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香港独具的文化特色_“鱼”文化浅议

    时间:2019-01-20 03:30: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提要:鱼在中华民俗中的吉祥意义,可从上古历史文化背景着眼来进行考察,由水生殖信仰演化来的鱼生殖信仰及鱼本身繁殖力强的特性,使“鱼”在传统文化中染上生殖色彩,成为婚姻,爱情的象征物或性爱隐语。
      关键词:民俗 鱼 鱼崇拜 生殖信仰 丰裕 婚
      
      中华民俗中,处处可见鱼的踪迹:传统年画里,光屁股娃娃抱鱼、骑鱼的图案屡见不鲜,鱼是表现吉祥主题的重要题材;在许多地方,祭祀时其它东西没有尚可,不用鱼则被视为对神灵的最大不敬;更不用说广大城乡,逢年过节时吃鱼的盛行习俗。况且这吃鱼颇为讲究:每每不能吃完,或头年煮好的鱼次年来吃,或根本就不动筷。在人们的观念里,年年餐桌有鱼,象征年年有余,生活富足。
      鱼是怎样获得这种象征意义的呢?在上古,“鱼”和多余之“余”声韵近同,鱼属疑母鱼部,余属余母鱼部,这种读音的接近,并非偶然。“鱼”和“余”是一对声近义同的同源字。也就是说,它们读音的接近,是因为它们意义上的某种联系造成的。
      在人丁稀疏的远古时代,初民选择生存环境的一个最基本原则是临水而居,捕鱼就必然成为先民重要的谋食方式。《尸子》:“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而鱼的繁殖能力远非陆地上一般动物所能企及,作为先民的食物资源,鱼可谓取之不尽,食之不竭。且与猎取陆地上的野兽相比,捕鱼的困难及危险都要小得多。所以鱼在先民的饮食需求中,相对于其他食物,当有更充沛的供应。范家相《诗渖》云“美万物盛多。但言鱼者,在下动物之多莫如鱼也。”可见,鱼相征富足的意义,有其实实在在的物质依据。并且这种情况已得到考古发现有有力支持: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已经有涂红、穿孔的草鱼眶上骨出土,作为一种饰物,它表明鱼与当时人们的生活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遗址、仰韵文化遗址、良诸文化遗址、人溪口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红山文化遗址及龙山文化遗址等处,都有种种捕鱼工具,如带索鱼镖、骨质鱼钩、石质陶质网附等物出土,这又充分展示了远古时代渔业的繁荣。
      在《诗经》中,“丰绕”、“物阜”正是鱼意象的意蕴。《小雅・鱼丽》:“鱼丽于冒,鳞鲨。君子有酒,旨且有。鱼丽于雷,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鱼丽于圉,舷鲤。君子有酒,旨且有。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其有矣,维其时矣。”朱熹《诗集传》:“为燕飨宾客上下通用之乐。”诗中盛赞贵族燕飨时所用的酒和鱼,不但又美又多,而且经常不缺。以见年稔物丰。鱼是这首诗最主要的意象,这首诗是以“鱼”来写“年稔”、“物丰”,所以《尔雅・释地》云:“鱼丽,言太平、年丰、物多也。”在《小雅・无羊》第四章中:“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旒维旗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旒维旗矣,室家溱溱。”,鱼亦是丰年的象征。在《周颂・潜》中: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有鲔,鲦��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数不尽的鱼被周王用来祭祀祖先以求赐福,显然鱼的意义非同寻常。
      在传统文化中,“鱼”还常常被用于婚姻,成为爱情的象征物或性爱隐语。闻一多先生指出:“鱼是匹偶的隐语,打鱼、钓鱼等行为是求偶的隐语。”又说:“以烹鱼或吃鱼喻合欢或结配。”。例如,《周南・关睢》以睢(鱼鹰)关关和鸣并在河洲捕鱼象征“君子”求“淑女”。《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舫?岂其取妻,必齐之姜?”以“食鱼”与“取妻”对举,其象征意义仍为明显。《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这里是用鸿鸟食鱼,来比喻一种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卫风・硕人》写庄姜初嫁盛况,末章连用拟声拟态的叠词,对鱼加以歌咏:“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鲔发发。”这里,既是自然风光的精彩描写,又是以“鱼水交欢”暗示夫妇关系的和谐。此外,有的诗篇,虽然没有出现“鱼”字,但写到钓鱼、捕鱼的工具,其内容也往往与婚姻有关。例如《召南・何彼矣》:“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这是以“钓丝”为隐语,赞美“齐王之子”与“平王之孙(孙女)”结为美满婚姻。《邶风・谷风》:“毋逝我梁(拦鱼堰),”毋发我笱(捕鱼篓)。我躬不阅,遑恤我后。离婚而提到“梁”与“笱”,显然是意中有“鱼”,也就是以“鱼”暗喻其薄情负义的丈夫。在民俗或自古至今人民的潜意识底层,捕鱼简直和“猎艳”(猎取异性)是同义语。
      绵延后世,鱼为吉祥物,其图纹则广见于器皿、建筑、服饰等之上。直到如今,婚礼筵席少不得鱼,“送子娘娘”神像前必祭之以鱼,元宵灯火中还有鱼灯。鱼的吉祥意义,当根系于远古的鱼崇拜及中华民族特有的鱼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志基,汉字文化综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
      [2]向柏松,中国水崇拜,上海三联书店
      [3]说鱼,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栽《闻一多全集》第一集。三联书店版
      [4]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