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相得益彰 内容与形式并驾齐驱立意与技巧相得益彰

    时间:2018-12-30 03:23: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江苏省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绿色生活”,笔者有幸参与了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全省54万考生,居然2/3的考生都只是在谈“环保”“低碳”,要么编故事,要么像一道政治问答题,“假”“大”“空”,毫无文学色彩可言。毫无文化底蕴可讲,千人一面,千人一技。江苏高考作文总分是70,可实际的平均分只有四十五六,也就是仅仅高于及格。对此,绝大多数阅卷老师都感到迷惑不解:难道十二年的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写出这样的作文?得到这样的分数?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骆冬青教授在最后的总结会上沉重地指出:“我们看了很伤心。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回去好好反省一下……”笔者根据多年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认为,以下两方面是我们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
      
      一、审题立意
      
      立意的高下,首先决定文章的类别。
      先解读一下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绿色,是一种隐喻。“绿色”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才具有特定的比喻义,即提示语中的“生机勃勃。赏心悦目”。命题中对“绿色”作了三方面的提示,特别强调了“绿色”的理念含义。其核心喻义是生命、生态,最终指向“自然”。由此推及,“绿色”还可表达人们希望的、美好的、健康的、低碳的、积极的、和谐的、诗意的等含义。“生活”是这道命题的中心词。是写作的基本指向。引申义虽然比较多,但必须由“生活”的基本义派生而来,如果是象征或比喻义也必须有相似处和关联点。“生活”,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不能离开“生活”谈“绿色”,也不能离开“绿色”谈“生活”,二者应该融合。要言之,“绿色生活”有三个重要内涵:(1)热爱自然(情感层面);(2)护卫自然(实践层面);(3)顺乎自然(思想意识层面)。因此,“绿色生活”,主要是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精神层面的生活,则要扣住“道法自然”(道家)或“天人合一”(儒家)的核心意蕴去选择。
      从去年开始,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卷就不再有切人分,作文主要分为六类来赋分:一类卷70-63分;二类卷62-56分;三类卷55-49分;四类卷48-42分;五类卷41-28分;六类卷27-0分。专家们明确要求:“凡是写得精彩的,不要怕打高分,直至满分。凡是写得不好的,必须把分数打下去。直至‘六类卷’得分。一定要实事求是地拉开差距。这才是公平和公正”。
      评分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首先看立意。(1)如果通篇只是在谈“低碳”“环保”,属于热爱自然和护卫自然层面,评分在四类卷。这类作文占了整个考生人数的2/3。今年的高考作文。大家都说比去年好写,可平均分跟去年持平。好写不等于能写好。(2)只要能谈到精神层面,当然是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前提下。就到了三类卷,或者二类,甚至一类。比如谈希望的、健康的、积极的、和谐的、诗意的生活。如果能够直接准确地切入精神层面,就可以打到二类卷或者一类卷。(3)如果题意理解有误,比如,写“爱国主义”,写“母爱”,写“科学创造”……大量考生脱离“生活”,大谈“绿色”的象征意义,或者脱离“绿色”,强调生活的态度(坚忍不拔、奋斗不息、宽容、谅解等),都属于不切题。还有一种现象比较典型:开头戴“绿”,结尾挂“绿”,中间是一篇背好了的其他内容的文章。这类文章被称为“穿靴戴帽式”,归为六类卷。江苏省对这类审题不清的作文可以说是痛下杀手、毫不留情。面对作文比重越来越大的现实,高中的作文训练一定要强调审题立意。虽然说文章的成功,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是关键,但有效、有序的作文训练也必不可少。为什么每年都有一些作文基本功很不错的考生在考场上不能展现出他们应有的水平,这跟他们的审题立意有着莫大的关系。
      
      二、形式技巧
      
      技巧的高下。也能影响文章的类别。
      专家们明确要求:“在切题的前提下,要特别注重考生的写作技巧。‘作文’考试,说到底还是看考生如何‘作’文。重视写作基本能力,特别是构思、语言、文体诸方面,须全面衡量”。有少部分考生,思想混乱。全文东拉西扯,不断列举种种没有内在联系的东西(哪怕是写“环保”)、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这类文章,属于写作基本功很差,不超过41分。而大量考生虽然不是东拉西扯,但也只是在及格线上,不讲写作技巧,没有文化味儿,泛泛而谈,令人乏味。有些考生明显文体不分,赋分不超过41分。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把提示语简单演绎一遍。没有自己的见解,所写的均为正确的废话。语言表达一般,最高不超过42分。
      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思路,在高中的作文教学中必须要练习。同样讲一个道理。要做到前后对比,由表及里,由实到虚。化大为小,以小见大。议论文层次清楚,说理有深度和梯度,记叙文重细节、能四两拨千均。这样的文章就要比不重视作文写作技巧只泛泛而谈的考生多了在艺术构思上的赋分。当然,重视技巧,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有技巧就行。关键是怎么运用。
      阅卷中常常遇到两种情况:(1)开头和结尾。大多数考生的开头和结尾都有着明显的应试痕迹,要么很突兀地来一段开场白,或赤橙黄绿青蓝紫我独偏爱绿色,或一段诗文一组排比句引出我喜欢绿色生活,或把作文题的提示语演说一遍……而下文却跟这段开头毫无关系,让人摸不着头脑。要么在结尾高呼口号:“让我们都过绿色生活吧!”“绿色生活,我爱你!”“绿色生活,你我共同的美好家园”……不管前面写了什么,结尾总要来这么几句,让人实在无语。这种为写开头而开头。为写结尾而结尾的做法正体现了学生在思想深处的浮躁、功利,在写作技法方面的粗浅。(2)主体部分。一些聪明的考生,常常能化大为小、以小见大,通过一个载体巧妙含蓄地把道理说清楚。比如,借“教室里的文竹”谈生活需要积极健康的心态:借“窗外的一块草地”谈淡泊宁静的生活:借“绿茶”谈生活由“静”而“净”而“境”:借“奶奶做的布鞋”谈清新、无污染、全自然的生活:借“端午节包粽子”谈农家生活的和谐甜美:借“农忙时节,农村抛秧的场景”谈农村忙而充实的劳动生活……
      看来,只有切实搞好作文教学,重视审题立意,重视形式技巧,并驾齐驱,相得益彰,才能让考生在作文这块半壁江山上展现个性和才情,而不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也许才是高考阅卷组让一线教师批阅作文的最根本原因吧。

    相关热词搜索: 并驾齐驱 立意 相得益彰 形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