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几个“有效”】

    时间:2019-02-26 03:26: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和许多前进中的事物一样。课程改革也遭遇到许多挑战,其中,比较突出的挑战无疑就是课堂的低效问题。语文学科耗时长,见效慢,已是多年来不争的事实,怎样在课程改革逐步推向深入的今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探索和思考。
      
      一、教师的备课应该“有效”
      
      众所周知,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实施有效教学,首先就应该有效备课。何为有效备课?就笔者个人体会而言,教师课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研究教材、课标,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值得一提的是语文教师还要广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所谓广泛,就是说读书不局限于文学作品,历史、哲学、地理等方面的书籍也要经常有所涉猎。所谓针对性。是指每上一篇新课,眼光不仅要局限于该篇,作者其他有代表性的作品也要关注,最好拿来读一读。如果是名著的节选,那么。走进名著,啃啃名著,教师不仅底气十足。对教材的解读也会常读常新,视角独特,教学智慧会“唯有源头活水来”,源源不断,永不枯竭。
      笔者很重视读书,也很喜欢读书,在教学中常常体会到读书带来的乐趣。比如讲《论语十则》,笔者会重拾《论语》,从这本伟大的典籍中吸取营养。激发灵感,并会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有选择地欣赏《论语》中的其他精彩华章,教室里吟咏经典,书声朗朗,师生都从中获得一种心灵的满足;讲《世说新语两则》时,翻看《世说新语》。收录些反映魏晋时期小儿聪慧的故事,在课堂上适时穿插。学生听得不知多有兴味。于是,你会发现,用不了几天,也许是第二天,《世说新语》就会赫然出现在某些同学的课桌上,成为一段时间的流行;讲《云南的歌会》,拿出沈从文的《湘行散记》,精选几篇,带领学生徜徉于湘西的淳美风景与人情,感受一代大师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与独特的文字魅力:讲《杨修之死》,笔者的床头案前会摆放《三国演义》(现在多了一本《易中天品三国》),以供随时查阅;执教《智取生辰纲》,当然少不了《水浒传》,而上《范进中举》前,《儒林外史》又会闪亮登场。
      这种备课方式当然费时费力,但它好就好在,你会借助一篇篇教材选文作为窗口,在学生面前打开一扇扇通往真善美的大门。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每一篇选文都承载着文明的精华,每一个字句的背后都曾跳跃着一颗鲜活的心灵。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照教参宣科的做法,或者把文章与作者的其他作品割裂开来解读文本的做法,不仅肤浅而片面,对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都是毫无益处的。
      有效的备课应该是在“厚积”上下工夫,而不是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与思路,或者东复制西粘贴。进行粗糙的再创造。
      
      二、学生的活动应该“有效”
      
      自从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以来,我们的课堂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发言增多了,参与积极了,师生交流频繁了,很多课堂呈现出一派繁荣热闹之景象。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无疑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又受到空前的关注,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4人一个小组的学习场景几乎成了新课改的标签。但是,这种学习方式组织下的学生的活动真的在我们的课堂产生积极效应了吗?
      笔者听过很多以这种形式组织的公开课。发现课堂上虽然显得热闹,但学生活动的状态常常参差不齐。首先分组比较随意,常常是前桌一回头,就与后桌正好四人。四人中间,有的小组似乎学习水平偏高些,因为他们常常发言,有的小组学习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学生,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一般参与较少,小组讨论好像也没什么结果。其次,小组里组员没什么分工,一个问题拿来大家胡乱讨论一气,发言权往往集中在好学生手里,其他的学生只做陪衬与看客。这种小组学习活动形同作秀。
      实际上,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它可以使学生扬长补短,互相进步,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他的主动性、能动性、主体性,培养他的合作意识,锻炼他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学生的活动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何为有效?笔者认为,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包括他的学业、兴趣、专长,尽可能地按照一定的梯度。如。基础差,基础一般、较好、好等来组合小组,人数不一定局限在4人,桌椅的摆放可根据小组人数的多少来安排,如果是4人,可仍采用传统的“插秧式”,若人数较多,就需要打破常规。而且一旦分组固定,最好每个学科同步,以免搬来搬去费时费力。其次,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以4人小组为例,一人负责组织讨论,一人负责记录要点,一人负责发言,一人负责补充修正,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进行职责轮换。对于讨论的问题。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工,字词类基础性的,可交给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内容理解类的,可让基础较好的做主讲人;文采赏析类的基础好的就可唱唱主角。诸如此类,等等,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东西。获得发展。在这样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受到碰撞,个性得到了发展,团队意识在增强,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与训练,这种学习活动才是有效的。
      
      三、教师的指导应该“有效”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抹杀教师的指导功用,相反,在新课改不断推向深入的今天,教师的主导地位越发凸显。教师有效指导的意义在于教师发出的信息是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会对学生产生正效应的影响。高效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那么怎样的指导才算有效?
      根据笔者积累的经验,教师的指导首先要把握火候,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前半节课,到了后半节课就如《童年》那首歌中唱道:“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放学……”心不在焉心猿意马了。所以,教师的指导也主要在前半节课完成才会有效。笔者在备课时就会把主要内容和精讲部分放在前半节,后半节往往安排较多的学生活动和当堂的练习反馈。其次。教师的指导也要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或个别答疑,或组织学生合作解决。或面向全体集中解答,或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或故弄玄虚卖卖关子吊吊学生的胃口,而对于自己不懂不明之处。也要老老实实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切不可胡导乱导误人子弟。再次,教师的指导还要讲究精粹。坚持学生会的少讲或不讲,学生不会的大讲特讲,精讲详讲,讲得让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甚至如醉如痴,进而产生对老师的敬仰与崇拜,那就是讲的艺术与境界了。
      另外,教师还要有深厚的内功,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语文教学涉及听、说、读、写诸方面,还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要师德高尚,而且要听、说、读、写样样拿得出手。否则,教师的指导仅仅流于表面,必然会有隔靴搔痒之尴尬。
      笔者不敢说自己有多么深的内功,但在教学中,常常会和学生来个背诵比赛,比如《木兰诗》、《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学生往往惊讶又佩服,背诵的积极性不知有多高。笔者还常常和学生一起写作文。比如有一次写《因为有你》,笔者写了自己的一对双胞胎女儿给笔者带来的无尽欢乐,字里行间的真情深深感染了学生,对他们的写作也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艰巨的重任,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与研究。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点愚见,浅漏之处,尽请指正。

    相关热词搜索: 几个 不容 忽视 语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