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作文就是要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等】 看见的看不见作文

    时间:2019-01-16 03:43:5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作文就是要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汪昌友      下面是一则调侃作文空洞无物的故事:   老师跟同学们玩游戏――你猜他(她)是谁?老师说:“他长着一个脑袋,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巴,两只耳朵。你猜他是谁?”学生站起来说:“猪!”老师说:“我要你猜的是人,怎么会是猪呢?”学生理直气壮地说:“猪不是有一个脑袋,两只眼睛吗?猪不是有一个鼻子、一个嘴巴吗?猪也有两只耳朵呀。怎么猜错了?”
      很多老师把作文空洞的原因归结为同学们“缺乏生活体验”和“不善于观察”。这的确是导致作文空洞的原因,但是笔者认为更多的是“概念化作文”惹的祸。“概念化作文”就是从概念到概念。比如有些同学歌颂母爱,不是用典型事例和动人细节去感动人,不是让读者从字里行间生动地感受母爱的伟大,而是用大量概念性的词语,通过抒情、议论,把“伟大的母爱”这一概念强加给读者。
      我们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情感、观点、看法、思考等“看不见的东西”,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看见”。比如“母爱”是抽象的情感,属于看不见的“东西”,但是孟郊让我们看见啦!那就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又如“愁思”也是看不见的“东西”,但马致远让我们看见啦!那就是“枯藤、老树、昏鸦……”
      由此可见,要把自己的一庸感、观点、看法、思考等“看不见的东西”,让读者自觉地接受,必须凭借看得见的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一个物体,可以是一件事情,可以是一个细节……借助于叙述、描写、议论的方式来表达,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常用的手法如下,
      一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二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借描绘景物来抒发感情,情感寓于景致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压抑、悲凉的心境。
      三是寓情于事。“寓情于事”就是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使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真诚、可亲。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记得那年春天,奶奶生日,家里又揭不开锅了,你从外边借回一元钱,买了三斤豆腐。豆腐做好了,你一筷子央给奶奶,一筷子夹给我,我让你吃,你说你嫌豆腐有一股味儿,反胃。婶娘,我那时真傻,还以为那是真的,就三两口扒吃了豆腐,后来在厨房里,却见你吞着野菜吃,我才知道是你哄了我。我后悔地哭起来,你却笑了,说我懂事,让我以后长大有钱了,再给你买多多的豆腐吃。可到现在,我一块豆腐也还未给你买了吃,你却死了。”
      (贾平凹《哭婶娘》)
      上文叙述的是作家小时候乡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在叙述中,作者却倾注着无限的深情。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没有一句话直抒情感,然而那真挚的情、热烈的爱却深深烙在我们读者心中。
      实习编辑 哈志莹
      
      学生写手形成规模效应值得关注
      徐晶卉
      
      专家表示:学生作品贴近生活充满想象力但缺乏内涵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何员外著)、《华音流韶・曼荼罗》(步非烟著)、《后官――甄�传》(流潋紫著)、《九重风阚》(灯火阑珊著)……这些都是不少读者熟悉的小说和青春写手。不过,少有人知的是,这些作者在出书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学生。随着网络的开发和读者群体的变化,学生写手作为一个群体已经逐渐崭露头角。
      学生写手的群体化,其实最早并不在网络。1998年,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7所全国重点大学联合《萌芽》杂志发起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并且提出“获奖的应届高三毕业生将进入著名商校重点关注范围”的“致命诱惑”,成功地将韩寒、张悦然、郭敬明等一批写手推到潮流的顶端,由此塑造出第一批学生写手。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相继崛起的原创网站更是成为众多学生写手发挥的舞台。在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网络小说在大学里,一个寝室至少有一个人在看,四个寝室中会有一个人在写,可见学生写手的人数之多。新浪读书编辑张小姐告诉记者,在新浪统计的签约写手中,学生占到25%,其中甚至有不少作者是90后、刚刚高中毕业上大学的学生。而新浪举办的各项文学大赛中学生也不少,如之前的第四届原创文学大赛青春赛区金奖得主薇若就是一位89年出生的高中女生。而一位原创文学网站的资深编辑则表示,在网络上学生写手估计要占到60%甚至更高。
      作家白烨在《“80后”的现状与未来》一文中表示,学生写手崛起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学生的生活,表现了学生的情绪,适应了学生的需要,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他说,现在的学生更愿意读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表达方式和自己接近的那些作品,不爱看那些和自己的生活距离较远并带有说教意味的作品。
      “我碰到过许多学生写手,其中大学生为多,高中生和初中生相对少些。”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持赞同态度:“我觉得现在学生的文字能力都不错,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他说,过去写学生生活的都是成年作家,写作前就需要去体验生活,逐步掌握学生的想法,而学生写手本就来自于校园,他们对青年读者的心态把握更到位。“目前由我们出版社出版的青春小说中,年龄段在18-25岁的学生写手占到25%。”朝华出版社社长郭林祥告诉记者,出版社之所以采用他们的稿件,是由于这些学生写手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发挥空间也大,这是学生写手的最大优势。
      但同时,赵长天也指出了学生写作存在的弊端:“在校园作品中,学生写作的弊端不明显。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学生的阅历比较浅,社会经验也较为单薄。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质量高的不多,更谈不上内涵与深度。这只是他们进入写作领域的一个开端。”郭林祥则从出版编辑的角度表示,由于学生写手的写作功底相比成熟作家尚有差距,致使编辑在组稿编稿时会花费更多的精力。
      值得重视的是,当网络与出版的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当网络文学走入收费模式这条商业轨道,作为一个规模群体,对学生写手的诱惑在加大。如第二届原创文学大赛大奖得主、武汉大学一位学生的作品《谁说青春不能错》被改编成了电影《PK.省略》。前不久,访问还传出上海大学学生写手张磊利用一年半的写作稿费买车,成为了校园里少数的“有车一族”。赵长天认为这些物质诱惑对学生写手的发展不利:“市场化发展使学生更容易完全按市场走势创作作品,对自己的认识会产生偏差。”
      责任编辑 恰恰

    相关热词搜索: 作文 看不见 要使 东西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