设计去进行教学,即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不作为”。
      ,
      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作为”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不但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要挖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深层次潜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一个互动的过程同时尽可能进行激励性评价。在《项脊轩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如能这样回答:“大家读书心细如发,把老师也难住了!精神可嘉!这样,我们一起查证,看看‘借’字在此处到底作何解?”该有多好!相信一个“借”字倒生成了师生深入探究语言的“其乐融融”场面。而一句“这不叫钻研,是钻牛角尖!”的评价只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交往观告诉我们:教学活动中,师与生、教与学是互构互生、良性互动的,是两者之间的双向讨论、交流与沟通。所以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师生的互动显得尤其重要。
      当然,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鼓励赏识”是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的。课堂上总是赞扬鼓掌声一片,笼统的用“好”“不错”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也是“不作为”的一种体现。
      第三、教师教学以后的“不作为”
      我们很多教师在一堂课结束以后,很少有对这堂课的总结,对自己教学的成功和失败一无所知。特级教师李镇西曾经这样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对教师来说,李老师所说的“思考”就应该是反思。一个不会反思的人,教育教学水平只能原地踏步,永远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越来越体现新课程理念,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我们现在的集体备课中,我们恰恰缺少的就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
      总之,在教学中“不作为”,是对我们的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也是语文教师的自我放逐。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全线退出。所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再“不作为”,要始终牢记我们的工作是一项培养人的工程。

    相关热词搜索: 不作为 岂能 课堂 精彩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