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让语文课堂神采飞扬】 神采飞扬的意思

    时间:2019-02-08 03:22: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教师打破传统的课文教学方式,积极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而无拘无束的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审美鉴赏能力。教师起到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关键词:师生情感 契合点 教学氛围 教学手段 课堂模式 丰富的知识 教师人格魅力
      
      前段时间,我看过一本书,作者在书中这样调侃语文教师:“记住,你一旦做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就注定了你一辈子的悲哀。因为学生如是说:‘不上语文课不一定不行,上了语文课不一定能行’。”
      的确,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面对极具现代意识的语文新课程,面对变革中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伴随着五千年的文化,学习语文自古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注重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注重知识积累的宽度和广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更是刻不容缓,所以,我们只有给课堂注入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尽展魅力的舞台,让教学方法“活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吕叔湘先生也曾经指出: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他又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活”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活”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寻找师生情感的契合点,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沟通和交流。要想让一节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其关键在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强烈的亲和力。首先,教师在与学生平时交往沟通过程中,要努力创建一个磁场,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老师的言行举止处处都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平等和尊重。所以,多一点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多一点与学生谈笑风生的机会,只有这样,你才会得到学生的喜欢。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必定会令你的课堂平添无限的生命活力。其次,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激情。所以,无论是课上课下,要永远让自己充满活力,笑容永远洋溢在脸上。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清新和朝气,用教师的激情来感染每一位学生。
      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拉近了,对教师就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会大胆地质疑,大胆地说出他们认为对或不对的问题,会使课堂气氛处于一种激情澎湃的氛围中,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样教学手段,创造引人入胜的课堂模式
      
      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学的创
      造空间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张扬他们的个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周围设计一个磁场,以切实有效的方法把学生吸引过来,为他们显扬潜能创造机会。
      首先,教学设计要艺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变单纯的读读答答为生动活泼的课内活动,寓教于乐、事半功倍。比如教学《北京立交桥》,这篇文章的题材是通讯,内容比较枯燥。所以,我首先是以几幅图片引入,让学生欣赏。然后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与图片对应的桥的类型,并以导游的形式对号入座并讲解其主要特点。这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讨论得很热烈,讲解起来也是津津有味,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其次,教学活动要新颖。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朗读擂台赛这一环节,让学生真正做了一回主人,在不断地更新擂主和攻擂者的过程中,课堂掌声不断,激情飞扬,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在竞争中学习了竞争并学着做人。整节课学生兴致颇高,他们在课堂中体会到了被欣赏的喜悦,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我让同学们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课堂上表演,模仿武陵渔人的神态、语言、动作,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个个都跃跃欲试,每位同学都主动参加到课堂中来了,积极思考,认真回答问题,学生们不但熟记了文章的每个环节,而且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再次,导语要先声夺人。在导入环节中让学生形象感知,创造引人入胜的课堂开端。如尽量找一些形象可感的资料,听音乐、看图片、观影音资料、讲故事等,或吟诵优美的古诗词、成语、名言警句等方法来创设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路,迅速调动学生的感觉,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师生共同完成任务蓄势。例如我在教学《黄河颂》时,开头,我便饱含激情地说: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同学们,想看看黄河的雄伟壮观吗?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我为《春》设计的导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古往今来,许多的诗人也都陶醉在春天迷人的景色里。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散文家朱自清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
      这则导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春题散文诗,接下来我又让学生背诵了两首描写春光美丽的富有优美意境的古诗。学生听了这段导语,已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境地,还没读《春》,就已沉浸于浓浓的春意之中了,这样顺势一引,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春》的艺术意境之中。再有,在教学《木兰诗》一课时,我首先放了一段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学生在欣赏完后,并提问:知道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吗?为什么花木兰的故事流传这么久远呢?带着好奇心,一同走进课文。
      当然,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只要是能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都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课外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多思考勤发问、多阅读多积累,只有这样,有的放矢、科学引导,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启迪学生心智,那么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一定能飞扬起来。
      
      三、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尽显教师人格魅力
      
      要使教学上有特色,课堂上有生机,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学生步入学校,对教师持有敬慕心理,教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是他们的榜样。为师者如果不能让学生折服,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不过尔尔”的想法。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社会的语文教师光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而应该是一个“自来水加工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显示其应有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广博的知识,强烈的亲和力。譬如在朗读教学法中,老师就应表现出较强的朗读基本功,优美抒情的散文、曲折生动的小说、朴素平实的说明文、说理缜密的议论文,语文老师读起来,都要字正腔圆,优美动听。或抑扬顿挫,或轻重缓急,都要处理得恰到好处。又比如教授古诗文,就要表现出超凡的背诵功力,凡学生要背诵的诗文,老师首先就要倒背如流。至于字、词、句、章的知识更是要做到用时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这样,在学生心中就埋下了佩服的种子。在此基础上,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纵横古今,谈笑风生,表现出广博的知识,把课文与历史、与艺术、与科学联系起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时,你还担心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吗?
      曾经有学生对我说:“老师呀,我上课最爱听你‘跑题’的那一部分。”所谓“跑题”,在学生看来课外的一些资料等都属于此类范畴。当然这句话有它的片面之处,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只有“用活”语文教材,开放语文教学的空间,将课本与社会、人生的大教科书联系起来,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才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满足信息时代学生的需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打破传统的课文教学方式,积极营造了一种和谐、平等而无拘无束的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审美鉴赏能力。教师起到了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相关热词搜索: 神采飞扬 语文课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