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纪律不宜单用“禁令”来维持 财经纪律十五条禁令

    时间:2019-01-20 03:29:4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班主任管理班级,不能靠“禁令”来维持,而要善于实施激励教育,发挥榜样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强大的教育攻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人,找好教育的切入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禁令维持 激励教育 舆论导向 和谐关系
      
      在一个班级里,特别是“第三世界”的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行为放荡,自由散漫的学生,每天惹是生非,尽管班主任实施各种“禁令”来拘束规范他们的行为,然而收效甚微。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只用禁止的方法来表现的纪律是道德教育最恶劣的方式。”因为纪律教育不只是手段,同时也是教育的目的,我们纪律教育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纪律。但是单纯的用“禁令”来教育学生,就有可能产生下列两种不良的后果。
      一是把学生训练成毫无个性,低眉顺眼,唯唯诺诺的“驯良”之辈;
      二是产生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又可表现为抵触心理和“巧计”应付心理。一些自由散漫惯的同学,当他们无法从内心认同班主任施用“禁令”的目的,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任你班主任“三申五令”,仍然“我行我素”;而另外一些同学,可能慑于班主任的“权威”,不敢正面对抗,但往往挖空心思,耍一些小聪明来应付;如班主任规定:不准迟交作业,否则罚抄课文十遍。那么,他们可能就会为了及时交上作业,采取抄袭、请人代做的办法来应付等等;结果由此养成了学生的一种极坏的品质――弄虚作假,丧失真诚,造成教育的失败。
      由此可见,班级纪律不能靠警告、禁令和各种惩罚来维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一、实施激励教育,推行榜样引路
      
      俗语说得好: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在班上建立激励机制,它不仅对于被表扬者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对于其他学生也能起到启发和教育作用。
      1 评选班级之星
      “多一把尺子,多一个好学生”。身为班主任,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和表现,给与不同的激励:如设立“爱心之星”、“管理之星”、“才艺之星”、“守纪之星”、“奉献之星”、“进步之星”等等,每两周评选一次,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尝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星级学生又为其他同学树立了鲜活的榜样;其近、其亲、其实,远远超过了电视屏幕上同类人物的高和远,从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
      2 教师率先垂范
      身正为范,德高为师。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任何章程、任何纲领,无论设计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教师人格在事业中的作用。”身教往往比言教更有力,更有说服的效果。命令只能指挥人,而榜样却能吸引人。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要一定不做。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人格去塑造人格。
      3 发“贺电”,送“喜报”
      曾几何时,我们与家长的联系,似乎成了诉苦、告状的代名词,以至于一些家长戏谑:我们一接到班主任的电话,或见到班主任的来访,心中总有些发怵。试问:在家长这种心态下,我们的教育效果又从何谈起呢?因此,从2000年起,我实行了发“贺电”,送“喜报”的办法:见到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或者取得进步、获得奖项时,就会及时打电话通知家长,或者寄送一张精美的“喜报”。这样既让学生感到无限荣光,巩固了教育效果,又优化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二、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形成强大的教育攻势
      
      良好的舆论导向一旦形成了,它就会对不良行为起着强大的威慑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在班上深入开展“荣耻拴于你我”的舆论教育,让那些自由散漫、蛮横无礼的学生失去“滋养”之地,使他们不得不自觉调整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
      1 开展小组竞赛和“结对子”活动
      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我在班上开展了以卫生、纪律、出勤、仪容仪表、财物、出操等六项评比为载体的小组竞赛活动;在此基础上,发动本组的优生与后进生“结对子”,这样一来,优生为了本组在竞赛活动中获胜,就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后进生,后进生则在小组强大的舆论监督下,为了不给小组抹黑,就会增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从而在全班形成了比、学、赶、超先进的良好局面。
      2 推行民主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一项制度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的认可度。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只一味地自上而下地颁布各种“禁令”,而全然不顾学生的认可度,那么学生就不会从内心里接受它,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使实施效果打了折扣。相反,只有“还权于学生”,推行民主管理,让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才会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产生自觉遵守的内在驱动力,变“要我遵守”为“我要遵守”。
      3 现身说教与案例教育相结合,震撼学生的心灵
      事实胜于雄辩,活生生的事例远比枯燥的说教更具说服力。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既可以坦陈自身与学生类似的际遇思想,以促进师生心灵的交流,形成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也可以请曾经是后进生的同学谈谈他们以前走过的弯路,以及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这些都远比冷冷的禁令要好得多。2005年,我接手的一个班,经调查,班上竟有十来个男生迷恋网吧,任凭班主任和家长百般劝导,他们都无动于衷。为此,我考虑再三,在加强对这些同学的教育与监控的同时,采取点上突破,以点带面的办法:即先着重从他们当中的一个人手,用近一个月时间,通过心灵沟通,一方面引导他如何健康上网,一方面帮助他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成功地转化了他。然后请这位同学现身说教,他声情并茂的演讲,深深感染了那些“网虫”;我趁热打铁,组织他们观看中学生沉溺于网吧的案例光盘,案例中的种种悲剧强烈地震撼了他们的心灵,他们观后纷纷立下保证:今后不再上网吧。此后,我经过三周多的跟踪教育与调查,发现他们确实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如今,他们已成功地戒掉了“网瘾”。
      
      三、做学生的知心人,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教育是替我着想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做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平时应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情感人,消除他们心理的隔阂,取得他们的信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营造在每次教育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感氖围。其次,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一定不要滥用“教育的权威”,更忌讳把“教育”变成“教训”,而应放下一副教育者的架子,维护他们的自尊,根据学生的性格、年龄、性别、情绪心理等特点,因“心”施教,找准学生可接受的切入点,循循善诱,让学生产生一种比较愿意接受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班主任是替我着想,提高教育的效果。
      总之,班主任只要能善于实施激励教育,发挥榜样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心交心,以情交情,取得学生的信任,找好教育的切入点,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这远比单纯的用“禁令”要好的多。

    相关热词搜索: 禁令 纪律 不宜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